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記憶中的美味——金不換炒薄殼

2021-02-17 皓媽靚湯

薄殼,微博上朋友說這個也叫海瓜子,我覺得估計這個名字會不會是因為一吃上就和磕瓜子一樣停不下來呢?

薄殼是生在海岸邊的一種貝殼類海鮮,薄殼是一種殼極薄,味極鮮的貝殼。一般用沙茶醬金不換(也叫九層塔)炒,金不換與薄殼的香味天然融合,儼然已經成為薄殼的一部分,再加上沙茶醬濃烈的香味,吃多少都意猶未盡,一看圖片就已經流口水了吧

這個是我小時候記憶中的味道,不過現在廣州很多地方都有的賣,買的時候還會搭送一把金不換~每年暑假7.8月,正是最肥美的時候

薄殼摘去泥土,衝洗乾淨後瀝乾水分,放在乾淨的水裡面養著,看兩張圖有不同,這個非常的新鮮,嘴巴打開都在吐泥土,我在廣州是沒有買過這麼新鮮的

薄殼

蒜蓉

辣椒

金不換(羅勒、九層塔)

沙茶醬

生抽

少量辣椒醬(可以不放)

魚露(可以不放,還有魚露很鹹,一小勺就行了)

1.熱鍋後注入適量,調至中小火,放入辣椒蒜蓉煸出香味,放入沙茶醬、辣椒醬少許

2.改大火後放入鮮薄殼和一半金不換,炒勻後倒入適量的生抽魚露

3.炒均勻後,最後再加入剩下的金不換快速翻炒幾下即可出鍋裝盤

最後再加入金不換翻炒味道會更加最濃鬱,炒薄殼切記時間不能過長,2.3分鐘就行

 

把頭仰起來~~才不至於流太多口水~~~夏季不可錯過的美食,屬於記憶中的美味,家常做法,不標榜是否最正宗,喜歡的不妨一試

相關焦點

  • 薄殼你以為只能炒金不換?多的是你不知道的做法,每一種都可以饞哭你!
    近日,「微笑澄海 文明鹽鴻·2017汕頭澄海薄殼米美食文化旅遊節」在鹽鴻鎮拉開帷幕,並將持續至10月8日。如果您想參觀薄殼米的傳統生產流程,品嘗鮮嫩美味的薄殼米,可以呼朋引伴約起了!在薄殼節的活動現場,遊客既可以在美食園觀摩薄殼米傳統工藝生產流程,或動手製作薄殼米粽球、薄殼米粿、薄殼米烙等特色菜餚,直觀感受鹽鴻薄殼美食的獨特魅力。  原味薄殼炒金不換
  • 尋味潮汕美食之——薄殼地圖,一篇了解薄殼的真正圖文知識
    薄殼,學名「凸殼肌蛤」(拉丁文:Musculus senhousei),又叫海瓜子,生活於鹽度較高的海灣或島嶼的灘涂中,是廣東潮汕地區和福建東南部特有的海產品,味道可口,營養豐富。《澄海縣誌》200多年前這樣記載:「薄殼,聚房生海泥中,百十相黏,形似鳳眼,殼青色而薄,一名鳳眼蜆,夏月出佳,至秋味漸瘠」,這一段文字既描繪了薄殼的模樣,也寫出夏天是它的收成季節、品嘗季節,8、9月份時,個大味足,採割最佳,秋風來時,味道寡淡,彼時只能拿來餵魚蝦雞鴨了。
  • 潮汕海鮮文化:沒有什麼思鄉情怯是一盤炒薄殼解決不了的!
    好比一道清蒸鱸魚,有人覺得清蒸後撒上蔥姜蒜淋上滾油即是美味,而偏偏有人要在盤中加入香菇番茄芝麻才夠入味,反正我是不看不吃。縱觀歷史,在潮汕地區,因海鮮而衍生出來的烹調飲食文化,單單是菜餚做法就多達上千種,例子是舉不完的,不過我今天挑選了一道菜,它在潮汕海鮮飲食文化中,會讓很多思鄉在外的潮汕人看到,不覺間男默女淚然後大吃特吃的一道菜。
  • 盛夏澄海薄殼肥
    金不換炒薄殼。簡簡單單的一道「金不換炒薄殼」的確是難以言喻的美味。資深的吃貨一定知道,吃海鮮圖的就是鮮美。如今又到了汕頭澄海盛產的美食——薄殼的上市季,對於有追求的吃貨而言,花上一個周末,去離薄殼最近的地方,滿足地品嘗一頓薄殼大餐,簡直無比愜意。吃完薄殼,還能領略一下汕頭的風土人情。食材如何採摘?
  • 東南亞香草植物,別名金不換,美食水羅勒蛋黃炒意粉吃過麼
    在潮州岀售海鮮的攤檔裡,有一種叫作「薄殼」的海產品,只要顧客買了它,店家都會附送幾枝「金不換」,而正是「金不換」這個特別的名字,讓我記住了它。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就是羅勒。據說羅勒被喚作「金不換」,起源於東南亞,傳聞在泰國,窮人喜用羅勒下飯,一個富人看到他們能把飯吃得這麼香,以為他們一定有極其美味的下飯菜,窮人告訴他那是羅勒,富人慾拿金錠子來換取,但他們卻不肯。
  • 尋味潮汕美食之——薄殼地圖,一篇了解薄殼的真正圖文知識
    薄殼,學名「凸殼肌蛤」(拉丁文:Musculus senhousei),又叫海瓜子,生活於鹽度較高的海灣或島嶼的灘涂中,是廣東潮汕地區和福建東南部特有的海產品,味道可口,營養豐富。《澄海縣誌》200多年前這樣記載:「薄殼,聚房生海泥中,百十相黏,形似鳳眼,殼青色而薄,一名鳳眼蜆,夏月出佳,至秋味漸瘠」,這一段文字既描繪了薄殼的模樣,也寫出夏天是它的收成季節、品嘗季節,8、9月份時,個大味足,採割最佳,秋風來時,味道寡淡,彼時只能拿來餵魚蝦雞鴨了。
  • 東南亞香草植物,別名金不換,美食水羅勒蛋黃炒意粉吃過麼
    在潮州岀售海鮮的攤檔裡,有一種叫作「薄殼」的海產品,只要顧客買了它,店家都會附送幾枝「金不換」,而正是「金不換」這個特別的名字,讓我記住了它。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就是羅勒。據說羅勒被喚作「金不換」,起源於東南亞,傳聞在泰國,窮人喜用羅勒下飯,一個富人看到他們能把飯吃得這麼香,以為他們一定有極其美味的下飯菜,窮人告訴他那是羅勒,富人慾拿金錠子來換取,但他們卻不肯。
  • 一種生長在海裡的「米」,潮汕人用來炒九層塔,搭配白粥最清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而潮汕有一種特別的海鮮,當地人稱之為「米」,生長在大海裡,每年夏天都是其最肥美的時候,潮汕人都愛用來炒著吃,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海鮮嗎
  • 那一鍋清湯牛肉火鍋的淋漓盡致,揮之不去的味覺記憶
    很好唯有不摻和其他雜味才能更好體驗牛肉的美味。我問小姑娘需要什麼蘸料,小姑娘盯著服務員一碟一碟地上菜口裡應對著,「還能要什麼蘸料?不就是沙茶醬嗎?」確實餐廳裡也不過就是豆瓣醬、沙茶醬和辣椒醬等寥寥數種,小姑娘和我一樣固執地以為沙茶醬是吃牛肉火鍋的最佳調料。
  • 它,人稱「金不換」,亦稱「九層塔」,陽臺養一盆,健康一整年
    羅勒,別名金不換、九層塔、魚香草、蘭香等。羅勒的幼莖葉有香氣,作為芳香蔬菜在色拉和肉的照料中運用。開花的時節採收後,枯燥再制粉末貯藏起來,可隨時作為香味料運用。羅勒為唇形科植物羅勒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呈多層塔狀,故稱為「九層塔」,來自龐大的羅勒家族。
  • 來自海邊的饋贈,又到了吃薄殼的盛夏,汕頭美食總能讓人念念不忘
    無論走多遠都不會忘記關注我們的粉絲朋友們都知道我們是一幫土生土長的汕頭有(吃)志(貨)青年常年在外漂泊長久陪伴我們的就是永遠抹不去的家的味道炎炎夏日忙碌了一整天抬頭看看西邊的落日放緩匆忙的腳步卸下工作的煩惱粗茶淡飯又一餐懷念媽媽爆炒的那一盤薄殼米了這一刻我記憶中的家鄉味便是
  • 這小海鮮僅15元一斤,立秋正肥美,和韭菜苔一起炒,鮮掉眉毛!
    「薄殼」是潮汕人對它的統一叫法,如在外地,更多的人會把它稱為「海瓜子」。薄殼鮮美,也是家常的下酒菜。在潮汕人的印象裡,薄殼最地道的吃法是炒食。搭配「金不換」炒炒,做法簡單味道最鮮美。當然,薄殼不只有炒食做法,在一些本地餐館,有專業的廚師提供特色的吃法,如滷水薄殼、生醃薄殼、薄殼米飯、薄殼烙、薄殼雞等美味佳餚。在汕頭澄海地區,還有豐富多樣的「薄殼米宴」特色菜招待給貴賓。薄殼的盛產季節,是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大概從八月起,截止到中秋後的一段時間,此時出產的薄殼最為肥美。
  • 潮汕人夏天必吃的海鮮,4斤只能出1斤肉,炒蔥花味道比鮑魚還鮮
    每年夏天正是薄殼肥美的季節,人們在市場上就能買到顆粒飽滿的薄殼,帶回家搭配蒜末和金不換爆炒一分鐘,立馬就可以出鍋了,味道十分鮮甜,肉質軟嫩很美味。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除了金不換炒薄殼之外,潮汕人還會把薄殼加工成薄殼米,也就是去掉外殼,純肉的薄殼了,因為外形特別像大米,所以就被稱為薄殼米了。
  • 揭西有一種神奇的草,實乃調味極品,適合擂茶、炒田螺、炒花甲
    儘管很少有人會特意花費時間去打理它照顧它,金不換依然不顧風吹雨打,長勢旺盛,出色而不張揚。 一到石螺和薄殼上市的季節,家裡的金不換才會成為媽媽關注的對象。大概就是因為這種「只貢獻不索取」的品質深深地感動了廣大人民,於是,它被賦予了一個神聖的名字——金不換。
  • 這種海鮮剝5斤才有1斤肉,比螃蟹還好吃,只有潮汕人才懂的美味
    這種海鮮剝5斤才有1斤肉,比螃蟹還好吃,只有潮汕人才懂的美味。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就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生活在海邊的朋友自然是少不了海鮮的滋潤。對於喜歡吃海鮮的朋友來說,想必都恨不得每天都在海邊上生活,這樣就可以吃到好多種美味的海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