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兩個多月前,世界銀行公布了全球營商環境評價,中國排名從78位大幅提升到46位,北京和上海作為兩個樣板城市貢獻了大部分指數。而在國家發改委對國內22個城市開展的營商環境的試評價中,北京排名第一。」13日,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燕瑛在記者會上對營商環境排名的介紹,拉開了委員們對「深化改革開放,優化本市營商環境」話題交流的序幕。
    排名說明了營商環境在當前經濟健康發展中的重要性。今年以來,北京市政協圍繞優化營商環境舉辦了多場座談會,為民營企業發展「支招」,在此次北京市政協全會的小組討論以及記者會上,這樣的出謀劃策還在繼續,熱度不減。
    「營商環境對一個城市來講就是生產力,是競爭力。對於企業來說,營商環境就像水、溫度、陽光和空氣。所以,哪裡的營商環境好,人才、資金、項目就會往哪裡流動,這也反映了企業的心聲。」首農集團電商公司CEO李志起委員用一連串的比喻,表達了內心對營商環境的感受。在李志起看來,一個好的營商環境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一起來通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這樣的思維進行提升。
    從企業經營者的角度,李志起2019年最大的願望是能「輕裝上陣」。「現在有的企業反映社保、稅費等負擔較重,建議通過大力度的減稅降費,落到營商環境改變上就是要讓企業能夠輕鬆一點、輕快一點,能夠跑起來。」李志起說。
    優化營商環境是民企發展的重中之重,對國企改革的助推同樣毋庸置疑,這是北京首都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丁同欣委員的觀點。
    「優化營商環境對國企改革的深化能夠起到加速器作用,應該藉助便利、高效的政務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來加快國企結構轉型甚至改革優化,實現國有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丁同欣坦言。
    智慧財產權是企業的靈魂和核心競爭力,保護智慧財產權以及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應有之意。
    民革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王英曾經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工作,「政府應該搭建起讓智慧財產權在市場上有序流動的平臺和機制,構建嚴格科學的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體系,讓智慧財產權在市場上有序流動,讓人們的智慧能夠實現真正的價值。」王英呼籲。
    「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話題中一定少不了科技創新。」資深科技創新企業360企業安全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話題接得恰到好處。
    齊向東對政府扶持科技創新有兩個期望,「第一個是對大企業和骨幹企業創新的扶持,面向未來更多的原始創新,還是要依靠行業的龍頭企業,要圍繞這些骨幹企業創建創新中心,帶動行業共同協同創新。」齊向東的第二個期望是,為科技創新找到用武之地,用國際化視野與「一帶一路」融合起來,在國際上為科技創新以及成果轉化找到更大市場。
    2019年,委員們的願望能實現嗎?「在2019年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計劃中,提高北京效率是其中之一。」燕瑛透露,提高北京效率就是進一步取消審批事項,再造審批流程,再有就是強化北京服務,建立市區兩級領導對接服務企業的制度,確定相關部門作為企業的服務管家,緊貼企業的實際需求,為企業量身定製服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