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嚴鼎中學語文」微信公眾號
點擊播放 GIF 1.0M
本文來自
《了不起的宋版書》
知中系列
中信出版集團
傳統非遺技藝,當世活字匠人
陸西漸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沈括曾在《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中記載了畢昇製作、使用泥活字的詳細情況。從北宋的泥活字,西夏的木活字,再到明代的銅活字,活字印刷在近千年間經歷了發展與完善。清末民初,西方的機械印刷排印技術傳入中國,傳統印刷業受到了毀滅性衝擊。傳統印刷技術因不適應市場需求和社會制度的變化最終逐漸走向消亡。
唯有木活字印刷因客家人重修、排印家譜的傳統習俗而幸運傳承至今。目前全國僅存留兩處活態木活字印刷地,一在浙江瑞安東源村,一在福建寧化縣。
2001年,幾位記者在瑞安採訪時意外發現了東源村的修譜師正用古老的木刻活字印刷技藝修族譜。這一消息傳出後立刻受到專家學者與各界媒體的廣泛關注,這也是活字印刷術第一次以活態形式被曝光。儒家孝道深深紮根於溫州民間,當地人有每隔20至30年便要為宗族續譜的習慣。世人以為早已失落的活字印刷技藝也因此而被傳承了下來。2010年,浙江東源的瑞安木活字印刷術以「中國活字印刷術」之名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無獨有偶,福建寧化的木活字印刷也同樣伴隨著宗族修譜的習俗而被保存下來。並且這裡還保留著更為完整的活態作坊,修譜師仍舊採用傳統的民間合同制。寧化的客家文化自西晉永嘉之後逐漸形成。客家人的血液組成中,有一部分來自為躲避戰亂而從中原南遷的漢族人,因為是「外來人」,也使得他們在文化和習俗上對宗族倫理更為重視。而修撰族譜也是為了更好地團結族人,否則就是「不敬祖先」。作為客家祖地,寧化縣從明代就開始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譜,一直延續至今。邱恆勇師傅是當地僅存的完全使用傳統木活字印刷工作的修譜師。
根據邱恆勇介紹,進行木活字印刷主要分為7步:寫反字—刻字—活字入庫—揀字一排版一校對—印刷。
因為是傳統老手藝,寫字時一般寫的都是繁體字,寫好反字後再進行刻字。刻字材料主要為山梨木,因為山梨木的紋路較為細密,硬度也足。字刻好之後就可以放入字庫了,邱恆勇一共有3套字庫,共計約12萬活字。等到印刷時,直接從字庫裡選取好字,然後進行排版、校對,完成之後即可印刷。
活字印刷採用的是水印的方式,即將紙鋪展在刷了墨的活字上,然後讓墨跡滲透紙背。印刷時的工具主要是兩刷一盤——打墨的鬃刷、拓印的鬃刷以及排版印刷用的印刷盤。
寧化木活字印刷所用紙張為當地純手工製造的玉扣紙,這種沿襲了東漢蔡倫造紙術的竹紙非常柔韌,且易保存,只要不潮溼發黴,能保存百年而不壞。「當年(玉扣紙)也是朝廷貢紙。」邱恆勇告訴我們。至於木活字印刷的墨,則是現在市面上較為常見的書法墨水。
邱恆勇的文林堂是寧化當地唯一還在從事傳統木活字印刷的作坊,其木活字印刷仍然沿用明清時期的純手工工藝。邱恆勇坦言,與過去唯一的不同就是這手藝所創造的印刷品,相比之下現在印刷的東西內容更廣,不再是單純的族譜和經書。家裡的老人們告訴邱恆勇,自家祖上就是做這行的,太祖父邱爵金是寧化當地有名的修譜師。一代又一代的縣城裡人選擇了文林堂重修宗譜,一代又一代的文林堂傳人也不斷譜寫著各家的家族文化和整個寧化的客家文化。活字印刷技藝以前只被當作一門手藝,對修譜師並沒有太多記載,邱恆勇的家族裡可確定的就有四代修譜師,但邱家的修譜技藝實際應該已傳承七八代以上。邱恆勇從14歲開始跟著父親正式學習這門手藝,當時他的父親還收有十幾個跟邱恆勇年齡相當的徒弟,因為和大家關係特別好,這也堅定了邱恆勇要放棄學業、專心學藝的決心。如今,一晃20多年過去了,以此為業的邱恆勇早已對這一行懷有很深的感情。
現在,邱恆勇原先的20多個師兄弟已紛紛轉行,高昂的工具成本是師兄弟們難以繼續這個事業的原因之一。「一套修譜工具要30餘萬元。」邱恆勇告訴我們,「如果有活兒他們就回來幫忙,平時都在外面打工。」
除了邱恆勇外,寧化當地還有另外4家師傳的修譜師傅。「他們已經上了年紀,後人也沒有人再繼承手藝。」邱恆勇說。雖然邱恆勇自己帶過的5個徒弟中,現在只剩下一個還在從事這門手藝,但邱恆勇並不擔心木活字會失傳。
「我已經有兩個兒子,看上去都對這個感興趣,只是他們還小,我就沒有讓他們系統地嘗試,大兒子現在正慢慢在學習。如果他們沒有興趣,我也會傳給別人。我不會讓它在我這一代失傳。相信以後找我學的人會很多,木活字印刷也會越來越好。」
不僅有兩個似乎對木活字印刷感興趣的兒子,邱恆勇還有一個已經跟著他學藝8年的徒弟。對邱恆勇來說,繼續做木活字印刷的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把它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喜歡這種傳統工藝,而不是讓它在自己這一代失傳。
手藝雖傳統,但邱恆勇的思想卻非常與時俱進。他的網店已經開了6年,生意一直很好,平時都是徒弟幫忙打理。現在除了修宗譜業務,他們的作坊還會幫一些學者或是詩人印刷古籍、個人書籍。2013年,邱恆勇的活字作坊幫安徽大學的左靖教授印製了2000多冊的《歙縣百工》別輯,這套書在2014年被評為「中國最美圖書」。
木活字印刷雖早已無法跟已成產業的工業印刷相比,但是其中百世流傳的匠人匠心和它承載過的民族記憶卻是工業印刷所無法取代的。今天的活字印刷早已不只是印刷工藝,更是藝術,是文化。
聚沙成塔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曆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製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嚴鼎中學語文榮譽出品|
配樂
Hans Zimmer- Ancient China Story Of Shen
Hans Zimmer- Panda Po
Hans Zimmer- The Panda Village
Hans Zimmer- The Spirit Realm
Hans Zimmer- Oogway Ascends
奇然- 匠心
嚴鼎 錄音
嚴鼎 製作
邵鈺倩 文字錄入
嚴鼎 版式
曾力佳 音樂總監
張金香 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