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馮遠徵點評電視劇《茶館》。
北京晨報7月22日報導 最近一直沒怎麼在首都劇場露面的馮遠徵,將於8月13日在首都劇場再次帶來他主演的話劇《知己》。昨天馮遠徵向記者透露,根據觀眾的感受,這次演出長度刪去大約20分鐘,結尾也有重大修改。
《知己》佔了人和
《知己》是一部文人大戲,同時也是對「士為知己者死」的質疑,馮遠徵扮演的顧貞觀是清代一才子,著名詩詞《金縷曲》的作者。他為了營救知己吳兆騫,到宰相府上做教書先生,一等就是20年。然而,就在顧貞觀歷經波折終於盼得故人歸的時候,卻震驚地發現,那個他熟悉的昔日狂放不羈的江南才子,已經變成了一個苟且偷生的猥瑣小人,幾十年的真誠與堅持如同一則笑話。顧貞觀在失落之後,選擇寬容,寬容了朋友,也寬容了人生。雖然這齣戲對於不少觀眾來說比較深,尤其是該劇的背景和臺詞會有些晦澀,不好懂,但馮遠徵認為,現在缺少的就是這樣「讓人思考」的戲,現在話劇和電影的市場那麼好,不像10年前人們只想著掙錢,這部戲很多觀眾看完之後都捫心自問:「我有知己嗎?我該以什麼態度對待知己?」
《茶館》無法比較
最近陳寶國主演的電視劇《茶館》引起不少爭議,馮遠徵看得不多,他說這部戲開始也找過他演,但後來因為檔期錯過了。對於陳寶國的表演,馮遠徵說:「他就是力圖擺脫人藝版本的影子,拍得挺認真,因為陳寶國也沒看過話劇表演,所以沒有固定化的表演模式,少了一些風格化和地域化的表演。人藝版本的《茶館》已經被老舍先生、焦菊隱導演、于是之老師和一些老藝術家們弄成一個經典了,所以沒辦法進行PK。而且電視劇為了照顧到南北方觀眾,所以刻意迴避了『京味兒』。但對於我們這撥演員來說,首先要描紅模子一樣先繼承下來,我們現在在舞臺上已經非常默契地形成一個氣場了,這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