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安門、東華門修復出錯? 曾是明代皇宮城門

2020-12-20 江蘇頻道

原標題:西安門、東華門修復出錯了?

明朝皇城和宮城的城門中,目前只有西安門、東華門、午門保留了下來。近日,市民葉先生發現,西安門和東華門的老城門,後人在修復時,出了差錯,兩座城門上的雉堞都沒有恢復原貌,而且西安門的一條步道方向修反了。

西安門的城門上沒有雉堞

西安門北側的步道修反了

午門的馬道只有臺階

城門的雉堞去哪了?

葉先生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家住中山東路,退休後,他常到這幾座城門附近溜達。因為對明城牆很感興趣,他看了不少相關書籍。根據他的觀察,西安門和東華門後來都修復過,但與原貌不相符。

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明代建造的城門上面,都有雉堞,就是城門上面凹凸的垛口,這是軍事防禦的需要。可是經過後人的修復,西安門城門頂上變成了平坦的牆壁。東華門也是這樣。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解釋,文物保護遵循現狀保護的原則,這兩座明朝的城門,歷經幾百年的滄桑,城門上面的雉堞損壞,在後來對城門的修繕中,就沒有再重建。而且,他說,現在的西安門和東華門,兩側已經沒有城牆了,剩下光禿禿的城門,如果在城門上重建雉堞,看上去就很像碉堡,「這樣會很奇怪的。」

登城的步道方向反了?

除了雉堞,葉先生還發現,西安門登城的步道也有差錯。西安門是東西朝向的一座城門,東側為內,西側為外。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在西安門看到,城門北側有一條由西往東方向上去的步道,也就是從外往內上城門。葉先生說,這個方向是不對的,應該從裡往外。

南京明城牆研究專家楊國慶證實了這個說法,他解釋,出於防禦功能,步道應該是由裡往外修。在歷史上,西安門多次毀於戰火,後來重修過幾次,可能最開始重修的時候,就弄反了方向,後來的修繕就一直錯下來了。

修錯的步道能改過來嗎?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重修的話,就目前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

馬道為啥只有臺階?

葉先生還提出一個疑問,午朝門公園裡的午門有兩條長長的馬道,中華門甕城也有,但午門的馬道只有臺階,中華門甕城的馬道在臺階旁,還有相對平坦的坡道。他翻閱資料發現,坡道是供馬行走的。1984年,午門馬道重新修復過,他猜測,會不會是修復中出了差錯,沒有修復坡道。

現代快報記者去兩處城門查看,發現確實不一樣。楊國慶說,午門馬道其實沒有修錯。他解釋,午門是明朝宮城的正南門,不是一般的城門,因為與禮制有關,它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禮儀性很強,不會讓馬上城門,所以只有供人行走的步道,並非後來重修時出了差錯。

相關焦點

  • 明代皇宮範圍確認 南京「金水橋」已面目全非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可 文/攝  考古進展  明代皇宮範圍確認 只差一道門兩面牆  所謂「皇宮」,就是皇城和宮城的合稱。明朝南京有4層城牆:外郭城、應天府城(今天的南京城牆)、皇城、宮城。  宮城在北安門橋午門間  宮城確認比較容易:現存的宮城東門東華門城門,1999年又發掘了宮城西門西華門遺址,現存宮城南門—午門城門,與「東華門—西華門」連線成直角,至此已經得出宮城的框架。
  • 南京東華門景觀石給建文帝改名 明朝皇族起名有規律
    原標題:東華門景觀石給建文帝改了名導讀:東華門,明代皇宮宮城的東門,也就是俗稱的內宮的東門。明故宮在明代滅亡後開始衰敗,到現在只剩下午門遺址、西安門、西華門遺址、東華門等不多的幾個遺蹟,並已經分別開闢為遺址公園。
  • 南京這座宮殿,曾是三朝皇宮如今卻淪為遺址公園,網友覺得太可惜
    今天要介紹的這座宮殿,它是南京很有特色的建築,曾接待過3位皇帝,比故宮建成得還要早。它就是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提起南京,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南京是一個充滿歷史滄桑感的城市,不僅有濃厚的歷史氣息,還有特色的小吃吸引了無數遊客。南京具有象徵性的地方有很多,接下來主要介紹的是明故宮遺址公園。
  • 南京明皇宮遺址遭遇商業開發
    至少在9年前,南京市文物部門就在該地塊內發現了明代皇宮西牆的牆基,卻從未向社會公開過這項重要的考古發現,也未將其公布為文物。反倒是中航科技城在其官方網站中突出強調了這一點。這家房地產公司在其文案中寫道,該項目是「皇城內的風水寶地」。
  • 南京皇宮:獨樹一幟的建築,規模宏大並且結構嚴謹的四城環套
    明代南京城開始興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直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オ建成各主要城門,前後歷時二十年,完工後的南京城分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層,皇城和京城全部都是用磚石築成,全長33.676公裡,外郭城則以土全成,只在險隘處用磚砌部分城牆並開設城門,外郭全長約60公裡。這種四城環套的形制和城內布局,在中國古代都城中是獨樹一幟的。
  • 西安門南門卷~炊煙又起
    西安門, 是南京明故宮皇城的西門,位於今中山東路與龍蟠中路交匯處西側。西安門是舊時南京進出明皇城最方便的城門,門外築有玄津橋,歷史上曾長期被訛稱為西華門,現已闢為西安門遺址公園。 西安門規格次於午門(午朝門),其須彌座與午門一樣,都是刻有典型明初風格的卷葉紋樣的裝飾石構件,最北面的門券內還保留著明代的路面。
  • 康熙皇帝這首詩 藏著南京城門的一個謎!
    ——(清)康熙《金陵舊紫禁城懷古》  舊時明宮已消失,宮牆斷缺留下謎  明宮已經消失,只留下了遺址,而這些城牆城門的遺址,又處處充滿了謎團。  比如西安門。  南京文史愛好者葉庭甫是一位對西安門的歷史研究痴迷的老人。每天無數人經過西安門的城門遺址,看不出什麼端倪,然而他卻在這裡找到了謎團。那就是須彌座。
  • 中國四大故宮之一,曾面積是故宮的1.5倍,現如今卻一片廢墟
    對南京的旅遊我其實是不知道的,好久沒去過南京了,最近去了南京,才發現這是一座具有許多文化底蘊和古建築的城市,除了通常的夫子廟和秦淮河,個人最期待的是南京明故宮,也是我在南京感觸最深的景點。南京明故宮是南京的故宮,是中國四大故宮之一,也是最不完整的故宮,但如果回顧他的歷史,就會發現其輝煌,南京故宮創建於1366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經過20年的建造,明故宮建成了101.25萬平方米的明首都宮殿,比北京故宮多出約30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從南京到故宮的原型圖上看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皇城,分為東南西北四門
  • 金陵影像:天下第一內甕城--南京中華門
    南京中華門位於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門舊址拓建而成,始稱聚寶門,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性的建築
  • 明代時期於北京興修皇宮,這些宮廷建築都帶著神秘的特殊文化
    紫禁城皇宮宮廷的建築本身便首先反映出這一文化的特徵明代宮廷始建於中都鳳陽和南京,永樂遷都時,又於北京興建皇宮。就其建築藝術來看,明代宮廷建築與陵墓、園囿、寺廟乃至官邸有諸多共同之處,但其規制與建築思想卻有相當大的區別。明代宮室規制始定於吳元年(1367年),洪武八年年)改建南京宮殿,「制度如舊, 規模益宏」。永樂中建北京宮殿,「凡宮殿、 門闕規制,悉如南京,壯麗過之」(《明史·輿服志》)。
  • 南京這座城門,被稱為門閂,是明代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在南京明城牆十三座內城城門中中有一座被老百姓戲稱為門閂的城門。這就是扼守南京北大門的神策門。神策門位於現在南京中央立交橋的東南角,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軍事禁區被封閉了70多年。它是明代南京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也是南京現存所有城門中唯一保留民國之前的敵樓的城門。
  • 北京故宮東華門,為數百年來都被視作「鬼門」?專家:湊近看看門釘
    引言 明代的孫蕡在《輸役蕭牆》中寫道:「息杵入屏城,仰瞻東華門。祥風拂左纛,卿雲護彤軒。」其中的東華門,就是故宮的四大城門之一。 故宮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是我國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也是每個到北京旅行的遊客必到之處。
  • 故宮東華門,為何數百年來都被視作「鬼門」?專家:湊近看看門釘
    引言明代的孫蕡在《輸役蕭牆》中寫道:「息杵入屏城,仰瞻東華門。祥風拂左纛,卿雲護彤軒。」其中的東華門,就是故宮的四大城門之一。故宮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是我國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也是每個到北京旅行的遊客必到之處。在明清兩朝,故宮不僅是作為皇帝居住的皇宮,還是當時一國最高權力中心之所在。每一個王朝的皇宮中,都會發生很多非正常的死亡事件,有些可能不像影視作品中表現的那麼誇張,有些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故宮也不例外,由此民間總會流傳著一些關於故宮的傳說,其中頗多神秘離奇之事。
  • 江蘇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
    南京故宮坐北向南,大體範圍東至今中山門,西至西安門,北至後宰門,南至瑞金路,有門四座,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入午門為奉天門,內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後為華蓋殿,謹身殿。內廷有乾清宮和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 現部分遺址位於今中山東路南北兩側,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什麼情況,東華門被撞了!
    話說當年紅衛兵鬧的最兇的時候,有天晚上東華門的城門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古裝女子,就像諸葛亮彈琴施空城計一般,這女子也坐在城門上彈起古箏,過半個小時左右就自動消失了。
  • 網友繪南京城門分布圖 戲稱圖好比朱元璋臉(圖)
    昨天在微博上熱傳一份網友繪製的南京城門分布圖,堪稱「南京城門一日遊」導遊指南。因為只要按圖索驥,你就可以自助遊南京城門 。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帶把刀,城門底下走一遭。」不知道多少輩南京人童年時都吟過這段童謠。如今南京有城門名的城門仍然有20多座,對此不少網友興致很高,「收了!南京人,這個可以留著!」「下次環繞一圈!」
  • 南京明故宮是如何消亡的|真問真答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正式即位後,改應天府為「南京」,並開始全面的都城與皇宮建設。宮殿建設幾次反覆,最終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成完整的明南京故宮。▍《洪武京城圖志》載南京皇城圖。遵循禮制、強調軸線的南京明故宮也是後來明成祖遷都北京設計宮城的藍本。然而,現在的南京明故宮僅存柱礎、城門等部分遺構。
  • 明皇宮遺址商業開發?回應:沒發現有保護價值的東西
    從西安門上拍攝的中航科技城的項目;工地上有不少黃色的琉璃瓦(小圖)現代快報記者 施向輝 攝  本組圖片由南京市考古研究所提供  600年明皇宮遺址正遭遇商業開發?今年5月,現代快報就曾報導,南京市龍蟠中路東側工地內發現明故宮皇城西牆遺址。最近有媒體質疑:明皇宮遺址上面正在進行商業開發。  昨天,南京市文廣新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稱,對於已經在建設的中航科技大廈和住宅地塊,地下並沒有發現有保護價值的東西,所以才允許施工。另外,項目與明宮城護城河距離500米以上。
  • 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門 結構獨一無二 600年城磚竟完好如新!
    說起南京的老城門,民間自古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內十三,外十八,一個門栓朝外插。」這個被形容為「門栓朝外插」的城門,指的就是位於中央門立交橋東南角的神策門,現名「和平門」,它也是南京明城牆十三座城門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
  • 南京東華門發現一把銅勺,上面寫著五個字,破解了明朝火器的秘密
    南京明故宮已有近700年的歷史,是中世紀時期世界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其歷史風韻令人讚嘆不已。可是您也許不知道,在南京明故宮之下,還埋藏著許多明代文物,後世考古學家就曾在此處挖出了一把火銃以及一隻銅勺,銅勺上還寫著「重二兩五錢」字樣。銅勺的作用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