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清水縣易地扶貧搬遷故事

2020-12-16 人民政協網

■走出孤島

夏至,一場公祭伏羲大典過後,甘肅天水地界漸漸恢復了平靜。上古之神伏羲和軒轅在這裡留下的傳說至今仍滋養著一方人。天水算是甘肅難得的水草豐美之地。6月23日,車行六盤山區,山路時有顛簸,覆蓋著山體的豐密植被卻將炎炎夏日屏蔽在外,自成一派清涼。

渭水東畔,白雲高遠。農民李永安的家就在雲天之下、被層層梯田環抱著的川道裡。

記者到達時已是下午。拔地而起的隴原村莊,令人有移步江南的錯覺。一排排青瓦白牆、統一格調的二層小樓整齊清爽。再看屋後梯田半山腰的土坯房,似隔兩個世紀那麼遠。

這裡是清水縣趙堯村。在省裡採訪時,記者看到一份六盤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縣市區名單,清水縣赫然在列。到2015年底,全縣共有137個自然村被列入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整村搬遷集中建點安置計劃,456個貧困群眾納入分散插花安置計劃。

特困,首先困在地理條件上的絕望。

「我從來都沒想過光景能這麼好。」扶著小樓陽臺上雕花的欄杆,李永安極目遠眺之處,是田野、公路和行道樹。

他原先的家在山裡,山大溝深,水、路均不通,「大人好說,最痛苦的是娃娃,上學要摸黑走四五裡山路」。村民們最怕過雨季,出入都麻煩。本地人嫁娶一般不超過25歲,但外面的女孩嫌條件差不願嫁到趙堯村,本村的女孩但凡有機會出去的,都不願意回來。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十三五」時期,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徹底解決困難村困難群眾住房難、行路難、用電難、飲水難、就醫難、上學難的「六難」問題。根據搬遷政策,中央補助的建檔立卡搬遷群眾在農村建房,人均建築面積不超過20平方米;非建檔立卡戶建房面積原則上戶均不超過125平方米。

走進一個兩層小院裡,40多歲的張銀娥正在忙

家務,客廳的大理石地磚擦得明鏡似的,廚房裡是光潔的炊具。

曾經,洗衣服是她最頭疼的事。因為沒自來水,挑的水只夠吃喝,下雨時,張銀娥要迅速將家裡的盆盆罐罐都搬出來接滿雨水才敢洗衣服。在原來的「家」裡,上有公婆、下有兒女要照料,這個愛乾淨的婦女實在沒法太講究衛生。

王亞紅年輕靚麗,是村裡少有的時尚達人。她原先在北京和江蘇打工,有了兩個孩子後,更願陪著家人過安定小日子。她用太陽能、自來水洗澡,沼氣爐燒飯。廚房地上躺著從院門外的小菜地裡新摘下的蔬菜。客廳顯眼的位置擺著一對小兒女的合影。孩子就在村裡上學,做廣播體操時,在露天的操場上,家長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

「在山上像一個孤島。」王亞紅說,原先除了孩子,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從2005年開始,清水縣加大了扶貧移民力度,通過「整村搬遷、梯次搬遷、城鎮安置、村組合併、項目整合」五種搬遷模式,31個村子2852戶、1.37萬人搬出了深山,人均住房面積由原來不足3平方米的坍塌土房,變成了現在20多平方米的磚瓦房;自來水入戶率達到了90%,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得益於這股春風,趙堯村全村70餘戶實現了整體搬遷。到今年年底,全縣還將有40個村莊、2754戶、1.35萬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

相關焦點

  • 挪出窮山窩 搬進新樓房——清水縣賈川鄉林河集中易地搬遷安置點見聞
    不了解的人會以為這裡是一個小城鎮,其實是清水縣賈川鄉的一個集中易地搬遷安置點。 這個安置點位於賈川鄉政府所在地的林河村,佔地30多畝,建設10棟住宅樓,安置了2017年和2018年兩年的137戶易地搬遷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05戶359人。
  • 再見,溜索——貴州威寧縣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再見,溜索——貴州威寧縣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2020-08-20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竹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裡的「精細」故事
    新華社武漢11月2日電  題:湖北竹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裡的「精細」故事  新華社記者黎昌政、李偉  一座座青瓦土牆房,門前雞冠花迎風怒放,村中溪水匯涓成流,沿著蜿蜒的青山峽谷流淌。深秋時節,走進鄂西北十堰市竹谿縣泉溪鎮石板河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處處皆美景,人人笑滿面。
  • 地方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典型做法之一:湖南省邵陽市易地扶貧搬遷群眾...
    編者按: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進,有效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近千萬貧困人口的脫貧發展問題,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代表們關心
    9月16日,參加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的代表在濛濛細雨中考察一路、討論一路。「搬遷的資金從哪裡來?」「這麼多群眾搬走了,有安置的土地嗎?」「搬出來之後,如何發展產業增收?」無論是車內討論,還是進村入戶詢問貧困戶,這些問題是代表們提得最多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易地扶貧搬遷最核心的三個問題:地從哪出?錢從哪來?
  • 周雲鋒到田壩鎮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1月4日,宣威市委副書記、市長周雲鋒在田壩鎮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時強調,要高質量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扶持工作,精準落實易地搬遷後續幫扶政策,加大幫扶力度,確保搬遷群眾「住得下、穩得住、能就業、可致富」。
  • 三義: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安居樂業
    9月25日,走進三義鄉易地扶貧搬遷市級示範安置點,蔭蔭綠樹間,掩映著一棟棟風格別致的兩層小樓,寬敞的公路連接到家家戶戶。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要讓搬遷群眾住上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通過縣、鄉、村三級的共同努力,三義鄉合理配置資源,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帶動54戶搬遷群眾增收致富,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讓56戶191名貧困人口安居樂業。
  • 遵義市習水縣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
    近年來,遵義市習水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性措施,堅持高位謀劃,高強度推進,舉全縣之力,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上,以「應搬盡搬」為原則,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搬遷脫貧目標,精準摸排搬遷對象,科學編制搬遷規劃,精心制定搬遷方案,全力加快項目建設,突出協調解決重大事項
  • 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施方案解讀
    (記者 張愛虎 攝) 上月29日,由省發改委牽頭,省政府扶貧辦、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和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聯合制定的《關於加快推進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施方案》下發,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大幕由此拉開。此舉是為了加快推進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切實解決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之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易地扶貧搬遷,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政策性強。
  •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側記 李 林 夏建生 劉輝霞 雷鴻濤 12月3日,漫步在洪江市灣溪鄉集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整潔漂亮的新樓 「十三五」期間,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162戶597人,建設項目涉及江市、太平、龍船塘、灣溪等6個鄉鎮,建設集中安置點7個。目前項目建設內容已全部完成,162戶也全部喜遷新居,安居樂業。 洪江市高度重視和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按照交通便利、不佔耕地、節約費用的原則,依託中心村、集鎮區修建集中安置點,對符合易地搬遷條件的貧困戶實行集中安置。
  • 《焦點訪談》關注云南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
    《焦點訪談》關注云南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 2020-12-11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鶴慶: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充分發揮黨的優勢,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路子,切實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更幸福。鶴慶縣黃坪鎮馬家壩易地扶貧搬遷點強化組織推動 確保群眾「搬得出」充分發揮縣委統一領導,鄉鎮黨委具體實施,基層組織宣傳發動和黨員帶頭參與的作用,建成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安置357戶13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777人。
  • 湖北十堰: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十三五」期間,十堰市易地扶貧搬遷總規模為354548人,佔全市貧困人口總量83.3萬人的42.56%,佔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總任務88.2萬人的40.2%,是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的主戰場。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施以來,十堰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頭號工程」、惠及貧困群眾的「民生工程」和十堰發展的「特大機遇」來抓,緊盯脫貧目標,主動作為、精心組織、大膽創新,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截至目前,十堰市已搬遷安置122590戶354548人,實現了應搬盡搬。
  • 廣西忻城:易地扶貧搬遷「拔窮根」
    2018年,覃慧瓊一家6口從大山搬到聚福新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來到新榮達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工作,生活也越來越有盼頭。「以前,自己在家帶小孩,還要照顧兩個生病的老人,生活來源靠老公一人外出打工。」覃慧瓊說,「搬到這邊之後,不僅有了新房子,還有了一份離家近的工作,每個月大概有3000元的收入。」
  • 貴州玉屏: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持續就業穩定增收
    10月7日,在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平溪街道辦事處康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扶貧車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在加工藤編製品。國慶中秋假日期間,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平溪街道辦事處康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扶貧車間內,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在加工藤編製品、組裝一次性打火機、加工工藝發卡,趕製訂單產品。
  • 山陽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取得實效
    近年來,山陽縣按照「制度設計—試點示範—全面鋪開」思路,對全縣「十三五」期間建成的55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統籌規劃、分類施策,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各項工作,全縣12472戶52785名搬遷群眾融入移民新社區、過上幸福新生活。
  • 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微視頻展播
    山作者:隨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十三五」期間,隨縣建起259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全縣8596名貧困群眾喜遷新居,山外天地寬。
  • 「我的扶貧故事」「小個子」有「大能量」|黔西縣文峰街道易地搬遷...
    文峰街道易地搬遷點群團工作站創新工作思路,主動擔當作為,以群團工作站平臺為支撐,開闢了一條管理服務搬遷群眾的新路子。群團站「四點半課堂」邱佳講述成語故事我叫邱佳,今年24歲,是惠風花園群團工作站的一員,我雖然年齡小個子小,但每天為易地搬遷群眾東奔西走、上樓下樓,小小的身軀也迸發了大大的能量。
  • 探訪寧夏易地扶貧搬遷點:「挪窮窩」「斬窮根」
    而經過易地搬遷「挪窮窩」「斬窮根」,「西海固」這個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正煥發著嶄新的容顏。5月14日,記者來到海原縣,實地探訪當地的易地搬遷點。走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富陵村的小路上,一排排安置房整齊有序,村裡幼兒園、醫院、活動室、圖書室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 廣西田東易地搬遷譜寫幸福故事:新年有了新氣象
    「新年有了新氣象」——廣西田東易地搬遷譜寫幸福故事  新華社南寧1月13日電 題:「新年有了新氣象」——廣西田東易地搬遷譜寫幸福故事  新華社記者黃慶剛  早上6時,廣西田東縣思林鎮龍邦村卡括屯的吳光親匆匆起床,給家人準備好早餐後,和妻子來到江南安置小區的扶貧車間組裝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