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到「定遠」號鐵甲艦是在威海,也就是那艘全尺寸仿製的展覽艦,對其甲板中部交錯矗立兩個碩大的裝甲炮臺感到好奇,軍艦還有這樣造的。艦上遊覽,得知此艦外觀雖然少見,但絕非獨創,其造型可追溯到英國的「英弗萊息白」號和德國的「薩克森」號,「定遠」號是它們的後代。
大家都知道,幾個世紀的巧取豪奪,19世紀的英國已經殖民地遍布全球,而維繫這一龐大殖民地的是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對於英國人而言,制海權就是命根子,喪失制海權的後果,英國人是不敢想像的。而要維繫強大海軍,首當其衝的是強大的工業基礎、卓越的造船能力,此外還得有強大的潛在敵人,而前兩者對當時的英國是不缺少的,至於第三者,那就像今天的美國人一樣滿世界找潛在的敵人吧。而「英弗萊息白」號的潛在敵手,莫過於當時義大利海軍「杜裡奧」號和「丹多洛」號,這兩艘戰艦擁有當時最重的裝甲和最高的航速,中央裝甲堡內裝有多門重100噸的大型艦炮。
1870年,英國著名艦船設計師巴納貝針對「杜裡奧」「丹多洛」號,開始設計一型威力更強、航速更快、噸位更大的軍艦,這型軍艦就是「英弗萊息白」號,是當時英國最新、甲最厚、炮最大的鐵甲艦。
就噸位而言,「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就是放在今天也是名副其實的大艦。據史料記載,「英弗萊息白」號排水量高達11880噸,按英國海軍的標準,屬一等鐵甲艦。該艦的動力系統由兩座三脹往復蒸汽機和12座鍋爐構成,雙軸推進,功率8407馬力,航速14.75節。
該艦武備包括4門威力巨大的406毫米前裝線膛炮,6門20磅後膛炮,2具355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以及2具同口徑魚雷發射架。
「英弗萊息白」號於1874年2月24日在樸茨茅斯動工,1876年4月27日下水,直到1881年10月18日才正式完工,造價81.24萬英鎊。
「英弗萊息白」號的特點,是在軍艦中部用厚達508~609毫米的裝甲,圍出一個長33.5米、寬22.9米的防護空間,稱為鐵甲堡,軍艦上的要害部位如主炮塔、驅動主炮塔的旋轉機構、彈藥庫等均包裹其中,厚重的裝甲足以抵禦408毫米炮彈的攻擊。此外,該艦還在主甲板下方低於吃水線處,還設有厚度達76.2毫米貫通全船的裝甲,船體內部還劃分有多個防水隔艙。
「英弗萊息白」號上有4門406毫米巨炮,美中不足的是,這種巨炮為前裝炮,發射前裝彈需將炮口垂放到防護裝甲以下,通過液壓撞錘裝上764公斤重炮彈後再將炮口升起,重新瞄準發射,這種炮的威力能夠擊穿914米外厚達584毫米的裝甲,但射速是兩分鐘一發。
在當時,船頭對敵已成為海戰潮流,但當時多數軍艦發展沒能及時跟上趟,炮塔多沿中線布置,各炮塔內的火炮無法同時轉向艦首或艦尾方向射擊。「英弗萊息白」號的設計在當時堪稱創新,巴納貝將炮臺設計成對角線布局,2個旋臺錯開一定角度,並列在軍艦中部。採用這種布局,可使2座旋轉炮臺同時向艦首艦尾方向開火,且因旋轉炮臺設在兩舷,火炮向前或向後的射界也十分開闊。
「英弗來息白」號1881-1884年間在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服役,1882年7月11日參加了炮擊亞歷山大港的戰鬥,戰鬥中被擊中1炮,造成輕微損傷,兩名軍官陣亡。1884年該艦接受改裝,轉入預備役。1893年重新回到地中海艦隊,擔任警戒艦。1903年該艦報廢並被出售。
就在「英弗來息白」號動工不久,當時的歐洲強國德國也著手設計新型裝甲艦,那就是「薩克森」級戰列艦,按照當時德國標準,也屬於一級裝甲戰列艦。
「薩克森」級戰列艦同級艦共有4艘,分別為「薩克森」「拜恩」「符騰堡」「巴登」號。首艦「薩克森」號於1875年在德國斯德丁的A.G. Vulcan造船廠開工建造,1877年7月21日下水,1878年10月20日正式服役。
「薩克森」級裝甲戰列艦設計時深受德國軍方「海軍艦隊要首先為陸軍作戰提供支援」戰略思想的影響。1853-1856年的克裡米亞戰爭,木質戰艦不堪一擊的弱點暴露無遺,英法攻擊俄國金布恩要塞時的新式裝甲戰艦,尤其是法國的3艘新式鐵甲炮臺船「雷鳴」「熔巖」「毀滅」,用密集的炮火把金布恩要塞炸得支離破碎,而這幾條鐵甲炮臺船卻憑藉厚厚的裝甲抵住了俄軍發射的炮彈,幾乎毫髮無傷。
「薩克森」級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參照英國「英弗來息白」號,但排水量比「英弗來息白」號小得多。「薩克森」級艦體長98.2米,垂線間長93米,寬18.3米,吃水6.53米,正常排水量7370噸,滿載排水量7877噸,是當時德國最大、最強的鐵甲艦。動力系統為8座鍋爐和2臺平臥式往復蒸汽機,5600馬力,速率13.5節,可載煤700噸,續航力1940海裡/10節時。造價42.31萬英鎊。清軍北洋艦隊中噸位最大的「定遠」、「鎮遠」號,正是以「薩克森」級戰列艦為藍本建造的。
「薩克森」級的武器裝備為6門260毫米口徑後膛炮,其中2門在艦首露天炮臺內,4門在後桅杆下的炮房內。與「英弗來息白」不同的是,這4門炮均設置在相當於「鐵甲堡」的固定炮臺內,4門炮沒有聯裝,而是左右舷各兩門,正常狀態下一門炮口向前,一門炮口向後,炮身能轉動,這一點與「定遠」號的固定炮臺和雙聯裝旋轉大炮也不相同。「薩克森」級另有87毫米炮6門。
該艦龐大的雙並列4個煙囪的布置,是一大特點,為其贏得了「水泥廠」的綽號。
「薩克森」級裝甲防護形式和英國的「不屈」號一樣,整體裝甲防護也很強,其中裝甲帶分兩層,外層是一層127毫米—254毫米鐵甲,內襯一層200毫米—288毫米的柚木;防水隔艙外層裝甲203毫米,內層裝甲152毫米;甲板裝甲為50毫米-70毫米;炮塔裝甲外層為254毫米鐵甲,內襯228毫米柚木層。司令塔裝甲為140毫米。
「薩克森」級後來進行了改裝,把原先的4座煙囪改為1座,另外增加了部分武備,裝甲防護也得到了增強。其中「薩克森」號1878年—1902年在德國艦隊中服役,1910年2月12日退役,1911年—1918年作為靶艦,最終於1920年報廢出售。
「薩克森」級鐵甲艦是德國海軍19世紀70年代末最新式的主力鐵甲艦、也是中國「定遠」級鐵甲艦的設計母型。「薩克森」級鐵甲艦主要職能是守衛巡防德國沿海波羅地海等沿海水域,噸位較小、吃水較淺,非常適合當時中國的港口碼頭水深等條件。而「定遠」級的使命是作為守護渤海黃海拱衛京門的海上屏障,與「薩克森」級基本相同。因此建造「定遠」級時就充分考慮了「薩克森」級的特點,排水量和艦體尺寸、吃水深度與「薩克森」相差無幾,除了雙桅杆、雙煙囪、斜連露炮臺等特徵模仿了英國的「不屈」號,其餘部分就是「薩克森」級的翻版,也可以說是「薩克森」級的改良版。(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