你知道印度做了多少年的殖民地? 其實遠不止英國人統治的300年

2020-12-12 搜狐網

原標題:你知道印度做了多少年的殖民地? 其實遠不止英國人統治的300年

說起印度這個國家大家都不陌生,這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鄰國,按照人口、面積來算,也勉強算是一個大國。在我們中國人的印象中,這個國家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民族又愛開掛、而且老是和中國人過不去,明明無論從哪一方面都不如中國,但總是想和中國扳一扳手腕,對中國很是不服氣。

而你知道印度有多年的被殖民的歷史嗎?

印象中印度好像只被英國不完全殖民了300年,其實遠不止這些,「印度」這個名稱本來不是一個國家名,嚴格意義來講,「印度」指的是地理上的「印度次大陸」,也可以稱之為「南亞次大陸」,除了印度國之外,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裡蘭卡、馬爾地夫等國,現代印度國只不過脫胎於英屬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所以現在印度國老想著稱霸南亞,欲吞併南亞其他國家,印度國想的就是繼承英屬印度殖民地勢力範圍。

印度其實有著3000多年的殖民地歷史:

印度本來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算起來歷史比中國都古老,起源於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內),這一時期的印度人創造燦爛文明成果,但公元前1500年前後,從從伊朗高原來了一支說著「印歐語」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也就是希特勒鼓吹的那個最高貴的種族,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次大陸開始徵服印度當地土人,並且建立一套完整統治體系—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把創造摧殘文明的印度當地人變為世世代代奴隸,從此印度的殖民地歷史就開始了。

當然這一時期印度次大陸處於四分五裂狀態,陳列著大大小小的國家,印度次大陸的歷史上也很少出現過統一的大帝國,之後幾千年裡,印度次大陸上更熱鬧了,和雅利安人一樣,波斯人、月氏人、匈奴人、突厥人、阿富汗人、蒙古人都先後統治過印度,而且和雅利安人一樣,都是從伊朗高原或者中亞草原過來的遊牧民族。

這些民族也在印度次大陸這塊土地上建立顯赫一時的大帝國,如阿育王的孔雀王朝、貴霜帝國、莫臥兒帝國等,但這些民族的特點大多數都是低端文明,憑藉著強悍的武力徵服有著稍微高端的文明印度,直到英國人17世紀來到印度這塊土地上才結束這種狀況。印度這樣來回的被徵服的歷史導致文化斷層,根本沒有完整史料,也難怪被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評論為「印度是個沒有歷史的國家」。

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一開始目的就和波斯人、突厥人等遊牧民族不一樣,英國人是來做生意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才開始進行殖民擴張,為大英帝國的工商貿易服務的,正是英國殖民者不急不躁的性格,慢慢蠶食印度次大陸,最終統一了印度整個地區,而且印度在英國的統治下,有了進行了現代化,這次則是高端文明統治輸入,讓印度人實現質的飛躍,這一點來看,印度人真得感謝英國殖民者,統一印度,而且帶來了現代文明,雖然講起來有的諷刺和尷尬。

但印度本地土著,如達羅毗荼人這樣民族可倒了大黴了,先後被這些遊牧民族驅趕統治,當了種姓制度最下的一層,幾千年被奴役,雖然現在印度已經廢除種姓制度,但印度各方面政策依然對這些人有很大歧視。

達羅毗荼人

當然也要看歷史如何劃分,如果全世界的殖民歷史從大航海時代過後才算話,印度之前歷史都算所謂的「民族融合」,只有從海上來印度的英國殖民者才算的話,那印度只有300年左右殖民歷史。

但「大正」認為還可以這樣解釋,印度是有著3000年的陸地民族殖民史和300年的海洋民族殖民史的文明古國,這樣更加得體不是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印度是如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實按照當時印度國內那種四分五裂的狀況,淪為殖民地是早晚的事,區別在於淪為誰的殖民地。最後,在一幫歐洲強盜的競爭中,英國勝出,成了印度的宗主國,英女王成了印度的女王。英國人挺嘚瑟的,還把一艘「聲望」級戰列艦命名為「印度女皇號」,其實這個女皇指的就是他們的伊莉莎白女王,因為她也是印度的女皇。
  • 印度:脫胎換骨的殖民地
    十八世紀的美國獨立戰爭,讓英國付出了沉重代價,英國人吸取教訓,轉變了對殖民地的管理模式「以獲取殖民地的經濟利益為主,對殖民地的管理事務不做過多幹預,甚至不強迫殖民地人民學習英國的文化」。  英國的統治方略,與中國唐宋元明諸代所執行的羈縻政策和土司制度不謀而合,但不符合大清帝國改土歸流、一斷於中央的方針。也正因為英國的管理特點,英國所屬各大殖民地,往往至今還或多或少保留著古代專制矇昧的制度殘留。比如:文明法治如新加坡竟然還保留有鞭刑就是明證。很多人會說,某種制度有什麼好,不是像敘利亞一樣亂,就是像印度一樣窮。
  • 印度那麼大,為什麼輕易就成了英國殖民地?
    一個物產豐富,歷史悠久的可以媲美中國的地區,為什麼輕易就成了英國殖民地?歷史總是沒有那麼簡單,讓我們逐一分析。大英帝國的掌上明珠:英屬印度17世紀的英國在資本主義大發展的同時,還進行了積極的殖民擴張。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國(北美殖民地),非洲大陸以及澳大利亞都先後成為英國殖民地,還有南亞。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印度地區。
  • 英國在全世界進行殖民統治,為什麼殖民地的人們卻都不討厭英國?
    英國曾在海外建立了非常多的殖民地,可是為什麼受殖民統治的那些老百姓卻並不仇恨英國呢?我們知道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它的殖民統治遍及全球,照理說受殖民統治那是一件非常悲慘的事情。但事實上英國曾經殖民過的那些地方的老百姓,他們並不仇恨英國。
  • 前英國殖民地那些糾紛,是英國故意留下的,還是無意而為之?
    然而英國的殖民地在獨立時,似乎都不那麼乾脆,英國人還會留下一些禍根,令這些地方爭執不下,很多英國的前殖民地成為了地區的不穩定因素,甚至直到現在都沒有解決。所以英國也成為了攪屎棍國家,貌似不給前殖民地留下點麻煩,心裡不太痛快。那麼前英國殖民地那些糾紛,是英國故意留下的,還是無意而為之?
  • 英國曾擁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為何英國的前殖民地卻並不仇恨英國
    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儘管在世界上也有著和我們一樣古老悠久的埃及、印度、希臘等古文明,然而這些其實都是失落的文明——我們甚至無法說清今天的埃及人、希臘人是不是建造金字塔和帕特農神廟的古埃及人、古希臘人的直系後裔。目前全世界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193個是聯合國承認的主權國家,而這其中有超過一半是在二戰後獨立的。
  • 除了英國,還有哪些國家在印度有殖民地?其實葡、法、荷、丹都有
    如果我問一個問題:印度獨立之前是哪國的殖民地?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是英國,這當然沒錯,而且可能很多人還知道,英屬印度不僅僅包含了現在的印度,還包括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也就是幾乎整個南亞次大陸,甚至還包括了一部分的緬甸。
  • 關於英國殖民地的那些事,你知道嗎
    當他們在1665年接管整個島嶼的東海岸時,即使康提保持獨立,他們也控制了所有的港口。到1765年,荷蘭人控制著整個海岸線,康提只在島嶼中心的孤立高地舉行,這些高地難以攻擊正式的島嶼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財產並任命了一位總部設在科倫坡的州長,他將錫蘭統治為殖民地。
  • 同樣是被侵略,為什麼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近200年而中國沒有?
    十八世紀中期,葡萄牙殖民者逐漸退出印度,而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進入印度。 1757年6月23日,英軍與孟加拉王公的戰爭爆發,英軍擊潰孟加拉7萬大軍,史稱「普拉西戰役」。
  • 果阿戰爭:印度殖民地歷史的終結,卻是中印戰爭的「催化劑」
    眾所周知,1962年,中印兩國圍繞藏南問題爆發了著名的「中印戰爭」,在這場為期一個月的戰爭中,自詡強大的印度軍隊一敗塗地,尼赫魯曾經信心滿滿聲稱印度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的夢想瞬間破滅,沒過幾年就鬱鬱而終。那麼,承襲英屬印度大部分遺產的印度是怎麼認定自己足以武裝對抗強大的東方鄰國?
  • 地理位置的優越,時間的恰到好處,印度一步一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二、 英國人的"天時" 其實在最開始的階段,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並沒有真正的想過要將印度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葡萄牙、荷蘭等國家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在印度半島海岸線附近發展出自己的一小塊區域來與印度各個邦國進行貿易。況且亞洲和歐洲的通商歷史非常悠久,貿易往來也十分頻繁。
  • 500個英國人,就能統治3億人的印度:印度真的是徵服者樂園嗎?
    第一批英國人到達印度開展貿易,那還是在公元1600年左右;一百七十多年後,1773年,首位印度總督出現,此時統治權還在東印度公司手裡。 又過了小一百年,1858年,印度帝國(Indian Empire)出現,印度才真正成為英國殖民地,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頒發印度帝國護照。 在這個過程裡,最讓英國當局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只要500名英國人,就能統治印度3億人民?
  • 佔領德裡:曾經身為殖民地的印度竟然這樣反抗過英國
    印度曾經為英國的殖民地,是英國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英國女王擔任印度皇帝,統治這個大國。我們印象中印度人甘願忍受殖民者壓迫,其實在殖民時期,印度曾經爆發過激烈反抗,就是著名的德裡反英起義。還有就是這些年英國人強迫印度士兵在海外作戰,取消他們的免稅權利,不尊重他們的種姓制度等等,都為日後的起義抗爭埋下了伏筆。引燃印度人民憤怒的導火索馬上出現了,1857年3月,印度的一個士兵名叫曼加爾·潘迪因與英國兵發生爭執,堅決不肯用嘴咬開子彈後殼,結果被英國軍官鞭打。小夥子一怒之下打死了三個英國軍官。
  • 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但為何殖民地中卻有幾塊是屬於葡萄牙的?
    咱們知道歐洲大陸上有各種各樣的小國,幾百年以來互相攻佔討伐,互相結成盟友,就像咱們春秋戰國時期一樣,彼此關係是很混亂的,但是英國和葡萄牙卻保有了一份長達600年的合約。那是在14世紀,一三几几年的時候,當時的英格蘭和葡萄牙因緣際會結成了盟友,兩國君主當時規定說,我們這份盟約是永久性的。
  • 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17到18世紀,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殖民地,並擊敗荷蘭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美國獨立後,英國將殖民地的重點改為印度,同時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香港等地。近代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和地區達到58個,鼎盛時期本土、殖民地、託管地等總陸地面積約3300多萬平方公裡。
  • 為了利益,印度忘卻了英國殖民統治的剝削與掠奪,只是感激涕零
    根據英國歷史學家統計資料: 英國200年從印度獲得的財富多達54萬億美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美國三年的GDP,相當於現在英國GDP的近20倍。而如果分攤到200年時間裡面,那麼每年達到2700億美元,也就是說英國一年從印度搜刮財富2700億美元,這可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這個錢還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的錢。
  • 英國當年怎樣管理殖民地
    英國研究殖民地公職機構史的專家,一般把1837年作為「殖民地公職機構」的開始,因為這一年英國首次印發了《殖民地規章》,為殖民地公職人員提供了關於工作職責、待遇、紀律等方面的指南。   但實際上,英國殖民地的「公職人員」是早已存在著的,可以說英國在海外有了殖民地就有殖民地的「公職人員」。
  • 印度如何成為英國殖民地?印度皇帝的表現太意外
    18世紀中期,印度土地上的諸多殖民者中,只有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強。當時的葡萄牙力量已經衰落,法國處境不佳,荷蘭除了商業外都很弱。英國人來到後,本來是打算大幹一番,不想被法國人搶先。兩國無可避免地在印度展開鬥爭,而印度的被殖民化道路就此打開。英國人仿效法國人,徵召印度人組建軍隊。
  • 同樣是遭到了英國的侵略,為什麼印度淪為了殖民地?
    鴉片戰爭時,面對四千多的英國遠徵軍,幾十萬的清軍被打的潰不成軍,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的,想到真的是莫名的感覺是屈辱了。即便是這樣當時的中國也是組織了力量進行了反擊,讓西方的列強不能完全的奴役中國,還能保持著中國能夠收復自己土地的能力,同樣是面對著英國的侵略,為什麼印度卻是一敗塗地,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 公元1919年,武器落後的阿富汗人,為何敢入侵英國統治下的印度?
    對於生活在南亞大陸的印度人來說,北方的阿富汗人一直被他們所忌憚,在印度的歷史上,曾多次遭到阿富汗人的入侵,兇悍的阿富汗人給他們留下了恐懼的記憶。到了印度莫臥兒帝國末期,隨著英國人的到來,印度逐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阿富汗,在那段時期曾和英國軍隊爆發了三次大規模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