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紅茶綠茶白茶普洱茶,這五種氣味的出現,意味著不能再喝了!

2020-12-21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秋風蕭瑟,秋徹底涼下來了。

北雁南飛,秋意漸濃,遼闊無邊的秋意,實在叫人無限感懷。

歷史上,光是曹家父子,就用「秋風蕭瑟」開首,縐出了兩句意境不同的詩篇。

老曹寫: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小曹寫: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果然,秋天一到,連帶著人體的知覺,都要變得敏感起來。

早上出門,屋外的香樟木,掉落下來的黃葉要比前些日子更多。

傍晚歸家,夕陽落下得要更快,天色落下得要更晚。

到戶外,漫天草木被秋陽烘乾後,發散出一股清鬱怡神的草木香氣。

走入屋內,一股子秋涼的氣息,竄入鼻尖,是股乾燥的冷空氣氣息。

像進了間沒有整修好的雜物間,滿是灰塵味和沉悶雜味,附在周身,撣也撣不開。

瞧,這到了秋天,不僅思緒變得纖細,連帶著嗅覺,都變得敏感了起來!

那,趁著這時,不妨好好檢查家中儲存的茶葉。

通過氣味的感知,看看自己存下來的茶,到底有沒有放壞?

當你手中的茶,若是出現下文提及的五種怪異氣味時,可要多多留心了!

《2》

第一種:灰塵味

秋季的天氣,多晴朗的日子。

空氣乾燥,含水分少。

這時最適合打開存茶的紙箱,查看箱內的茶葉,儲存情況究竟如何。

若是通過聞氣味,辨別茶葉品質。

這時,可以先來著重關注,箱內的茶葉是否發散出了灰塵味?

特別是對部分可以長時間儲存的茶類,如白茶、黑茶等。

經過較長時間的儲存轉化後,若在儲存環節中出了問題。

那,極有可能,會讓存出來的茶葉,帶著灰塵味和沉悶味。

排除茶葉本身的品質問題。往往這類氣味的產生,和存茶環境的空氣品質直接相關。

但凡合格的茶葉成品,含水量都處於極低的狀態。

在自身大部分水分徹底脫離後,乾燥的茶葉,吸附能力極強。

這時,若是存茶房間空氣完全沒有流通,時間一久,整間屋子不由的就會變得氣味又悶又雜。

將茶葉長時間儲存在這樣空氣沉悶,灰塵味明顯的房間裡,久而久之,就容易將茶葉串味。

比如,像是白茶這類,在後期儲存過程中,需要源源不斷接受氧分子才能進行良好的轉化。

如此,才能陳化出老白茶那無限甘香醇厚的動人風味。

但是,白茶在後期儲存過程中,長時間呼吸,完全不流通,不健康空氣,品質自然會受到不利影響。

現代化的專業存茶倉庫內,會配備上新風系統。通過不斷的送風和排風,讓倉庫內保持清爽乾燥,空氣潔淨。

茶友們平常在家庭環境下存茶時,不妨多參考,避免將茶葉直接放在多年沒有整理過的雜物間,或者庫房等。

並且,對需要後期儲存轉化的白茶、黑茶等,儲存環境要適當的保持通風。

趁著天氣情況時,稍微的將窗戶留一絲小縫,保持微弱的通風即可。

《3》

第二類:冰箱綜合味

但凡所有放入冰箱內儲存的茶葉,在取出來檢查時,都得著重留意。

這款茶,是否被串出了冰箱綜合味?

當茶葉原本的清新茶香,被怪異雜亂的冰箱綜合味鳩佔鵲巢後,意味著內部的品質受到了極大的摧毀。

並且,極有可能茶葉內部還吸附上了過多水分,發生了受潮變質!

所以,可以百分百肯定,串出冰箱綜合味的茶葉,已經100%變質了。

那,到底什麼才是冰箱綜合味呢?

很簡單,打開家用冰箱,那裡邊混雜了各類生鮮食材、瓜果蔬菜、魚肉蛋製品等一系列氣味,就叫冰箱綜合味。

但,提到這,部分茶友會想:既然這樣,那再專門買一臺小冰箱,專門存茶葉,不就解決了?

不,哪怕是專門用來存茶葉的冰箱,同樣會讓茶葉串味。

畢竟,冰箱在運轉過程中,由於需要製冷,內部的各零件,都在協調作用。

打開一個空置許久的冰箱,就能清楚明顯的聞到,裡面各式金屬元件、塑料配件發散出的鐵腥味、塑料味等混雜起來的味道。

這樣的氣味,同樣屬於冰箱綜合味。

冰箱內部,本身就屬於魚龍混雜的環境。將茶葉存放其中,稍有不慎,就會讓茶葉變味。

對於大部分茶葉來說,平時在儲存過程中,根本不需要放入冰箱。

如,白茶、黑茶、普洱茶、武夷巖茶、正山小種等。

對這些茶葉來說,將它們放入冰箱,不僅冰箱內部的雜味,會讓它們過得步履維艱。

連帶著冰箱內部的低溫,也十分不利於它們品質的保持。

像是白茶,放入冰箱後,過低溫度不利後期良好轉化;

焙火的武夷巖茶,進了冰箱後,還是再發揮應有的色香味醇;

而煙燻過後的正山煙小種,進了趟冰箱後,原本的桂圓香、松煙香,要折損過半。

可見,對大部分的茶葉來說,冰箱不適合存茶。

用冰箱存茶,通常僅適用於需要保鮮的清香型鐵觀音,或者是綠茶。

藉助冰箱的低溫環境,能延緩鐵觀音和綠茶的保鮮期,避免葉綠素的氧化,導致變色變味。

然,在將綠茶和鐵觀音放入冰箱時,需要嚴實的做好密封。

最好,將經過真空包裝,還沒有開封的鐵觀音和綠茶,放入冰箱內,避免讓茶葉串味!

《4》

第三類:酸味

酸味,對於茶葉來說,是明顯的敗筆。

品質好的茶,不應該具備酸味。

畢竟,往往出現酸味的茶,是制茶工藝不當,或者受潮發酵的產物。

茶葉本身,不像檸檬、蘋果等,具備不少的天然酸味物質,檸檬酸、蘋果酸等。

本身沒有任何酸味的茶葉,若想在後期呈現出明顯的酸味,往往只有一種手段——發酵。

像是原本也不具備任何酸味的大麥、高粱、玉米,通過釀醋的多道工序,最終能發散出濃鬱持久的酸味。

然,當這樣經過發酵,出現的酸味,對於大部分的茶葉來說,不是好事。

比如,全發酵的紅茶,茶湯滋味以清爽清甜為佳,不應當出現難以化解的酸味。

紅茶喝出了明顯酸味,很有可能和制茶工藝相關。

制茶中,一不留神,發酵的時間以及程度沒有控制到位,就容易影響紅茶的風味呈現,帶出明顯的酸味。

一般來說,紅茶制茶發酵到位後,需要立刻停止發酵,以免內部茶味物質受到破壞,發散出明顯酸味。

到桐木關時,據當地的茶農介紹,他們在發酵結束後,通常會將茶拿來殺青,避免茶葉的繼續發酵,從而能讓茶葉的品質更穩定。

除了過度發酵,一款茶發散出明顯酸味的原因,還和後期儲存有關。

當沒有做好嚴格防潮,讓茶葉發生跑氣受潮後,內部多餘水分進一步作用時,就容易讓茶葉發散出怪異不堪的酸味。

比如,受潮後的白茶,常會發散出酸梅味、話梅味、以及類似永泰李幹的酸味,又酸又沉悶,實在怪異!

《5》

第四類:焦炭味

當一片茶,從枝梢間生長的嫩葉,轉化成杯中盈盈舒展的身姿。

在這中間,隔了不少的制茶工序。

陸羽曾提到茶有九難: 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

一款茶,需要經過千錘百鍊,才能得出成品。

比如,工藝繁複的武夷巖茶,得經過一道道的慢慢焙火,才能讓最終品質成型。

而,在焙火工藝過程中,稍有不當,就會出現敗筆。

將茶焙壞,或者徹底焙死,讓茶葉發出類似焦炭的氣味。

像是被大火吞噬過後的山林,原本生機勃勃的草木,轉瞬之間化成空,留下滿目瘡痍。

行走其中,儘是這股焦炭的味道。

巖茶當中,焦糖香和焦炭味,看似只有一字之別,但卻是香與臭的兩種極端。

焙火得當,可以讓幹茶條索發散出清爽舒適的焦糖香。

類似經過烘焙後的堅果,內部的蛋白質發生美拉德反應後,發出來誘人香氣。

而就焙火過頭,火候控制不當,就是一股惱人的焦炭味。

眾多茶葉當中,除了巖茶外,白茶裡面也常會出現這樣類似焦炭的氣味。

通常,這樣的情況,出現在大火燒烤後的做舊白茶中。

通過高溫的摧殘,讓白茶快速具備老茶的滄桑模樣。

然,不論巖茶也好,白茶也罷,出現焦炭味的茶,一應值得多警惕。

出現焦炭味的茶,是不能再喝的。

就比如,烤焦的肉不能再放入嘴裡,是同樣的道理!

《6》

第五類:巧克力味

乍一聽,不少朋友會誤認為,巧克力味是種舒服愉悅的香氣。

其實不然。

好好的茶,生出了巧克力味,著實怪異。

正常品質的茶葉裡面,不可能出現巧克力味。

茶葉裡邊,往往這種怪異的巧克力味,會出現在受潮變質的白毫銀針、特級白牡丹中。

不知內情的人,會誤認為這股子氣味,是白毫銀針經過轉化後得來的珍貴香型。

其實不是,這是變質的產物。

白茶裡面,不論白毫銀針、或者是特級白牡丹,芽頭都分外的肥壯飽滿,內部充滿了養分和膠質物。

在芽頭的外層,還細細密密的包裹著一層又一層的白毫,像是件羊絨大衣。

芽頭肥壯的白毫銀針等,在後期儲存中,要是沒能做好嚴實的密封。

外界的水汽逐漸侵入到芽頭內部後,裡面的水汽一發酵,就會讓茶葉整體的品質,發生天翻地覆的劣變。

在較多的水汽,以及較高的溫度影響下,白毫銀針芽頭內部的充足茶氨酸、茶多糖、膠質物、維生素等,通通化作為茶葉發酵的燃料。

在水汽的攪和下,白毫銀針本應具備的清爽淳和、稠滑如漿的湯感,不復存在。

本身馥鬱的毫香、粽葉香,化作成為一股子生巧克力豆的味道。

並且,像是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完全放置到不新鮮的巧克力,嚴重氧化之後發散出來的怪味。

這股子怪味,怎麼可能是真正的茶香呢?

《6》

層林盡染,芳草碧連天的秋,景色纖麗。

從遠處吹來的一陣風,乾燥之餘,還帶著微微涼意。

閒雲淡淡,草木零落的秋季裡,周遭環境的變化,讓人感知愈加細膩。

秋天乾燥,適合多喝茶潤燥。

多喝幾杯茶氨酸豐富的好茶,可以給喉嚨、皮膚補充必須的水分。

秋天易乏,適合多飲茶提神。

多喝幾杯清香四溢,甘香舒適的好茶,可以緩解疲勞,解乏解倦。

在這宜多飲茶的季節裡,怎能不多檢查,自己手中的茶到底品質如何?

對照上文,若是茶葉出現上述五種怪味之一,可得多留心了。

畢竟,早發現,才能早解決!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除了普洱茶、黑茶,綠茶、武夷巖茶、紅茶、白茶有醒茶的必要嗎?
    若是普洱茶在衝泡前沒經過醒茶,直接就開始衝泡,很有可能會夾帶異味,阻礙茶香釋放,甚至於能喝到明顯的倉味、黴味等不舒服的香氣。這對喝茶者而言,不是最好的選擇。故而,為了提高喝茶的愉悅感,醒茶還是很有必要。
  • 一篇文章囊括綠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烏龍茶衝泡茶具,這下全齊了!
    在分享文章的同時,有個新的問題出現。小陳茶事家的茶友,涵蓋天南地北,地域遼闊,除了喝白茶,還有喜歡烏龍茶、黑茶、普洱茶、綠茶的朋友。這些朋友問,能否發一篇關於各類茶的衝泡茶具,查看起來,比較方便。只要一篇文章,就能輕鬆了解各種茶的衝泡茶具。這,就是今天這篇文章出現的原因——告訴大家,不同茶類衝泡,該使用什麼茶具。
  • 喝懂這6種味道,你才是茶圈高手!普洱茶、白茶、綠茶全適用哦!
    茶湯醇香、鮮爽爽,能夠帶給口腔不同凡響的感受,仿佛是在喝一杯柔滑的牛奶一般。茶湯的滋味濃但不強烈,入口能感覺其內含物質的豐富,回味足且茶湯甘爽,這類滋味的代表茶有:紅茶、陳年老白茶、黑茶等。尤其是陳年老白茶,茶湯中的醇厚感會越加明顯。它就如同一款陳年老酒,隨著存放年份的延長,越加醇香,越加清爽,絲毫沒有黏膩感。
  • 普洱茶、紅茶、綠茶、白茶不一樣的特點丨百科
    普洱茶、紅茶、綠茶、白茶,都是最常見的茶葉,其製作工藝不同,在口感上也展現出不同的滋味特徵,那這四款茶葉都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奇特之處?哪款茶葉更加耐泡呢?以下文字為簡單整理,僅供大家參考:  普洱茶產於雲南各地,以雲南大葉種喬木曬青毛茶為原料,茶樹以野生型、栽培型、過渡型分類;在製作普洱茶的過程中,選用原料的不同,其品質也會不同。
  • 喝了這麼久的茶,你知道白茶,綠茶,普洱,紅茶的保質期嗎?
    喝了這麼久的茶,你們知道紅茶、白茶、黑茶、綠茶、黃茶、烏龍茶的保質期分別是多長嗎?只有熟悉了解這些茶類的保質期,才不會出現喝過期的茶還全然不知的情況。本文,就來和大家說說關於六大茶類保質期的那些事!綠茶過期後會變紅,湯色變褐,嚴重的話綠茶還會發黴,這時候不建議大家飲用綠茶。現在我們保存綠茶,最常用的做法就是把綠茶保存在冰箱當中,放在冰箱裡的綠茶保質期可延長至18個月。不過綠茶放冰箱也有條件——不能和其他食物一起保存。這就要求你得有一個小型的、專門用來保存茶的冰箱。這個做法未免有些太土豪!
  • 普洱茶究竟是黑茶?紅茶?還是綠茶?
    根據製法和品質的系統以及應用習慣上的分類,按照黃烷醇類含量多少的次序,可以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類。而普洱茶渥堆,則要求毛茶茶坯溫度不能低於40度,不高於65度,並且進行渥堆要加水,增加茶坯的含水量。不僅僅是在渥堆工藝要求上有區別,黑茶原料是灌木茶,普洱茶原料是大葉種曬青茶;黑茶屬於全發酵茶葉,普洱茶半發酵和後發酵茶葉。所以,普洱茶並不能歸入黑茶之中。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不知從何時起,洗茶成了衝泡的必要步驟,不管杯中衝泡的綠茶、白茶還是紅茶、黑茶,要是不洗茶,會讓人覺得:「咦,你怎麼這麼不懂禮儀,怎麼茶都不洗就直接給我喝?」不洗茶,真的就不知禮儀嗎?非也!關於茶喝之前要不要洗茶,一直以來都爭議不斷。
  • 綠茶、普洱茶、黑茶、白茶、紅茶、巖茶,哪些適合放在冰箱保存?
    再加上茶葉容易吸收氣味,經過冰箱這麼一折騰,渾身充斥著奇奇怪怪的氣味。這樣的茶,您喝嗎?《3》冰箱與茶,剪不斷理還亂。說到冰箱存茶,現在是兩個極端。一類,不管自己買的是紅茶、綠茶、黑茶還是普洱茶、武夷巖茶,通通往冰箱裡一扔,萬事大吉。仿佛像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放在冰箱裡,可永葆青春,鎖住新鮮,鎖住營養。然,茶不是青菜,也不是水果,放在冰箱裡,反倒增加了吸收水分和異味的風險。且低溫的環境,未必就是最適合茶葉的。
  • 除了白茶、黑茶,綠茶、紅茶、鐵觀音、巖茶,能不能存放很多年?
    「這是我目前喝過的,最有特色的紅茶,煙燻味很舒服,有燻柿子幹的甜味,很適合秋天喝的一款茶,但我有個問題請教:煙小種能不能像白茶一樣,存很多年呢?」存茶,顯然成了每一位茶客喝茶旅途上,都要學習的一課。自然,我們也要思考:茶葉為什麼要長期保存?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2020年度的春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正在緩緩回歸。然而,要想盡情體會春茶的美妙滋味,少不了搭配正確的衝泡方法。究竟,不同的茶該怎樣才能泡得更好喝?下文的內容裡,將會有詳細介紹。提到這茬,許多朋友不能理解。芽葉細嫩的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這麼嫩的茶能經得起沸水的衝泡嗎?答案是可以。經過完整制茶加工的茶葉,按科學的角度看,不存在被燙壞燙熟的說法。
  • 紅茶,綠茶,普洱茶,這3種茶誰更適合我們長期飲用?
    忽視飲用價值而過於迷戀藥用價值好像就不對了,因此,能適合我們長期飲用的茶,必然這款茶滋味很好,且在你眼中是好喝的,其後功效方面只是錦上添花。但話說回來,喝茶除了要看這款茶是否色香味俱全,我們也要做到正確喝茶。可以根據體質喝茶,每個人的體質不大一樣,有的人平常很怕冷,那麼可以喝些性溫的茶,而有的人平時很怕熱,那麼可以喝些性涼的茶。
  • 不論綠茶、紅茶、白茶,越嫩的茶越不耐泡?老茶客,早闢謠了
    這三類茶,分別作為綠茶,紅茶,白茶的高端茶代表。何時,被人貼上了「不耐泡」的 標籤?!《2》綠茶原料細嫩,不如普洱茶耐泡?且慢,這其中有誤會。品質上好的,採用群體種茶樹鮮葉為原料製成的龍井綠茶。同樣能泡到七衝,八衝,不成問題。所以,在將「不耐泡」這頂黑鍋扣在綠茶身上前,可得仔細斟酌!再來反觀普洱茶的衝泡。喝普洱,極少有人用玻璃杯泡。
  • 夏天喝綠茶、白茶,冬天喝紅茶、烏龍茶,這樣的喝茶說法靠譜嗎?
    這時候,能喝上一杯餘味悠長的清茶是最大的消遣。提到夏天喝茶,茶圈內有種說法很常見——冬紅夏綠。指夏天喝綠茶,冬天喝紅茶。將喝茶的選擇範圍,擴散到六大茶類。有人說夏天應該多喝綠茶、新白茶嘗鮮,冬天以喝紅茶、老白茶、烏龍茶為主。到底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2》夏天燥熱,氣溫很高。蟬鳴不歇的夏天,適合把時間消磨在茶裡。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綠茶,你都懂衝泡嗎?
    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哪個茶類的重心,不是春茶?春茶,備受關注。列位看官,想來也是摩拳擦掌,就等到春茶上市之後,準備放手購買。您能錯過秋茶,但絕對不願意錯過春茶。如果您使用蓋碗衝泡,那衝泡綠茶的時候,可以用100℃水溫,但非常重要的是:用沸水泡綠茶,要配合快出水,出水速度,不能太慢,否則茶湯容易苦澀。像是白茶、紅茶、黃茶、黑茶、烏龍茶,它們的春茶,都可以用沸水泡它。茶要泡的好喝,水溫和出水手法之間,要配合得當。
  • 不論普洱茶、白茶、巖茶、紅茶,符合這三種特質,才算得上好茶
    這就看您的參照物是什麼。一斤兩三萬的普洱茶和一斤兩三百的紅茶,還真的沒有對比性。普洱茶,它的茶多酚含量高,茶氣兇猛,即便是溫柔如易武和冰島,在喝慣紅茶的朋友眼裡,也是滋味濃烈的,苦澀的。茶友當然會覺得一斤兩三萬的普洱茶,還比不過三兩百的紅茶,來的溫和,好喝。
  • 茶,請在最佳飲用期內喝了它,無論白茶,武夷巖茶,普洱茶,紅茶
    但放了一年半載,這茶的味道卻悄然變了樣。歲月是把殺豬刀。誰說不是呢,原本香清甘活巖茶,生出了青味,茶原本清甜可人的特徵也消失地無影無蹤,這款茶,再也不能讓你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第一類:綠茶第二類:黃茶第三類:白茶第四類:烏龍茶第五類:紅茶第六類:黑茶還有遊走於六大茶類之中的普洱茶,關於普洱茶該如何劃分門類
  • 黑茶、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的最佳喝法,你做對了嗎?
    綠茶的鮮爽,黃茶的清香,白茶的清雅,黑茶的醇厚,烏龍茶的芬芳,紅茶的甘醇,也滿足了我們口腔的需求。但你們知道嗎?不同的茶類,喝法是不同的,快看看,你的喝法是否正確。若是錯誤那我們就及時改正,無則加勉。2、新白茶的注水方式白毫銀針、白牡丹:採用定點注水或者是環壁注水的方式。這2種茶的特點是比較嬌嫩,適合使用這2種注水方式。也有人說,要用85℃的水溫衝泡,但在這個溫度下,並不能將白茶中的內含物質全部激發而出。最好是用100℃的水溫,這樣才能感受到純正的滋味。
  • 看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怎麼說?
    當我們喝遍六大茶類,體會過頂級茶後,不難發現它們的共性。好茶之所以能成為好茶,本質在於它的品質好。追本溯源,品質好的茶葉,又離不開兩大因素——產區、工藝。這兩大元素,成就一款好茶。我國幅員遼闊,產茶的省份不勝枚舉,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孕育精英的茶的產地,又有何共性?六大茶類,加工工藝千差萬別,又是什麼,直接影響了茶的品質?且讓產區、工藝,替六大茶類發聲,一同解密好茶的必備元素!
  • 冬季寒冷,適合喝什麼茶?白茶、紅茶、綠茶、巖茶,還是普洱茶?
    提到冬天喝茶,老白茶、紅茶、巖茶等性味溫和的茶葉,是大眾飲茶常規選項。不過話說回來,冬日氣溫低,是不是不適合喝新白茶、綠茶呢?千言萬語說到底,我的茶葉我做主。舒心飲茶,合口味才是關鍵!冬天喝紅茶,群眾基礎廣泛。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裡。如果真的要選出,最適合喝紅茶的季節。那估計會有不少人,直接脫口而出,大約在冬季。經過發酵的紅茶,茶黃素、茶紅素等含量豐富。這兩者相加,不僅組成紅茶的溫暖湯色。
  • 紅茶巖茶普洱茶重口味,白茶綠茶小清新?老茶客:別以偏概全了
    喝習慣綠茶的人,轉身過去喝紅茶時,疑慮重重。「會不會太重口味?」「紅茶是不是不鮮?」而喝了兩三年熟普後,偶有幾回喝白茶。「白茶也就那樣嘛,太清淡。」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恩施玉露,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安吉白茶……不同產地,不同形態,不同工藝的綠茶,風味差距甚大。單以「口味輕」三個字,半點都不能概括。加工綠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殺青,這是決定綠茶品質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