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火車站,見證那段歷史

2020-12-19 騰訊網

[摘要]前門火車站歷經了清朝政府、北洋政府、民國政府、日偽統治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等不同的歷史時期,不但在中國近代鐵路史上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同時也見證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和事件。

「孫中山是一個有遠大目光和深刻預見的人,孫中山的一生是一個頑強的革命者的一生。」這是宋慶齡對孫中山先生的評價。今年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也是他所領導的辛亥革命105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來到宋慶齡故居,去尋找孫中山在北京留下的足跡。

在宋慶齡生平展中,一幅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的照片佔了一面牆。1949年8月28日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受毛澤東和周恩來之邀來北京共籌建國大業,就是從上海乘火車在這裡下車,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親自到車站迎接,這是中國共產黨對孫中山和宋慶齡為中國民主革命所作貢獻的充分肯定,也預示著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新時期已經開始。

說到這座位於前門箭樓下的火車站,恐怕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知道了。其實50多年前人們乘坐火車進出北京城,都得在這兒上下車,人們習慣叫它前門火車站,甚至忘記了其「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的全稱。這座火車站還用過「前門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東站」等站名。它剛建成時的準確位置在內城南牆與護城河之間,也就是現在正陽門城樓的東側。車站平面呈矩形,建築面積約3500平方米。由於京奉鐵路由英國人金達設計修建,所以西洋式建築風格引人注目,車站大樓由灰、紅兩色磚砌成,在建築的細微處還融入了雲龍雕飾等中國文化元素,7層鐘樓在整個建築中非常搶眼,至今這座鐘樓依然是北京這座老火車站的標誌。

前門火車站始建於庚子年,即1900年,此時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為了運送軍需物資更為方便,他們把鐵路延長到了北京城裡。在《庚子記事》一書中記錄了當年前門火車站的狀況:「保定府至京鐵路,車站在正陽門外西月牆,每日火車來往,直抵西門洞。今天津至京鐵路,自馬家堡分道,由永定門迤東牆缺進城,繞天壇後,穿行崇文門甕洞,直抵正陽門。東月牆停車,車站即在東城根。」當年的西車站是京漢鐵路到北京城內的終點站,主要用於貨物運輸。而東車站是京奉鐵路至北京的終點,主要是客運。直到1906年,前門東車站才正式建成使用,一直到1959年9月北京新車站建成,前門火車站一直是北京最大的火車站。

現在,這裡已經成為北京鐵路博物館,向人們講述北京鐵路的建設史。但我們現在所見的前門火車站建築已經不是當年的建築了,為什麼呢?

20世紀70年代,北京建設環線地鐵,那時候的施工方式是開放式作業,前門火車站正好在地鐵施工沿線,為了保留歷史遺存,不得不以鐘樓為中心做了個「鏡像對稱平移」,將鐘樓左側的部分建築拆掉,在鐘樓右側按原樣重建。這樣一來,只有鐘樓以北西牆和北牆西邊一段真正保留了原有的結構和磚牆,其餘的牆體都是改造後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沒有了灰、紅相間的顏色。我們現在看到的鐘樓就這樣變到了車站的左側,與老照片不一致。儘管被「掉了個兒」,但車站的建築外觀仍然比較真實地保存了歷史原貌。

前門火車站 視覺中國供圖

前門火車站歷經了清朝政府、北洋政府、民國政府、日偽統治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等不同的歷史時期,不但在中國近代鐵路史上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同時也見證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和事件。

1905年9月24日,清政府將派遣鎮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洪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承紹英出使歐洲考察憲政,號稱「五大臣出訪」。當時,革命志士吳樾得知這一消息後,便決意要實施暗殺。他假稱是徐大人的隨從混入前門東車站,登上五大臣及隨員所乘專列。誰想「適因接駁車輛,車身猛退,而所攜之炸彈,撞針受震,未及拋擲,轟然一聲,血花鐵片,飛濺人叢」,載澤和紹英僅受輕傷,端方等人倖免,而吳樾「已腸穿肢斷,面目模糊」,犧牲時年僅28歲。柳亞子在《磨劍室文錄》中這樣寫道:「吳樾一擊,鼠首未殉,而鸞翮先鎩,至今談者酸鼻。」孫中山聽到這一消息後,寫下了四個大字:「浩氣長存」。

中國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曾兩度經正陽門東車站來京。第一次是民國元年(1912年),袁世凱在北京就任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孫中山應袁世凱之請,於8月來到北京「晤商要政」,就是在正陽門東站下的火車。那時候西洋式的候車樓還沒有建成,數千人在站臺上迎接,站前廣場夾道及周邊建築物上擠滿了人群。在與袁世凱「晤商」以後,孫中山以「天下為公」之胸懷,將中華民國大總統之職讓位給袁世凱,卻反遭其追殺,不得不流亡日本,重新積聚革命力量。

第二次進京是在1924年,那是二次直奉戰爭中,段祺瑞宣布就任臨時政府執政,此時孫中山先生應段祺瑞、張作霖、馮玉祥之邀,從廣州啟程北上,扶病從天津抵達北京,受到北京政府及各界二萬餘人的列隊迎接。抵京後向前來歡迎者發表《北上宣言》,重申入京是為了救國。這次進京後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就在北京溘然逝世。

1929年5月26日,蓋著藍灰色杭緞湘繡棺罩的孫中山靈柩從北京西山碧雲寺啟程,在正陽門東車站上火車,前往中山陵。當時前門箭樓和火車站前都高搭靈棚,30萬人銜哀恭送孫中山先生靈柩南下。

1949年,當毛澤東、周恩來誠邀宋慶齡來北京參與國政時,宋慶齡曾幾度躊躇,因為這裡有她心中永遠抹不去的痛,但她最終還是以國家為重,來到北京,依然是在前門火車站下車。(文/李俊玲)

相關焦點

  • 前門火車站:無數歷史事件的"見證"
    尚未搬遷至博物館的清華園火車站舊址。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南角的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俗稱前門火車站)日前正在接受全面修繕。記者昨日獲悉,修繕後的前門火車站成為北京市的一座鐵路博物館。作為鐵道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組織的「人文奧運」項目之一,博物館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開館,接待國內外觀眾參觀。
  • 流動的變遷,歷史的見證--北京火車站
    黃金周、春節、寒暑假…鐵路和火車站,火車站是鐵路上的起點也是終點,這裡有一次次完結也有一次次新的開始。它見證了一個個悲歡離合的故事,見證了一段段曲折的歲月,見證了首都北京日新月異的發展,也記錄著新中國自強不息、騰飛跨越的腳步。本期,我們將帶您探尋北京火車站的發展變遷~
  • 老照片:1940年的前門火車站(正陽門東車站)
    在北京前門的東側有一組十分顯眼的歐式建築,尖塔拱頂與附近的正陽門在一起一對比,顯得十分特別在歷史上它有很多名字,但老百姓更喜歡叫正陽門東車站或前門火車站這座雄偉的建築距離正陽門只有一步之遙車站前就是北京繁華之地前門大街這座車站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
  • 繪聲繪色|流動的變遷,歷史的見證——北京火車站
    ,火車站是鐵路上的起點也是終點,這裡有一次次完結也有一次次新的開始。它見證了一個個悲歡離合的故事,見證了一段段曲折的歲月,見證了首都北京日新月異的發展,也記錄著新中國自強不息、騰飛跨越的腳步。△ 北京主要火車站位置平面圖我們來看看北京的火車站都經歷了哪些歷史變遷
  • 七十年前北平城 光緒32年建成的前門火車站
    ☆珠市口位於北京前門外,舊時這裡是外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由於它正好處於南北中軸線與東西珠市口大街交叉處,人來車往,十分繁華。最初由於在這裡出現了買賣生豬的交易市場而稱「豬市口」。到了清代,為了雅化這兒的地名,故把豬市口改為「珠市口」。前門大街。☆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業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
  • 前門火車站將建成博物館(組圖)
    「龍號」(設計圖)老鐵軌產自1908年  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南角的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俗稱前門火車站修繕後的前門火車站將成為北京市的一座鐵路博物館,於今年8月1日正式開館,屆時將有包括路軌、站牌、信號燈具、票證、線路圖、老照片等百餘類文物參展,總數將超過2000件。  失蹤「龍號」再度「現身」  古色古香的烏黑車身搭配著三組鮮豔的紅色車輪,車身兩側攀附著兩條栩栩如生的金龍。博物館一層將擺放出一個很特別的火車頭,它便是等大復原的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龍號」。
  • 南昌灣裡火車站將變身歷史博物館 擁有43年歷史
    隨著南昌舊城改造步伐的加快,破舊的灣裡火車站與附近新建的高樓大廈相比,顯得格格不入。為此,政府決定對灣裡火車站進行保護性修繕,改成歷史博物館。灣裡火車站  本報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佔珊攝影報導: 上世紀70年代,南昌市灣裡區火車站建成。
  • 北京的避暑山莊:這裡見證了那段時間輝煌的歷史
    有限的金錢和經歷還有有限的時間一起看著窗外的美景,第一站我們去了承德的避暑山莊,避暑山莊可以說是見證了那段時間的輝煌的歷史,山莊裡也存在了中國南北園林風格的建築,據說是乾隆下江南的時候看到了金山塔然後才搬到了避暑山莊,山莊裡有很多樓管,這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可以建造。
  • 正陽門火車站,歷經風霜終於恢復面貌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北京旅遊的好去處,北京地鐵二號線前門站的正陽門火車站,中國近代史的見證者,繁華的前門大街東南角,矗立著一座中國鐵道博物館,這裡的展品極為豐富,包括路軌、站牌、信號燈、票據、線路圖、老照片等百餘類文物、但其實真正的鎮館之寶不在展廳之內,而是整個博物館本身。
  • 地標歷史:北京前門東大街,正陽門、箭樓、鐵道博物館、北京市規劃...
    前門東大街位於天安門正南方,位置得天獨厚,是天安門廣場周邊唯一規劃的商業步行街區,全長845米。日均客流量15萬人次、節假日客流量30萬人次。西北側的瑞蚨祥、內聯升等諸多百年老字號一字排開,與前門商業步行街自然銜接;東南側「劉老根大舞臺」在北京的第一家劇場已經正式開門迎客。
  • 黃河邊這座廢棄的老火車站 是鄭州百年歷史的見證
    鄭州古滎有一座廢棄的老火車站——黃河南岸站,站房是一座莊嚴渾厚的兩層小樓車站雖然很小,卻有百年歷史,是鄭州最早的火車站之一。黃河南岸站修建於1904年,那時候還是清朝,是鄭州黃河鐵路第一橋在黃河南岸的站,北岸叫老田庵站。
  • 步履前門:穿梭在歷史與時尚之間
    久違的前門,熱鬧如昨,繁華依舊。遊走在前門大街,就如同穿梭在歷史與時尚之間,詩意而浪漫。前門大街,這片擁有600年歷史的街區,是老北京商賈文化的發源地。北京前門大街上就有著許多的百年老店,沿街隨處可以看見許多的北京老字號,如全聚德烤鴨、東來順飯莊等等美食場所,還有北京現存的最早的照相館—大北照相館,老字號的茶張一元、吳裕泰等等,老字號的中藥同仁堂、鶴年堂等等。如今,前門大街依然是北京著名商業街,也是古文化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
  • 讓人懷念的濟南老火車站
    濟南老火車站位於濟南市經一路北側,是由德國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設計建造,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於1992年拆除,曾登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建築類教科書。在建築界,凡提到鐵路站點設計,沒有人不知道濟南老火車站,比起過去的北京前門老火車站或上海老火車站,濟南老火車站也是略勝一籌
  • 說說100多年前,蒙自南湖邊紅牆內的那段歷史~
    是曾經的偏安一隅生活恬淡閒適還是如今的悄然崛起發展日新月異又有多少人知道那段百年前的傳奇過往碧色寨火車站(網絡圖) 如今這裡已被改造成為海關舊址歷史陳列館,通過圖文、實物、動畫演示等方式,真實再現當時海關通商的歷史情景,把蒙自海關舊址承載的歷史故事呈現在世人面前。
  • 前門附近的3個小眾博物館,看完天安門還可以來這裡
    前門附近怎麼逛?您還只知道大柵欄、鮮魚口、北京坊嗎?還有這三個值得一逛的小眾博物館,雖然小眾但都是國家級專業博物館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前門大街「打卡」,親身感受歷史的縮影!
    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業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大柵欄街原稱廊房四條,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
  • 長城腳下的百年車站:青龍橋火車站見證時代變遷
    (原標題:長城腳下的百年車站:青龍橋火車站見證時代變遷) 京張鐵路由
  • 實拍地球上唯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火車站,見證了印度屈辱的歷史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了很多凝結人類智慧的珍貴文物和巧奪天工的文化遺址,成為濃縮著人類文明精華的載體。2004年的世界文化遺產評選大賽中,位於印度孟買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就以其大氣磅礴的外形和華美精緻的雕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地球上唯一一座有此殊榮的城堡火車站。
  • 研學旅行走進前門大柵欄
    世界上唯一和前門大街有相似之處的只有巴黎的香榭麗舍,是古今中外唯一具有北京傳統歷史文化的商街,堪稱天下第一街。845米長的林蔭商業步行街,重新恢復的中心御道和久違的老北京有軌電車,承載了古老北京的記憶。其文化底蘊非常厚重,建築文化,商古文化、梨園文化、會館文化、民俗文化博大而精髓。
  • 前門前面向大柵欄的美食街是值得一遊的歷史街區之一北京
    鮮魚口胡同位於北京市前門地區。鮮魚口胡同在前門大街的東面,大柵欄在前門大街的西面,兩條街道相向。鮮魚嘴胡同早於大柵欄成名,但其名氣卻不如大柵欄出名。去前門大街的遊客肯定會去大柵欄,但是不一定會去鮮魚口。現在新鮮的魚口也值得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