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下方留言,獲得置頂的讀者,贈送本文推薦的「大家小書」一本;轉發文章並截圖發送後臺的讀者,隨機贈送「大家小書」一本,趕快參與活動吧!
山水畫的卓越成就在宋代山水畫獲得普遍重視的形勢下和山水畫家積極地勞動之下,以平遠為基礎的山水描寫有了較突出的表現。我認為這種發展是比較正確的比較科學的。
最工平遠山水的宋迪創造了八種主題,即「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宋江少虞《皇朝事實類苑》,《佩文齋書畫譜》卷五十引),大大豐富了平遠山水畫的主題,並啟發了不少的山水畫家。
宋 王洪 瀟湘八景圖之瀟湘夜雨 90.7cm×23.4cm
宋 王洪 瀟湘八景圖之平沙落雁 90.7cm×23.4cm
宋 王洪 瀟湘八景圖之煙寺晚鐘 90.7cm×23.4cm
宋 王洪 瀟湘八景圖之漁村落照 90.7cm×23.4cm
宋 王洪 瀟湘八景圖之洞庭秋月 90.7cm×23.4cm
宋 王洪 瀟湘八景圖之遠浦歸帆 90.7cm×23.4cm
宋 王洪 瀟湘八景圖之江天暮雪 90.7cm×23.4cm
宋 王洪 瀟湘八景圖之山市晴嵐 90.7cm×23.4cm
請看看八景的畫題,不難想像宋代山水畫家們的表現能力和藝術成就到了什麼境地。
原因之一,是宋代的畫家不像後世——特別元代以後——的分工那樣孤立,至少是人物、山水,或山水、花鳥各體並精的,所以能夠產生並發展像八景那樣所描寫的景色(從時間說,「山市晴嵐」之外幾乎全是下午六點鐘以後)。這是一件簡單的玩意兒嗎?老實說,中國繪畫的工具和材料,今天講來,還是很不夠,它們的性能,還是有一定的局限的,可是畫家們高度的智慧和藝術修養,卻是無限。
宋畫——尤其山水畫的畫面,都是美的原動力的集中,動人心脾的佳構。
米友仁《雲山墨戲圖》
米芾和他兒子友仁的山水畫,在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中是別樹一幟的。所謂「米家山水」給我們的印象是善於表現風雨迷濛的景色,峰巒樹木多半由「點」而成。這種畫法,有不少人懷疑它,甚至譏諷它,所謂「善寫無根樹,能描懵懂山」(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你看,真的山水中哪有什麼一點一點的?!我們可以分別來談談,首先我們應該肯定米家山水的表現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
例如關於「雲」(或水)的描寫,它打破了像工藝圖案那樣用線條表現雲的輪廓而採用比較接近自然的水墨渲染的方法,這在當時,實在是一種新的表現方法。
米芾《春山瑞松圖》局部
其次,他們的畫面並不是完全由點來構成,實際是輪廓、脈絡非常真實,非常清楚,「點」(即所謂米點)只是用來表現一定程度的水分的。同時,他們又善於用綠、赭、青、黛諸種色彩,如米芾的《春山瑞松圖》,的的確確就是春山。他們這種表現的技法的形成,無疑是由於真山水的啟發。
就米芾說,他曾久居桂林,而「桂林山水甲天下」,很可能是由於桂林山水的影響。他40歲以後才移住鎮江,北固、海門的風景又和桂林相仿佛。他自題《海嶽庵圖》—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說「先自瀟湘得畫境,次為鎮江諸山」,可見桂林的風景是他印象甚深、念念不忘的。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
董其昌曾攜米友仁的《瀟湘白雲圖卷》遊過洞庭湖「斜陽蓬底,一望空闊。長天雲物,怪怪奇奇,一幅米家墨戲也」。
正文/傅抱石
圖片/侵刪
新 書 推 薦
《中國繪畫史綱》
傅抱石 |著
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