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單位發現過期食品,到底如何定性處理?

2020-12-14 市場監管半月沙龍

餐飲服務單位發現過期食品的法律適用

餐飲服務作為食品消費最末端,同時也是食品安全問題集中暴發端,一直處於食品安全風口浪尖。對於在餐飲環節發現過期食品(廣義)如何處理,個人覺得應該查明具體情況分下列三類處理:

一、《食品安全法》第34條第(3)項轉124條第(2)項進行處罰情形

在餐館發現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包括調料),能查明其已使用完畢製成新食品(成品、食品原料)或正在使用但尚未製成新食品(成品、食品原料)的。應該依據《食品安全法》第34條第(3)項「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三)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按經營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生產食品進行處罰。

但同時本項僅能用於餐飲服務單位用過期食品原料加工製作為食品成品或半成品(食品原料),但製成的食品(成品、食品原料)沒有超過保質期(一般無保質期)所以在新法在「上海福喜事件」的啟示下新增本項。針對食品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本身不能按本項處理。

其中「食品」應該理解為本法第150條所指的食品定義範圍(包括可直接銷售的成品及需再加工食品原料),因為食品安全法全文所提及的「食品」均系該條定義食品,但凡出現狹義「食品」(食品原料或食用農產品)的其均有特別區分;「生產」兩字應為其字面意思,與加工、製作為同義詞,並沒有規定環節限制。

二、《食品安全法》第34條第(10)項轉124條第(7)項進行處罰情形

在餐館發現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包括調料),能查明其已使用、正在使用及處於「隨時待用」的。應該依據《食品安全法》第34條(10)項「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十)標註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按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進行處罰。但同時本項僅能用超過標明保質期限的「食品」(其可能是可直接銷售的成品,也可能是用於加工食品的原料);其與本條第(3)項有本質區別。

目前部分專家持餐飲環節只能用《食品安全法》第34條第(3)項不能用第(10)項,這是對本項的一個誤讀:

(一)從法條上說。對於餐飲環節而言,本條應該理解為「禁止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其中「經營」、「保質期」及「食品」為本項關鍵詞。①「經營」的解讀。「經營行為」的定義: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營利性服務。其不能等同於銷售,應當包含銷售,對於餐飲環節應該包括待售(使用)、正在銷售(使用)和已銷售(使用),同時我們更應該認清食品經營行為並不能以結果認定,只要有經營行為即可認定違法。另外,餐飲服務單位這一市場主體也屬於經營環節:《食品安全法》第二條第(一)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銷售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將餐飲服務納入食品經營環節,同時《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四條也將將餐飲服務納入食品經營環節。②「保質期」的解讀。保質期在本法第150條第8款有專門定義「指食品在標明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其中「標明」為本定義的關鍵。對於預包裝食品,本法第67條第1款第(4)項及GB7718-2014有明文規定要求標明;但對於散裝食品及部分簡易包裝的食用農產品也可標明有保質期限。③「食品」的解讀。「食品」應該理解為本法第150條所指的食品定義範圍(包括可直接銷售的成品及需再加工食品原料),其可能是可直接銷售的成品,也可能是用於加工食品的原料。

(二)從法理上說。針對於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本項新法只是繼承了老法的第八十五條第(7)項的內容,並未做出本質性變化。原食藥監總局對於在餐飲環節及生產環節中發現過期食品原料在實際執法過和中法律適用下發了《關於食品安全執法行為適用食品安全法相關條款問題的復函》,復函明確指出「在餐飲環節食品處理區發現超過保質期食品,應當按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條處罰」,其依然是指導實際執法的有效的意見。同時,在餐飲環節發現超過保質期食品,無論是用過期食品原料加工成新的食品還是正使用超過保質期食品均按「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定性,故從新老法的立法本意上說,在餐飲環節的食品處理區發現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均應定性為「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

三、《食品安全法》第54條第1款《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9條第1款轉《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69條第(3)項再轉《食品安全法》第126條第一款處理情形

1、在餐館非食品處理區(單純食品庫房)發現的超過保質期,查明並未進入使用流程的;2、或有充分證據證明其超過保質期後,雖在食品處理區但未使用及無使用可能的;3、餐飲服務單位有證據證明其制定並有效實施了本法第55條所指「原料控制要求」,雖在食品處理區但未使用的。依據本法第54條第1款及《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9條第1款定性為未定期檢查庫存食品,未及時清理超過質期食品,按本法第126條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目前,部分執法者誤讀《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29條及第69號第(3)項,擅自擴大其適用範圍,讓「行為」罰產生後果後才使用,造成食品安全法執法「寬」、「松」、「軟」:

1、立法本意。《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條第一款「食品經營者應當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中提出了未按要求貯存食品、未按要求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未按要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食品的三種違法行為,前兩種《食品安全法》(132條、126條)均有明確處理條款,但未按要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食品並無明確處理條款。但本條的立法本意,應理解為:食品經營者應當定期檢查庫存食品,通檢查及時發現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避免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食品進入加工(使用)或銷售環節中。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食品貯存本身也是一種經營行為(可理解為待用或待售),加之本種行為處理方式並未明確,各基層執法單位並未按本條立法本意執行,均按《食品安全法》第34條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或經營變質食品行為處罰。2019年10月《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九條第(三)項及國家市場監管局相關答覆,明確了未按要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食品應該按《食品安全法》126條處理,同時明確了未按規定對變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標示或存放」及「未及無害化處理、銷毀,並如實記錄」這兩類情形方可按126條處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處於正在銷售(使用)和已銷售(使用)不在本款處理範圍內。

2、適用原則。當前對於待售(使用)的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定性,目前的確存在一定爭議,但對於本款的使用必須慎重,應該多方調查取證,採用「危害排除」原則,排除一切使用(銷售)的可能。先查明當事人是否為單純存放或貯存;再立足於本法第34條第(10)項「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讓當事人提出未使用(銷售)以及不可能使用(銷售)情形的證據。如果經營者的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處於隨時備用(待售)狀態,並且當事人無預防上述食品銷售(使用)的有效措施或在行制度的應當按經營變質食品或者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進行處罰。

3、盡職免責。《食品安全法》第一條「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其立法目的與宗旨,含有「預防為主、風險防範」的內容。習總書記又提出對食品安全「四個最嚴」的要求,其中「最嚴厲的處罰」及「最嚴肅的問責」是懸在食品執法者頭上的「斯摩達克利劍」。特別是餐飲環節這一食品消費最末端,食品安全問題集中暴發端,我們一定要嚴格執法盡職免責,打擊一切危害及可能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違法行為。不能畏懼行政複議、訴訟,採用「寬」、「松」、「軟」的執法態度,一但採用了有利於當事人的執法原則,你就是不利於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迎接你的將是「最嚴肅的問責」。同時針對食品安全問題,人民法院也將是我們最堅實後盾。

四、行政執法吸收原則適用情形

行政執法吸收原則是指:將兩種以上應當處罰的違法行為分別定性裁量,然後選擇相同罰種中最重的罰項執行處罰,其餘較輕的罰項被吸收而不予執行。在具體行為罰執法中,主要用於一事多行為:某一個違法事件涵蓋多個違法行為時,如果各該違法行為性質不同,在法律上應構成不同處罰理由,行政主體可以以違法行為為單位分別作出處罰;如果各該違法行為性質相同,則構成法律上的連續行為,行政主體只能以一個違法行為作出一個處罰。

針對於餐飲環節利用超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這一行為,其行為首先是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34條第(10)項所指「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再則也可能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34條第(3)項所指「經營用超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如果兩者同時存在,應該視為連續性行為,同時前者行為系後者行為的必要條件,後者為前者的充分結果,應當採用「吸收原則」對其中一個較重的罰項執處罰。以上為個人淺見,供大家參考。

作者系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寧勇

發布單位:中國工商出版社 新媒體部(數字出版部)

注重交流執法經驗

關注消費維權動態

同護市場公平正義

共觀市場經濟大潮

權威●專業

半月沙龍微信

輸入公眾號「市場監管半月沙龍」,即可找到。

相關焦點

  • 餐飲服務單位使用過期或標籤違規食品,操作間、庫房中發現...
    代理人:列子御風 2016年06月24日 餐飲單位食品庫房中發現過期食品如何處理 案例: 2013年7月11日,某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執法人員在對轄區內某酒店進行檢查時
  • 該如何定性處罰?過期食品進入餐飲企業廚房操作區,但無法證明使用...
    某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檢查餐飲企業時,發現該餐廳廚房操作區放著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材料,執法人員及時制止了該行為,並將過期食品予以扣押。在接下來的定性、法律適用和處罰建議等方面,執法人員產生了分歧。一部分執法人員認為,上述行為屬於經營過期食品行為,應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實施處罰。
  • 餐飲服務單位使用過期或標籤違規食品,操作間、庫房中發現...
    代理人:列子御風 2016年06月24日 餐飲單位食品庫房中發現過期食品如何處理 案例: 2013年7月11日,某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執法人員在對轄區內某酒店進行檢查時
  • 餐館廚房操作臺發現過期食品,法院:未使用也應定性為違法經營
    根據《關於食品安全執法行為適用食品安全法相關條款問題的復函》(食藥監辦食函〔2012〕469號)的規定,超過保質期和標識不符合規定的預包裝食品進入餐飲服務單位食品處理區,應視為違法經營行為。3.適用《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應當區分餐飲服務行業和銷售行業,針對餐飲服務行業發現過期食品的應適用該條第(三)項「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而針對銷售行業的過期食品則應適用第十項「標註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二、被上訴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明顯不合理。
  • 在酒店發現過期食品如何處理(附處罰決定書)
    負責人:呂** 性別:男 職務:經理違法事實:2018年8月7日我局執法人員對你酒店進行監督檢查時,在酒店發現兩瓶「藩泰牌歡悅泰式甜辣醬」,規格730ml,瓶體標註生產日期2017年1月5日,標籤註明保質期18個月,其中一瓶在廚房操作臺下面,已開啟,瓶內剩餘20毫升,另一瓶在酒店廚師辦公室,尚未開封使用,執法人員對你酒店相關人員詢問調查取證
  • 上海200多家單位被罰!其中家樂福等售過期食品
    其中,麥德龍青浦商場銷售的「咔麥滋花生醬味夾心餅乾」(生產日期:2017年5月9日;經銷商:尤益嘉(上海)食品商貿有限公司)經監督抽檢,發現過氧化值超標,被青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000元。其餘3張罰單都與食品標籤有關,多為預包裝食品說明書、標籤不符合規定。
  • 羅志華:過期食品如何嚴管
    北京市食藥監局日前發布通知,禁止對過期食品「重複利用、自行轉運或隨意丟棄」。因銷售過期食品,北京安德易經貿公司等被點名通報,大柳樹周末集市還直接被取締。  因為涉及面廣且難以控制,過期食品監管確實難度較大,即使監管者睜大雙眼、恪盡職守,也很難做到時時跟蹤。
  • 為保障食品安全,河南對復工餐飲單位逐一排查,已消除隱患2659個
    市場監管部門如何做好餐飲食材安全的監督管理,讓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要求餐飲單位「不採購、使用過期、腐敗變質等食品原料」,督促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切實消除餐飲食品安全風險隱患。
  • 部分食品過期 未發現勾兌椰子水
    對此,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立即組織突擊檢查,發現該店部分食品存在過期問題,並有涉嫌未經檢疫的進口牛肉,但市民關注的勾兌椰子汁的現象未發現,「不明白色粉末」其實是白砂糖。 查出過期食品及未經檢疫牛肉 被媒體曝光的「原味主張」椰子雞店位於福田區福民路與益田路交匯處高發城弛商業裙樓四樓。
  • 生鮮超市陷入「浪費風波」 臨期食品到底該怎樣處理?
    再試想其他處理方式,比如把即將過期扔掉的食物集中在店裡,任最後一撥顧客免費取走。那可能會導致哄搶,甚至踩踏。至於送到福利院或者給流浪者也不現實,對商家來說,運送、保存的過程都需要成本,一旦有環節出錯,風險更大,還不如直接扔掉算了。」  據行業內部人士透露,一些高檔店鋪為了維護高品質用戶體驗,普遍會採取將部分食品提前報廢處理的方式。
  • 北辰區過期食品回收食品銷毀三六五環保公司
    2020年關於北辰區過期食品回收食品銷毀三六五環保公司,環保三六五過期食品回收回收銷毀處置中心依據新政策及規定來與大家分享幹活,三六五是什麼?產品銷毀中心又有何關係呢?相信很多網友及行業應該了解三六五廢棄物處置中心的業務及發展軌跡。
  • 原料過期大半年還在用 4家餐飲單位被查處(圖)
    原料過期大半年;櫥櫃裡的原料瓶口都快被綠色黴斑堵死;原料包裝上沒有中文標識;做好的涼菜疊放著;涼菜間的溫度過高,還有蒼蠅飛來飛去……23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大公島酒店、東古來韓國料理店 、翡翠餐廳等六家餐飲單位和一家單位食堂進行了檢查,發現了不少違規的做法,並對其中四家餐飲單位進行立案查處。
  • 煙臺:15家餐飲服務單位存食品安全隱患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7年2月15日, 煙臺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通報2017年元旦、春節期間全市餐飲服務單位監督檢查情況,15家餐飲服務單位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據通報,為切實做好「元旦、春節」期間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保障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嚴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煙臺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於2016年12月27日-2017年1月25日對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督導檢查。
  • 超市、便利店過期或變質的食品是怎樣處理的?
    很多次我去超市購物時,腦海裡經常縈繞一個問題,那就是裡面那些賣不完的過期食品會怎麼處理?我之所以經常想這個問題,和一次糟糕購物經驗有關。記得那是2010年的時候,我在汕頭市龍湖區內充公村的一家大超市購物,看見有一種蛋糕在做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覺得划算就買了。
  • 好鄰居又被發現6種過期食品 食藥監局約談總公司負責人
    好鄰居又被發現6種過期食品  「3·15」前夕,京華時報記者以應聘小時工、員工等身份分別臥底海澱一家好鄰居和朝陽一家全時便利店。記者暗訪發現,好鄰居便利店過期3天的便當仍在出售;全時便利店售賣超過廢棄期的關東煮、包子、茶葉蛋等食品(本報3月16日報導)。
  • 安徽省食藥監局公布16家餐飲單位監督檢查情況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晨檢制度未落實、食品留樣記錄不規範、食品原料貯存不規範、添加劑未落實「五專」管理……2018年10月22日,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食品消費監管處日常監管信息通告(2018年9月)》,公布16家單位的監督檢查情況。針對發現的問題,現場要求該餐飲單位限期整改到位,市局做好驗收。
  • 鄂爾多斯百家匯超市公然銷售過期食品
    近日,在鄂爾多斯市百家匯超市購物的市民王女士反映,自己在百家匯超市購買的董郎牌開心農場幹吃麵與今麥郎一元王方便麵竟然已經過期一個多星期,而且過期的部分方便麵仍擺在貨架上。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百家匯超市確實在銷售過期方便麵。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新聞發布會
    凡是經常承擔重要接待任務和承辦重大接待活動的餐飲服務單位,發現有食品安全隱患的餐飲服務單位負責人必談。黑龍江省經常承擔重要接待任務和承辦重要活動的餐飲服務單位,硬體設施比較完善,接待和承辦工作經驗比較豐富。但是,這些餐飲單位負責人的食品安全意識還有待強化。如有的餐飲單位硬體設施和軟體管理都很到位,但往往憑經驗承擔和承辦接待任務,有時在接待中就使用未經檢疫的山野產品。
  • 鄭州區域麥當勞等8家餐飲單位負責人被約談(圖)
    鄭州食藥監局通報稱,鄭州轄區的麥當勞、漢堡王等8家餐飲單位,零零星星發現有使用上海福喜產品的情況,但都是單個品種,數量並不大。在發現的同時,已經進行了下架封存。  23日上午,依據《食品安全法》、《關於建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責任人約談制度的通知》(國食藥監食[2010]485號)等法律法規要求,鄭州市食藥監局對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德克士、賽百味、星巴克、漢堡王、棒約翰8家餐飲單位負責人進行了約談。這8家餐飲單位負責人分別介紹了福喜食品被媒體曝光後各企業的自查情況。
  • 超市銷售過期餅乾 家家悅:處理臨期產品遺漏了
    信網1月23日訊 2018年1月14日,市民張先生在青島費縣路店家家悅超市購買了一包焙朗早餐餅牛奶穀物,準備食用時發現該商品已經過期。費縣路店家家悅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信網(0532-80889431),出現過期商品是工作人員在處理臨期產品時遺漏所致,會與消費者協商處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