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這家連門頭都沒有的老麵館,火了20多年!每天賣面400碗

2021-01-09 騰訊網

對於愛吃麵的南陽人來講,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家從小吃到大的麵館。

家門口的小麵館,環境或許沒那麼好,服務或許沒那麼到位,但那口熟悉的味道,卻是無法替代的好。

南陽從來不缺麵館,就連市區周邊,也隱匿著各種好吃的麵館,這些麵館大多是附近居民吃了好多年,甚至幾十年。

今天要說的這家麵館,位於蒲山鎮政府對面,市區乘坐2路公交車就能到達,人們吃了二十多年,怎麼也吃不夠。

團長說的這家麵館,在蒲山鎮沒有人不知道,每到飯點,這裡總是「人山人海」。

本地人從小吃到大,隔幾天不吃想的慌。外地人去蒲山,都會推薦來一碗蒲山甩面嘗嘗,勁道、香濃、抓口。

以前還掛著「蒲山老字號甩面」的招牌,後來街道改造招牌拆了。現在乾脆不掛招牌,去過的人依然會去吃,這碗面,早已深入人心。

南陽人吃燴麵或者甩面喜歡來個火燒饃,湯香面軟,配著火燒饃吃更得勁。

老遠就能聞到誘人的面香味,面可以等會再吃,得先嘗嘗這火燒饃,太饞人了~

一塊錢一個,比市區的要便宜,但是個頭一點也不小,焦黃噴香,看著都可好吃~

趁熱吃,真的是超級好吃。外焦裡軟,一圈一圈,一層一層,一口氣吃完一個才能過癮~

這裡的滷豆腐皮也是特色,賣很多年了。老顧客一般都是一碗麵、一份滷豆腐皮、一個火燒饃,能吃的可得勁~!

團長推薦大家嘗嘗這家的豬血,特別的鮮香,沒有任何異味,微麻微辣,很地道的家常味。

很多人分不清燴麵、扯麵、甩面的區別,其實燴麵和扯麵差不多,燴麵講究的是湯好面滑,扯麵講究的是面香勁道,口味稍重。

甩面和板面差不多,都需要反覆揉面、醒面、再揉,不同的是板面是「摔」出來的,甩面更講究「甩」的功夫。

甩面的技巧和流程二十多年來從沒有改變,和面、壓面、揉面、甩面,一切都保持著傳統做法。

筋道的面片被師傅甩的啪啪響,不一會兒就被甩成了厚薄均勻、寬窄一致的麵條。看著這筋道誘人的甩面,真想趕緊來一口嘗嘗~

甩面是熗鍋做出來的,蔥姜蒜爆香,炒羊肉,然後添上熬了一夜的羊肉鮮湯,煮出來的甩面真的是自帶香氣,味道十足,吃一口下去,濃香可口。

無論多忙,一鍋最多做4碗,保證每碗面的口感。就這樣,這家店每天能做400碗面,沒有日積月累多年的功夫,還真忙不過來~

熗鍋之後,用羊肉鮮湯煮出來的純手工甩面,散發著濃鬱的香氣,這個香味兒,是南陽人最熟悉的家鄉味道。

吃蒲山甩面,一定要配大蒜才叫正宗過癮。一口面,一口大蒜,香滑筋道的甩面混合著大蒜的清香辛辣,那種難忘的味道,也只有吃蒲山甩面能夠體會了。

你吃一次就會懂得匠心美食的魅力,那種傳統的味道和執著,是如今新穎餐廳永遠無法超越的美味兒。

河南電視臺《香香美食》欄目的韓導,曾慕名來拍攝這家的甩面,吃過之後說:「吃過新野板面,方城燴麵,想不到這蒲山的甩面也是南陽一大特色,勁道、夠味、香的醇厚,回味悠長」。

在麵館逗留許久,店內食客已經換了一撥接一撥。每天中午或晚上,一碗甩面、一份滷豆腐皮、配著火燒饃,就是一頓飽腹美味~!

停留在舊時光裡的麵館,幾十年如一日的熟悉味道,仿佛無形之中,給這個空間布下了一層結界。

任憑結界外日新月異,只要端上一碗麵,來上幾瓣蒜,就仿佛回到那個呼哧呼哧捧著一碗麵,就能吃得很開心的日子~!

老字號蒲山甩麵館

地址:蒲山鎮人民政府對面(市內乘坐2路公交車,蒲山井窪站下車)導航搜索「蒲山鎮政府」即可到達。

相關焦點

  • 南京這家牛肉麵館,連個門頭都沒有,卻天天坐滿人,半天全賣光
    南京人除了喜歡吃鴨子,湯包以外,還喜歡吃麵,有不少麵館藏在街頭下面犄角旮旯,環境簡陋,是名副其實的蒼蠅館子。
  • 南京這家30多年老麵館,位置偏僻,連名字都沒有,吃麵的每天排隊
    面是人們常吃的一種食物,雖然每個人在家裡都能自己煮麵吃,可是卻不妨礙街頭的麵館生意興隆,人氣爆棚,特別是那些性價比高,經濟實惠,味道出眾的麵館,更是一開就開很多年。南京這家30多年的老麵館開在一個破舊老屋裡,連個名字沒有,於是乾脆叫無名麵館,憑藉著好味道,成了南京家喻戶曉的麵館,一塊大肉有半斤重。南京人不光喜歡吃鴨子,喝鴨血粉絲湯,還喜歡吃麵。這座城市裡麵館有很多家,這家名叫無名麵館的小店,據說在南京麵館中排名第一,有人毫不客氣的說,他家的面是自己吃過最好吃的。
  • 這18家老店,在蘇州火了十幾年,有的連門頭店名都沒有
    大家紛紛po出自己十年前後的對比照片勾起了滿滿的回憶和感動匆匆十年裡生活在悄然改變在蘇州有很多開了十年以上的老店店面不起眼,有的甚至都沒有門頭和店名靠著熟悉的味道,一直火了十幾年很多人從小到大都吃不膩小巷深處的一家人情味老店,王師傅和妻子埋頭在麵館22年,每天凌晨3點吊湯,4點多準備澆頭,一頓忙活完,6點不到吃客們就開始候著了,不少老食客在這裡一吃就是十多年。
  • 成都這家20多年的老麵館,只賣一種面,連付款也要排隊
    成都大街小巷有很多家麵館,而且成都的麵館老闆大多非常有個性。成都這家大名鼎鼎的麵館兒,喜歡吃麵的人肯定都知道,這家店20多年了只賣一種面,每天顧客盈門,連付款也排隊。這家店就是肖家河家常麵館。他家賣的這一種面就是紅油脆紹面,這碗面出彩之處就是這臊子和香噴噴的油辣子。這兩種食物碰撞在一起,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從未吃過的人猝不及防地被這種奇妙的味道所驚豔。
  • 鎮江這家破爛的小麵館,連個招牌都沒有,憑一碗肥腸面火了25年
    鎮江是一座非常富饒的小城,鎮江擁有眾多的美食,鍋蓋面,餚肉,陳醋等都是很有名的美食。鎮江也是一座愛「面」的城市,鎮江人很喜歡吃麵,不管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一碗麵可以解決一頓飯。鎮江藏在犄角旮旯的麵館有很多家,這家破破爛爛的小麵館,連個招牌也沒有,就是憑藉著一碗肥腸面火了25年。這家店名叫光明麵館,在綠竹巷裡,店面很簡陋,是夫妻倆在經營,店裡也很小,只有四五張桌子,但是做出來的肥腸面味道卻很出眾,老闆在清洗肥腸的時候真的是很捨得花功夫,把肥腸裡面的油脂全部清洗乾淨,肥腸吃起來軟糯Q彈不油,只有肥腸的香味。
  • 老夫妻賣面30年,每天只賣200碗,有人出高價多買一碗被老闆婉拒
    人們對於美食的抵禦能力總是很小,好吃的食物,不吃上幾口都對不起自己嘴巴。每每說到吃,想必這是大家每天都關注的話題,也是每天不可避免交談的話題,永遠都是一個熱門話題。正所謂美食是好多吃貨的畢生追求!往大了說,所有能食用的食材都可以稱之為美食,往小了說,美食不過是那道能吸引到你的食物罷啦!不管做什麼事,總是貴在不懈堅持。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三十年如一日賣面的老夫妻,三十年來他們從來沒有改變過,一直都在這個小鎮上賣面。這對夫妻從小就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所以對那片土地有著很深的感情,所以一直也沒有離開過。老夫妻賣面30年,每天只賣200碗,有人出高價多買一碗被老闆婉拒。
  • 上海老弄堂裡的一家麵館,王思聰常來惠顧,卻只在深夜賣面
    而在上海吃麵食的花樣也非常的多,其實在上海許多特色的麵條和麵食都十分的受歡迎,我們今天說的這一家就是隱藏在弄堂裡面的舊麵館,受到不少的名人的青睞,其中就包括王思聰和潘瑋柏。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地方就是隱藏的上海老弄堂裡的長腳麵館,這個麵館是一對老夫妻,他們在經營,而且這個麵館已經開了30多年了,可見這個麵館的歷史有多麼的悠久。
  • 南陽這家30㎡的麵館,每天賣出300碗地道的四川涼麵
    同樣的一碗麻辣涼麵一百個人能吃出一百種不同的味道但是能吃出年代感和幸福感的面可真的不多天山路上的這家重慶麵館吃過的人印象深刻的都是老闆娘的大嗓門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就是我們點過的這一碗碗涼麵陪店主一家人度過了15年的光陰
  • 這家麵館很厲害,只有一種面,但是生意卻很好,每天都是長隊伍
    美是一個飲食文化中最主要的環節,這也是中國美食最有魅力的地方了,美在飲食中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可以看到的。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好吃的美食,這個美食的外邊看起來是沒有什麼比較特別的地方的,可能大家看的時候會覺得這只是一碗比較普通的面,但是這家賣面的麵館可是很厲害的,因為裡面只賣一種面,但是生意卻是非常好的,每天門口都是很長的隊伍,有很多客人即使是排隊也願意花時間來吃一碗這家的麵館。
  • 在重慶解放碑附近的這家麵館裡,一碗麵條已經賣了20多年了
    重慶的麵條在國內很有名,比如重慶面、丹丹面和板凳,事實上重慶麵條有很多種,根據麵條的運送情況,他們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些商店依靠一兩種麵條,這種麵條已經流行了幾十年,這家麵館位於解放碑深巷子附近的大樓裡,已經有20多年了,現在他仍然是原來的規模和口味。
  • 麵館老闆賣面連續3年3元一碗,一天收入兩三千 食客:良心賣家!
    麵館老闆賣面連續3年3元一碗,一天收入兩三千 食客:良心賣家!天啦嚕,一天收入兩三千,一個月收入竟然近10萬。然而只是賣漿麵條的小本生意。價格僅3元一碗。老闆抱怨每天賣一千多碗累的手都抬不起來!最近河南一家麵館火了,原因是每天他們的生意都火到爆,顧客端著麵條就地蹲著吃。麵館周圍都擠滿了吃麵條的顧客。這家麵館因為在醫院附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醫院永遠是不缺人的地方,在醫院附近的餐館生意都好到爆。但是一般進了醫院都會花很多錢看病,所以病人及家屬都會比較拮据。想著省錢隨便吃點。那麼這家麵館就廣受親耐了。
  • 西安這家麵館很有來頭,張嘉譯,賈平凹都是座上客
    西安人愛麵食,大街小巷裡隨處都能看到賣面的館子,可見麵條在老陝心中的重要性。油潑麵,乾拌麵,雜醬面,臊子麵,擺湯麵,寬的細的,幹的湯的,林林總總數都數不過來。西安麵館大多開在路邊,小巷子裡,畢竟價格在那放著,一碗麵十幾塊而已。
  • 這20家麵館,才是老綿陽的味道!
    這不就是我們逃課都要打包一碗的生椒牛肉麵嗎?!!真資格的生椒牛肉麵,火辣辣的一碗好吃到哭!裡面的榨菜碎和著碗底的白菜,無面能敵好嗎?!   沒錯,你大概猜對了,這家十多年老店的老闆是個光頭並且很可愛。進店吃麵總會幽默的跟你談笑兩句,七中附近和在七中讀書的朋友表示很喜歡來光頭麵館嗦碗面,和藹親切的老闆時不時會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 天津這家超火的牛肉麵館,五碗牛肉麵等於一頭牛
    天津這家超火的牛肉麵館,五碗牛肉麵等於一頭牛,中國美食博大精深,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的美食,而且在中國各地都有當地的特色美食,這些特色美食都會成為當地的「美食名片」,例如說到紅燒牛肉麵,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這是臺灣的特色美食吧,這也是很多遊客去臺灣必吃的,你有沒有吃過正宗的臺灣牛肉麵呢
  • 趕飛機也要來吃碗麵,松江這家20年的老麵館,有情懷!
    趕飛機也要來吃碗麵,松江這家20年的老麵館,有情懷!其實這家店叫「盛隆小吃」,開業了近20年,生意好到每天都要賣掉100多籠小籠和100多斤面。至於為什么九亭人習慣稱它為麵包房,那是因為小吃店剛在九亭開業時,還有隔壁一間專門銷售麵包蛋糕,所以叫盛隆麵包房。
  • 南陽這家10年良心老店,憑藉1碗「碰頭面」俘獲無數食客的心!
    作為以麵食為主的河南人,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頓就是麵條,在南陽的街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麵館,板面、撈麵、燴麵...,數十年頭了,門頭些許顯得陳舊。大頭拍攝的時候正值飯點,老食客們熱心的說道,「他們家真是實在,真多年了物價再漲分量沒變過,俺們一家都愛來這兒吃。」×簡簡單單一家小店×一家小店,夫妻二人,幾張桌椅,安撫了無數食客的心。
  • 這家麵館每天只賣25碗面,背後故事讓人淚奔…
    於海洋攝 那一年,女兒5歲,正是小孩子蹦蹦跳跳的年紀。已會騎自行車的女兒不小心刮在了路邊的鐵條上,受了很重的傷。面對需要7針才能縫合的傷口,老強頭內心雖疼,嘴上卻笑說:「不要怕,縫完針,爸爸回去給你擀麵條吃。」女兒笑了,縫合結束,早已忘記傷痛,直接騎上自行車招呼他:「爸爸,快走呀,回家擀麵條去!」老強頭饒有興致的回憶。
  • 這碗賣了30多年的胡辣湯,3塊錢1碗!承載著兩代南陽人的回憶!
    一家將近40年的胡辣湯老店,在本地名氣很大,連招牌都沒有,卻生意火爆。前幾天跟朋友一起吃飯,聊起了桐寨鋪的胡辣湯,朋友說:非常喜歡桐寨鋪胡辣湯的味道,但沒有以前好喝了...對於美食,團長從不馬虎。天不亮就起床,從南陽趕到桐寨鋪,再嘗嘗這家胡辣湯,是不是三年前的味道~!依然沒有門頭招牌,喝胡辣湯的人一如既往的多。店老闆也沒換,就連胡辣湯鍋,都保持著三年前的位置。
  • 天津大姐做撈麵30多年,打滷面炸醬麵一碗10塊錢,一天只賣300碗
    天津人對撈麵有特殊的情感,天津人找個由頭就吃撈麵,特別是家裡有喜事的時候,撈麵是必吃的,天津每個人家裡做的面,大致相同,每家又都有不同的具體方法和配料,但是有個共同的點,那就是都很好吃。天津有一家做撈麵做的很好吃的小麵館子,位置很偏僻,不太好找,就算是導航之後也要仔細找才能找到,這家飯館現在很火,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店,老闆是位天津大姐,她做撈麵做了30多年,她的這家小麵館現在還保留著原來的經營模式,每天只賣三個小時,賣完300碗就清場。
  • 河南這家店做了這碗面,每天賣三四百碗,你可能連名字都要念錯
    導讀:河南這家店做了這碗面,每天賣三四百碗,你可能連名字都要念錯文|開新果美食各位看官大家好,歡迎開新果美食提供的資訊。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河南這家店做了這碗面,每天賣三四百碗,你可能連名字都要念錯!這碗麵條的名字是依依麵條。嘉縣的居民對這道菜特別喜歡。這種麵粉最初是由蕎麥粉製成,但蕎麥的產量太少,所以近年來,小麥粉已被用來代替製作麥芽粉。製作麵條仍然非常困難。為了使麵條味道更好,麵團需要在面盆中揉捏。不要低估這一步。它幾十年不可能完成。揉麵團後,會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