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忠《仿黃公望山水》,軸,紙本,設色,縱:142.7釐米,橫:46.1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畫家史忠模仿元代四家之一的黃公望的作品,畫中遠近山巒交錯,平臺、房舍和雜樹置於其中,山石的皴法,與樹葉的點染皆以較幹的濃墨粗筆與溼潤的淡墨刷染混合一起,構成豐富的質理,製造畫面強烈的律動感。然而相較於黃公望渾厚圓轉的用筆,史忠的筆調顯得簡單粗率,甚至有些潦草。
畫家史忠本來姓徐,名端本,金陵(江蘇南京)人,與沈周、吳偉皆有往來。史忠生性據說玩世不恭,而他作畫縱筆揮舞,帶有近於速寫式的潦草風格,當時人以「痴」來稱呼他。本幅作於弘治甲子(1504年),題識反映他天真、自負的性格,史忠與晚他21歲的浙派畫家吳偉有所交往,從畫風和用筆也可看到兩人在藝術風格的關連性。
史忠:
史忠(1438-約1517),明代畫家,原名徐端本,號痴翁、痴仙等,金陵(江蘇南京)人。其畫風瀟灑,筆墨酣暢恣意,風格與吳偉、郭詡相似,畫作取材廣泛,傳世有《仿黃公望山水》等。
黃公望:
黃公望(1269—1354),元代畫家。字子久,號大痴,常熟(今江蘇常熟)人。他繼承五代董源、巨然的山水畫法,以水墨點染或淡雅的敷色,營造出江南水氣迷濛的景象,後來與晚輩吳鎮、王蒙、倪瓚合稱為元代四家。代表作有《富春山居》等圖。
粗筆:
中國繪畫的術語。形容以率性寫意的筆法,捕捉物像的意態與神韻。
===========================
請點擊「原文閱讀」瀏覽完整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