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2020年10月23日,九月初七,星期五。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
民間有「冬補不如補霜降」的講法,那麼霜降我們該吃些什麼來滋補養生呢?
霜降習俗
1、賞菊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古人眼裡,菊花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被認為是「延壽客」、「不老草」。
2、吃柿子
「霜降紅柿子」食柿不但可以禦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泉州對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也有說法在霜降這天吃杮子的話整個冬天嘴唇都不會裂開。
著名醫學家陶弘景在《名醫別錄》裡面提到,「柿果性味甘澀,微寒,無毒。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咳嗽、熱渴、吐血和口瘡」。
柿子富含果膠,它是一種水溶性的膳食纖維,可以糾正便秘,調節腸道菌群組成,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
注意:胃寒和糖尿病人不建議吃柿子。
霜降一定要吃這些
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講法。
1、煲羊肉
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因此,民間有「煲羊肉」的習俗。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大廚用古書記載的「羊肉秘法」和杏仁,做一道最近很流行的水盆羊肉。
2、霜降吃山藥
山藥被稱為「秋季第一補」。《本草綱目》記載:「鐵棍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霜降後的山藥是營養豐富、口感好的時候。
霜降後山藥葉子枯萎,營養成分回歸到根部,吸取了土地的精華後,山藥的口感也更加粉糯綿軟~
用霜降後的山藥來煮粥或者煲湯,那叫一個美味~
3、霜桑葉
古籍《本草圖經》當中,桑葉被譽為神仙服食方。
專家告訴我們,桑葉的採摘還是有學問的,要採摘兩種桑葉一起製作成藥,前一種是每年四月桑葉茂盛時採摘,後一種則是十月打霜後的桑葉。
霜桑葉,即經霜後採收的桑葉,多於霜降後9-10月間採收(故名「霜桑葉」)。採收自霜打後還殘留在樹上的為霜桑葉,去除雜質曬乾,如下圖的幹桑葉
王教授提醒:中藥裡面用的桑葉多為霜桑葉,霜桑葉藥效最好。含的黃酮、多酚等有效成分更多。
霜降注意這幾點
防寒保暖
霜降一到,早晚溫度明顯更低,應注意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以免寒邪入體。
晨間運動推遲
霜降後早上氣溫降低,習慣清晨運動的人群晨練時間可以適度推遲,避免吸入過多的冷空氣。
防心血管疾病
氣溫降低會刺激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增高,進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復發,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基礎的朋友們更要注意,記得經常測量血壓,按時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