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和國產發動機是目前中國人經常詬病的兩個領域,而前者已經讓國人感受到了陣痛,留下了陰霾,後者雖說目前還沒有受到外界的太大幹擾,但是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現狀卻也是事實。如果現在不拼命突破的話,那麼未來的路將很難走,保不準還會來一次晶片式的陣痛。
不過,近日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消息顯示稱:伴隨著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客發動機驗證機在實驗室的一陣轟鳴,成功突破了外界封鎖,完成了整機的初步試驗工作。
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來的正是時候,一掃1個月前的晶片陰霾,兌現了中國在幾年前做出的承諾。長期以來,我國在大飛機發動機領域受制於人,每年向歐美等國進口的飛機數量持續增長,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共進口了上萬億元的飛機和相配套的零部件、發動機等。雖然我們已經能夠生產處自己的大飛機,例如C919,ARJ21等,但發動機等核心部件仍然要靠進口。
中國航發集團負責研發的CJ-1000AX驗證機,於3月30日在上海臨港總裝試車臺完成了全部調試工作,各部件運轉穩定,設計達到了預期目標。
驗證機獲得成功,意味著接下來的整機製造也將水到渠成,國產大飛機發動機的試車成功為整個中國大飛機領域開了一個好頭,從民用領域到軍用領域,例如當前的運-20,都將廣為受益,當年美國也是通過大飛機發動機核心機的研製確立起了今後幾十年的技術壟斷地位。
據估計,隨著航天市場的不斷擴大,未來十年內中國對於大飛機的需求還有上千架,其中絕大部分都要從美國波音公司進口,價值接近萬億元,如今中國的突破可能會讓其痛失這份大蛋糕。
如果自己能造的話,不僅能省去一大筆開銷,還能建立起自己的整條大飛機產業,不再受制於人。目前,中國生產的軍用級渦扇發動機,工作壽命已經達到了3000小時,完成了對俄羅斯產品的超越,不過距離美國8000小時的使用壽命還有差距。
然而,這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證明我們有能力製造自己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