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之所以有爭議,是由於不同的人對「哲學」這個概念的理解存在分歧所導致。如果我們想要結束爭議,必須對「哲學」這個概念有一個清晰的定義。並且,這個關於哲學的「清晰的定義」必須能夠得到爭議雙方的認可。
那麼,什麼是哲學?或者,哲學的定義是什麼?
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哲學就是愛智慧。這句話蘊含的意思是,哲學不是給我們一種正確的答案,而是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興趣,對認識這個世界有一種熱愛,自己去尋找答案。
如果是在這個意義上來理解「哲學」這個概念的話,中國當然有哲學和哲學家了。可是這個關於哲學的定義還是比較模糊的,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百度百科的定義:
「哲學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世界觀是關於世界的本質、發展的根本規律、人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係的認識,方法論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是世界觀的功能,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這個定義的關鍵點有兩個,一個是「世界觀和方法論」,還有一個是「理論體系」。關於第一個關鍵點,我相信大家都沒有爭議,無論哪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中國人當然也有。產生分歧的地方就在「理論體系」這裡,什麼是理論體系呢?
先看看體系是什麼意思:指若干有關事物或某些意識相互聯繫的系統而構成的一個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理論體系」指的當然就是意識方面的了。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古人有沒有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呢?答案是肯定的,否定這個等於無知。具體可以找本「中國思想史或哲學史」之類的書看看,在此不多贅言。
那麼,為什麼會在「理論體系」這裡有分歧呢?原因就出在表達方式上,中國古人寫書往往只寫結論,把思考過程和推理步驟都給省略了。對此,鄧曉芒教授就曾經感慨:
「歷來的人們,固然也常常在小品文中、在隨感錄中、在小說和哲理詩中談論日常生活中的哲理,有些也談得很深刻、很精彩;然而,將這種哲理的來龍去脈構成一種有結構、有層次的系統,這恐怕向來都不是中國的文人、智者和哲學家們所長。」
如果在這種嚴格意義上定義哲學,也就是具備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並且能夠在文字形式上表達出來,那麼那些認為中國沒有哲學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
因此,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你是從哪個意義層面上來理解「哲學」這個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