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蕭梁是南朝的第三個皇朝,與蕭齊皇室同宗,都是蕭何的後人。那麼蕭梁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蕭衍篡齊
蕭衍是蕭齊皇室的遠房本家,早年為蕭齊效力,深受堂兄齊明帝蕭鸞重用。永泰元年(498年),蕭鸞病逝,子蕭寶卷繼位。蕭寶卷昏庸無道,殘殺元老重臣,使得蕭衍恐懼,便勸哥哥蕭懿廢黜蕭寶卷。蕭懿忠於蕭寶卷,反對蕭衍的圖謀,平定叛亂的崔慧景等人。不久蕭寶卷畏懼蕭懿功高蓋主,將其殺害。中興元年(501),蕭衍立蕭寶卷弟蕭寶融為帝,討伐蕭寶卷。不久蕭衍攻克建康,殺蕭寶卷,控制了蕭齊朝廷。
中興元年(502)年,蕭衍逼迫堂侄蕭寶融先封他為梁公,再晉封為梁王,最後逼他禪讓,建立蕭梁。蕭衍在位初期勤政愛民,厲行節儉,推崇文化,使得蕭梁的經濟與文化得到很大發展,國力蒸蒸日上。當時北魏內部政局不穩,勾心鬥角,逐漸走向衰落,蕭梁的國力得以超過北魏。普通元年(520年),蕭衍沉迷佛教,多次捨身出家,使得佛教在江南空前興盛。但由於蕭梁權貴紙醉金迷,沉迷享樂,又大興土木,修建佛寺,使得蕭梁國力走向衰弱。
二,對抗元魏
普通六年(524年),北魏爆發六鎮之亂,陷入割據混戰,無力再與蕭梁對抗。蕭衍趁機北伐,圖謀收復中原。大通二年(528年),北魏北海王元顥投降蕭梁,蕭衍於是立他為帝,命陳慶之護送他北返奪位。陳慶之率軍屢戰屢勝,佔領洛陽。元顥入主洛陽,沉迷酒色,猜忌陳慶之,加之部隊軍紀敗壞,在城內燒殺擄掠,使得他根基不穩,為以後的覆滅埋下禍根。中大通元年(529年),北魏發動反攻,陳慶之寡不敵眾,被迫撤退。最後魏軍攻克洛陽,斬殺元顥。
中大通二年(530年),蕭衍又立北魏的汝南王元悅為帝,派安北將軍範遵護送他北還奪位。但元悅畏懼爾朱兆勢大,不久逃回蕭梁。中大通四年(532年),蕭衍又派平北將軍薛法護護衛元悅北返奪位,但高歡並未立元悅為帝,將其殺死。中大通六年(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北方陷入高歡與宇文泰爭霸的混戰局面。當時局勢對蕭梁十分有利,但蕭衍沉迷佛教,無心北伐,使得蕭梁錯過了收復中原的大好時機。
三,侯景之亂
太清元年(547年),東魏將領侯景因為權臣高澄對他不利,投靠蕭梁。蕭衍為了利用侯景北伐奪取中原,派侄蕭淵明接應侯景。結果梁軍北伐失利,蕭淵明被東魏俘虜,侯景逃到壽春。蕭衍見侄子被俘,於是同高澄講和,準備犧牲侯景以換回蕭淵明。太清二年(548年),侯景見蕭衍出賣他,於是聯合臨賀王蕭正德(蕭衍侄)起兵反叛。在蕭正德的接應下,叛軍很快包圍建康。蕭梁各地紛紛派兵勤王,討伐侯景,但由於聯軍總指揮司州刺史柳仲禮畏懼侯景,作壁上觀,使得叛軍攻克建康。
太清三年(549年),侯景餓殺蕭衍,立其子蕭綱為帝。蕭綱只是傀儡皇帝,大權都在侯景手中。蕭正德不滿侯景沒有立他為帝,想要討伐侯景,結果機事不密被侯景處死。侯景為人殘暴,大肆屠殺江南世族與百姓,使得他的統治並不穩固。西魏與北齊也趁機南侵,奪取蕭梁大片土地,與蕭梁隔長江對峙。
大寶元年(550年),交州司馬陳霸先起兵北上討伐侯景,荊州刺史蕭繹(蕭衍子)也派大將王僧辯東徵討伐侯景。陳霸先與王僧辯會師,多次擊敗侯景,逼近建康。大寶二年(551年),侯景廢蕭綱,立其侄蕭棟為帝,不久又逼迫蕭棟禪讓,自立為帝。承聖元年(552年),王僧辯與陳霸先消滅侯景,擁立蕭繹為帝,侯景之亂結束。侯景之亂使得蕭梁遭受沉重打擊,埋下了蕭梁滅亡的禍根。
四,蕭梁滅亡
承聖三年(554年),西魏宇文泰派兵討伐蕭梁,最後西魏軍攻克江陵,殺死蕭繹,立其侄蕭察為帝。蕭察僅控制江陵附近地區,為西魏牽制蕭梁的傀儡政權。北齊見蕭繹被殺,急忙護送蕭淵明南下,要求蕭梁立他為帝。王僧辯畏懼北齊,便同意北齊的請求,立蕭淵明為帝。陳霸先對此十分不滿,於是襲殺王僧辯,廢蕭淵明,立蕭繹子蕭方智為帝,自此陳霸先徹底控制蕭梁。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強迫蕭方智禪讓,建立陳朝,蕭梁滅亡。
總的來說蕭梁前期勵精圖治,政局穩定,國力得以超過北魏。北魏內亂後,給蕭梁北伐以大好時機,但梁武帝蕭衍沉迷佛教,寄希望於北魏內部自相殘殺而滅亡,僅派少量兵力北上,錯過了北伐的大好時機。最後錯誤接納降將侯景,導致江南大亂,使得蕭梁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