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了「五味調和」之說的河南,為何如今「豫菜」卻備受冷落?

2020-12-15 饕餮新部落

提起豫菜,估計大多數人印象中,要麼是河南燴麵、酸湯麵葉、胡辣湯,要麼是鄉下紅白喜事的水席,正正經經能叫上菜名的幾道菜品,都有山東魯菜的影子,鄭州烤鴨直接就是北京烤鴨的山寨版,在外省的餐飲街上,極難見到標榜為河南風味的餐館。

仿佛曆史跟河南人開了一個大玩笑,中國最早的一位著名廚子叫伊尹,他也是商朝的一位宰相,河南開封杞縣人,3600年前創五味調和之說,開啟了中國烹飪史的先河。

到了宋代,中國的飲食文化開始井噴式的發展,當時中國的核心就在河南開封,大家都見過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情景,那就是中國古代的超級城市「開封」。當時皇家菜品就酒醋白腰子、三鮮筍炒鵪子、烙潤鳩子、石首魚、海鹽蛇鮓、煎三色鮮、煎臥鳥、湖魚、糊炒田雞、雞人字焙腰子、糊燠鯰魚、蝤蛑籤……之類。

在宋代的河南開封,城市的公眾飲食制度已有條不紊地建設起來,十分周到,像在什麼樣的季節吃什麼樣的食物,已約定俗成:元日的元陽繭,上元的油畫明珠,人日的六上菜,二月十五的涅兜,上巳的手裡行廚,寒食的冬凌,四月八日的指天餕餡,重五的如意圓,伏日的綠荷包子,二社的辣雞鸞,七夕的羅餱羅飯,中秋的玩月羹,中元的盂蘭餅餡,重九的米錦,冬至的宜盤,臘月的萱草面,臘八的法玉科斗…… 這些「節食」,上自皇帝下至普通市民,無一例外,都予遵循,只不過在質量上和排場上有所區別。

我們再把話題扯回來,發源於開封的豫菜,因地處九州之中,一直秉承著中國烹飪的基本傳統:中與和。「中」是指豫菜不東、不西、不南、不北,而居東西南北之中;不偏甜、不偏鹹、不偏辣、不偏酸,而於甜鹹酸辣之間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和」是指溶東西南北為一體,為一統,溶甜鹹酸辣為一鼎而求一味,而求一和。

豫菜,那為什麼到今天就衰落了呢?說起來,豫菜的歷史不僅不是一片蒼白,還曾風光無限。北宋汴梁自不必說,就在上世紀前半頁,豫菜的地位還可以與魯菜相媲美,並且全中國最早的餐飲連鎖店就是豫菜館厚德福。那麼,為什麼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豫菜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川、魯、粵、淮揚、閩、浙、湘、徽」,這是中國人熟知的八大菜系,也算是中餐的代表。即使是八大菜系之外的地區,提起一些代表菜,很多人往往也能脫口而出,例如東北的鍋包肉、貴州的酸湯魚、西北的手把肉……然而說到河南,不少人都接不下去。

在這個全民自稱「吃貨」的年代,豫菜幾乎很少引人注意,代表菜品更是寥寥無幾。前幾年《舌尖上的中國》熱播,涉及到河南美食,除了黃河鯉魚焙面之外,很多地方都是輕描淡寫。  事實上,無論是問外地人還是本地人,河南當地到底有什麼代表性美食,大多數人都會回答說「燴麵」。可在當地美食家、大廚眼中,這是對豫菜赤裸裸的羞辱,燴麵只是一種小吃,怎麼能代表河南美食,只有那些大菜、名菜、硬菜才能算。可令人尷尬的是,沒什麼人都說出幾道豫菜名菜。

其實河南也有不少名菜,豫菜特色是中扒(扒菜)、西水(水席)、南鍋(鍋雞、鍋魚)、北面(麵食、餡飯)。例如:黃河鯉魚焙面、牡丹燕菜、白扒廣肚、炸紫酥肉、鍋貼豆腐、翡翠魚絲、滷煮黃香管、決明兜子、芙蓉海參、果汁龍鱗蝦、三鮮鐵鍋烤蛋、煎扣青魚頭尾、桶子雞、河南燒雞、開封灌湯小籠包、甜美宜人的開花饃、外酥裡嫩的雞蛋灌餅,以及拉麵、壯饃、土饃、 菜盒、蒸餃、鍋貼、煎包、燴麵、燜餅、水花糖糕等琳琅滿目的小吃,展現了中原烹飪文明的廣博與深厚。

然而風水輪流轉,泱泱中原大省的河南,為中華文明之本,遵循中庸之道,調和鼎鼐,包溶五味,追求豫菜不東、不西、不南、不北的烹飪風格,然而最近二三十年,能吸引人的美食都是有著強烈的地域性或是極致的味道,無論是四川湖南的麻辣、還是粵菜閩菜海鮮水產的鮮美、淮揚菜的精緻美麗、東北菜的豪放粗獷……而豫菜的口味居中,反而讓自己沒有了特色,無法給食客留下深刻印象,變成了不尷不尬的存在。

相關焦點

  • 河南歷史悠久,但豫菜為何在中國沒什麼知名度?
    如今,許多人以"吃貨"自居,立志要吃遍天下美食。中國是一個餐飲文化大國,按照菜系來分,有魯菜、川菜、蘇菜、粵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也有"十大菜系"之說,即加上京菜和鄂菜,還有"十二大菜系"之說,即"十大菜系"加上河南(豫)、陝西(陝或秦)兩個菜系。
  • 河南美食都黏糊糊的?豫菜系了解一下,過去是網紅,如今有宴席菜
    河南省內有遼闊的平原,這片坦蕩無際的土地,陽光充足、雨水豐沛,很適合農作物生長。況且,河南還是中華廚師祖師爺伊尹的故鄉。我國經認定的「廚師之鄉」共有四個,河南長垣縣就是其中之一。豫菜雖不是目前公認的八大菜系,但也絕不是只有燴麵和胡辣湯。
  • 百城百味鄭州站:為何說豫菜集四方之特色,燴天下之經典?
    活動計劃開展近1個月,由市民對鄭州美食商家打卡、有獎自發傳播;到百度百家號組織大V對數十家知名餐廳進行深度探店報導;以及鄭州美食大數據發布三個部分組成,旨在用文字和影像,記錄河南城市「味」道,傳播美食知識,傳遞美食文化。豫菜,對它的形容詞,有很精髓的八個字。「五味調和,質味適中」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把豫菜的特色,形容的淋漓盡致;同樣把豫菜的難處也表現了出來。
  • 豫菜的特色
    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先行者,同樣,豫菜文化亦是中國烹飪文化的先行者,豫菜的歷史同河南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而歷經坎坷。經過幾千年的演化發展,豫菜形成了「五味調和、質味適中」的烹飪特色,乃「天下之正味」。正因如此,從商朝廚師先祖伊尹、周宮廷的三羹、五齏、周八珍,到隋唐洛陽、北宋開封的宮廷大宴,絕對是有美皆備,無麗不臻。
  • 河南老字號美味推薦,地道豫菜傳承,傳統食材新穎烹飪
    入口之餐,選對口味最重要。如何發現最合適的口味?口碑就成為了探尋美味的「檢測儀」。河南有一家阿莊美食,從品牌度、產品力和體驗感一次次被消費者全方位認可,是阿莊穩步邁入未來的底氣。在食材選用上,阿莊堅持使用一線品牌非轉基因油、高品質麥芯粉、五常稻花香米等優質食材。
  • 河南老字號美味推薦,地道豫菜傳承,傳統食材新穎烹飪
    入口之餐,選對口味最重要。如何發現最合適的口味?口碑就成為了探尋美味的「檢測儀」。河南有一家阿莊美食,從品牌度、產品力和體驗感一次次被消費者全方位認可,是阿莊穩步邁入未來的底氣。在食材選用上,阿莊堅持使用一線品牌非轉基因油、高品質麥芯粉、五常稻花香米等優質食材。
  • 阿莊地道豫菜,讓河南人的年夜飯更有味兒
    道地道豫菜,既有傳統又有創新,讓咱河南人的年夜飯有文化、有內涵、有面兒、有年味。鐵棍山藥鮑魚燜土雞大咖齊聚說年味兒晚宴現場大咖雲集,大家品嘗著地道豫菜,暢聊自己心中的年味兒年夜飯的味道,是團圓的味道,是親情的味道,是各式各樣的美食佳餚與父母之愛、子女之孝、全家人的歡聲笑語混合在一起的,唯有中國人才能懂的味道。」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張海林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會包餃子、蒸扣碗,過年做不出一桌菜,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去飯店吃年夜飯,同樣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
  • 豫菜:這9道經典河南美食,你吃過幾道?
    河南地大物博,素有中原糧倉之稱,豫菜卻不在八大菜系之中。究其原因,是因為豫菜「不中」而不被納入名菜行列嗎?恰恰相反,正是因為豫菜集百家之長,講究五味調和,味取「中庸」之道,被太多人喜愛,卻無人能說出豫菜的具體特點,從而無法被納入名菜之中。
  • 蒸味傳承人尹慶恩:老闆中式蒸箱,將成豫菜傳承和創新的助推器
    五味調和營養全面,河南無人不能蒸尹慶恩出生於1970年,是河南濮陽人,從小就有一個大廚夢。1986年,夢想照進了尹慶恩的生活,拉開了他已長達33年廚師生涯的帷幕。「這些年,我把對生活的熱愛都傾注到了豫菜上。」尹慶恩說,他擅長製作風味菜、官府菜、國宴菜,多年來已創製出「藍孔雀全席」、「鹿鳴春全鹿宴」、「龍鄉歷史文化鍋煎宴」、「大碗八仙宴」及地方名菜20餘道、河南名宴一套、中華名菜2道。同時,對傳統飲食文化有著深深的喜愛。
  • 五味調和
    《呂氏春秋·本味》曰:「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共齊(搭配比例)甚微,皆有自起」,「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濃(過甜),酸而不酷,鹹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餱。」這裡說的是調料的要求。《左傳·昭公二十年》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炊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這裡則說的是調料的作用。
  • 中國最著名的廚師之鄉,河南何豫菜為何入不了「八大菜系」?
    說到美食不得不提的便是美食的創造者廚師,中國有一大批技藝精湛的廚師。還有一個小縣城更是被譽為:「廚師之鄉」。這裡的多種美味佳餚讓人慾罷不能,它就是河南省長垣縣。作為首個「中國廚師之鄉」,榮獲「中華美食名城」的長垣。用一把勺子,香了一個廚師產業。長垣,一座歷史悠久的吃貨城。早在三千多年前這裡就創立了著名的「五味調和」、「九沸九變,火之為紀」的餐飲理論。
  • 28道豫菜將亮相香港賽馬會!猜猜有哪些菜?
    豫菜素有五味調和、質味適中的特點,酸甜鹹辣,追求「剛剛好」。但這滋味在那些飲食習慣鮮明的地區能否被接受?此次河南美食走進香港賽馬會,也許能給出一個答案。「豫菜本就有五味調和、質味適中的特點,接受程度高,考察團也表示越傳統,越正宗,大家會越喜歡。」樊勝武說。河南美食那麼多,為什麼看中了阿五黃河大鯉魚?樊勝武認為跟品牌在河南的認知度和紅燒黃河鯉魚這道菜有關。「紅燒黃河大鯉魚這道菜是河南的招牌菜,歷史久遠,最能展現河南傳統飲食文化。」
  • 中國豫菜十八金剛王朝先生第五屆收徒儀式在鄭州舉辦
    河南省豫商文化促進會會長徐軍昌、金馬臺澎兩岸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紀文祥、中國烹飪大師尹清普、河南商興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蒿玉超、《河南科技報》新聞周刊編輯主任師志強、《中國食品安全網》市貿頻道執行主任高永強、關公第63代傳人關源嶺、河南餐飲行業策劃大師姚志斌、河南賒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成功、鄧州媽媽的六道菜連鎖酒店總經理李振青、河南社旗賒店大酒店行政總廚張道同
  • 豫菜申遺 作為河南人你知道豫菜到底是啥嗎?
    雖然生在河南,長在河南,但很多人對豫菜並不甚了解。咱河南有1億多人,知道豫菜是啥、有啥名菜的人有多少?!說起河南菜只知道有燴麵、胡辣湯……2014年初,央視新聞報導"豫菜是八大菜系的『母親』",一時間引起多方關注,甚至引發豫陝兩地網友激烈的口水戰。
  • 豫菜歷史悠久,為什麼卻沒名氣?
    紅燒黃河大鯉魚事實上,無論是問外地人還是本地人,河南當地到底有什麼代表性美食,大多數人都會回答說「燴麵」。可在當地美食家、大廚眼中,這是對豫菜赤裸裸的羞辱。燴麵只是一種小吃,怎麼能代表河南美食?1|豫菜是怎樣形成的?中國烹飪的發展,往往與歷史的發展是分不開的,豫菜也不例外。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開國王啟在今河南禹州擺下國宴,宴請四方諸侯,史稱「釣臺之亭」。商朝伊尹,提出了「五味調和」、「以湯說美味」,這是與豫菜有關的最早的烹飪理論。
  • 一條黃河大鯉魚撐起的河南豫菜,別總是吃燴麵,喝胡辣湯了!
    一條黃河大鯉魚撐起的河南豫菜,別總是吃燴麵,喝胡辣湯了!百城百味,這次來到河南鄭州。河南歷史悠久,不光有殷墟,商城遺址等文物古蹟,伴隨著歷史傳承下來的還有獨具中原風味的美食。即使不屬於八大菜系,豫菜仍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普及度聞名。
  • 「河南菜」比「豫菜」多了一個字,這才是真正原因!
    豫菜是中國各菜系之源,從商朝宰相伊尹「治大國如烹小鮮」,到如今長垣成為中國廚師之鄉,豫菜在中原餐飲文化的推動中有著幾千年歷史,更是在烹飪技法的傳承上衍生出一生二、二生三的區域技藝多樣性。可是,從橫向上來看,無論是是否應該納入八大菜系,還是有關豫菜是各菜系之母的大討論,豫菜一直在爭議中存在。
  • 中原大地豫菜飄香新華社「快看」探店鄭州二合館
    8月2日,新華社「快看」抖音直播間推出的「百姓味道 周末探店」直播活動來到河南鄭州,本場直播以「百年國宴 豫菜傳承」為主題,帶領觀眾來到豫菜老店「二合館」,探尋中原美食,品嘗國宴味道。豫菜擁有「五味調和、質味適中」的基本傳統,其特色是平和適口不刺激。二合館是豫菜的代表餐館,長垣老店已經有三百多年的傳承歷史,以「經典豫菜」最為著名。
  • 譜寫豫菜百年傳奇,陳氏官府菜,世家有陳派
    陳永祥除精心烹製傳統宮廷菜餚外,又特地燒出家傳名菜套四寶、燒臆子、鳳踏蓮,及網燒脫骨鱖魚、雞包白果鮑、糖醋熘魚、荷花魚、白扒魚翅等地方特色名菜和醬瓜雞、椒鹽金菊、火腿拌蒲菜、調豬毛尾菜、酥核桃、琥珀紅果等地方特產小菜,共計上百種傳統豫菜,再度受到慈禧太后的讚賞,一舉成名。由此開創了陳氏官府菜門派。今天,陳家菜已是河南官府菜的代名詞。
  • 湖南湘菜、廣東粵菜,河南豫菜為何沒名氣?原因值得驕傲!
    人們所說的豫菜為什麼沒有列入八大菜系呢?湖南湘菜、山東魯菜,河南菜係為何沒名氣?原因值得驕傲!我們知道,一些研究中華文化的專家說過這句話:「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有著非凡的地位。而豫菜作為河南的本地菜,在歷史上的地位其實一度非常高,據說在北宋時期,豫菜就以其色香味形皿「五性俱全」而被尊為宮廷風味的「貴族菜系」。可見河南菜並非沒名沒姓,也是擁有很高歷史地位的菜系。河南菜的特點與其它菜系不同,並非以單一特色聞名,而是根據地點的不同而擁有截然不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