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海澱:永定路街道復興路40號院做好垃圾分類「有門道」
永定路街道復興路40號院成功入選北京市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這天早晨,家住永定路街道復興路40號院的李阿姨和陳叔叔拿著垃圾來到社區的垃圾分類驛站。在垃圾分類指導員的指導下,陳叔叔熟練地解開垃圾袋,把剩菜剩飯、瓜果蔬菜的這一袋倒入了廚餘垃圾的綠色大桶,並把垃圾袋放入了其他垃圾的灰桶。
-
直擊垃圾分類!從小區垃圾房、收集點到廚餘中轉站
來源: 現代快報、現代快報網、現代畫報、快報官方微博群、快報官方微信群、11 月 1 日,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來了,上午 8 點多,現代快報記者兵分三路直擊垃圾分類首日小區居民分類情況。對於早已建起垃圾房的小區居民來說,分類已經駕輕就熟;剛剛撤桶並點的小區也有指導員全程 " 教學 ";廚餘垃圾有了專車從小區到中轉站。
-
福永街道打造廚餘垃圾分類「1+3」格局
福永街道政豐北廚餘垃圾資源化示範點。 福永街道辦供圖深圳晚報訊(記者 冀靜波 通訊員 鄧柱堅 洪延海 陳志文)9月15日,寶安區福永街道在福永會堂召開會議,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動員。會議宣讀了《福永街道2020年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方案》,街道與責任單位籤訂《福永街道2020年垃圾分類責任書》,各社區、轄區物業公司、保潔服務公司主要負責人及網格員、樓棟長、志願者等群體在會上接受了垃圾分類執法培訓。
-
革新裡門前路納入維修望花路垃圾堆放被解決 居民心裡敞亮了
資料圖:胡鐵湘攝革新裡門前路納入維修計劃上周本欄目報導了永定門外街道革新裡小區,門口道路常年積水,導致居民出行回家嚴重受阻。本報記者從屬地永定門外街道得知,近期,由於該道路出現了積水的問題,目前這條道路已經納入了東城區的道路維修計劃,計劃對整條街進行整體提升,修繕工作已進入勘探階段。豆各莊修繕工作正有條不紊豆各莊鄉青荷裡晨風園、南山園小區門前因路面坑窪不平,缺乏修繕,下雨時路面時常積水致使居民出行困難,本欄目對此進行了報導。
-
從小區垃圾房、收集點到廚餘中轉站,現代快報記者直擊南京人「分了...
現代快報訊11 月 1 日,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來了,上午 8 點多,現代快報記者兵分三路直擊垃圾分類首日小區居民分類情況。對於早已建起垃圾房的小區居民來說,分類已經駕輕就熟;剛剛撤桶並點的小區也有指導員全程 " 教學 ";廚餘垃圾有了專車從小區到中轉站。不過,分類技能還要提高,廚餘垃圾中還是容易混入垃圾袋、衛生紙等其他垃圾。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柳影街道新興路社區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居民意見調查工作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決策部署,推進長春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形象,11月18日開始,柳影街道新興路社區網格長協同樓棟長、單元長對轄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居民意見進行了調查。
-
東曉街道首個廚餘垃圾處理驛站:日處理廚餘垃圾達1噸
當日下午,羅湖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範德繁率隊來到東曉街道,慰問環衛工人,並對街道廚餘垃圾就地減量化工作展開調研。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東曉街道於2020年9月1日建成全區第一個日處理量達1噸的廚餘垃圾處理場所,未來還計劃將日處理廚餘垃圾量「擴容」到10噸,實現「廚餘垃圾不出轄區就地資源化」。
-
就地處理:「消化」廚餘垃圾的便捷之路
其中,一些地方就地處理廚餘垃圾的辦法,是一條值得研究和借鑑的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便捷之路。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北京市海澱區甘家口街道辦事處機關食堂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約100公斤。從今年5月開始引入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後,該食堂每月廚餘垃圾減量兩噸。
-
舊公廁改造垃圾房 老小區因地制宜開展垃圾分類
因地制宜 公廁變身垃圾房 瑞金路1-58號小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共有6棟樓280戶居民,因為小區面積不大,在對垃圾投放點進行選址時,小區內已經很難找到多餘的空地進行建設,因此,瑞金路街道和小區業委會在多次徵求居民意見後決定,將靠近小區大門的一個老舊公廁,改造成垃圾房。
-
大型廚餘垃圾處理廠是別人家的!南京每天3200噸廚餘垃圾去哪了?
填埋、焚燒、處置利用,是生活垃圾的最終去處。其中,廚餘垃圾的處置利用非常關鍵,它是垃圾變廢為寶的重要一環。不過,從江蘇實際來看,廚餘垃圾的有效處置仍是短板,大型廚餘垃圾處置廠的建設亟待提速!
-
廚餘垃圾超過三次沒扔對 分類指導員將「家訪」
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明年5月1日正式實施。記者昨日探訪西城區新街口街道了解到,新街口街道已實現廚餘垃圾分類收運全覆蓋,街道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8%左右。 教師宿舍院垃圾分類走過23年 位於西城區新街口街道的大乘巷教師宿舍院面積很小,僅有兩棟樓。走進小區五六米,就能看到被擦得很乾淨的一組垃圾桶站,分為綠色廚餘、灰色可回收和藍色其他垃圾三個桶。類似的垃圾桶站,小區內共有13組,平均間隔約五米。 大乘巷教師宿舍院是北京第一個試點垃圾分類的小區。
-
五華區春城慧谷小區垃圾分類綠色廚餘服務站投用
圖為市民用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換商品。日前,昆明市五華區春城慧谷A區垃圾分類綠色廚餘服務站正式投入使用,這也是五華區開展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建設首個入駐小區的垃圾分類綠色廚餘服務站。記者在春城慧谷A區志達環保建立的垃圾分類綠色廚餘服務站看到,「綠色服務站」環保屋內設立了包括塑料、金屬、織物、紙張等智能收集箱,居民用垃圾分類智慧卡刷卡進行分類投放,就可根據投放重量自動積分,積分可用於兌換生活用品;同時「綠色服務站」建設了500公斤處理量的小型廚餘垃圾處理設備,可將廚餘垃圾直接加工成有機肥料用於小區綠化,「綠色服務站」環保屋不僅實現了垃圾分類投放的智能一體化,還實現了生活垃圾的資源化
-
廚餘垃圾投放處理有喜有憂
新風街一號院內的廚餘垃圾分解機,可就地處理小區廚餘垃圾。廚餘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部分,市民幾乎每天都要與它打交道。本報陸續接到市民來電,反映一些餐館和小區居民隨意傾倒廚餘垃圾,遺灑油汙水,產生異味,還弄髒了家門口的環境。為此,記者根據市民反映的線索,對多個小區進行了實地探訪。
-
海澱17個小區、1個村上榜!北京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公布
今天北京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公布咱海澱這17個小區、1個村上榜!名單火速奉送!快來看看有你家嗎?恭喜獲得榮譽的小區和村!會上,本市首次評選出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共174個,相關典型經驗將進一步推廣。其中咱海澱17個小區、1個村榜上有名!大會上,作為典型代表,海澱區蘇家坨鎮七王墳村黨支部書記王棟,就垃圾分類經驗做法,做了現場交流。
-
廚餘垃圾變「花糧」 北京西城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回饋社區
千龍網訊 9月19日上午,北京在全市範圍內舉辦生活垃圾分類集中宣傳活動暨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回饋社區活動,西城區在德勝街道新風街1號院小區設置主會場,在月壇街道南沙溝小區、天橋街道祿長街19號院小區、金融街街道豐融園小區和廣外街道京鐵和園小區設置
-
怎麼處理廚餘垃圾最簡單便捷?
溼垃圾又稱為廚餘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物質生活廢棄物。溼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其主要來源為家庭廚房、餐廳、飯店、食堂、市場及其他與食品加工有關的行業。
-
這個社區把廚餘垃圾變成肥料 居民植樹種花供不應求
今年底前,東城區將完成生活垃圾全流程管理系統的建設,在全區垃圾分類桶站上使用「身份識別技術」,實現生活垃圾全流程監管。北新橋街道民安社區內的「綠廚小屋」,內設一臺廚餘垃圾處理機。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社區引入「廚餘垃圾處理機」:吃進垃圾,產出肥料在東城區北新橋街道民安社區14號樓下,設置了一個佔地10餘平方米的「綠廚小屋」。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屋門外放著一個綠色的廚餘垃圾桶,屋內有一臺銀色鐵皮包裹的「廚餘垃圾處理機」。
-
多名代表建議「設限使用廚餘垃圾粉碎機」
此外,投入的廚餘垃圾量不能太多。不過,老舊小區下水管網舊、管網太細,容易堵塞,不建議使用廚餘垃圾粉碎機。餐飲企業由於廚餘垃圾油脂含量高,容易在管網凝結,也不宜使用該機器。「任何技術的使用都需要講究場景和條件,國外有一些地區統一安裝,但使用時也都有條件限制。」她建議,對於使用廚餘垃圾粉碎機的居民,社區可以進行專門的使用指導。
-
北京海澱3個鎮街居民用「垃圾」購物,可在13家超市通用消費
垃圾分類積分換物品或提現,在很多社區已經較為常見,能用垃圾分類兌換的積分在超市購物並不多見。記者今天上午從海澱區獲悉,清華園街道、海澱鎮、永定路街道這3個鎮街的居民試點用垃圾分類兌換的積分在超市消費,目前已有13家超市實現了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