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馮遠徵點評:電視劇《茶館》刻意減京味兒

2020-12-24 中華娛樂網

人藝馮遠徵點評電視劇《茶館》。

北京晨報7月22日報導 最近一直沒怎麼在首都劇場露面的馮遠徵,將於8月13日在首都劇場再次帶來他主演的話劇《知己》。昨天馮遠徵向記者透露,根據觀眾的感受,這次演出長度刪去大約20分鐘,結尾也有重大修改。

《知己》佔了人和

《知己》是一部文人大戲,同時也是對「士為知己者死」的質疑,馮遠徵扮演的顧貞觀是清代一才子,著名詩詞《金縷曲》的作者。他為了營救知己吳兆騫,到宰相府上做教書先生,一等就是20年。然而,就在顧貞觀歷經波折終於盼得故人歸的時候,卻震驚地發現,那個他熟悉的昔日狂放不羈的江南才子,已經變成了一個苟且偷生的猥瑣小人,幾十年的真誠與堅持如同一則笑話。顧貞觀在失落之後,選擇寬容,寬容了朋友,也寬容了人生。雖然這齣戲對於不少觀眾來說比較深,尤其是該劇的背景和臺詞會有些晦澀,不好懂,但馮遠徵認為,現在缺少的就是這樣「讓人思考」的戲,現在話劇和電影的市場那麼好,不像10年前人們只想著掙錢,這部戲很多觀眾看完之後都捫心自問:「我有知己嗎?我該以什麼態度對待知己?」

《茶館》無法比較

最近陳寶國主演的電視劇《茶館》引起不少爭議,馮遠徵看得不多,他說這部戲開始也找過他演,但後來因為檔期錯過了。對於陳寶國的表演,馮遠徵說:「他就是力圖擺脫人藝版本的影子,拍得挺認真,因為陳寶國也沒看過話劇表演,所以沒有固定化的表演模式,少了一些風格化和地域化的表演。人藝版本的《茶館》已經被老舍先生、焦菊隱導演、于是之老師和一些老藝術家們弄成一個經典了,所以沒辦法進行PK。而且電視劇為了照顧到南北方觀眾,所以刻意迴避了『京味兒』。但對於我們這撥演員來說,首先要描紅模子一樣先繼承下來,我們現在在舞臺上已經非常默契地形成一個氣場了,這是很不容易的。」

相關焦點

  • 馮遠徵擬任北京人藝副院長,戲內當渣男多年,戲外結婚26年無緋聞
    7月29日下午,北京市委組織部宣布了一則消息:馮遠徵擬任北京人藝副院長,試用期為一年。馮遠徵被稱為"人藝三巨頭"之一,並且擔任北京人藝演員隊隊長。馮遠徵憑藉其出色的演技為觀眾熟知,尤其是在出演《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後廣為人知。
  • 「演員隊長」馮遠徵:「想花1000萬進《茶館》來演戲」,沒門兒
    好在年底有一位武漢的導演來到家中找馮遠徵拍三集電視劇《無處不飛花》。電視劇拍攝到一個月時,遠徵的哥哥從北京拍來電報。電報只有一行字 :北京人藝招生,4 月 19 日最後一天報名結束。遠徵一看,拿上電報就去找導演,導演決定用最快的速度搶拍遠徵的戲,保證他 18 日回到北京,第二天早晨能趕到人藝報名。
  • 川人李六乙成打破北京人藝《茶館》「壟斷」第一人
    》:臺上臺下皆「麻辣」  大幕拉開,階梯式舞臺大擺龍門陣,麻辣燙味兒的叫賣聲起起伏伏,手巾板兒滿天飛,春熙路的大茶館一副市井氣派……昨晚,全國專業院團中繼北京人藝之後的第二個《茶館》版本在天橋藝術中心麻辣登場。
  • 馮遠徵憑實力獲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
    上任隊長後,馮遠徵一改之前自己「連劇院裡誰結婚都不知道」的處事方式,開始狠抓劇院的紀律,制定了一系列相關制度,調動年輕演員的積極性,挖掘每個人的潛力,把人藝表演隊大變模樣,得到了大家的認可。2019年馮遠徵出了新書《馮遠徵的表演課》,這本書是他常年演話劇,帶學生上表演的總結。
  • 履新北京人藝副院長滿4個月 馮遠徵 2020年從「能」開始
    馮遠徵在《茶館》中飾演松二爺「馮隊長的三板斧」沒時間讀書 讀讀劇本也很好青年演員年度考核、青年演員劇本朗讀,以及馬上就會完成一年學習的表演學員培訓班,很多人都將這一系列舉措稱作「馮隊長的三板斧」,作為演員隊隊長的他用實幹回應了公眾對人藝青年演員表演功力上的詬病與微詞
  • 北京人藝劇本朗讀《茶館》,老中青三代同臺獻藝
    朗讀會最大的驚喜,是92歲的第一代《茶館》中「秦二爺」的扮演者藍天野與第二代《茶館》中「常四爺」的扮演者濮存昕,和青年演員們一同同臺朗讀,在人藝舞臺上實現了幾代《茶館》演員的對話。2017年北京人藝開辦的劇本朗讀活動,兩年來讓觀眾了解到了不少古今中外的精品劇本,也展示和提升了北京人藝青年演員的臺詞實力,如今已經積累了不少人氣和口碑。
  • 口述中國|演員④馮遠徵:演員在名利場中,沒有心態平和的
    然而,馮遠徵拍了電影,又是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考區的第三名,在三試都通過的情況下最終還是被刷下來了,理由是「形象一般」。這給他帶來了又一次打擊。可老天有眼,好在年底有一位武漢的導演來到家中找馮遠徵拍三集電視劇《無處不飛花》。那時的遠徵到底年輕,一到劇組心情很快就好了。電視劇拍攝到一個月時,遠徵的哥哥從北京拍來電報。電報只有一行字:北京人藝招生,4月19日最後一天報名結束。
  • 60歲的《茶館》迎來700場 馮遠徵等「名角兒」這麼說
    2018年6月15日訊,被譽為北京人藝「鎮院之寶」的老舍經典名劇《茶館》再次在首都劇場公演,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吳剛、龔麗君、馮遠徵、雷佳等眾多人藝名角也再次在舞臺上與觀眾見面。今年,《茶館》不僅迎來了上演60周年紀念,6月16日還將迎來第700場演出。
  • 神奇的地方:北京人藝
    這些現在看上去演戲駕輕就熟的老戲骨,當初進人藝,沒有不跑龍套的,基本都是5年起。 楊立新,梁冠華、宋丹丹、馮遠徵、吳剛這些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何冰跑了四年龍套才開始有點像樣的戲,1999年演了8年戲的他得了梅花獎,但是這個獎根本沒有在劇院想起任何波瀾。
  • 北京人藝《茶館》再開張 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白瀛)為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北京人藝2月23日至3月5日再次在首都劇場上演話劇《茶館》。  《茶館》分三幕,以老北京裕泰茶館的衰敗為背景,以茶館掌柜王利發為線索,展現了戊戌變法後、軍閥混戰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的社會變化,用老舍自己的話說,要表達「葬送三個時代的目的」。
  • 北京人藝《茶館》今早開票:該劇匯聚最強演員陣容 觀眾熬夜排長隊
    2018年5月28日訊,昨天,北京人藝官網、官微發布了今天上午將開售話劇《茶館》門票的消息,從昨天下午便有觀眾開始到北京人藝票房門口排隊。昨天夜裡,北京人藝門口就已經開始有不少觀眾趕來熬夜排隊;今天上午正式開票前,人藝門口的長隊已經排到了旁邊的胡同裡。這一幕,去年北京人藝開售《茶館》和《窩頭會館》兩部熱門話劇時,已經連續出現。
  • 馮遠徵:我為這部劇推掉《非誠勿擾2》
    10月22日和23日的19:30,北京人藝的經典話劇《知己》將在重慶大劇院上演。昨日,該劇的編劇郭啟宏、主演馮遠徵提前來渝召開新聞發布會。馮遠徵說自己近年來已經逐漸淡出影視圈,為了出演人藝的舞臺劇,推掉了《唐山大地震》、《梅蘭芳》等商業大片:「去年為了排演《知己》,我還推掉了《非誠勿擾2》。」
  •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北京人藝將翻開新的一頁
    《茶館》 李春光 攝任鳴表示,東擴工程完成後,在王府井大街22號,除了現有的首都劇場與人藝實驗劇場以及位於燈市東口的菊隱劇場外,還將建成一座擁有690個座位的中型專業話劇場和一座350個座位的小劇場,此番舉措將極大地豐富北京人藝現有的劇場類型,滿足不同劇目的演出需求,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的話劇演出。
  • 首屆京味兒文化戲劇節開幕:戲劇是京味兒文化的重要載體
    11月25日,首屆京味兒文化戲劇節開幕儀式暨話劇《秦宅》發布會在北京77劇場舉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戲劇教育普及委員會主任、原北京人藝副院長崔寧,北京人藝國家一級演員嚴敏求,北京人藝國家一級編劇王志安,北京人藝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編劇吳彤,北京人藝國家一級演員、東城區戲劇家協會主席王斑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儀式。
  • 上遊觀劇|川話版《茶館》:用方言詮釋京味兒意義在哪裡
    茶館》問世一年,戲劇界關於它的討論很多,雖然大方向看業內普遍予以肯定,導演李六乙也因此拿了不少榮譽,但一些獨立戲劇人仍表示質疑,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地地道道的京味兒用四川話表現,怎麼看怎麼不順眼。討論起《茶館》來,也就不存在北京觀眾需要讓語言在思維裡轉譯接受的過程,這種觀劇體驗沒有外部障礙,更加純粹。看起來,似乎90歲的藍天野對川話版的評價最為中肯,他曾在1958版扮演「秦二爺」,川話版後讓他很激動,演出結束登臺講話,他說自己終於看到一個突破了以往模式的「不一樣的《茶館》」,「沒有什麼經典是動不了的,李六乙打開了一扇不應該閉鎖的窗戶。」
  • 藍天野、濮存昕合演《茶館》 新人接班還得兩三年
    而在馮遠徵看來,其實年輕演員們的表現還不錯,他在旁邊聽的時候很自豪。不過,作為北京人藝演員隊的隊長,他還是說:「不行,臺詞功力還是不行。」資料圖:馮遠徵。袁秀月 攝  「他們肯定有差距,肯定不能跟老演員相提並論,但是我覺得他們真的在努力完成,很下功夫,包括服裝和整個的舞臺調度。」
  • 藍天野、濮存昕合演《茶館》新人接班還得兩三年
    藍天野現場回憶起了《茶館》經歷過的波折。1958年,焦菊隱、夏淳將《茶館》搬上北京人藝的舞臺,由于是之、鄭榕、藍天野、英若誠等主演,一經演出便大受歡迎。然而那時,這部戲卻面臨著「緬懷舊社會」的爭議,1963年演出時也不受重視。直到1978年才恢復演出,1980年,《茶館》代表中國話劇第一次走出國門。藍天野、于震、濮存昕。
  • 舞臺一甲子 人藝《茶館》再現恆久魅力
    李春光 攝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 (記者 高凱)1958年3月29日,老舍名作《茶館》在首都劇場首演,歷經一甲子近七百場演出,2018年6月8日晚,這部經典之作再次登上人藝舞臺。「一部茶館,半部中國話劇發展史」,一個甲子的時間,《茶館》依舊在舞臺上展現出其恆久的魅力。
  • 京味兒《茶館》與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一票難求 燃爆京城
    一個是中國話劇經典、北京人藝的鎮院之作;一個是在全球都掀起旋風、當今法語音樂劇的時尚弄潮兒……連日來,在北京人藝上演的話劇《茶館》,和首次來到北京、在天橋藝術中心首演的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以各自不同的魅力燃爆京城劇場,點燃新老戲迷熱情。
  • 人藝表演學員班排演畢業大戲,馮遠徵:誰走我都心疼
    攝影:李春光2019年12月16日,北京人藝表演學員班正式開班,在1043名報名者中有800餘人參加考試,最終有15名學員正式入選,除一名學員中途離開外,14名在北京人藝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學習與實踐。此次,由學員班班主任嶽秀清挑選的「畢業大戲」《北街南院》是2003年北京人藝委約作家王儉在北京「非典」肆虐期間創作的一部充滿濃鬱京味風格的話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