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非常受歡迎的辣醬-叄峇辣椒醬,百搭星君

2020-12-08 西班牙黑皮豬

叄峇是什麼呢?光聽名字就非常特別,如果你去過東南亞地區,你一定聽說過叄峇這個名字。其實叄峇是一種辣椒醬,可以說是上百種印度尼西亞辣椒醬的總稱,據說一些傳統的東南亞美食中,叄峇辣椒醬都擔任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總之,它在東南亞非常受歡迎。叄峇辣椒醬的基礎配料僅有:辣椒、鹽、醋以及糖;但隨著人們口味的多樣化,延伸出了不同版本的叄峇辣椒醬,比如加入洋蔥、蝦醬、石慄去增加辣椒醬的口感滋味。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加入一些香辛料去調味,什麼青檸汁、幹蔥類的進去,可以說是配料極其豐富。

叄巴醬是個特別有用的醬料,它本身的辛辣味能和海鮮的鮮甜相互融合,使得海鮮的美味大大提升,同時還可以用來做很多不同的菜餚,可以用來炒飯,炒麵,還可以當佐料。用處幾乎可以說是說不完,果你喜歡不妨買去市場買一罐回去試試,相信你會愛上它哦~

相關焦點

  • 叄峇辣椒醬可以做什麼美食?椰漿飯叄峇蝦值得一嘗
    參峇辣椒醬是最基礎的娘惹醬料,辛香可口的醬,配上香噴噴的米飯,搖身一變成為新加坡色香味俱全的招牌美食--椰漿飯!沒了參峇醬的椰漿飯就像丟了靈魂那樣!所以,這醬是絕對不可少,而且這款參峇醬絕對能夠與各種菜餚搭配。
  • 好吃到爆的叄峇魚,關鍵在於醬料的使用
    叄巴醬是一種流行於東南亞的辣椒醬,經常用於娘惹家常菜以及街邊小吃之中。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東南亞醬料,可以用來做很多不同的菜餚,可以用來炒飯,炒麵,還可以當佐料,總感覺它的用說也說不盡。製作叄巴醬時所運用的香辛料因各人口味與用途而異,通常含有烘香的峇拉煎、磨碎的蝦米、剁碎的幹辣椒、蒜頭、紅蔥頭等數種食材。用它製作的美食數不勝數,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美食還是香蕉葉烤魚(叄峇魚),它的做法有很多,味道也因做法各有千秋。
  • 探尋「峇峇娘惹」:一方古老的東南亞華僑華人文化
    然而,受到社會,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峇峇娘惹」長期以來恪守的傳統現如今已淪為成了一方日漸邊緣化的東南亞華人文化。保護「峇峇娘惹」文化不僅可以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同時也可以促進中國與馬來半島區域間的民心相通。
  • 馬來西亞小鎮美食之峇株巴轄篇
    這位於東南亞的國家,卻擁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和吸引人的地方。馬來西亞全國有許多美麗和獨特的小鎮,這些小鎮雖然小,但生活節奏緩慢悠閒;小鎮也不像大城市那樣有著年輕人喜歡的商場,娛樂設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網紅人氣美食,但它卻一如既往的保留著其淳樸的民風。或許有人會認為小鎮生活枯燥無趣,但對於長期生活在大城市的城市人,小鎮是他們可以暫時逃離大城市的喧囂與煩惱的好地方。
  • 新鮮剁椒蒜蓉辣椒醬,一味百搭的醬,下飯超好吃
    那種獨特的辣中帶著酸甜的味道特別開胃下飯,無論是同米飯、餃子、饅頭、餅子還是任何菜餚搭配在一起都非常好吃,可謂是百搭的作料。天熱犯懶時,挖一勺蒜蓉辣椒醬,不論是烤花甲、炭烤茄子還是烤生蠔,往菜品上面一抹,製作簡單又好吃。細細品嘗,辣椒蒜蓉濃鬱,花生爽脆,辣味清爽,一口下肚,身心熨帖!
  • 東南亞華人土豪的年夜菜原來長這樣,你也可以嘗到
    娘惹菜是祖傳的,主要依靠家族中的女性,最正宗的娘惹菜還是要去峇峇娘惹家庭,吃他們的家常菜。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裡的娘惹們娘惹菜手藝高低,是峇峇家庭選兒媳的標準▽娘惹菜是東南亞土生族群(Peranakan),主要是土生華人所創造的特殊混血菜式。自明朝起,中國男性下南洋做生意,由於路途遙遠返鄉不便,就在南洋當地娶土著馬來女性為妻,生育的後代,男性叫峇峇,女性叫娘惹。
  • 東南亞華人土豪的年夜菜,你也可以嘗到
    其實整個東南亞美食或者東南亞歷史,就是一部香料的歷史,東南亞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民族獨立,說到底,就是由香料引發的戰爭。 土生華人喜歡吃辣,娘惹菜普遍帶辣味,因為使用了叄巴辣醬Sambal,它發源於印尼,除了新馬外在汶萊和斯裡蘭卡也很普遍,甚至傳到了荷蘭和南美洲國家蘇利南
  • 買辣椒醬、拌飯醬別只會買老乾媽了,這幾款辣椒醬受歡迎程度更高
    很多人都喜歡吃超市裡賣的辣椒醬,因為辣椒醬不僅好吃,有時吃飯來上一點辣椒醬或許都覺得辣椒醬比炒菜好吃多了,最主要的是辣椒醬不用自己做,都是現成的,對於很多上班族工作了一天,身體疲憊不堪的人來說簡直就是送福利,但是市面上的各大超市的辣椒醬品種很多,下面我們就來盤點幾款非常受歡迎的辣椒醬
  • 峇峇娘惹,新馬獨特的「混血」美食,幾代南洋華人的打拼印記
    說起「峇(音:ba)峇娘惹」,要自明朝鄭和下西洋說起,航海家鄭和帶領船隊遠涉重洋到達馬六甲,也將第一批中國人帶到了這裡。當時鄭和的眾多隨從,很多在今天的馬六甲、印尼、新加坡一帶定居下來,在馬來西亞是說法是,那一批是中國古代的貴族。這批華人與當地人通婚、繁衍下來,生下的孩子,男的就叫「峇峇」,女的就叫「娘惹」,其實也是華人「阿爸」、「阿娘」的馬來語發音。
  • 大馬民俗學習:峇峇娘惹文化
    2018年6月來到馬六甲,我第一次接觸峇峇娘惹文化,是從他們的食物煎蕊開始的。煎蕊是一種甜品,用椰糖、綠的白的涼粉、榴槤冰淇淋等製成。一端上來,我就感受到了濃鬱的東南亞味道——又香又甜、又冰又滑!甜品店老闆是一位50多歲的高個子眼鏡男,藍色的T恤,發白的牛仔褲,看起來很乾練。
  • 北京美食 | 坐落在望京的東南亞網紅餐廳,峇峇娘馬來西亞餐廳
    -進入初秋🍂突然想嘗試一下東南亞菜繫於是拉著室友跑到20公裡以外的望京這裡有外星人降臨般的建築
  • 娘惹料理的百搭"XO醬 "【馬拉盞 Sambal Belacan】怎麼做才好吃
    峇拉煎辣醬Sambal Belaca,也叫馬拉盞,是一種經典的馬來西亞調料,我特別喜歡用來下飯。烤魚、炒菜、抹饅頭、夾麵包,也都非常可口,可謂馬來西亞娘惹菜中的「XO醬」。製作Sambal Belacan需要一些特別的原料,通常在超市的東南亞調料櫃檯可以找到:大馬人稱之為「峇拉煎」,是用小蝦(Geragu)加入辣胡椒和鹽,混合發酵後製成。一塊蝦膏可以用很久,煮咖喱、炒飯、醃製雞肉,香氣撲鼻。當然,不習慣的人會覺得臭味難聞呵! 如果實在找不到,那麼也可以用李錦記的蝦醬。
  • 《小娘惹》翻拍,峇峇娘惹文化令人驚嘆,堪比舌尖上的中國
    可見, 明清兩代華人群體在東南亞一帶的發展漸為穩定, 該時期是華人社會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地理大發現開闢了東亞新航線,西方的殖民政策藉助航線開發的便利,把殖民的魔爪伸向了東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地處熱帶,資源豐富,擁有西歐所沒有的橡膠、胡椒香料等資源。
  • 峇峇娘惹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之花出海後的升華綻放
    菊香選擇了逃婚,菊香嫁給了一位名叫山本洋介的日本人,在日軍侵略東南亞時期,山本洋介和菊香相繼去世。年僅八歲的女兒月娘帶著母親的遺物,回到開始外婆身邊。月娘遺傳了她母親菊香優良的娘惹基因,在外婆的悉心教導下,她很快熟練地掌握了娘惹必備的的廚藝、女紅等手藝。長大後的月娘出落得十分漂亮,但是她的情路並不平坦,月娘與陳錫雖然兩情相悅,但是最終卻有緣無分。
  • 尋找全世界嗜辣同好:二十種異國辣醬
    辣油簡單純粹的姿態遍及亞洲各地,做法相當簡單,熱一鍋植物油,將幹辣椒倒入利用熱度帶出香氣,辣椒香融入油中,用於料理或沾醬都百搭,辣椒渣也是許多人的最愛。料理酸辣辛香的墨西哥有各式各樣的辣醬,單單介紹這款辣醬似乎不太公平,但在美國,Cholula 與大家熟悉的Sriracha 是拉差香甜辣椒醬、Tabasco 辣椒醬完全就是辣椒醬的代名詞
  • 北京希爾頓峇峇廚房開業啦
    對於喜歡休閒放鬆,喜歡小聚的客人「峇峇廚房「是您理想的選擇。峇峇廚房是北京希爾頓酒店全新的東南亞風味美食餐廳,為食客們提供東南亞風味和中國本地美食。對於喜歡各種東南亞風味的食客們而言, 我相信由我們的行政總廚Kenny Fong準備的靈感菜單和自助餐檯,你不會後悔的。 來加入峇峇廚房,品嘗多元素,經典的菜品和鮮榨果蔬汁。」
  • 娘惹衣 & 峇峇娘惹
  • 老乾媽辣椒醬地位不保?又一款辣醬橫空出世,網友:包裝夠驚豔
    又一款辣醬橫空出世,網友:包裝夠驚豔其實現在有很多的年輕人都是不會做飯的,那麼為了讓自己做出來的飯菜更加的好吃,就會去超市裡面買上一瓶辣椒醬,我們在炒菜做飯的時候,放上一些也是特別美味,超市裡面的辣椒醬種類非常的多,老乾媽也是其中的一種,這款辣椒醬的銷量可是非常的可觀。
  • 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外國辣椒醬,並沒有老乾媽上榜
    老乾媽辣椒醬在中國的第位如日中天,穩居辣椒醬行業的首位,但是在美國並不像傳聞中那麼受歡迎,大多數只是留學生留學生購買,銷量並不大,而且價格一般低於2美元,屬於並不太受主流歡迎的辣椒醬。在辣椒醬裡面,最受美國人歡迎的是這幾種,卻都和我們中國產生著聯繫。
  • 峇峇是誰?娘惹是誰?紀錄片導演帶你走近多元而璀璨的峇峇娘惹族群
    2020年6月,紀錄片《共生緣—峇峇娘惹情》在鳳凰衛視中文臺向全球首播,此後又相繼在新加坡「麗的呼聲」、馬來西亞國家電視臺、泰國國家電視臺等海外媒體相繼播出,引起華人華僑極大關注。來自廈門理工學院的副教授黃婉彬是這部紀錄片的製片人,為了完成這樣一部全球首個反映峇峇娘惹文化的紀錄片,她花費3年時間,與製作團隊一起跨越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進行拍攝,採訪了40多位關鍵人物,拍攝素材超過1200分鐘,最終製作播出了6集,總長120分鐘的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