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豔!手寫字比機器刻的還好看!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他還在傳承

2020-12-16 微拍堂

家譜,

一個離現代生活越來越遠的詞,

卻仍然有人在堅守著……

本期名匠——王超輝

誰都不會想到,

木活字印刷術,

竟會以這種方式存活到現在,

而且還養活了一個村子的人。

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嗎?

數百位演員組成方陣,用漢字「和」的演變過程,向世界展現我國古老的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讓無數人為之驚嘆。

人們在自豪之餘,不禁要問:這種古老技藝是否早已失傳,只能去博物館看了?

其實不然,在浙江溫州瑞安東源村,木活字印刷術依然完好的保存著。

今年63歲的王超輝,是王氏家族木活字印刷第23代傳人,也是木活字印刷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他19歲入行,至今已堅持了43年。

在《了不起的匠人》中,王超輝曾被林志玲稱讚為「神匠」,就是這樣一位匠人,守護著活字印刷技藝的傳承。

浙江人對於血脈淵源尤為重視,即使是在今天,每個氏族也都還保有祠堂和家譜。

家譜每過30年需要重新翻印,添補信息,因此,修譜師這個職業也得以延續至今。

幾十年間,王超輝每年要刻1萬多個木活字、用掉近100支刻刀、70000多張徽制熟宣……

15道木活字印刷工序,他都瞭然於心。

修譜是項龐雜的工作,吃、住、修譜,都在祠堂,一住便要好幾個月。

就這樣,每次有人家請王超輝修族譜,他都會將木活字的字盤疊放好,用扁擔穿起,挑著上百斤重的字盤,穿行在長滿苔蘚的青石板路,前往邀請他修譜的宗族祠堂。

首先要收集族人的資料,行話叫「開丁」。一般來說,族人會主動找修譜師登記。但也有一些無法聯繫上的,就需要修譜師自己去逐門打聽。

所需資料整理完成後,便要開始動手做新譜。但在這之前,修譜師還需要給族譜寫序。

王超輝年輕時候文化不高,只好經常康熙字典不離身,根據老一輩傳下來的譜序,一個個字去查,摸索學習。

之後揀字、排版。在成千上萬的木活字中挑出需要的漢字,猶如大海撈針。

而修譜師在短時間內撿字、排版的功夫,全靠一首160字的撿字口訣:「君王立殿堂,朝輔盡純良。庶民如律禮,平大淨封張……」

默念口訣,王超輝在幾秒鐘內便可將所需漢字從字盤中挑出,碼入印版,一一排好。

印刷是決定族譜質量的關鍵,潤版的次數、添墨的多少,都關乎最終印刷成品的質量,十分考驗修譜師的經驗。

等著墨充分後,取一張宣紙覆上,再用棕刷輕輕掃動,直到紙背慢慢透出墨跡。

宣紙揭起時,上面已印滿繁體老宋字。文字方方,墨香淡淡,極其古雅動人。

用手觸摸文字,可以感覺到凹凸不平的紋路。「這是文字的骨骼,也是文化的脈絡。」王超輝說。

最後將印好的紙張,對摺、裝訂,族譜完成。

對修譜師來說,最難的當數刻字。字塊在使用過多次後,便開始失去稜角,字形逐漸模糊,活字是需要不斷補充的損耗品,這才是考驗修譜師真正功底的時刻。

製作新的字塊,是阻斷了揀字工成為修譜師的艱難一步。

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毛筆,在不足一平方釐米的木塊,上寫出一個漂亮的反字。木塊上的字形,一點一點地添補中成型,過程繁複枯燥,沒有生趣。

因為不懂取巧,王超輝一直用毛筆寫,書寫反字功力,逐漸成為了一方之最。

字寫好後,便可以開始動手雕刻,雕刻出細緻的筆鋒需要充足柔和的室外光線。

在晌午到來之前,王超輝要迅速刻完新寫的15個字,每個字花費10分鐘時間,這是經過了40多年的練習才達到的速度。

但這些對於王超輝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他那雙布滿刻痕和墨跡的手也在無聲訴說修譜師的堅守。

在溫州民間看來,用木活字製作出來的譜牒,年頭越久越顯醇厚典雅:略泛黃的宣紙上,一個個莊重大氣的老宋體字,正是家譜古舊、源遠流長這一特性的最佳詮釋。

不過,這門看起來「光鮮」的技藝背後,卻有點失落。現在修譜的需求沒有以前旺盛了,而且電子排版、鉛字印刷更受現代人歡迎,很多修譜師都選擇向鉛活字和電腦妥協。

但王超輝執拗地堅持著木活字修譜:「宗譜是種古老的東西,必須要用古老的木活字去配才合適。」修譜不能投機取巧。

「唯有沾染時間與信念的東西,方可敬畏祖先。」王超輝說。

2008年瑞安木活字印刷技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11月15日,「中國木活字印刷技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木活字印刷申報「非遺」成功之後,政府不僅在東源村修繕了「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館」,還鼓勵現有的50歲以上的手藝傳承人在今後20年內主動帶徒弟,培養出新的傳承人。

如今在瑞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東源村叫作「印刷村」。而這些成果,離不開修譜師們的堅守,族人對宗族文化的尊敬,和政府的支持。

幸甚,木活字印刷術保留至今;唯願,更多古老技藝長存於世。

相關焦點

  • 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卻敗給了雕版印刷術,其印刷量只有2%
    活字印刷術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幾百個單獨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與字之間嚴絲合縫,避免出現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術在北宋被發明出來後,也在不斷地發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術已出現銅活字技術,由於是統一鑄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
  • 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術,發明後為何沒有很快傳播呢?
    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便是當今社會每個人都在做的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已經申報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儘管在社會上,我們所用的印刷機已經能很快地解決我們的需要。但還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地愛著這一份技術,傾盡一生去傳承它們。
  • 也未艾VR課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發明的。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將每個字挑選出來,按順序排在字盤裡,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存至下次排版使用。
  • 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眾所周知,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更是名傳千古,為個各朝歷代所推廣。在活字印刷術發明之前,人們總是把一整張的文字雕刻出來,又因為每頁字都不同,所以用過之後,幾乎很難再派上用場,這樣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也比較低下。而畢昇發現有很多字,經常性的出現在文章中。於是突發奇想,把每一個字都獨立雕刻出來,在需要的時候重新排列組合,繼續使用。這樣,既減少了消耗,又提升了印刷的效率。
  • 四大發明:印刷術,發明者生前默默無聞,技術差一點失傳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一項偉大的技術,它讓我們能更近距離接近文字,接近文化。活字印刷術說到印刷術,我們都會想起畢昇,在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畢昇用膠泥制字,一個字為一個印,用火燒硬,在預備一塊鐵板,鐵板上放鬆香、蠟、紙灰等的混合物,把字印字印按文章順序
  •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一種古代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術一篇建議收藏
    活字印刷是一種古老的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流傳到世界各地,為很多文字工作帶來了方便,那時我們都知道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讓我們來看看印刷真人角色的故事。一、是誰發明了印刷術印刷術是誰發明的這個問題一直是有爭議的,更不用說,作為中國平版印刷術的四大發明之一,我們被公認為畢昇的發明。11世紀中葉(宋仁宗青歷年),畢昇發明了一種更進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我國的印刷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
  • 「木活字」傳人創辦體驗館 探「非遺」創新傳承
    東源是「木活字印刷術之鄉」。追溯歷史,當地民間特別重視宗譜的修訂,一直保留著修訂宗譜的習俗。木活字印刷術與修譜緊密相連,因而得以延續數百年流傳至今。而專門替人編修宗譜的人,在當地被稱為「譜師」。東源木活字印刷術第三十四代傳人王法萬出身於「譜師世家」,從17歲起他就跟隨父親學習寫反宋字、刻字及木活字印刷術。
  • 四大發明:淺談畢昇的活字印刷術
    上次我說,「四大發明」不包括青花瓷器,可惜。首先,謝謝你的提醒。我想補充一下活字印刷的故事。在討論這一點時,其中一個學生補充說,如果畢生沒有從筆記本《孟羲畢譚》中接過畢生,他就永遠不會為人所知。同時,他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印刷技術無法進行技術迭代,最終導致邊緣化?」過去,我們經常從技術的角度談論它。
  • 活字印刷術:一筆一畫,美到想哭
    活字印刷術:一筆一畫,美到想哭 刀起刀落木削翻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活字印刷術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 活字印刷術傳承千年影響深遠,但發明者畢昇卻只留下姓名和技藝
    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提高了文章成冊的工作效率,而且極大方便了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向世界的傳播,為人類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印刷術起源,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為什麼西方國家卻說是他們發明的
    印刷術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最初只是用於印章,久而久之,普通人也需要印刷啊,而印章只能印幾個字,怎麼能多印一些字呢?我們的祖先便發揮聰明才智,發明了雕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好一篇文章,這樣就可以複製出很多篇同樣的文章了。
  • 畢昇與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發明家畢昇,是英山人。他出生於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身歷北宋太宗趙炅、真宗趙恆、仁宗趙禎三位皇帝,於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辭世,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其四子三孫為之立神主碑,可以說,畢昇身處於北宋昌盛的輝煌時期。
  • ...上海,字模,印刷,展覽,巡展,字體,傳承,智慧財產權,活字印刷術...
    活字藝術傳承過程中有哪些亮點?這個展覽將告訴你答案。由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上海字模一廠有限公司承辦,上海映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將於7月24日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據悉,展覽將為期一個月,市民可免費前往參觀。
  • 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究竟是何許人?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都是由中國人創造發明,並流傳國外的。雖然現在韓國人跟中國人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但「活字印刷術」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是沒有疑問的。 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誰?我們都知道是畢昇。但關於畢昇,我們的了解卻十分寥寥。
  • 一縷墨香,活字印刷術
    之所以去那裡是因為那邊還有很多人從事著一項傳承了八百多年的手藝活兒。就是因為這項手藝,讓我們的先輩們能將很多經典的文明思想得以有能夠傳承下來的條件。這項手藝叫【活字印刷術】【史】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其實就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從文字被發明開始,就標誌著進入了文明社會。
  • 穿越千年的活字印刷術仍在瀏陽潭灣村傳承
    穿越千年的活字印刷術仍在瀏陽潭灣村傳承 2019-07-12 09:05:47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寧莎鷗] [編輯:劉暢暢]清朝道光年間,潘順烈在此地創立了益興堂,憑著一手木活字印刷術,行走於江西萬載、湖南瀏陽等地,成為了湘贛邊界著名的譜師。這一手藝一傳就是五代。 穿越千年的活字印刷術仍在瀏陽潭灣村傳承
  • 中國活字印刷術,竟然美得如此震撼!
    中國第一視覺雜誌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視覺志活字印刷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中國木活字印刷術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觸方知>木活字印刷的過程美得震撼人心你能想像得到這些整齊精美的字體不是工業機器的製造而是匠人的創作嗎木活字印刷最難也最精妙的部分就是反寫字和刻字(王超輝 木活字印刷術國家級傳承人)※寫字※每一個字反過來的狀態工匠都需瞭然於胸這是幾十年如一日積攢下的深厚內功
  • 畢昇率先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為何國際上公認的卻是德國人古登堡
    人類之所以能夠把自己的智慧傳承下來,經過一代一代的改良,積累起來越來越豐富的知識,首先應該感謝的是文字的功勞。然而紙和印刷術,又是將人類結晶傳承下來的重要工具。我國的四大發明中就有,紙張,火藥,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作為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是我們國人的驕傲。然而這一重大發明,為何在國際上得不到廣泛的認可。反而後起之秀的德國人古登堡,卻被國際上認為是活字印刷之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原來是這麼回事
    其實古代的印刷術早已有之,只不過非常繁瑣,直到宋代時畢昇利用膠泥製作成單個字的模板才有了方便快捷的活字印刷術。畢昇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他經過不斷的總結歷代雕版印刷的經驗,然後反覆實驗終於在諸多材料中找到了優於木活字的泥活字施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畢昇在實驗過程中,不僅用過活泥字,而且實驗了活木字印刷,不過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容易變形,而且和藥劑粘在一起不易分開,因此最終沒有選擇木材。
  • 他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逐步傳遍了全世界,推動了科學文化的發展
    只是和他同時代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他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史實,雖然只有短短的三百個字,但卻是極其珍貴的唯一史料。這段文字已先後被譯為法、英、德、日、俄等文字而流傳於全世界。來畢昇的活字印刷術發明以後,並沒有得到迅速地推廣和廣泛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