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為修公路拆毀唐代古城牆(組圖)

2020-12-19 搜狐網
[提要]

2007年,大理決定擴建國道214線,在勘察時,文化部門提出盡最大努力保持龍首關城牆完整性的方案,獲得了當地村民的贊同。然而,最後出臺的方案,竟是橫切龍首關南、西、北三道城牆的路線。新建的公路將穿古城而過,遺址將被嚴重破壞。當地村民稱,若此時不盡力將遺址保護下來,將「上無顏面對先祖,下無法對後人交代,成為永遠的罪人」…

[我來說兩句]

龍首關城牆被挖了一個大缺口,文物部門正在進行搶救性發掘。本報記者 王俊秀攝

  雲南大理為修公路拆毀唐代古城牆

  本報記者 王俊秀

  雲南大理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唐代南詔國和宋代大理國均建都於此。南詔國統一了大理地區後,在洱海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別建立了兩座關隘,稱為「上關」和「下關」,也叫龍首關和龍尾關,現均為大理白族自治州級重點保護文物。然而,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在大理採訪時發現,正在擴建的公路,使龍首關變得面目全非,僅剩的幾段城牆也危在旦夕。

  風雨滄桑龍首關

  龍首關西靠蒼山雲弄峰,東臨洱海,始建於南詔皮羅閣時期,即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後歷代均有修繕,是研究南詔以來大理地區政治、軍事、歷史的重要實物證據。

  作為大理的北部屏障,龍首城以其鎖山控海、易守難攻的特點,成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傳說元世祖忽必烈南徵時,所到必克,但在龍首關遭到了大理國將士的頑強反抗。久攻不下,忽必烈只好將主力轉移到蒼山背後,越過蒼山天險,最終才攻下大理。龍首關於大理國的軍事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古龍首關城約兩平方公裡,四周有5道城牆,5道城門,有各種軍事設施,明清時期增設5座中式建築的碉樓。在北城牆中部的北城門上,曾經書寫著「龍首關」3個大字。城門徑深10多米,這裡以前是從北部進出大理的惟一通道,也是著名的茶馬古道。

  龍首關現存遺址,北城牆全長600米,最高處17米,底寬15米。距北城牆約700米的南城牆長900米,高12米,底寬18米。整個城的磚石等建築物,毀於解放前後,其城基夯土部分保存完好,在各現存古城中亦屬罕見。1988年,龍首關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列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忽必烈未能破」的古城牆被拆

  2007年,大理市委、市政府決定擴建國道214線上關至北五裡橋段。在勘察路線時,文化部門提出在盡最大努力保持城牆完整性的前提下,公路走向最好選擇在南城牆缺口處,且與西城牆保持50米的安全距離。當地村民也贊成這一方案,認為公路從此通行,對古城遺址破壞較小。

  然而,開始施工後,村民們驚訝地發現,南城牆、西城牆陸續被挖了一個大缺口,卡車轟隆隆地開了過來,進行打樁建基。這時他們才知道,最後出臺的施工方案,竟是橫切龍首關南、西、北三道城牆的路線。這樣,新建的公路將穿古城而過,龍首關遺址將被嚴重破壞。目前,龍首關遺址南城牆、西城牆、兩道北城牆已不同程度遭到破壞,破壞面積達12350平方米。

  這樣的結果,讓世代居住於此的上關村民們難以接受。「龍首關、龍尾關是不可分割的,龍首關被破壞了,大理的歷史就不完整了。我們大多是原來龍首關守城戍邊的將士後裔,看到這樣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古城就要毀於一旦,真是感到惋惜呀!」上關村村長沈康生扼腕嘆息道。

  沈康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龍首關被定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時,因為是不可移動文物,文物部門委託上關村對其進行保護。這些年來,村民們都很珍惜這些古城牆。「我們曾經走過彎路,以前大家不知道它的價值,蓋房時沒磚了,就過去搬幾塊,還在城牆上開荒種莊稼。不知者不為怪,自從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以後,大家都很自覺地保護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東西。」

  我國《文物保護法》第17條規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但是,因特殊情況需要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的,必須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並經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應當徵得上一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同意。

  村民們想不通,最後的道路施工方案竟然公然違反《文物保護法》,對古城遺址大肆破壞和野蠻施工。沈康生說,最後的施工方案,有關部門根本沒有向村委會和村民們通報。

  村民告訴記者,修大麗(大理-麗江)公路時,已經破壞了東城牆,當時龍首關還未被定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人們的認識有限,「但為何現在明知是文物,還要公然破壞呢?」

  大理市交通局黨委書記趙勇超的解釋是,「這是沒辦法的事,怎麼都繞不過去。道路要修,上面是蒼山,下面是洱海,中間是村民住房,很難考慮周全,肯定要破壞一部分的。」

  在村民們看來,這樣的施工方案將使龍首關遺址遭到嚴重破壞乃至消失,使大理的旅遊事業失去一個極具歷史、文化和旅遊開發的亮點。大理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文化旅遊區,境內有「風、花、雪、月」四大奇景,其中的「上關花」,就在這座龍首關城。近些年來,不斷有投資者到此考察,希望對龍首關進行修復,從而開發以古典名勝為特色的旅遊。目前,這一計劃隨著龍首關的破壞而流產。

  村民代表胡學書告訴記者,除了破壞文物,在龍首關內的施工將採用爆破、鑽井、挖掘等作業,會大大增加地質災害發生的機率,危及上關村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上關村的地質災害觀察員,胡學書對此非常擔心。他和沈康生等幾名村民代表自去年以來,一直向有關部門反映,至今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的答覆。

    一切為修路讓道:

    四羊方尊出土地遭修路破壞 明知國保單位仍動工(圖)

    這裡12萬平方米的保護面積、40萬平方米的建控地帶裡曾經出土四羊方尊、象紋大銅鐃、人面紋鼎等國寶級珍貴文物;這裡有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西周宮殿遺址;這裡有專家視若寶貝的許多未解之謎;這裡曾被列為2004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這個舉世驕傲的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寧鄉炭河裡遺址,卻在幾個月前被一條公路幾近「腰斬」。[詳細]

    周至老縣城中修路將申報世遺古棧道遭破壞 

    「老縣城原本有路,修路應該在原道路上修復,如今卻在原來居民住房的遺蹟上重新修了一條路,使得老縣城的遺址遭到了破壞,毀壞了遺址的原貌!」

  更令人傷心的是,在老縣城遺址範圍內的儻駱古棧道也在不久前遭到了破壞,在沒有得到文管部門審批的情況下,推土機已將古棧道推了三米,準備修路。[詳細]

    開封擬修路「洞穿」古城牆 多數市民反對破壞國寶 

    長14.4公裡的明清古城牆環抱著開封老城區,目前,開封西城牆僅有大梁門和小西門兩個出入口,鄭開大道開通後,滾滾車流開始從開封西區湧向有著眾多景區的老城區。今年春節和五一黃金周旅遊高峰期,大梁門每天進出汽車上萬輛次,大梁門外路上排起的汽車長龍綿延兩三公裡,開封西區入市通道不堪重負。

  為破解這一交通困局,開封市著手修建一條金耀路,「洞穿」古城牆。[詳細]

    它山之石:歐盟要求波蘭停止因修路破壞原始森林

    歐盟委員會負責環境事務的委員斯塔夫羅斯·季馬斯表示,波蘭政府動工修建的一條高速公路將穿越一處擁有珍稀沼澤地的原始森林,歐盟將就此向位於盧森堡的歐洲法院提起訴訟。[詳細]

相關焦點

  • 雲南大理為修路拆毀唐代古城牆龍首關遺址被毀
    龍首關目前僅剩的碉樓  雲南大理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唐代南詔國和宋代大理國均建都於此。南詔國統一了大理地區後,在洱海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別建立了兩座關隘,稱為「上關」和「下關」,也叫龍首關和龍尾關,現均為大理白族自治州級重點保護文物。然而,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在大理採訪時發現,正在擴建的公路,使龍首關變得面目全非,僅剩的幾段城牆也危在旦夕。
  • 桐城為何拆毀古城牆?
    日軍原來並沒有佔城之意,起先計劃沿合安公路直驅潛、太,圖謀進犯華中,與長江日艦相聲援。姚老以為桐城縣當局如若派出一、二支部隊駐紮於城外西郊要隘,且依仗西山地勢隱蔽,加上破壞公路,阻斷交通,桐城縣城定然是巍然不可凌犯的。
  • 除了鹹寧赤壁古戰場、大理雲南驛,很值得去的地方原來還有這些
    三疊泉在全國有好幾個,最有名的是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東南九疊谷,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可以通過環狀廬山的觀光道路到達,從九江市內26公裡,是集險峰怪石、飛瀑流泉為一體的丘型觀光地,有一年,有兩首詩,共有119首,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了觀光開發,有安徽yi縣的三疊泉和珠海的橫琴三疊泉,三疊泉屬於廬山風景區,去廬山風景區有以下方法,從九江方向出發,從環廬山大道到廬山山東門
  • 鄞江邊發掘出古磚遺蹟 挖出的是不是唐代古城牆
    浙江在線08月05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鄒洪珊)古城牆,是寧波一段遺失的記憶。  曾經,寧波的古城牆雄踞三江口長達千年,可惜在1928年至1931年被全部、徹底、乾淨地拆除,只留下破舊的慶雲樓和鼓樓。
  • 雲南大理古城風光
    你所見到的古城,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如今修復了南側及西南側部分城牆,可以登臨。當年南詔國、大理國的王城,以及元代大理總管府舊跡,都在蒼山洱海之間的海西壩子上,但已在黃土之下、荒野之中。南詔政權是由若干個部落經過徵戰或聯姻形成的,時間上大體相當於中原的唐代,與相鄰的唐王朝及吐蕃王朝時戰時和,後因權臣篡位而滅亡。
  • 唐宋時為地方政府南詔國和大理國所在地,雲南省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方圓十二裡,城牆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各設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解放初,城牆均被拆毀。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 玩轉雲南----大理
    玩轉雲南第二站:大理有人說,大理可以滿足你對一切生活的期待,也有人說大理有你最想要尋找的內心世界。厚重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眷戀的美食,蒼山,洱海,大理古城,白族民居、花海,楊麗萍,天龍八部,崇聖寺,每一處都在撥動你心底的那根琴弦。
  • 高淳古城牆 使用南京明城磚
    高淳歷史學者濮陽康京告訴記者,這「迎薰門」的確是城門的名字,也是高淳古城牆留存至今的唯一印記了。高淳建縣,始於明代弘治四年(1491),以溧水西南七個鄉設置高淳縣,縣城定在淳溪鎮。南京師範大學王志高教授告訴記者,高淳縣設立的最初幾十年內,高淳縣城是沒有城垣和城門的。嘉靖五年冬的一個晚上,發生了一件糗事,高淳縣的縣署錢庫竟然被盜賊洗劫。
  • 河北宣化明代古城牆被開鑿成「窯洞」(組圖)
    河北宣化明代古城牆被開鑿成「窯洞」(組圖) (/3) 2013-10-30 14:42 [提要]10月29日,在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記者看到,宣化古城南城牆處的城牆主體被鑿有空洞,像一個個「窯洞」,還有不少「窯洞」被安裝上門上了鎖,儼然成為天然儲存室。
  • 雲南最上鏡的城門——大理古城南樓開始封閉修繕
    雲南最上鏡的城門——大理古城南樓開始封閉修繕 大理古城南城樓一直是大理地標性建築,也是去大理旅遊的人們爭相拍照留念的地方,城樓上的「大理」二字,讓你無需在朋友圈過多備註,就是你到過大理的最好證明
  • 大理:新建崇聖寺有礙三塔景致 龍首關遺址修復結局成謎
    張志遠的看林小木屋,正好位於大理重要文化遺址「上關龍首」靠西的蒼山山腰一側,左右能看到古城牆靠蒼山大致45度角山體的城牆遺址末端,還能眺望到大致700米外靠洱海邊該古城牆唯一一處倖存的碉樓,透過右邊幾垛殘存的、20多米高的土埂,以及一條雙向4車道的公路,能眺望到沿洱海的村莊。
  • 【脫貧攻堅看大理】祥雲黃草哨:昔日古鹽道 今日幸福村
    祥雲縣米甸鎮黃草哨易地扶貧搬遷點  雲南訊(鎖華媛、邢路揚、姬祥虎、朱清然)黃草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米甸鎮的一個行政村,離縣城53公裡。這裡曾是鹽馬古道的必經之地,更是紅六軍團當年播下火種的地方。
  • 雲南旅遊 遇見大理最美古鎮
    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文化發祥地之一,根據文獻記載,4世紀白族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散布了許多氏族部落,史書中稱為「昆明之屬「,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古城幾乎成為大理的標籤,但是大理不只有大理古城,還有許多知名的古鎮,如沙溪、喜洲、巍山古城等,它們成為大理古鎮旅遊必去景點之一
  • #雲南旅遊#遇見大理最美古鎮
    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文化發祥地之一,根據文獻記載,4世紀白族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散布了許多氏族部落,史書中稱為「昆明之屬「,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古城幾乎成為大理的標籤,但是大理不只有大理古城,還有許多知名的古鎮,如沙溪、喜洲、
  • 2020年(雲南)旅遊地推薦《大理》景地
    因佔據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故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 ,蒼洱風光在雙廊」之美譽。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雙廊鎮介紹:建築風格以唐代建築為基調,融南詔、土蕃建築風格於一體。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內分布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遊核心區。
  • 遊在大理,吃在巍山!吃貨遊雲南一定不能錯過這裡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大理一個不遜於大理古城的地方,這就是大理南詔國的真正發源地,紅河源頭—巍山。歷史的車輪轆轆碾過,時代更換蝶變數載,這座位於滇西南一隅的古城,城方如印,保留完整的棋盤式明清古建築群落的布局,厚實殷紅的拱辰樓城牆是古城的臂膀,縱橫交錯的二十四條街十八條巷是古城的筋絡,汩汩流淌著源自歷史積澱的厚重與淡然。
  • 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狠話都阻止不了,多年後全說中
    自從新中國建立以來,首都新建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古牌樓第一個被拆,同時北京古城牆問題也被提上了議程,在「拆」古城牆當中,兩派學者爭論不休,以過郭沫若為首的學派主張「拆掉」,以林徽因和梁思成為首的主張保留。
  • 西安、南京現存大量城牆,為什麼更年輕的北京很少看到古城牆?
    但是三座古都中,雖然北京最為都城最年輕,但是它所保留的古城牆卻是最少的,這是何故呢?先和大家說一下古城牆在封建社會時的作用。古城牆的作用城牆是古代人類發展進步到一定程度之後才產生的。古代的城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城牆為構成長城的主體,另一種城牆就是屬於古代都城的防禦建築。
  • 修古鎮已落伍,看看陝南這個鎮,都開始修古樓古城牆了
    新修的東門樓,新修的南樂堡我一邊思索,一邊閒逛到東門樓下。這裡,施工尚未結束,但東門樓和古城牆以及護城河都已修建完畢。在初冬的藍天下,東門樓飛簷鬥拱,雕梁畫棟,底闊頂尖,高聳入雲;東門樓下,古城牆高大雄壯,上可跑馬;古城牆下,護城河裡還有涓涓細流。
  • 雲南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曾是南詔國發祥地,不輸大理卻少有人知
    這座古城有25條街道和18條小巷,儘管街道兩旁的商店不再像以前一樣,但它們仍然保留著這座城市600多年前建造時的格局,被認為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巍山古城的明清建築保存完好,首先要歸功於抗戰期間修的滇緬公路沒有走巍山境內,古城也得以長期藏在深山人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