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局公布的CPI數據,2020年1月份的CPI高達5.4%,如果只是單純地看這個數據,那麼這個已經是物價在上漲了。這個我們也能通過購物能夠感受到物價的上漲,但是筆者認為這個是不可持續的,1月份CPI高是有兩個原因,但是這個兩個原因都是不可持續的。
1、豬肉價格延續高位影響了CPI數據
豬肉在CPI的數據中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權重比較高,2019年在民生領域最令人意外的莫過於是豬肉價格的高企,豬肉價格的一路走高,也帶動了整個禽肉板塊價格的走高,從而也帶動了整個CPI數據的走高,這個也影響了貨幣政策的調整,使得投鼠忌器。
但是豬肉價格高企並非是貨幣原因,而是生產原因,主要是養豬產業的環保一刀切,疊加非洲豬瘟,導致生豬的存欄數量大幅減少,這就導致了供給的減少,但是豬肉在我們中國人民禽肉的消費中佔據了70%的份額,說是我們的剛需也不過分。
但是在意識到養豬數量減少後,國家已經對養豬進行了多項扶持,之前收緊的環保政策也再次放寬了,養豬的數量又開始多了起來,只是還需要時間,因為要恢復原來的正常數量,就需要從母豬開始養起,這個周期大概需要18個月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2020年還會延續去年的高位價格,但是2021年豬肉價格 就會回到從前。
所以,從豬肉價格高企對CPI的影響來看,2020年依然會持續,但是也就是這一年的時間,也僅僅是影響了禽肉等食品的價格,但是其他方面的價格卻並不會因為豬肉價格而受到影響。
2、疫情帶來的物流導致供給不足
我們的CPI高達5.4%,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春節期間因為疫情帶來的封城封路,導致物流並不順暢,一方面導致生產活動停滯,另一方面家庭日常的飲食需求依舊,所以導致相關食品食物的價格上漲了。
春節期間在超市買過東西的都是有這個感覺的,物價確實是漲了一點的,這個也是影響CPI高企的一個因素。
但是這個因素不可持續,打個比方吧,筆者老家是臍橙之鄉,各家各戶幾乎都有臍橙,但是受疫情影響,大量的臍橙是堆積在家裡,無法銷售出去,但是另一方面,在城市裡面,水果價格並不便宜,臍橙的價格也不便宜,這個只是因為疫情期間的物流等原因導致的產品無法到達消費者手中,從而導致價格的高漲。但是這個是不可持續的。
湖北省以外的省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確診人數從2月4日以來,已經連續下降了,到了今日,已經下降到115例,相比2月3日新增確診的890例已經大幅下降了,疫情的防控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鍾院士也表示在4月份之前疫情大概率會結束,而在湖北以外的地區結束會更早。
一旦疫情結束,復工復產,物流正常化,各地擠壓的商品就又會流動起來,就筆者家鄉的臍橙來說,今年的價錢肯定是賣得比較低的,對於遇到這樣的情況,能夠賣出去就好,不求怎麼賺錢,那麼產地的收購價格低了,到了消費者手中的價格也會隨之降低的。
3、疫情期間價格高企的,疫情結束後會回歸到平時
上文舉例的臍橙是各種各樣的商品之一,疫情期間因為物流的各種因素,導致價格漲了,但是疫情結束後,這些商品的價格就會隨之走低。回歸到正常的價位。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還是短期的,雖然這個波動可能會比較大,當年非典影響GDP也有2個點,而今天這次可能的影響更大,因為較強的傳染性實施了更強的管控措施,經濟短期內受影響不可避免,物價短期內受影響也不可避免。
但是疫情過去後,一切會恢復如常,中國的物價其實很難從貨幣原因上漲得起來。因為M2再也不會像從前那樣高位的增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