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江姓宗親」免費關注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江;請點擊上面「江姓宗親」關注,擁抱中華江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江氏文化,共建繁榮江氏,傳播江氏正能量。
上杭江氏,濟陽郡,顓頊帝六世孫伯益之後。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得舜器重,讓他管理畜牧業,成績卓著,賜姓贏。江氏本姓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江氏始太祖元仲,又名恩成,系伯益幼子,任夏朝大理卿(主掌刑名之官),盡忠守職,獲帝恩典,世襲封爵於江,以當時河南、湖北交界的正陽(今河南省正陽縣)一帶為食邑,是為江氏傳代始祖。
傳至元仲第31世孫濟,號雄略,因佐周武王伐紂有功,爵封東京,周成王十五年庚子(公元前1101年),以子男之田,賜南郡地(今湖北省江陵縣)百裡,濟的食邑在正陽,以此建立江國,以後江姓就源於此。江國的都邑在今正陽縣城東南35公裡的大林鄉塗店(有江國城遺址,屬文保單位)。
周朝時,江國地處淮河流域,又不與周王朝室同源,被當作「淮夷」看待。加上河水經常泛濫,淹沒大片領土,常受水患的困擾,因此沒能強盛起來。在春秋戰國列強爭霸時,江國民弱國小,受一些大國的操縱,特別是江國南部的強鄰楚國經常對江國領土虎視眈眈。至公元前623年,楚國派息公子朱率師圍江,江國無力抵抗,滅亡。此後,江國淪為楚國的一個城邑,國人大部分東移、北遷,為不忘故國,。便以國名「江」為氏。
江姓得姓後,元仲第47世孫江貞在江國被楚所滅後,帶領一支族人北遷濟水流域,後來,朝廷在那裡設置了濟陽郡(今山東濟陽),他們落籍為民,稱「濟陽江氏」;另外,還有一支江姓人沿淮河東遷,到達今河南淮陽一帶,留居下來,稱「淮陽江氏」,郡望稱「淮陽郡」。至宋朝時,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子6人,並讓他們各姓一姓。其中第二子翁處恭分得「江」姓,他及子孫都改姓江。由於這支翁姓人被一分為六,有「六桂聯芳」之意,翁處恭及其子孫又被稱為江姓「六桂堂」。據現存各種族譜所載,上杭江氏為「濟陽江氏」,屬「濟陽郡」。
元仲第104世孫江墒,因兵亂避至江西都昌林塘開基,成為江姓的江西始遷之祖。
江氏入閩最初始於西晉及唐朝中期,因避亂由中原沿江、浙遷入閩北,贛東及福州、漳州等地。其次是因唐末黃巢起義由江西遷入閩西的寧化、汀州等地。江禮之祖野一偕二弟野二就是在此間遷入當時的寧化。江禮之子九郎、十郎、六郎及五郎之孫八郎等衍布清流、連城、長汀、寧化等地,三郎、四郎、小八部衍在永安、明溪等地。
再次是南宋從江西都昌避亂入閩的萬裡、萬載、萬頃三兄弟(雅稱三古)之子侄,由萬載公攜遷入閩。三古屬元仲第110世孫,江墒第6世孫。據族譜所載,上杭江氏屬由江萬載攜遷入閩的江萬頃一脈。江萬頃及妣錢九娘成為客家入閩始祖。
據上杭現有和周邊縣市的族譜所載,上杭江氏一世祖為江曄,是元仲第109世孫,裔孫稱其為八郎公,字文明,號偉齋,生於南宋淳熙三年(1176),因子(萬裡)貴,死後追封為周國公。曄公,習儒學,經明行修,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譜雲其「戶履堂滿,經其指授,多所成達」(《江氏宗譜》曄公條),門生稱「韋齋先生」。宋理宗在位時,曄授奏名進士,初任全州教授,後歷陝州宜都尉、撫州金谿縣尉、江南東路提舉常平司轉江南西路提舉茶鹽公事、大事司帥參等職。為官數十載, 以「潔廉匡敏」著稱。妣陳氏(《上杭譜》還載有張氏、劉氏),封鎮國夫人。考妣葬於江西饒州都昌七都靈芝山。上杭城關原江氏家廟尊為一世祖。《都昌譜》載:曄公與陳氏生五子:萬九、萬裡、萬項、萬金、萬合。《上杭譜》載: 曄公生三子:長萬裡、次萬載、三萬頃。
長子萬裡,字子遠,號古心,殿試進士及第,官拜左丞相,參知政事兼樞密院使。據部分江氏族譜載,也被裔孫尊稱為客家江氏二世祖。南宋末他力主保宋抗元,與賈似道為首的投降派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他說:「大勢不可支,餘雖不在位,當與國為存亡。」元兵破饒州後,他便投在自己府第後圃早已鑿好的題日「止水」的池中殉國。在江萬裡的感召下,他的手下人和身邊的兒子都相繼投池殉國,共計百餘人,積屍如壘。國破家亡,一門忠烈,被後人讚譽為民族英雄。據《江萬裡研究》所載,其弟子民族英雄文天祥稱讚萬裡:「先生進而廟堂,退而江湖,德於其人,如出一日,傳所謂生死肉骨之情也。」「某半生出門下,幸甚。」「盛德大業,如山如河。」「尚論公之平生,有報國之大節。」「文章若雷霆河漢,玉色金聲;言行質天地鬼神,丹心白髮。」後朝廷追封三代,祖瑛,封惠國公;父曄,封周國公;萬裡封益國公,諡「文忠」。
萬裡終年78歲,墓葬都昌縣石沙灣,妣白氏,生三子:長鎬、次鑄、三鏜。後裔分遷江西饒州、永新、廣信、撫州,廣東潮汕、五華、梅州及雲南,福建廈門、龍海、漳州、安溪一帶。
次子萬載,字子九,號古山,官封錦衣衛指揮使。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2月,為保南宋王朝攜子侄、弟媳、侄媳隨附馬都尉等奉益王昰、廣王昺、與大臣陸秀夫、張世傑走溫州。3月奉益王昰航海入閩之福州,11月益王昰即帝位。昰帝遇難後,偕子侄隱居廈門同安湯板裡,妣馬氏,生二子:長鑰、次鉦,後裔遷福建漳州、南靖、平和等地及廣東惠州、河源一帶。閩粵贛部分江氏族譜也稱江萬載為客家江氏二世祖。
三子萬頃,字子玉,號古崖,生於宋嘉定元年(1208)十月初十日辰時,官至南宋戶部尚書,客家江氏裔孫稱為十二郎,在上杭城關原「江氏家廟」神位牌上尊二世祖,被廣大江氏裔孫尊為客家入閩始祖。據康熙十三年《江氏大成宗譜》卷一「古崖先生塘中記」,《江西通志•江萬頃傳》及宋尚書萬頃團山墓碑記等載:「先君子盡得父兄之學,以易預江右漕闈首選,補將仕郎,謁選迪功郎,監紹興錢清鹽場成考,調淞江制司屯田郎官。……除司農寺丞,拜卿,牧清江,有善譽之裒。出提舉福建市舶,覃恩朝清郎,所謂金山珠海,天子南、庫,涅磨緇磷,上意簡知,訓辭:『允籍不貪之寶,復還即去珠。』先君子清節愈勵,奏免和買,禁職吏饕,壓揮案之向金,卻呈祥之象齒。未兒,兼江西倉,知吉州,劍南州、御史大夫,戶部尚書等職,糶教化,清狂嶽,平賦稅,流聲天朝。」「內寬外明,政教備舉,以興學為第一義,嘗增置字田,以助廩餼。
所至以循廉稱。」「廩給庫以便民莊,以賑民之,餘儲尚殷,以代民賦。」「講行荒政,乞人鄰壤,奏減和糶,米價不昂,全活者眾。」「行隴畝,與田夫群野老爾汝問勞。」宋恭德祜元年乙亥(1275),元兵破饒州,萬頃偕子鐸(十八郎)冒險難自都昌赴饒州兄萬裡住所,饒州失守,俱被元兵所執,寧死不屈,罵賊肢解而死。父子葬於江西廈江廟後團山。這些事實記述了萬頃公為國為民奮頭不息、勤政廉政、尊師重教、愛惜民眾、英勇壯烈的一生,深值廣大裔孫和後人垂範敬仰。
為紀念江萬裡、萬頃兄弟及其子江鎬、江鐸兄弟為南宋王朝盡忠殉職,在江西省都昌縣建有「濟忠祠」原名「雙忠祠」,且該祠幾立幾廢,並立有碑記。祠內正面楹聯:「兄宰相,弟尚書,雙壁文章天下少;父成仁,子取義,一門忠孝世間稀。」又聯:「烈士無雙雙烈士,忠臣不二二忠臣。」以資紀念和教育後人。
萬頃妣錢九娘,生五子:十八郎(鐸)、念二郎(錆)、念三郎(銅)、念、四郎、念五郎。公死後,夫人錢九娘,偕長子十八郎(鐸)之媳丘十六娘及其四子、孫、侄隨夫兄萬載奉二王航海入閩,後遷居汀州寧化石壁村。宋祥興元年(1278)萬頃長媳丘十六娘率九子及弟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等,由寧化石壁村遷上杭縣廬豐鄉三坪村定居。
萬頃五子:十八郎、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上杭城關「江氏家廟」尊為三世祖。遷居上杭三坪後,發展情況分述如下:
長子江鐸,即十八郎,字國禹,號雙峰,妣邱十六娘,宋將士郎,隨父在饒州一同被元兵肢解而死。生九子:長子四六郎,妣張四娘,合葬三坪糞箕窩,其後裔繁衍於上杭廬豐、舊縣、城關、太拔、溪口等地。次子百八郎,妣周氏,從上杭三坪遷永定高頭,後繁衍臺灣、香港、澳門、美國、緬甸、印尼、菲律賓等地。三子五三郎,妣劉氏,葬三坪金鬥巖,裔孫除繁衍上杭舊縣、茶地、泮境、廬豐等地外,遷江西、福建永定、福安等地。四子百三郎,妣餘氏,從上杭三坪外遷廣西開基繁衍各地。五子五十郎,妣何六娘,葬茶地大燮筠竹坡,屬蛇形蛇子地,裔孫分遷上杭城關、橫崗、太古和舊縣、廣東興寧等地。六子百九郎,妣黃三娘,從上杭三坪遷居漳州南靖;七子百十郎,妣何七娘,從上杭三坪遷廣東大埔湖寮;八子百十一郎,妣胡九娘,從上杭三坪遷居廣東饒平;九子百十三郎,妣蔡四娘,從上杭三坪遷居漳州漳浦、平和等地,現任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先生屬此系裔孫。
次子錡,貫稱念二郎,妣薜六娘,從上杭三坪遷永定仙師務義坪浙灘開基,公妣合葬於池溪湖坑口,地形如貓兒洗面,生子:三六郎、三七郎。裔孫分遷永定務義坪、廣東產坑、洪山五坑、蕉嶺、五華、梅縣、紫金、湖南瀏陽、萍鄉、醴陵及東南亞等地。
三子銅,貫稱念三郎,妣張五娘、林七娘。從上杭三坪遷廣東大埔黨坪開基。後銅與林七娘再遷芹菜洋。生子百一郎,留居黨坪;百二郎遷芹菜洋開基。裔孫分遷花窗等地。
四子念四郎,不詳。
五子念五郎,妣李二娘,生子規復一郎,從上杭三坪先遷往廣東梅縣鸕鷀坑開基,後分遷梅縣扶貴江、丙村等地。江八郎裔孫及外遷各地裔孫,為了紀念上祖及開展宗親聯誼工作,於1356年在上杭縣城南門碼頭左上畔(今江濱廣場江邊外)建「江氏家廟」一座,佔地2600M2,五十年代中期被改作縣印刷廠,後拆遷。
在祖地上杭三坪現還存有宗祠一座,始建於元至正丁未年,距今有600多年之久。改革開放20多年來,每年都有許多外遷裔孫到該祠祭祖。特別是2003年3月上杭江氏裔孫在城關成立了「江萬頃文化研究會」以來,加強了對外宗親的聯誼工作,外遷永定高頭、務義坪、湖坑,廣東蕉嶺、梅縣、五華、紫金、大埔、東莞、河源,江西於都、遂川、萍鄉,湖南瀏陽、醴陵,福建寧德福安、南靖、平和等地的裔孫分別組織規模浩大的祭祖隊伍來上杭參加春分祭祖活動,還捐款鋪設水泥路面和整治祠堂周圍環境等。
據初步估計,江萬頃後裔繁衍達五省十九市(縣),人口近百萬,移居海外近10萬。據永定譜載,永定江氏移居臺灣後現有人口近萬人。
江萬頃裔孫開基上杭後歷代外遷,現分居世界各地,知名人士不乏其人,如現任國民黨副主席、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香港原永靖同鄉會會長江兆雲及其子江全孚;美國北加州福建客屬會會長江立三;澳門客屬總會副會長江金銅;緬甸福建同鄉會會長江清亮;印尼雅加達永定互助會會長江震球等。
來源;江姓氏宗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