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是一位寧夏人,他跟我說,離開家鄉後只吃過一次羊肉,就再也沒吃過了。我說為啥,偌大的北京難道還找不到一塊符合你心意的羊肉嗎?同事認真的點點頭說,還真是!寧夏人離開家鄉後就再也不吃羊肉的事兒,不是特例。問他們為啥不吃?最後的答案統一是,吃完會生氣!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寧夏的羊肉太太太太太好吃了,以至於寧夏人很難在家鄉以外的地方,再和別的羊肉產生共鳴了!
離開家鄉的寧夏人,每每提起家鄉的羊肉,總是眼淚汪汪。忍啊忍啊還是沒忍住,於是眼淚從嘴裡流了出來。寧夏盛產灘羊,這種羊吃著沙蔥喝著泉水長大,而沙蔥的最大功效就是去除羶味。曾經有人笑稱,說寧夏的羊懂事兒的很,還沒等上了案板,就先自己把自己給料理了。因為飲食結構獨特,所以造就了寧夏羊肉鮮而不羶的獨特味道。
而寧夏的手把肉,就是寧夏人對羊肉的最高敬意,也是寧夏人的人生至味。連著骨頭的羊肉直接入清水鍋,不放作料,直接清水燉煮,煮到肉質軟爛的時候撈出瀝乾水分,放到大盤子上連同著一把小刀一起端上桌,旁邊配著各種幹碟蘸料。若要是別的地方的羊來挑戰這種做法,估計就是浪費現場了吧!但是寧夏的羊肉完全不會,建議吃寧夏手把肉的時候,第一口不要蘸任何作料,趁熱的時候用小刀割下一塊羊肉放進口中,細嚼慢咽感受來自羊肉獨特的清甜與鮮美,讓味蕾享受一下羊肉的原香味道。相信我,這樣的羊肉就算不蘸作料,都不會讓你覺得寡淡!反而覺得,這才是一隻羊的高光時刻呀!
寧夏的羊肉好吃,羊雜也不遜色。相比其他地方的羊雜湯裡摳摳搜搜的那點羊雜,寧夏的羊雜湯讓人徹底體會到了什麼叫出手闊綽!滿滿當當的羊雜有種呼之欲出的既視感,裡面的面肺子在羊肚羊雜之中脫穎而出,帶來了不一樣的口感和味覺體驗,這樣的羊雜擺在面前,看著都覺得過癮啊!
寧夏的糊辣羊蹄一定不要錯過!羊蹄處理乾淨後,放到一鍋紅湯中燉到軟爛,寧夏人不會因為圖省事而選用高壓鍋來減少烹飪時間,把羊蹄放心的交給時間,得到的會是一鍋滿意的反饋。燉好之後的羊蹄,蹄筋軟糯香滑,放到嘴裡輕輕一吸便迅速脫骨,飽浸湯汁的蹄筋兒在口中盤旋,軟糯的口感混合著各味香料的味道,然而鮮香的羊肉味兒始終佔領高地,肉香夾雜著香料的味道在唇齒間噴薄而出,讓味蕾過足了癮。
在寧夏灘羊面前,再華麗的辭藻都顯得蒼白無力,只有吃過的人才能深切體會到其中美味。所以,這也便是寧夏人離開寧夏後不願意吃羊肉的原因,吃過了寧夏的羊肉,別的羊肉都如同嚼蠟了,吃了之後無非是徒增傷心罷了。好在快過年了,惦念了一整年的羊肉,終於可以吃到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