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油表面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20-12-24 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究發展中心張招柱研究員帶領的複合潤滑材料研究組在超疏油表面的製備及功能化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研究人員在金屬銅、鋁表面通過酸鹼刻蝕得到具有特定粗糙度的結構,經低表面能的材料修飾後得到超疏油的表面,並且系統研究了表面形貌和成分對疏油性能的影響。

 

接著,該研究小組通過改變表面成分實現了油滴在表面的智能調控。通過離子交換實現了油珠在棉纖及鋁表面超疏油/超親油的智能轉變;通過等離子體/表面氟化交替處理實現了油滴在銅表面超疏油/超親油及滾動/粘附的智能轉變。

 

研究人員還製備了一種超親水-超疏油的聚合物納米複合塗層,不僅克服了親水表面油汙染的問題,還可以應用於油水分離,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以上研究工作對於超疏油表面的理論研究及實際應用均具有重要意義,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支持。研究結果發表在J. Mater. Chem.(2012, 22, 2834-2837), Langmuir (2011, 27, 14508-14513;2011, 27, 7357-7360),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2, 366, 191-195, 2012, 367, 443-449)和 New J. Chem., (2011, 35, 2422–2426)上。(來源: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智能所在多功能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基底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納米材料和環境監測實驗室的劉錦淮研究員、楊良保副研究員等,在可循環多功能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的製備和檢測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
  • 多功能耐久性超疏水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但該材料存在功能單一、無法快速大規模製備、表面結構易被破壞而導致材料失效、耐久性差等缺陷,從而嚴重限制了其應用。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招柱團隊開發出了一種簡單、高效製備耐久性超疏水材料的新工藝,克服了超疏水材料表面結構易損壞、耐久性差及難於大規模製備等難題。他們將織物浸泡在聚四氟蠟和氟化石墨混合分散液中並加熱固化,便可快速製備超疏水材料。
  • 金屬表面氧分子活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熊宇傑教授課題組發現金屬晶面對於氧分子的活化具有重要調控作用,相關研究成果以「Surface Facet of Palladium Nanocrystals: a Key Parameter to the Activa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for Organic Catalysis and Cancer Treatment
  • 【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
    【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行業快訊>【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工業水處理展工業生活含油廢水的排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高效節能新型油水分離材料已成為研究熱點。
  • 我省緻密油和泥頁巖油成藏研究取得新成果
    黑龍江日報11月29日訊 我省緻密油和泥頁巖油成藏研究重點實驗室針對松遼盆地陸相非常規油氣成藏的特殊性,深入開展非常規油氣成藏理論研究,大力發展測試分析新技術,取得多項突破,效果顯著。這是記者從29日在大慶油田公司舉行的我省緻密油和泥頁巖油成藏研究重點實驗室2019年學術委員會會議上了解到的。這個實驗室通過一系列制度建設和管理辦法,針對泥頁巖油可動性、敏感性研究的瓶頸難題設立了4項開放基金課題,鼓勵科研人員攻關。
  • 化學所在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 我國高速磁懸浮列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原標題:我國高速磁懸浮列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杭州12月8日電(記者魏一駿、許舜達)記者從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二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未來交通大會上獲悉,我國高速磁懸浮列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具備了啟動高速試驗線建設和後續產業落地的基礎。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林學院:花椒團隊在花椒種質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系統研究了花椒和竹葉花椒的遺傳多樣性、品種間的親緣關係及栽培起源,對花椒種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的室溫熱電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缺陷工程優化AgBiSe2的室溫熱電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12-2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海灣扇貝養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海灣扇貝養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8-08-06 21:29:00由中科院海洋所張國範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經過四年多的研究,於2月28日通過了由河北省水產局主持對「中科紅海灣扇貝」苗種規模繁育進行的現場驗收.這標誌著我國海灣扇貝的海水養殖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海灣扇貝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引進的優良海水養殖貝類,現已經本土化並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海水養殖產業。
  • 成都山地所在潰決型泥石流形成臨界條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成都山地所在潰決型泥石流形成臨界條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10-31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潰決型泥石流的準確預警報是世界性難題,也是國際滑坡泥石流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之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崔鵬帶領的學科團隊,圍繞潰決型泥石流形成機理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研究團隊系統總結了現有的堰塞壩災史數據,開展了一系列堰塞壩潰決形成泥石流實驗,獲取了堰塞壩形成過程、泥石流運動學和動力學的數據。
  • 昆明植物所在糖化學合成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糖化學合成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20-03-17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此研究成果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李朋華、博士何海清和博士研究生張雲琴。  近日,肖國志課題組報導了採用之前發展的正交一鍋糖苷化反應策略實現了具有強抗糖尿病番石榴多糖的19糖重複單元和子結構的高效合成,從而可以深入研究其生物活性,為將來開發治療糖尿病藥物打下堅實基礎。此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Angew.
  • 分子篩催化劑的紫外拉曼光譜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
    該文章報導了近幾年來李燦研究組利用紫外拉曼光譜在含過渡金屬雜原子分子篩(如TS-1, Ti-MCM-41,Fe-ZSM-5和Fe-SBA-15)活性位鑑定,以及幾種典型分子篩(如X型分子篩,Fe-ZSM-5)合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
  •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構建一種能舒張血管的人造細胞華聲在線12月11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周娉) 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記者今天從省科技廳獲悉,湖南大學聯合英國布裡斯託大學、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構建了一種產生一氧化氮的人造細胞,具有血管舒張的生理效應,在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與治療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Nature Chemistry》(自然化學)上。現有的血管舒張治療,是通過注射血管舒張小分子藥物。
  •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
  • 日本吐噶喇海峽黑潮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日前,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朱小華研究團隊與日本鹿兒島大學中村啟彥教授團隊合作,在吐噶喇海峽黑潮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近9年的船載聲學都卜勒流速剖面儀測流數據,中日團隊得到了吐噶喇海峽黑潮的時空分布特徵。
  • 我國塊菌(松露)資源及其人工栽培取得系列進展
    黑塊菌(松露)及美食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於富強團隊開展的「塊菌(松露)及其人工栽培(培育)」取得了系列進展。經過30餘年的研究,我國已考證確認的塊菌有60餘種,成為繼北美、歐洲之後,塊菌分布的又一多度中心。
  • 東大教授將仿生螺旋體用於心臟研究 取得重要進展
    東大教授將仿生螺旋體用於心臟研究 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王逸男 翟夢傑   2017-03-20 15:13:00
  • 蘭州化物所C-N鍵活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漢民帶領的研究小組在1,3-二胺的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14, DOI: 10.1002/anie.201403774)上。
  •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家雞矮小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央廣網昆明9月26日消息(記者李健飛)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家雞矮小化研究中獲得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進化生物學領域雜誌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人類的馴化和選育使得家雞成為表型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動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