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聊:Soul看到的年輕人社交

2020-12-15 見實

先說關鍵結論:

- 因為大部分年輕人是獨生子女,既需要社交,又可能會有一點社交恐懼症。他們在接觸線下朋友,或產生共同興趣愛好時,很難有長久時間去交流。

- 社交關係的密友沉澱,根據交互的頻次、時長等產生內容交互。因此,Soulmate進度條對用戶來說是蠻有趣的一個方式。

- 70後像大院,社交邊際很近,靠看得見摸得著的人產生社交連接。80後處於變遷中,社交關係有了同城或異地交流的方式,在線上和線下傳遞社交關係。95後、00後從出生時就已經跟網際網路產生了連接,一開始就接觸了這種看不到的場景,並產生認知。

- 95後、00後既對於價格很敏感,又願意消費有故事理念、有情感連接的商品。

在看社交市場時,Soul都會是一個在未來寫下濃墨重彩一筆的產品。這個年輕人扎堆的社交產品,在興趣社交這些不同維度中,會迅速成長到不容忽略的地位上。

見實曾一篇篇翻閱這家公司50多個真實的用戶故事,看到他們的表達、消費需求,完全不同。

可以說,從Soul的維度上看年輕人的需求、行為習慣,背後孕育出的不一樣的商業機會,都值得細細琢磨。這是一個顆粒度更細、更直觀的觀察平臺。

加上近期(甚至一直以來),許多品牌都在加大投入年輕人市場。因此,怎麼理解新一波年輕人,及了解他們怎麼社交的,都會幫助到無數企業,無數創業團隊。這也是見實邀請到Soul副總裁劉帆在「見實大會2020」及見實私享會上做深度分享的原因。歡迎在見實大會上面對面深聊,會有更多腦洞激發。

一邊體驗,一邊聽他平臺鳥瞰視野中的所見所聞,一定會所得更多。好吧,前情少敘,先和Soul副總裁劉帆一起坐下來聊聊他的觀察。然後,我們大會上繼續聊。如下,enjoy:

見實:社交一直是公認的大機會,但也很難殺出來。你們怎麼確定Soul這個需求,又怎麼確認是一個好機會?

劉帆:早期大家可能會通過實時通軟體訊,實現信息傳遞和內容發布,但實時通訊軟體會給用戶形成一個固化的場景,工作、學習和生活當中的全部交流都在這種熟人關係圈中。

熟人關係圈形成之後,反而會對用戶造成無形的社交壓力,年輕人在發布內容時,反而不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了。創始人當時去洞察用戶需求時,考慮到需要這樣一個產品。這種需求在不斷被驗證中,逐漸變成剛需。

初創階段我們也有很多程序bug,但用戶並沒有流失,反而會通過截圖告知開發者,這幫我們的初創團隊建立了很大的信心,並一步步將項目做大。

我們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孤獨的人。希望Soul並不只是滿足用戶的功能性需求,而是形成一種情感陪伴,還能盡情抒發自己的一個樂園。

見實:最開始玩Soul的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劉帆:就是年輕人,相對比較高知的人群。這些用戶沒有適合的社交產品找到同好,並且交流和表達自己。

見實:現在呢?我看到一個數據,說95後滲透率達非常高。

劉帆:1990年到2000年之間大概有兩千萬出生人口,集中到的95後這個階段,我們確實解決了很大這部分人對於社交和交流的需求。因為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既需要有這樣的社交,又可能會有一點社交恐懼症。他們在接觸線下朋友,或產生共同興趣愛好時,很難有長久時間去交流。

我們整體來說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產品,用戶主要是18歲到28歲之間,也包括28歲到35歲這樣用戶群的加入。從城市分布來說,以一二三線為主,現在有一定下沉。女性比例應該算佔比挺大。

他們希望會有一定的社交距離感,而不是認識後就要聚在一起。這是Soul在目前洞察用戶訴求時的一些理解。

很多用戶在Soul上長時間瀏覽或關注的習慣,會看一下同是年輕人,對方在幹什麼,同樣愛好的朋友在做什麼,是不是可以一起去共同做什麼?通過這樣形成了樂隊、朋友,甚至創業項目。

見實:用戶在其他大平臺打的標籤基本都是旅遊、音樂、讀書、看電影之類,都很趨同。你們怎麼解決個性化標籤、怎麼精準匹配?

劉帆:第一,我們強於數據,有很多算法。如前期用戶性格測試加上用戶一些相關體驗,會更加適合匹配到他需要的朋友。

第二,很多平臺用戶秀自己照片是很正常的事,不過,Soul的大部分用戶發自己照片時會有意避讓不直接拍自己的臉。不管功能導向、場景呈現,我們都儘量讓用戶更多以三觀交友,而不是簡單看五官交友。

見實:用戶關係從Soul到Soulmate,從陌生到親密,背後有什麼機制嗎?

劉帆:從聊天角度來說是一個社交關係的密友沉澱。雙方根據交互的頻次、時長等產生內容交互,有一個Soulmate的進度條。我們其實不希望以數值來做表達,Soulmate進度條對用戶來說只是蠻有趣的一個方式。

見實:形成Soulmate意味著什麼呢?

劉帆:形成後會有一個兩人空間,發的東西相互可見。當然,我們Soulmate不一定是情侶,也可以是朋友。

見實:現在大家討論95後或者00後很多,外界對這個人群的看法有什麼誤區嗎?

劉帆:對於很多東西,00後或者95後是希望去探索,希望是一種相對輕規則的、有趣的或有創意的東西。年輕用戶在表達自己時,希望自己是被關注的。

如果反推到這些體驗背後的產品,我們希望用戶在體驗到每一個點時都有這樣的感知,或心智連接。某種程度上,我們也保持一個非常高效的產品迭代,因此傳播上希望用戶真正認知到Soul帶來的用戶體驗的價值。

如果從Soul看,年輕人是非常豐富的,他們在討論古風、哲學、文學,有更加多元需求。90後或95後在表達自己時會更加多元化,都有創造更美好生活的願望,只是說他們在不同的點上有更大的、不同的動力。

70後像一個大院,社交邊際很近,靠看得見摸得著的人產生社交連接。80後處於變遷中,社交關係有了同城或異地交流的方式,在線上和線下傳遞社交關係。

95後、00後從出生時就已經跟網際網路產生了連接,一開始就接觸了這種看不到的場景,並產生認知。他們不一定必須要沉澱線下社交關係,更多在線上保持一個不見面的聊天、一個非常高度活躍並且能相互信任的關係。

見實:現在的95後、00後更喜歡直接?

劉帆:對,確實就是一個碎片化過程。相比於早期公眾傳媒,手機是一個很碎片化的東西,在傳遞信息時就非常碎片化,讓用戶在一兩分鐘產生認知,既而選擇、產生消費購買,都意味著產出的內容或表達時更點狀化。用戶接觸的東西會很多,在心裡有很強的對比和衡量準則。

95後、00後對於價格還蠻敏感,在這個基礎上追求個性化,所以很多產品需要帶有文化理念,帶有很強的故事背景。在年輕人非常感興趣的領域,即使某商品的價格很高,他們仍然會在上面產生消費。他們既會精打細算,又對於有故事理念、情感消費的事物願意投入。

見實:你們怎麼保證自己一直滿足這些年輕人的需求?還會從哪些方面觀察這些人群?

劉帆:年輕用戶在平臺上有非常多表達,他們提供了很多思路和想法。我們也會關注用戶趨勢,通過市場、調研,相關行業數據做一些洞察和理解。以及,和用戶面對面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想法,都能觸動更多點做優化和調整。

見實:這會有什麼維度嗎?

劉帆:一方面是創新,就是有沒有新的且有價值的東西帶給用戶。第二是數據驅動,有更多的數據評估和實驗去觀測或調整,給到更符合用戶需求的點。第三是品牌的心智理解,讓更多用戶接受Soul、認知Soul,更多知道Soul是什麼平臺,產生這樣的連接。

見實:除了產品迭代,在獲客、留存和變現方面有什麼主要策略嗎?

劉帆:在未來更多跟用戶產生連接,多元化觸達,這是我們希望做的事。某種程度上也希望有更多品牌聲音,真正跟用戶能點對點接觸,跟用戶形成更好的溝通。

對於留存,我們需要保證用戶體驗,用戶體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中間當然會有各種問題,但怎麼樣在產品策略上快速有效調整,優化用戶反饋的通道,都意味著用戶留存上的提升。

關於變現,我們現階段還是非常克制,商業化是順其自然的,當用戶覺得需要去表達,需要去使用時,才會去觸達,而不是說非常強勢讓用戶付費。

見實:在社交產品的變遷和迭代過程中,哪些維度的內容是在變的?

劉帆:當然用戶的群體在變,隨著用戶群擴大,會出現年齡偏大的用戶或者下沉用戶。

內容發布也更多元化,用戶使用Soul的角度更加多元化。伴隨功能不斷提升,用戶在Soul裡會有不同體驗,發表的內容也更加豐富。

如果說不會變的,可能是用戶心理需求的底層,他們有交流需求、認識更多朋友的需求,這些是不變的。

見實:用戶在Soul上有沒有冒出新玩法、新現象或者新的語言體系?

劉帆:我們一直在考慮一些新功能,可能會根據用戶訴求做一些新的、特殊的功能。如語音匹配、臉基尼功能、群聊派對等,都是一些創新方式滿足用戶不同場景的需求。

還有用戶自創的語言體系,他們會在上面分享很多個性、有意思的故事,確實他們把Soul當成一個「樹洞」,作為記錄自己生活的載體。特別是用戶發布頻率很高,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做內容塑造,把他們的一些真實故事做發布。

見實:國內社交產品會有什麼發展嗎?

劉帆:社交形態更多伴隨用戶對於產品的需求,及硬體的變化而變化,如最早期從PC到手機端,現在還有可穿戴設備,後續還會有更多元產品出現,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的社交需求。現在,國外一個用戶可能會同時運用四到五款社交產品,這可能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如果說我們抓到機遇,主要是洞察了95後、00後的用戶需求。他們從出生之後就對移動網際網路有很大認知,通過移動網際網路認識不同事物,當然也包括社交。他們對輕量化的、內容有趣的、表達真實的產品有需求,Soul有這樣的基因和沉澱。

見實:Soul在不同過程中有幾個用戶暴增的階段?

劉帆:我可以分享我們的用戶來源,第一,產品本身會出現一些新功能、創新玩法,伴隨出現用戶新增。第二是用戶自身分享,會帶來新增用戶。第三,我們更多會跟目標用戶一致的品牌合作,達成互惠共贏的結果。

見實:所以,你會怎麼跟人介紹Soul?

劉帆:Soul是一個年輕人交流的樂園,用戶在Soul平臺上可以零負擔地表達真實的自己,不管是喜悅的一面,還是排解孤獨的一面,都會得到更多善意的回覆。

小編註:今天,見實還釋放了2大硬核私域福利,詳情可以訪問今天見實公眾號的二條群發。

「見實推薦

童瑋亮:轉化率40%!社群孕育出這個超強獲客組合!

他的節目曾創下3.7億播放量,轉型知識類MCN再獲千萬融資

一年流水將達百億人民幣!十薈團看社區團購正發生新變化

這家貓咪酒店活躍用戶年消費7000+,開張3個月就盈利

新機會,從「見實」開始生長!

相關焦點

  • Soul:「孤獨星球」式的新世代社交樣本
    在SOUL橫空出世之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盛行的社交模式,都囊括在以微信為代表熟人社交產品,和以陌陌、探探為基於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存在代表的陌生人社交產品裡。當熟人社交場域很難滿足年輕人時,陌生人社交產品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機。邏輯很簡單,在人際關係愈加疏離,戀愛愈加艱難的今天,只要左滑右滑,或者打開LBS功能,就能輕鬆實現看臉速配。這樣不好嗎?
  • 我用過的幾款社交app的非專業測評(之一:聊唄)
    因為常年混跡在一些社交app中,因此大部分人都叫我社交小哥,emmmm,即便雖然大部分app並不能留住我。所以,我今天打算給大家做一個社交app的測評,跟大家分享下我玩過的一些社交app。一次性寫完篇幅太大了,所以今天就先分享兩個:主打熟人社交的聊唄,主打陌生人社交的soul。
  • soul產品信息功能點評析:如何提高社交效率?
    社交產品,就是將人們現實生活的社交更便捷化,解決信息不對稱,連接人與人,提供了一個更方便、多元化的渠道,極大的提高社交效率。本文通過對soul廣場和個人主頁中的各信息功能點進行詳細分析,分享我個人理解中的這些信息功能點的邏輯以及如何增加社交效率的。
  • soul APP 實現靈魂勾搭了嗎?
    最新選項讓用戶看到最新最及時的用戶信息,婉轉地告知用戶這些人是「在線」的。soul擁有豐富的表情包,現代年輕人玩起表情包那是一個帶勁,而官方提供的豐富的網絡熱門表情包無疑促進了用戶間的互動,也給用戶間的破冰提供了不少幫助。特別棒的一點是,表情包可由用戶上傳,即表情包共享,可以算是社交產品中一大亮點了,輕鬆獲取大量好玩的網絡熱門表情,讓soul吸引了更多愛玩的,追求有趣的年輕人。
  • 陌生人社交:探探、soul產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語:這是一個社交網絡的時代,中國社交網絡的使用率超過了90%,幾乎所有網民都在使用微信、微博、QQ等各類社交軟體。然而,熟人社交已經無法滿足年輕人日益增長的社交需求,於是陌生人社交平臺在90後及00後群體中悄然盛行。本篇文章中,作者就對探探、soul這兩款產品進行了分析。
  • 獨家:Soul登上社交APP下載榜首,日活逼近千萬
    而到了現在,Soul以及興趣社交終於要佔據自己本應佔據的市場地位。此間,見實約到Soul創始人張璐深度對話,期間聊到產品成長、Soul的底層邏輯、未來演進。她對於社交產品的理解,或許會給業界帶來更多啟發。
  • soul被限制群聊是什麼意思呢?
    眾所周知,soul作為一款群聊軟體,當被限制聊天后小夥伴們也會比較著急。最近我看有不少小夥伴們想知道這個被限制群聊是什麼意思,遇到這個情況,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就讓小編給大家詳細的講講,一起來看看吧。soul被限制群聊什麼意思soul被限制群聊是用戶不能參與群聊天。要知道soul語音聊天每天都是有上限的,當到達上限時沒有辦法主動接觸,只能第二天自動解除了。這個上限不同的人也有不同。
  • 社交「不看臉」,Soul 的靈魂匹配靠譜嗎?
    究其原因,是因為soul和如故採取了兩種不同的運營路徑。Soul看重線上社區的運營,通過提升社區的內容質量,為用戶營造一個精神園地,也讓用戶更容易在社區裡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但是,如故更加鼓勵線上關係轉移到線下,因此上線了諸如lifestyle(生活方式)、一起戀愛吧、一起來閒聊等多個模塊的線下活動。
  • 醜聞不斷,用戶出逃,soul的「靈魂」社交不香了
    文/黃宇Soul在誕生之初,憑藉"聲音社交、靈魂匹配"的獨特定位和玩法,以及"跟隨靈魂找到你"的文藝口號,俘獲了不少年輕用戶。然而,隨著最近APP"崩了"的話題短暫湧上微博熱搜,底下關於soul的評價卻幾乎都是差評。
  • Soul:陌生人的靈魂體驗報告
    編輯導讀:隨著年輕人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很多企業注意到了他們對陌生人社交的需求。於是,市面上出現了語音、圖片、文字等形式的社交軟體。其中,Soul以其獨特的「靈魂」社交深受歡迎。本文將從六個方面對Soul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創始人張璐:Soul只是看起來小眾,但其社交邏輯是最大眾的
    未來,張璐希望Soul的社交網絡不只是點對點的關係,而是呈現出網狀的關係,基於用戶畫像和AI技術,向每個人精準分發關係和內容,最終成為一個充滿認同感的社交平臺。見實:我們看到數據說,Soul的日活快千萬了?
  • 不看臉的Soul,真的能拯救「靈魂」?
    為了解決"年輕人"的孤獨問題,網際網路大廠們也是絞盡腦汁,紛紛開始往社交細分領域布局尋找突破口。但是社交似乎越來越難做,用戶的需求更加多元,在顏值看膩了之後,"靈魂"格外吸引人,而soul就是一款主打"靈魂"的社交軟體。一個在十年前還不被我們熟知的「陌生人社交市場」已被孕育成了一塊"超級大蛋糕"。
  • 看懂Soul,看懂年輕人需要什麼樣的社交
    可想而知,不同代際的人解決孤單感的方式更不同,需要不同的產品去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在社會迅猛發展的今天,即使底層的本質需求沒有巨大改變,但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人思想觀念的變化,一代人有一代人選擇的產品。很多非年輕人或者年輕人佔比比較低的產品,用戶數據是在下跌的。只有年輕人高比例的產品,才會增長。很多東西都在經歷代際變化,比如現在年輕人更加追求個性化的品牌、產品。
  • 3 個維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積目)
    內斂派以soul為首,主張「靈魂社交」,其核心業務是用戶可以通過UGC社區表達真實的自己,產品以降低人們的孤獨感為價值主張,創新點則是將人格分析結合AI人工智慧算法,是一種「心靈匹配」的方式為用戶推薦感興趣的人和事的社交產品。2.
  • soulapp點亮字母機制規則介紹 soulmate怎麼快速點亮方法
    soul app是一款小而美的社交平臺,那麼在soul中怎麼點亮soulmate呢?soulmate多久可以全部點亮字母呢,小編整理了一些網上的攻略,讓大家可以來看一看soul app點亮字母機制規則吧。
  • Soul運營合伙人被批捕,這種軟體上找的對象,究竟靠不靠譜
    不知什麼時候,社交類軟體Soul忽然火了起來,我在初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半年前和兄弟在一起,他掏出手機聊個不停,我也就在這時候接觸到了soul。Soul的界面很受年輕人喜歡,並且其便捷的聊天方式,也避免了非要主動加人才能聊天的困境,在網上曾聽不少人說自己的對象就是在soul上找的,那麼類似這樣的找對象的社交軟體,真的靠譜嗎?我接觸soul時間並不長,直到今天新聞出來,說soul的運營合伙人涉嫌惡意打擊同行被批捕,soul這才再次進入我的視野。
  • 活躍氣氛,拒絕「尬聊」手遊成年輕人社交新方式
    (原標題:活躍氣氛 拒絕「尬聊」 手遊成年輕人社交新方式) 手機遊戲在節日期間更多成為一種社交工具,「類似上一輩聚在一起搓麻將一樣,手遊給我們帶來了互動溝通的放鬆與歡樂
  • 為什麼主打年輕人的社交軟體都沒火?因為年輕人都在聊 QQ 啊
    和眾多 QQ 最近推出的功能一樣,「成年人看不懂,年輕人卻甘之若飴」。和摻雜了工作、應酬、社會關係的成年人社交不同,年輕人不用承擔太多的現實壓力和社會責任,因此,他們的社交也更加純粹,他們的「好友」也更接近後者的本義。在和好友的交流和尋求彼此認同的過程中,他們有兩個最本質的需求:真實、酷。
  • 送貨人、燈光收集者與孤獨星球,是年輕人社交的一面鏡子
    用戶所感受到的社交壓力並非來自微信,而是一個與現實世界無法剝離的社交網絡。所以,我們會看到移動時代的用戶原來越喜歡在遊戲產品、音頻產品、甚至是閱讀社區裡進行社交,正兒八經地玩社交產品反而成為最不誠摯的社交態度。這也使得,移動時代未過半,純社交產品的日子已經不太好過了(當然,微信與QQ這種量級除外)。
  • Soul App全新宣傳片發布:1億年輕人在社交遊樂園打開真實靈魂
    宣傳片靈感均來自平臺上真實的用戶經歷,講述了不同身份、地區的年輕人在面對人生種種喜怒哀樂之際,通過Soul上豐富社交功能偶遇志同道合的好友,彼此欣賞、相互激勵的故事。自12月18日起,宣傳片將於全國各大電影院線、戶外屏、社交媒體、視頻網站上播放,觸達廣大城市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