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等揭示低維拓撲超晶格中能帶依賴的自旋輸運現象

2020-12-17 瀟湘晨報

自旋流的產生、操控與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主要分為兩類:重金屬和拓撲材料,對於這兩類材料,其自旋流-電荷流轉化分別歸因於(逆)自旋霍爾效應和(逆)埃德爾施泰因效應。典型的拓撲材料包括拓撲絕緣體、狄拉克半金屬和外爾半金屬等,它們的電荷流-自旋流轉化效率與傳統重金屬相比大一個量級以上。然而對於大多數具有單一表面態的三維拓撲絕緣體來說,它們的自旋流到電荷流轉化效率(λIEE)仍舊相對較小,亟待提高。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成昭華課題組一直致力於拓撲材料的自旋輸運研究,並取得一系列成果。在先前工作中,他們通過拓撲材料能帶調控已經將Bi2Se3體系的λIEE提高了一個量級。近期, 他們與美國北卡羅納州大學研究人員等合作,系統地研究了低維拓撲超晶格中能帶依賴的自旋輸運現象。團隊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首次實現了(Bi2/Bi2Se3)N低維拓撲超晶格可控生長,並對其不同截止面進行了能帶計算(DFT)和測量(ARPES)。能帶結果發現Bi截止面具有Rashba型的Dirac表面態,且具有巨大的自旋動量劈裂,而Bi2Se3截止面具有拓撲絕緣體和拓撲晶體絕緣體相共存的特性。通過室溫自旋泵浦測量,研究發現Bi截止面超晶格的λIEE高達1.26nm,Bi2Se3截止面超晶格λIEE提升到0.19 nm,將純Bi2Se3的λIEE(~0.035nm)提升了一個量級以上。另一方面,通過自旋Hanle進動測量發現,在低維尺度下雙拓撲保護使得Bi2Se3截止面的自旋壽命τs高達1 ns,Bi截止面的自旋壽命τs可達0.4 ns。該工作不僅預示著多重拓撲保護下長距離自旋輸運的可能性,同時也為實現拓撲超晶格中高效的自旋流-電荷流轉化提供了新思路。相關工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前沿科學研究計劃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圖1. (a)拓撲超晶格(□/Bi2Se3)-( Bi2Se3/Bi2Se3)N or (Bi2/Bi2Se3)-( Bi2Se3/Bi2Se3)N的結構示意圖。(b)Bi2Se3截止面(左)和Bi截止面(右)沿著\(\rm\overline{ K}-\overline{Γ}-\overline{M}\) 方向的ARPES圖。(c)拓撲超晶格的布裡淵區以及其在(0001)面的投影(左);DFT計算能帶結果(右)。(d)Bi2Se3截止面(左)和Bi截止面(右)。

圖2. (a) 自旋泵浦效應測量自旋-電荷轉化示意圖。(b)Bi和Bi2Se3截止面的λIEE隨超晶格周期N的變化關係。(c)Bi2Se3相關的拓撲絕緣體中λIEE總結。(d)自旋進動示意圖。(e)Bi截止面(左)和Bi2Se3截止面(右)自旋壽命測量結果圖。

【來源:物理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在低維拓撲超晶格中可調控的自旋輸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自旋流的產生、操控與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然而對於大多數具有單一表面態的三維拓撲絕緣體來說,它們的自旋流到電荷流轉化效率(λIEE)仍舊相對較小,亟待提高。
  • 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Nature》上發表的「Topological Quantum Chemistry」一文中,他們提出了一套方法論;通過列出晶格中可能存在的能帶、對比 230 種不同的對稱性、計算化學上的成鍵軌道,找出原則上能容納拓撲狀態的材料。該團隊表示,呈現拓撲效應的材料佔現有晶體材料的 10% 到 30%,也就是說很大一部分化合物都將是拓撲材料的候選者。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例如,拓撲的概念已被引入來研究凝聚態物理中的各種奇異態,特別是實空間中與極性/自旋構型相關的拓撲結構以及動量空間中的拓撲輸運現象。在眾多擁有拓撲結構的材料中,鐵性薄膜材料,如鐵電、鐵磁和多鐵材料,由於場致翻轉的自發極性/磁有序,在信息存儲和傳感驅動等領域具有極大應用價值,從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 Majorana費米子與拓撲量子計算(上)
    雖然凝聚態系統的基本組分只包含電子與離子,所涉及到的基本相互作用只有電磁相互作用;然而從演生論的觀點來看,複雜的凝聚態系統可以演生出十分豐富的物理現象和低能元激發準粒子。例如,在超導體系中,電子規範對稱性的破缺提供了產生Majorana 費米子的可能性。Majorana 費米子不帶電荷,所以超導體系中的電子和空穴疊加後的準粒子類似於Majorana 型粒子。
  • 2019年將迎拓撲材料「寒武紀」?Nature三連發,中國「承包」兩篇
    首先,讓我們再正式了解一下什麼是「拓撲」。所謂拓撲( topology ),本是一個重很要的數學概念,它研究的物體在連續變形下不變的性質。但其又十分抽象,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鮮見其身影。(來源:萊頓物理研究所)其實,生活中的拓撲現象無處不在。
  • 鐵電材料中發現周期性半子晶格
    拓撲疇結構具有拓撲保護性,可使數據得以長時間保存,在非易失性信息存儲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然而,鐵電材料中的拓撲疇一般都包含本體對稱性不允許的連續極化旋轉。如何突破鐵電極化與晶格應變的相互制約,實現極化反轉與晶格應變的有效調控,獲得有望用於超高密度信息存儲的結構單元,是當今鐵電材料領域面臨的一個基礎性科學難題。
  • 磁性斯格明子:拓撲磁性的展現
    隨著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學的發展,原子的奧秘被逐漸揭示,在原子物理學的發展過程中,Peter Tait 和開爾文的結理論被證明並不成功。然而他們的開創性工作為結理論和拓撲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物理學院任捷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聲自旋傳輸調控研究的...
    該項研究凝聚了團隊成員三年的努力,同時在理論和實驗上展示了一種新的超表面波導,實現了聲的自旋角動量及其自旋傳輸的各種新奇調控,比如轉角散射的抑制、自旋選擇的聲路由器、旋轉聲自旋和相位調製器等。自旋角動量是物理系統的一種內稟性質,預言了從宏觀系統到微觀量子的很多物理效應。從彈性波到光波,其自旋角動量(SAM)都與它們的局域旋轉極化場有關。
  • 突破了牛頓第三定律的拓撲力學超材料
    該研究結果論文,題為:「使用反饋控制的非牛頓拓撲力學超材料」,發表在最近的《物理評論通訊》上。特拉維夫大學研究員羅尼·伊蘭(Roni Ilan)表示,改變觀點可以創造奇蹟,對於使用拓撲概念解釋材料特性的範式尤其如此,「目前正在革新凝聚態物理的思想」。
  • 物理學院唐寧、沈波課題組和戴倫課題組合作揭示單層MoS2能谷直接...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唐寧、沈波課題組與戴倫課題組合作開展了單層MoS2材料在流體靜壓力作用下的光譜性質研究,發現其能谷直接-間接帶隙的轉變。
  • 物理學:當我們突然加熱磁鐵的原子晶格時會發生什麼?
    類似於羅盤針,每個原子都表現出一點磁矩,也稱為自旋,它是由原子電子圍繞自己的軸旋轉而產生的。在亞鐵磁體中,磁矩指向兩種原子的相反方向(見圖A)。因此,總磁化強度是類型1(M1)(藍色箭頭)和類型2(M2)(綠色箭頭)的所有磁矩的總和。由於相反的方向,總磁化強度為M1-M2。當加熱絕緣亞鐵磁體時,熱量首先沉積在原子晶格中,這導致原子在其冷位置周圍隨機移動。
  • 研究發現非厄米體系中繞組數和趨膚效應之間的對應關係
    這樣的非厄米哈密頓量能夠有效地刻畫開放量子體系、非互易光學體系、能帶系統中有限壽命的準粒子模型等。近年來,非厄米的能帶理論備受關注。很多新奇的不同於傳統厄米體系的現象,如能譜對邊界條件的敏感性、傳統體邊對應的失效等,都自源於體系存在非厄米趨膚效應(Non-Hermitian skin effect),即開邊界條件下與體系格點數同量級的體態局域在邊界上。
  • 進展|準二維鐵基超導體中發現朝下色散的中子自旋共振模
    類比於BCS理論中的聲子玻色型激發模,非常規超導體中一種有可能作為電子配對「膠水」的玻色型集體激發模是磁性激發模。中子散射是測量磁性激發模的最好實驗手段。過去,在許多非常規超導體的中子散射實驗中,磁性激發模被發現在特定能量值受超導配對影響得到顯著增強,這一現象被學界稱為中子自旋共振,其共振能量和超導臨界溫度也被發現呈線性標度關係,使得中子自旋共振模被認為是理解非常規超導普適機理的一個關鍵。
  • 無自旋間隙半導體評論:下一代低能耗,高效率自旋電子學的候選人
    臥龍崗大學的一個團隊發表了對自旋無間隙半導體(SGS)的廣泛綜述。 自旋無間隙半導體(SGS)是一類新型的零間隙材料,具有完全自旋的極化電子和空穴。 該研究加強了對材料的搜索,這些材料將允許使用超快速,超低能量的「自旋電子」電子產品,而不會浪費任何導電能量。
  • 蒙蒙卡和張量量|量子多體中的吶喊與彷徨之六
    前者及其最近的發展筆者在這個系列的前幾篇文章中已反覆介紹過,主要是通過設計抓住問題物理實質的晶格模型,然後在如是模型的合適相空間中進行蒙特卡洛抽樣,計算量子多體問題的配分函數和各種物理觀測量的系綜平均值和誤差。而後者則一路從密度矩陣重正化群演化而來(見參考文獻,哦不對,見蒙蒙卡和張量量迷宮地圖之[1]),主要關注於量子多體基態波函數的張量網絡表示與其重正化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