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嘉木 永川秀芽

2021-01-20 永川網

南方嘉木  永川秀芽

永川區政協非遺探尋之「永川秀芽」篇

本報特約通訊員  張義騫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杯好茶所散發出的,不僅有自然的氣息,更有歷史的味道、人文的情懷。

永川秀芽就是這樣的好茶。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永川秀芽」已成為「全國最具文化底蘊十大地理標誌名茶」「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中茶杯金獎產品」。獨特的製作技藝造就了永川秀芽獨特的品質,其手工製作技藝於2017年被評為永川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18年3月22日,區政協主席劉祥全率專題調研組前往重慶玉琳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及其產研合一的成果轉化平臺——重慶雲嶺茶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地調研,實地考察永川秀芽生產及手工製作技藝傳承情況。


種植生產歷史悠久

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據考證,永川茶葉種植和生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漢時期。

民國初年,境內的巴嶽山、箕山等地已成為產茶地區,品種為白茶和苦丁茶,年產茶葉680擔(34000公斤)左右。制茶工藝古老——每年二三月間,將嫩葉採摘後,置籠內蒸,使其柔軟,然後裝入竹簍緊壓,最後取出曬乾即為素毛茶。

民國中期,土匪橫行,以山為巢,逼茶農下山,茶園荒蕪。

1952年,四川省公安廳在永川建農場,開始種茶,以後發展成產茶規模較大的新勝茶場。

上世紀50年代中期,雲南大葉種在永川引種成功,為「南茶北移」積累了寶貴的種植經驗。1962年,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前身——四川省農業廳茶葉試驗站遷到永川,致力於種茶和制茶方面的科研及技術推廣工作。

到1988年,全縣有聯辦茶場76個,社辦茶場80多個,投產茶園面積17858畝,合計產茶葉1509.6噸,其中大安、永榮等鄉村茶場以生產紅碎茶為主。茶葉成為當時永川縣多種經營生產和出口創匯的主要產品之一。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外貿體制的變化,生產紅茶的茶葉公司、企業紛紛轉向生產綠茶,「紅改綠」成為那個年代的一大特色。

進入新世紀後,針對大部分茶葉企業既散又小、貼牌生產等嚴峻形勢,當時的永川市政府提出實施品牌戰略、建設「西部茶都」的構想,集中力量統一打造「永川秀芽」這一品牌。本地茶葉生產企業只要加工工藝與產品質量達到規定的標準,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均可使用「永川秀芽」品牌。2003年,雲嶺、新勝、又一春、得川、玉琳、永榮等6個茶葉企業獲準使用「永川秀芽」品牌,之後又有光明、陳相、哥山、益心等4個茶葉企業獲準使用「永川秀芽」品牌。在「雙品牌」管理機制下,這些企業既使用雲嶺、又一春等自有商標,又冠以「永川秀芽」這一通用品牌在市場上銷售。從2003年開始,憑藉定期舉辦的「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的東風,各茶葉企業不斷加大投入,推動永川茶葉的種植和生產朝著優質、標準、規範化方向發展。

為什麼永川會成為產茶區呢?據區政協委員、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徐澤介紹,這主要歸功於永川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永川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境內有雲霧山、陰山、箕山、巴嶽山四大山脈。以箕山為例,該山海拔在700-1050米之間,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年平均溫度18.2℃左右。相對溼度80%左右,全年無霜期在320天以上,日照1320多小時。土質系三疊系須家間組砂頁巖黃壤,土壤酸度PH值為4.6-5.3,土壤肥力好、團粒結構合理。這樣的自然條件,最適合種茶。


遷所建場示範帶動

領導專家關懷肯定


截至2017年,全區茶葉面積達8萬畝,產量6200噸,產值達6.56億元。有茶葉加工企業33家,有雲嶺、新勝、雲升、永榮、涵晨靈秀等經工商部門註冊登記的茶葉品牌21個,有永川秀芽、渝州毛峰、竹海竹針、雲嶺毛峰等10餘個產品被農業部和各屆博覽會評為名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永川秀芽」成為區委區政府和永川茶葉行業共同擁有和打造的明星品牌。

四川省農業廳茶葉試驗站創建於1951年,1962年從灌縣(現都江堰市)遷址永川,後更名為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1996年,成立產研合一的成果轉化平臺——重慶雲嶺茶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該所擁有科研試驗茶園800餘畝,重點開展特異新品種選育、高效優質安全栽培、智能化加工、產業技術經濟等四大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推廣,取得了150多項研究成果,獲國家專利授權20多項,編制發布地方標準4個;選育出國家級茶樹良種11個、省級茶樹良種5個,收集入圃保存茶樹種質資源材料600餘份。研製開發了20餘種名優茶,其中1959年開始創製的「永川秀芽」帶動了重慶針形名優綠茶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新勝茶場於1952年8月在巴嶽山農場基礎上建立起來。1964年,在西南農學院、上海茶葉出口公司等單位的專家指導下試製紅碎茶成功,同年交上海出口,在英國倫敦市場成交後,獲英國茶師伍特好評。1979年該場生產的紅碎茶在全國紅茶質量評比會上獲「三套樣優質獎」。2002年,研製的「烏金吐翠」「渝州碧螺春」獲「國際名茶金獎」。2003年,研製的「渝州雪蓮」獲「農博會金獎」。

「正是有了四川省農業廳茶葉試驗站的遷入和新勝茶場的建立,才逐步改變了過去茶農自由種植、分散經營、規模不大、品質不高的局面。在兩個單位的示範帶動下,永川的茶葉成為一種優勢產業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區農委有關負責人說,「永川的茶葉產業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永川秀芽』能夠成為明星品牌,還與朱德委員長和一代茶宗陳椽教授的關懷密不可分。」

1963年4月2日-4日,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來到江津區行政專員公署(駐地在永川)視察。在永期間,朱德委員長視察了四川省農業廳茶葉試驗站和新勝茶場。朱德委員長在品嘗了眾多名茶之後,指著試驗站沏泡的尚未正式命名的「永川秀芽」贊道:「還是這個茶好。」

此後,「永川秀芽」引起了中國茶學家、茶業教育家、制茶專家,被譽為「一代茶宗」的安徽農學院教授陳椽的注意。1964年,他根據該茶的產地和外形特徵將其正式命名為「永川秀芽」。1985年,將「永川秀芽」錄入自己編著的《中國名茶研究選集》一書。自此,「永川秀芽」作為綠茶中的一顆明珠,從「深閨」中一步步走出,其知名度、美譽度逐步提高,各種榮譽紛至沓來。1989年被農業部評為優質農產品,1999年和2001年先後被認定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知名品牌,2000年獲中國(成都)國際博覽會金獎,2006年被世界茶聯合會評為「國際名茶金獎」,2015年獲得了「全國最具文化底蘊十大地理標誌名茶」稱號和「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2017年獲「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稱號。在「三品一標」認證方面,「永川秀芽」獲認證無公害產品10個、綠色產品8個、有機產品9個。


三個階段日臻完善

六大環節精益求精


據茶研所副所長、雲嶺公司總經理吳全介紹,1959年以前,永川箕山已有當地茶農用手工炒制綠茶,1959年後開始科學研製。後經茶研所多位專家共同努力,歷經研製、提高和規模化三個階段,最終形成了「永川秀芽」獨特的手工製作技藝。

1959年-1964年為研製階段,其初定名稱為「四川秀芽」,產品以中小葉茶樹品種一葉一芽初展鮮葉為原料。1964年獲陳椽教授正式命名。

1965年-2000年為提高階段。該階段主要為手工製作,解決了手工造型、揉捻、品種搭配等技術難題。在這期間,科研人員狄化炤於1979年在《茶葉科技》上發表文章《「永川秀芽」的製造》,對「永川秀芽」手工製作技藝作了全面的歸納整理。但這一階段產量小,未實現規模化生產。

2001年至今為規模化階段。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加工,其加工技藝於2004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這一時期,利用手工加工技藝經驗,對機械化生產配套技術進行了改進和提高,最終形成了「永川秀芽」獨特的製作技藝。按此技藝製作的「永川秀芽」,外形緊圓細直,色澤鮮潤翠綠,湯色清澈綠亮,香氣鮮嫩高長,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嫩勻明亮,以形秀、葉綠、湯清、味醇的特點獨領風騷。

「『永川秀芽』手工製作技藝包含攤放、殺青、揉捻、抖水、做形、烘焙六大環節、十二道工序,主要採用撈、翻、抖、團、滾、壓、抓、理、搓九大手法,製作全程約6小時。」在雲嶺公司制茶車間,「永川秀芽手工製作技藝」傳承人胡翔、魯禮勳等向調研組的同志一邊介紹「永川秀芽」的製作技藝,一邊進行了演示。

據了解,「永川秀芽」六大環節的製作技藝可概括為「鮮葉適度攤放,殺青中度偏嫩,初幹以烘代炒,輕揉與靈巧相結合,足火則薄攤,文火漫烘」。

永川秀芽富含茶多酚、胺基酸等多種營養成份,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5種礦物質。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陰離子較少,屬於鹼性食品,可幫助體液維持鹼性,保持健康。


傳承保護非遺技藝

做大做強茶葉產業


近年來,伴隨著相關節會的成功舉辦以及在各類展會上屢屢獲獎,永川秀芽在市場上廣受歡迎。永川秀芽不僅代表了一種產業品牌,而且已成為永川的一張名片,做好永川秀芽手工製作技藝傳承與保護工作、做大做強以永川秀芽為代表的永川茶葉產業意義重大。為此,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採取多項措施積極推動;相關部門單位也結合自身優勢,紛紛行動起來。

2003年,市委、市政府(2006年10月永川撤市設區)創新實施「以節為媒、以節會友、以節興業」的發展理念,成功舉辦首屆「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截至2018年已連續舉辦八屆。 2017年,區委、區政府又創新舉辦「永川秀芽」首屆鬥茶大會。這次鬥茶活動,篩選出了「永川秀芽」的最優品種,制定出了「永川秀芽」的標準規範,形成了「永川秀芽」種植、生產的技術規程。2018年,區委、區政府印發《重慶市永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決定圍繞打造重慶綠茶代表這一目標,做大做強茶葉產業,把永川建設成為全國早市名優茶生產基地、全國茶葉生產優勢區、中國名茶之鄉、重慶市茶葉生產示範區,把「永川秀芽」生產加工工藝創建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茶研所作為「永川秀芽手工製作技藝」的申報單位和保護單位,目前已編輯完成《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志》,整理了「永川秀芽」手工製作技藝資料。

永川茶葉產業的發展,也伴隨著永川區政協的傾情傾力、持續關注。2017年,區政協無黨派人士界組織專家對永川茶葉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形成了《永川區茶葉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2018年,在區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期間,九三學社界作大會發言並提交集體提案《關於打造「茶園綜合體」的建議》。

南方嘉木,永川秀芽;非遺傳承,譽滿中華。調研結束時,區政協主席劉祥全對做好「永川秀芽手工製作技藝」傳承與保護工作提出要求、寄予希望:「要充分認識永川秀芽製作技藝自身純正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傳承的作用,把永川秀芽製作技藝保護起來,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重慶茶企創新營銷 「雲升.永川秀芽」超級體驗館亮相渝北
    2020年12月12日,重慶,一年一度「雙十二」之際,重慶市玉琳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琳茶業」)旗下「雲升.永川秀芽」超級體驗館在渝北區怡和路62號低調開業,這是玉琳茶業在主城的第一家旗艦店。
  • 4月23日 邀你探尋怡芝永川秀芽茶山之旅
    今年3月6日,怡芝啟動「2016年探尋怡芝永川秀芽茶園之旅」招募令,很多愛茶的幸運兒從3月26日起,有機會到原生態茶園了解茶樹生長、茶葉製作工藝、親自體驗採摘,製作屬於自己的那杯怡芝永川秀芽。活動時間2016年4月23日活動方式凡4月8日至4月20日在新世紀、重百超市怡芝茶葉專櫃,當日購買任意產品單票累計滿1000元,即贈送「4月23日探尋怡芝永川秀芽茶園之旅」一次,小票不累計,金額不疊加贈送。
  • 「雲升·永川秀芽」烹製雲霧山茶香30餘載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增收
    備受茶友好評的「雲升·永川秀芽」就產自山上,12月12日,玉琳茶業創始人譚廷海在渝北區怡和路62號「雲升·永川秀芽」超級體驗館開業儀式上分享了他的制茶之道,創業之初茶場並不大,現在茶場發展至6000餘畝,當地群眾也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等方式享受到了茶香帶來的源源不斷的回報。
  • 南方有嘉木 白茶生福鼎
    南方有嘉木   白茶生福鼎 一片太姥山的茶葉,從它帶著清晨的露水被採摘到茶農手中開始
  • 重慶永川有什麼特產?皮蛋、豆豉、桂花糕了解一下
    永川,是重慶市一個下轄區,位於重慶市西部,因「城區三河匯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永川區東連江津區、璧山區,西接榮昌區、大足區,北界銅梁區,南臨四川瀘州市合江縣、四川瀘州市瀘縣。全區常住人口114萬。
  • 南方有嘉木,惟茶尚品也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道尚品,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靜心喝茶,隨意悟道。飲一杯茶,靜靜的聞茶香、品茶韻、感受茶湯順著喉嚨慢慢進入胃裡,然後放鬆眼睛,放鬆嘴巴,放鬆耳朵,放鬆鼻子,將整個身心都放心,這樣才能喝出水的滋味,嗅茶葉之香味,甚至能嗅到茶葉中陽光的溫暖、空氣的清新和土壤的馨香。
  • 永川之美_文化頻道_鳳凰網
    都市旅遊主題年主 辦:重慶市政府新聞辦 重慶市旅遊局 中共永川區委 永川區人民政府承辦單位:重慶晨報 中共永川區委宣傳部走進幸福永川2011「非常6+1」大型城市營銷活動首站一等獎 《新婚》 高慶松 攝一等獎《幸福晚年》 徐劍 攝青翠的茶山上,霧氣氤氳,秀芽吐蕊,採茶姑娘婀娜多姿……早春三月時節,秉承做「城市價值的發現者和傳播者」,重慶晨報「發現重慶之美·走進幸福永川·萬人拍永川」大型攝影活動,走進永川,用攝影家們發現美的眼睛和記錄美的鏡頭,定格百萬永川人的幸福永川!
  • 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來了!
    近年來,永川茶產業得到長足發展,茶葉種植面積達8萬畝,年產量6200噸,產值達6.56億元。「永川秀芽」被評為「全國最具文化底蘊十大地理標誌名茶」,2017年還獲得「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稱號。永川秀芽第二屆鬥茶大會
  • 第八屆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開幕 14項活動邀你體驗「茶之味...
    4月13日,記者從永川區獲悉,第八屆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將在永川開幕,從4月持續到6月初,共有14項活動。其中有永川秀芽第二屆鬥茶大會、「茶文化全域旅遊」專家論壇、「中國名茶」展銷會、永川區首屆無我茶會及最佳茶席展評等,通過識茶、採茶、品茶、鬥茶、論茶及旅遊活動,將吸引來自重慶和川滇黔等臨近省市的遊客及國內外愛茶人士前來參加。
  • 小茶葉做大「文章」 永川茶旅節開幕精彩紛呈
    人民網重慶4月13日電 一品飄香春日醉,永川秀芽待客來。13日,第八屆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開幕。記者活動現場了解到,本屆茶旅節將從從4月持續到6月初,永川方面以」茶「為軸,精心組織14項活動,並推出一系列旅遊優惠政策,將帶給廣大遊客最難忘的遊玩體驗。   開幕式現場。
  • 永川茶樹入選重慶特色植物地圖
    (原標題:永川茶樹入選重慶特色植物地圖)
  • 重慶「雙曬」|心靈之旅,歡樂永川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永川,因城區三河匯碧,形如篆文「永」字,五座山脈分布呈「川」字而得名。在歷經時代長河的洗滌中,永川延續了歷史的脈絡,也傳承了深厚的人文。跟隨小編走進永川,感受茶竹之鄉的底蘊,歡樂之城的活力。茶山竹海茶山竹海緊鄰永川城區,森林覆蓋率達97%,負氧離子含量是相同面積普通闊葉林的1.5倍,由此成為理想的天然氧吧。
  • ‍或許你需要在高山上的茶園,自製一杯秀芽
    訪一碧千山  尋純淨香茶看過了海棠新紅、油菜鎏金、梨花如雪,永川的春色,便沁在了一杯碧綠的秀芽裡。
  • 南方文學 | 傅菲:嘉木安魂
    木是杉木,抬頭望望樹梢,一縷婆娑的陽光射下來。板斧昨夜就磨光了,刃口閃閃,白色的精光和斧腦深沉的漆黑色,讓人感到一棵樹的分量如一座山。咚,咚,咚,板斧吃進樹的下身。樹輕輕抖一下身子,落下了樹葉上的昆蟲和枯葉。斧聲沉悶,單調。山間卻有了回聲,嘟,嘟,嘟,每一聲都悠揚,震動山谷。木屑片從斧口落下來,白白的,一片一片。父親揮動著手臂,斧頭高高地揚起重重地落下。
  • 【茶中有話】南方有嘉木
    此時,有關於茶的專著陸續出現,最為知名的是陸羽的《茶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同時,陸羽將普通飲茶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謂之「茶道」。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 茶 | 南方有嘉木
    ▲茶的植物手繪中國唐代的陸羽在《茶經》中開篇第一句寫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說明茶樹起源於中國南方。在此之前,茶的名稱很多,有荼(tú)、檟(jiǎ)、茗、荈(chuǎn)、蔎(shè)、瓜蘆木等。後來,陸羽《茶經》中用的是「茶」字,不用「荼」字,慢慢地人們也都不再用「荼」字。最早的茶樹種植是中國人的成就,今天中國雲南的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的先民在古代被稱作「濮人」,是世界上最早馴化、栽培、種植茶的民族。
  • 永川「雙曬」|今晚8點直播永川「雙曬」跟隨區長張果在虛擬實境技術中「雲」遊永川
    永川區文旅委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提前打探到,本次直播中,區長除了將永川豆豉、永川秀芽、楨楠藥香、五千年老鴨湯、川東花生、理文紙、「永川造」長城炮皮卡等地道永川好物以超低折扣帶進直播間,還將在線為網友推介「永川樂和樂都——黃瓜山鄉村旅遊區二日遊;茶山竹海——城市會客廳二日遊;松溉古鎮——石筍山一日遊」三條精品旅遊線路。
  • 永川採茶節來襲!200張茶山竹海門票免費送
    遍地花開,忽聞茶香永川,春意甚濃在茶山竹海茶園裡翠葉徐展,隨風而動又到一年採茶品茗時永川微發布送大家200張茶山竹海門票01時間:2019年3月17日上午9:30地點:茶山竹海遊客接待中心開幕式當天,《永川秀芽》《茶韻》等特色文藝表演,由國家二級演員沈玉芬等帶來的《獨唱 現場繪畫》,還有小丑表演和現場有獎問答
  • 痴心20載,引「南方嘉木」上太行 追憶張佔義
    原標題:痴心20載,引「南方嘉木」上太行 追憶突破茶葉種植「三八線」、在河北種出優質茶的退休幹部張佔義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開篇就寫道。種茶產茶,自古就是南方的事。  儘管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引種後,中國茶葉種植有所北移,但始終無法有效突破「嶗山——泰安」這條「三八線」。
  • 永川旅遊將會讓世界側目
    古有「海棠香國、三江糧倉」之雅號,今有「茶竹永川、職教名城」之美譽。巴蜀文化交匯,茶竹文化共生;地理學家徐近之、「東方梵谷」陳子莊名揚四海;永川秀芽、永川豆豉暢銷中外;「億年恐龍、萬年石松、千年古鎮、百年茶竹、十年職教」鑄就品牌,人文厚重,秀外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