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大王」買瘋了!4年砸20億併購轉型化妝品,行業魔咒待破

2020-12-23 斑馬消費

斑馬消費 範建

作為一名老牌海歸,陳索斌放棄「金飯碗「回山東老家做起了不起眼的蠟燭生意。

在小行業裡深耕20多年,成就了如今青島金王應用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金王」)「蠟燭大王」的地位。

僅僅依靠蠟燭,青島金王(002094.SZ)的天花板已顯而易見。

從2013年起,短短4年間,陳索斌在化妝品行業進行了近乎瘋狂的併購,蠟燭第一股已然變成化妝品行業的一顆新星。

公司耗資超過20億,初步完成了生產商、品牌商以及線上和線下渠道的全產業鏈布局。

資本市場似乎對青島金王的轉型抱有好感,市值長期在40億左右的青島金王一度站上了百億頂峰。中植系更是豪擲6億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不過,已身在資本市場的國內日化企業似乎都過得很憋悶,要麼在奮力扭虧,要麼力圖扭轉頹勢,要麼已悄然轉型……能持續欣欣向榮者寥寥。

也許正是基於此,對那些正在IPO的日化企業,證監會也保持了異常的謹慎。

對於青島金王來說,背上了化妝品概念股的名聲,能否以「聯邦制」破除行業魔咒,尚待時間檢驗。

4年投入超20億併購

2013年底,在化妝品行業撒出1.5億元之後,青島金王在化妝品行業的併購根本就停不下來。

杭州悠可化妝品有限公司是青島金王的第一個投資標的。這家公司成立於2012年7月,是一家化妝品線上代理商。

2012年,公司的淨資產200萬,2012年7-12月營收130萬,淨利潤虧損48萬。

不過,次年公司的發展就像坐上了火箭。當年1-11月,實現營收2.4億,淨利潤1200萬。

陳索斌還是有眼光的,2013年底投入1.5億,獲得杭州悠可37%的股權。這在當時被很多人質疑是一筆「人傻錢多」的買賣。

此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青島金王又對化妝品行業的多家公司發起了併購,耗資5200萬收購廣州棟方化妝品公司45%股權;出資1.5億收購上海月灃化妝品公司60%股權。

不到一年時間,用3.5億拿下3家行業公司,青島金王的轉型決心不可謂不堅定。

嘗到了化妝品行業的甜頭,青島金王開始了更為瘋狂的買買買。

2016年,公司以發行股份+現金,對價3.7億,拿下廣州韓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這是一家以彩妝為主的公司,擁有「藍秀」、「LC」品牌。

看著投資的各家企業表現都不錯,去年上半年,青島金王以發行股份+現金的形式,對價2.86億,收購上海月灃剩餘的40%股權,上海月灃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去年整年,青島金王在化妝品線下渠道的建設上投入數以億計。以合資新設立和投資併購等多種形式,在全國多個省份完成了線下渠道的布局。

今年上半年,青島金王以6.8億的對價,收購杭州悠可剩餘63%的股權,正式將這家化妝品線上代理商收入囊中。

顏值經濟圈野心

事實上,青島金王對化妝品行業覬覦已久。

2008年,該公司就對外投資設立上海芬旎實業有限公司,代理義大利德蘭公司的「芬旎」品牌香薰植物類護膚品。

這次投入的600萬,算是青島金王在行業的小試牛刀。不過,這次的嘗試並不成功。

短短一年之後,公司就將上海芬旎的股權轉讓,原因是與外部股東的經營理念不合。

向化妝品行業的轉型,是公司實際經營狀況使然。

在蠟燭行業,青島金王是中國乃至全亞洲當之無愧的王者。不過,該行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公司業績已沒有太大提升空間。

這家公司,一度主要的營收來源是靠石油副產品和油品貿易。說白了,青島金王就是充當中間商的角色,賺取微弱的差價。

自2006年上市以來,公司的淨利一直在在兩三千萬左右徘徊。2008年和2009年,公司的淨利跌至2000萬以下,成為上市以來的最差業績。

上海芬妮的投資折戟之後,青島金王並沒有放棄化妝品轉型之路,只是,在業務的布局上,採取了更適合自己的方式。

他們在業內尋找相對成熟的公司,通過併購,實現對生產、品牌、線上和線下渠道的全產業鏈布局。

無一例外,在對外的併購上,青島金王都採取了股份+現金的形式,並籤訂了一定額度的對賭協議,將專業的公司和專業的人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之上。

2016年,上海月灃、廣州韓亞都順利完成了當年的業績承諾。

青島金王對化妝品的布局還不止於此,陳索斌的夢想是打造「顏值產業圈」。

去年2月,公司與藍色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共同發起了一支總規模為10億元的基金,聚焦顏值產業圈。

中植系似乎也看好青島金王的未來。今年初,中植系旗下珠海新能聯合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6.4億的代價,成為青島金王的第二大股東。

青島金王在化妝品行業的布局已初見成效,去年公司營收23.7億,比上年同期增長60%,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85億,比上年同期翻番。

按照青島金王的規劃,在2017年公司要實現營收超50億。

如何破除日化上市公司魔咒?

一根小小的蠟燭能成就多大生意?山東人陳索斌卻將這門不起眼的行業做到了中國第一。

出生於1964年的陳索斌,在1981年進入北京大學就讀於經濟學,後轉道美國就讀碩士研究生。

作為那個年代的海歸,陳索斌本來已進入國家部委端起了「金飯碗」,但因年幼時期的秉燭夜讀的經歷,他斷然辭去公職,回到山東老家開始了自己的蠟燭事業。

從傳統的蠟燭到後來的工藝蠟燭、乃至蠟燭的相關製品,陳索斌顯示出了自己一個高學歷企業家的見識。

此番,公司向化妝品行業的轉型,亦體現出了陳索斌的遠見。

作為一家沒有化妝品基因的公司,青島金王藉助上市公司平臺的資本優勢,在行業內進行全產業鏈布局,揚長避短。

化妝品行業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國內的資本紛紛進入,紅杉資本、中信資本、順為資本等已在行業中佔坑。

青島金王最近幾年在行業內發起的併購,更是讓這輪化妝品行業的資本熱達到高潮。

目前,國內的資本市場尚沒有純粹的化妝品公司,已登陸資本市場的日化企業似乎大多過得不怎麼樣。

老牌日化企業上海家化(600315.SH),新上任的掌門人張東方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如何扭轉企業的頹勢。

索芙特已更名為天夏智慧(000662.SZ),放棄日化業務向智慧城市轉型。

香港聯交所上市的中國兒童護理(原青蛙王子 01259.HK),尚在設法扭虧;中藥世家霸王集團(01338.HK)終於在2016年結束了六連虧,可以長舒一口氣;曾經的中國面膜明星品牌美即,從聯交所退市,投入到歐萊雅的懷中,2016年上半年即虧損超過15億……

即便如此,最近兩年國內化妝品企業對資本市場的熱情不減。

珀萊雅、丸美、名臣、毛戈平等企業都已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書,不過,到目前都還未獲得證監會反饋。

對青島金王來說,算是曲線坐上了化妝品概念股,公司市值也一度站上百億高點。不過,對於陳索斌來說,如何打好手中的這把牌,更考驗這個老海歸的智慧。

相關焦點

  • 青島金王半年財報:化妝品下滑13.96%,3年花21億併購轉型未果
    2013年開始,青島金王開始向化妝品行業轉型,途徑是外延式併購擴張,2013年至2016年,其完成對10家公司收購,交易金額約為21億元。杭州悠可、廣州棟方、上海月灃、廣州韓亞等知名化妝品公司均被其收入囊中。但隨著業績承諾期滿,變臉、商譽減值隨之而來。
  • 韓國化妝品專賣店式微未來或掀起行業併購潮
    在過去15年中,韓國化妝品專賣店一直都是韓國化妝品行業的重要推動力,但如今這些門店卻面臨一場危機,暴露出了自己的局限性。化妝品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韓國化妝品專賣店的規模在2016年達到頂峰。在鼎盛時期,韓國街頭共有4934家化妝品專賣店。然而截止到去年底,韓國的化妝品專賣店僅剩下4000家左右,3年內減少了近兩成,總銷售額也同比下滑了15%。去年,韓國已有不少低價化妝品公司出現業績下降:謎尚淨虧損21億韓元、魔法森林虧損8億韓元、悅詩風吟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2.8%。
  • 「魯企股市匯」青島金王:化妝品新營銷模式能如所願嗎
    經濟導報記者 韓祖亦從昔日的亞洲「蠟燭大王」,到如今的化妝品全產業鏈,青島金王(002094)上市13年間為自己挑選的這條轉型之路走得是否順暢,業績又是否可持續呢?憑藉新材料工藝蠟燭製品起家的青島金王,曾做到了國內「老大」,甚至產品主銷海外,被稱為「亞洲蠟燭之王」。2006年的上市,也使其成為日消品蠟燭類行業中的亞洲第一家、全球第三家上市公司。6年前,青島金王看準了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帶來的網購化妝品市場,決定向以化妝品為主的日用化工領域拓展,遂開啟了化妝品領域的「買買買」之路。
  • 哪些行業在轉型:旅遊醫療地產正替代住宅
    專注企業併購的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瑋感嘆,再大的企業,如果跟不上時代步伐,都有可能走向失敗。跟上時代的步伐就意味著企業要根據行業變化進行轉型升級,然而現實中卻不乏轉型方向錯誤而導致失敗的例子。如何把握轉型升級的方向至關重要。
  • 這家開了26年的美國化妝品連鎖 給行業提了七個建議
    由於它推陳出新的能力和暢銷,全球的化妝品生意的版圖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比如越來越多的美妝品牌被併購。當然,其中一些是韓國化妝品品牌。   成立於1990年的美國化妝品連鎖店Ulta Beauty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我知道 Estée Lauder剛剛買了Becca,歐萊雅也買了許多品牌。」
  • 「併購大王」建龍的進與退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併購大王」建龍的進與退 持續併購擴張的建龍系出現罕見退出動作。對於建龍集團而言,接盤西林鋼鐵集團屬於其併購擴張中的又一項重大動作。作為民營鋼鐵企業巨頭,建龍集團以一系列併購聞名於業界,其併購的成功案例即收購原山西首富李兆會旗下的海鑫鋼鐵,但也曾遭遇「通鋼事件」這樣的重大挫折。隨著鋼鐵行業在2016年後走出低谷,建龍的擴張也在加快,其已經將擴張觸角延伸至內蒙古。
  • 2019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分析:國妝品牌佔據半壁江山,四大方面...
    魏歐說,「小時候,外婆、媽媽的梳妝檯上只有一瓶友誼牌雪花膏,現在的化妝品真是琳琅滿目。」細看魏歐的「購物車」,護膚類化妝品多是國產品牌:「曾有一段時間,我喜歡嘗試歐美、日韓的品牌。但隨著自己中醫藥美容知識的增加,買化妝品我更看重成分和功效,『草本化妝品』很適合我的膚質。」如今,「美麗消費」增長強勁,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
  • 玩具大王的致命遊戲
    這家市值曾達到22億元的上市公司,在經歷了4次併購重組後,2018年宣布關停玩具生產,員工也從原來的1000多人,到現在的只剩不到30人。在消費升級與二孩政策的利好刺激下,玩具行業正在迎來新的「生機」。群興玩具這個曾經的「行業大佬」,卻在一個仍有增長空間的領域內,走向沒落。群興玩具究竟做錯了什麼?
  • 零售店虧損,晨光文具拓展化妝品業務謀轉型
    零售店虧損,晨光文具拓展化妝品業務謀轉型來源:聯商網2019-07-01 18:00本土文具巨頭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晨光文具」)開始謀求轉型。隨著制筆這一傳統細分行業規模的縮小,晨光定位的全品類、一站式文化購物場所在未來很難突圍。對於更多的化妝品業務規劃,北京商報記者郵件採訪了晨光文具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還未得到回覆。零售店虧損業內人士分析,晨光文具拓展化妝品業務與其近年來的文具主業不佳不無關係。
  • 5天破20億,抖音代理商打造內衣行業經典案例
    近日,廣州爾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又創新抖音內衣行業新紀錄。作為夏娃之秀的抖音代理商,廣州爾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用自身優勢,不斷助力夏娃之秀品牌引爆抖音,在公域流量池收割流量。夏娃之秀是國內優秀的內衣品牌之一,近年來不斷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領先市場的佔有率。為玩轉新玩法,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夏娃之秀突破傳統營銷,啟動新媒體戰略,融入新思維,邁向短視頻營銷的新高度。
  • 地產轉型神操作,燕郊福成的江湖之路!
    2 從2014年起,這家知名房企,就悄無聲息地布局了一個神秘的行業,經過三年低調發展,業績越來越好,悶聲低頭髮大財。目前,該房企已準備集中發力轉型該行業。 這家房企,就是燕郊著名的福成地產,傳說中的燕郊半城擁有者。
  • 成都這個「豪橫」古鎮,4年砸20億,如今無人問津成「空城」
    龍潭水鄉也正是在這種熱潮中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打造這個古鎮時,僅僅4年就投資20億,非常「豪橫」,龍潭水鄉的宣傳說明也非常高大上:「成都市又一張文化旅遊名片」、成都的「清明上河圖」、「四川省婚慶文化示範基地」、「四川特色餐飲基地」等。
  • 化妝品行業專題報告:國產香化如何打造百年企業
    美妝消費擴容升級,成就化妝品賽道高景氣內需硬核驅動,國內美妝增速為全球增速兩倍以上。全球美容及個人護理行業零售額從 2004 年的 2845 億 美元增長至 2019 年的近五千億美元,複合增速為 4.77%;而中國美容及個人護理行業零售額由 2004年千億級增長至 2019 年的 4777 億元,複合增速達 10.1%。
  • 青島金王6.5億收購化妝品資產打通行業全產業鏈條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春暉) 一直致力於轉型化妝品業務的青島金王再下一城,公司26日公告擬以6.59億元收購廣州韓亞100%股權以及上海月灃40%股權,同時配套募資資金約5.9億元。其中,廣州韓亞100%股權的交易價格為3.726億元;上海月灃40%股權的價格為2.862億元。
  • 國泰君安:日本化妝品70年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序言不同於大多數日本化妝品行業研究,本文分四個階段回顧了1946年-2018年日本化妝品行業70多年的發展歷程,並對比中日人均GDP水平、家庭收入和消費支出、化妝品行業增速等指標,提出當前中國化妝品行業類似於日本1974-1984年的黃金十年,是產業和巨頭崛起的關鍵時刻。
  • 中國化妝品行業現狀
    201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7.5億元,同比增長17.4%;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4.9億元,同比增長35.9%。  但需注意的是,為集中資源做大六神、美加淨和佰草集,上海家化在2012年大刀闊斧地砍掉了投資效益不佳的清妃、可採、露美、珂珂四個品牌。  齊魯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上海家化曾創立不下20個品牌,只有六神和佰草集獲得全面成功。
  • 20年促成180筆併購,約翰·錢伯斯披露技術併購十大關鍵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押注技術收購是在1993年,並在20年的任期內完成了180次併購。他給大公司的最新消息是敲響了警鐘。在HAX併購Masterclass的聊天中,Chambers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警告:學習了解技術併購,否則你會失去未來。以下是需要學習的關鍵內容:1.
  • 騰邦國際併購杭州泛美 強強抱團成行業洗牌中的贏家
    航空公司再次降低代理費率的消息被認為是機票代理行業的極大衝擊,航空公司的直銷政策將壓縮小微機票代理的生存空間。針對這一行業現狀,杭州泛美總經理顧敏表示,這是最壞的時代,但也是較好的時代,行業面臨洗牌,大浪淘沙,適者生存,留下來的就是真正的強者。
  • 33家上市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 大多鎩羽而歸
    33家A股上市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天眼查專業版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有約26.4萬家經營範圍包含「中藥」或「西藥」且同時包含「化妝品」,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其中,超七成相關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10%以上的企業為個人獨資企業,6.81%的企業為個體工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