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畫也分AB貨 姜國芳痛揭油畫造假黑幕(組圖)

2020-12-21 搜狐網
 
姜國芳的作品中《宮門》被仿造得最多

  著名油畫家姜國芳最近的心情頗為複雜:高興的是,年底他將帶著近作去深圳參加「典藏·故宮·印象」紫禁城文化特展;讓他頭痛卻頗為無奈的是,近幾個月各地的秋季拍賣會上出現了不少於15幅他的假畫。如何辨別這些仿造水平參差的假畫,姜國芳為廣大書畫愛好者支招。

  假畫也分A貨B貨

  「不久前,一家拍賣行給我打來電話,詢問他們徵集來的《肖像》這件作品有沒有問題,頭一回寄來的是黑白複印件,冷不丁一看,還真有點像。原作拿來後,燈光下戴著眼鏡仔細一看,完全不對。」姜國芳說,畫作的籤名一共塗改了三次,改動的痕跡還能看出來;再就是這幅原作籤名是橫的,造假者估計是臨摹畫冊,畫冊上沒有印籤名那部分,就仿了他的字跡,但籤成了豎向的。「他如果是我的學生,那不合格,實在不懂油畫,改動的痕跡還都沒抹掉。」姜國芳幽默地說。
姜國芳眼中的紫禁城

  假貨有所謂的A貨B貨之分,假畫也不例外,有高仿低仿之分,今年某拍賣公司秋拍就出現了一幅名為《仕女》的「高仿」作品,圓形的構圖中是一個身著黑衣、戴珍珠項鍊的女子側面。「人臉的側面起伏不大,不夠立體,所以初學者不容易掌握,作品的造假者已經具備了一定技巧。」姜國芳說。

  「人的皮膚色彩變化非常豐富、微妙,但造假者畫的人臉像刨花皮,沒有生氣。再就是假畫的髮際線畫得太死,原作是虛實結合,用筆肯定但不呆板。」姜國芳認為,眼角、鼻翼、耳梢、髮際線這些細微的地方最難描繪,也最見畫家功力。油畫家王沂東最擅長描繪女子的髮髻,俗稱「美人蕉」,別人學不來。這些一般人並不注意,但畫家最看重。

  造假者十年只臨一幅畫

  姜國芳的作品進入市場很早,但假畫也同樣出現很早,迄今為止,他的《宮門》是被仿造最多的,甚至有的造假者十年只臨這一件作品。《宮門》描繪的是身著龍袍年幼的溥儀,透過兩扇精雕細刻的朱門向森嚴的大殿裡觀望,充滿一種沉重感和悲劇性。

  姜國芳說,1994年新加坡國際博覽會門口懸掛了他的兩幅代表作《宮門》和《夢》,周圍還設了銅鏈隔離線,非常重視,遺憾的卻是那是他人仿造的假畫。經過多方打聽獲悉,畫作出自廣州美院一位姓鄭的老師。此人十年中只臨《宮門》這一件作品,臨一幅賣一幅。

  「有一年在紐約,我拿著《宮門》的印刷品到一家畫廊去裝裱做禮品,老闆看了後說他見過這件作品,之前也有人拿過來裝裱,很貴,值2000美元。我說我的原作只有一件,而且早就被別人收藏了。」姜國芳說,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了,但最嚴重的是美國加州的一家代理他作品的畫廊打電話過來說,距離該畫廊不遠的另一家畫廊也在出售同樣題材的作品,署名卻是別人。

  「經過網絡上調查,我獲悉造假的是南方某美院的一位教授。於是我把相關資料、寄給了這兩家畫廊,並要求銷售假畫的畫廊停止其行為,後來獲悉該畫廊也不知情,他們馬上撤銷了和該畫家的合作。」姜國芳說。

  高科技造假最難辨

  由於造假者功力、素養等因素限制,人工造假比較容易識破;但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展,通過電腦噴繪出的假畫,鑑定工作就更艱難了。由於它的造型完全脫胎於原作,加上造假者再在畫面上塗塗抹抹,用膠水粘一些顏色上去,偽造油畫筆觸,所以一般人非常難以分辨。

  但假貨必定有其破綻,姜國芳特意拿出他的作品《夢》和噴繪而成的複製品向記者說明。記者發現,原作顏色很鮮亮,木雕花紋、絲綢花紋都有顏料堆砌的痕跡,而複製品的顏色有點發「悶」。姜國芳說,這是因為油畫用的是礦物質顏料,飽和度很強;畫面需要不斷打磨,不斷上色,所以顏料有一定厚度,畫面有手工的痕跡。複製品因為是一次性噴繪而成,顏料是水質的,所以畫面是均勻而單薄的,呈現的是「照片一樣的平面效果」。

  造假大規模流水作業

  姜國芳說,在很多地方,造假甚至成了一種產業。談起上世紀80年代自己隻身深入南方一家造假畫社,姜國芳仍然心有餘悸:「那是一幢白樓,門口有站崗的,工作人員不準隨便出入,大門平常總是上著鎖,保密性很強。我假裝說自己也有興趣來畫,人家才帶我進來的。進來後完全傻眼了:一個大通間,幾十個工人面對面站成兩排,很多都是殘疾人,你畫完山然後交給下一個畫雲,工序非常嚴格,時間卡得很緊,絕對沒有偷懶的時間。也有幾個技術比較強的『包工』,他們往往獨立創作一件大尺幅的作品。前者一個月的工資是1500元,包工要更多一些。」

  畫布可做鑑定依據

  由於油畫工具、材料的特殊性,姜國芳認為這些因素可以為鑑定提供部分依據。他說,油畫家把創作當作生命的一部分,通常都會不惜精力、財力、時間。以他為例,大尺幅的作品要創作兩三年,小尺幅的也要幾個月。創作過程中還需要僱專門的工人不斷地進行打磨畫面,所以在博物館中,經常能看到一些油畫特別是古典油畫表面光滑得如同鏡子。油畫布也有講究,不能是剛買來的白生生的那種,通過打磨,去掉火氣「正如好的文章標點一定非常準確,好的瓷器要有手感,好的油畫也要有打磨的痕跡,這也是它的一種語言。」

  「但是造假者一般都要儘可能地降低其成本,不可能這麼講究。要知道光是砂紙、打磨僱工就需要花上百元錢。更不會選用價格很高的進口細麻布,有人用的就是做豆沙包的紗布,非常粗糙。」姜國芳說。

  

相關焦點

  • 早安D站:微信朋友圈評論能發表情包了;央視揭帶貨圈黑幕
    央視揭帶貨圈黑幕好評造假點讚造假!收藏造假!「種草社區」、「試用筆記」成了很多人購物的參考。但記者調查發現,有組織專門刷評論、刷點讚、刷收藏,都是假的!只為「勾引」你消費。有消費者說,現在小紅書上軟文太多,瘋狂推一個東西,反而覺得是商家植入…你被「種草」坑過嗎?
  • 先複印後填色:油畫造假又升級
    原標題:先複印後填色:油畫造假又升級 建議收藏者一是要謹慎收藏,二是要對油畫的造假情況有所了解,三是收藏某位畫家的作品前一定要認真了解學習,才可以下手。   「很多人認為書畫有假,油畫難仿,其實不然。」王雪勁收藏經營油畫多年,見過市場上形形色色的油畫贗品,也曾「吃過藥」受過教訓,深懂油畫市場的「潛規則」,「許多公認的贗品其實跟畫家本人往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除此之外,油畫的造假還有「移花接木」和「依葫蘆畫瓢」兩種手段。
  • failed: 油畫造假緊跟美展節奏
    Ⅰ美術展之後假畫便上拍場趙利平:對中國畫的造假問題大家關注度很高,但其實近年來假油畫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聽說楊堯老師最近也被假畫所困擾,請談一談事情的經過。楊堯:今年8月16日,「楊堯抗戰遺址風景油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回來後沒多久,東淶藝術這邊就告訴我,發現有兩幅我的假畫,9月7日將在廣州上拍。為了這個事,我跟拍賣行溝通了很多次,要求拍賣行撤拍。
  • 他是全球頂級造假大師,14幅假畫斂財超5億,因一次偷懶被揭穿
    對於西方人來說,他們對於古玩擺件的興趣缺缺,在他們眼中,最值錢也最有歷史價值的,是出自知名畫家之手的油畫作品。畢卡索的一幅畫曾經拍出過7億的天價,梵谷的一幅畫也將近4億。而且收藏名畫,不僅能夠保值,更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所以西方富豪名流對於名畫是趨之若鶩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開始有了仿造名畫的產業出現。
  • 20世紀初,琉璃廠登峰造極的文物造假
    這一方面是因為清末列強入侵文物流失嚴重,倒賣文物和造假事件劇增,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造假手段和技術不斷提升所致。這一時期,來琉璃廠買貨賣貨的人極為複雜,貨物來源也雜,那些層出不窮的假文物不知讓多少行家裡手打了眼。
  • 徐悲鴻7280萬天價油畫作品被指造假後續
    ⊙記者 曹原  如今,距9月15日10位中央美院油畫系首屆研修班學員在媒體上發公開信,質疑2010年6月在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出7280萬的徐悲鴻《人體·蔣碧薇女士》油畫是假畫一事已過了一個月,藝術市場大大小小的事情仍在發生,似乎與以往一樣,事件發生後,重要的並不是結果。
  • 畫假畫賣出1.3個億,張大千堪稱「五百年來造假第一人」
    ▲張大千《荷堵野趣 四屏通景》但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巨匠,卻從不掩飾自己對諸多名家的抄襲,造假水平之高可稱「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不僅可以在鑑賞行家面前以假亂真,有的連畫家家屬都分辨不出來,堪稱鬼斧神功。有一次黃賓虹在張大千的老師曾農髯那裡看到一幅畫,深以為是石濤真跡,嘖嘖稱奇,甚至不惜要以自己收藏的其他石濤真跡換畫。
  • 原來油畫也可以造假?
    在很多畫廊或是商場都會見到漂亮的油畫作品,價格差還是蠻大的,但是懂油畫的,看後心理都會有些不舒服,因為這些所謂的油畫,用的內框都是些易變形的輕木,畫布都是噴繪布,根本就不是油畫專用的棉麻布!摸摸布的感覺就可以知道了,假的油畫一般採用類似塑料質品的布進行繪製 稱為商品油畫 。
  • 中國文物造假與鑑定黑幕大調查
    文章提及2002年馬承源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談到這批竹簡,稱1994年春,香港古玩市場陸續出現一些楚簡,其中有真的,但是假的也不少,幾可亂真,多數是大陸不肖文物專家偽造。那幾年,香港、臺灣都買過偽造竹簡,日本書法家也買過。當時香港中文大學漢學家饒宗頤取得一批竹簡,經過鑑定,排除假的,有十枝為真的戰國楚竹簡。
  • 潘家園贗品「持證」擺進琉璃廠 百元假畫賣過萬
    假古董到處都有,但市場上擺著鑑定證書的「現代畫家名作」其實同樣不靠譜。在潘家園賣幾百元的假畫,轉身變成了琉璃廠畫廊中千元甚至十幾萬元的「名家作品」,配上假鑑定證書後,就被賣到了書畫愛好者的手裡。昨天,央視揭開書畫領域這一黑幕。
  • 造假大師用14幅假畫,賺了5個億,專家卻鑑定不出真假?
    他是藝術圈鼎鼎有名的大騙子,是藝術偽作的神話級別人物,是當之無愧的造假大師。在可以統計的數據當中,這位造假大師只用14幅假畫,就賺了5個億,並且他創造的偽作專家根本鑑定不出真假!除了沃爾夫岡·貝特萊奇和他的妻子,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偽造過多少張畫。在40多年的時間裡,幾乎所有的西方著名畫家的作品他都仿造過,完全以假亂真。
  • 這10位國畫大家 被造假最多!
    國畫的「造假」自古有之,分刻意和非刻意兩種。這與中國畫的傳承有關,任何一位中國傳統的書畫家都是從學習古人開始,歷代書畫大家都經歷過「摹古」的階段,遠的不說,拿近代書畫大家張大千來說,世人都稱他是「造假」高手,他臨仿的石濤曾經騙過了著名書畫家、收藏家黃賓虹先生,但張大千所謂的「造假」是其研究仿古的副產品,這就是所謂的非刻意造假。
  • 路邊攤「油炸臭豆腐」製作黑幕(組圖)
    決定向社會、向廣大市民揭露街邊非法擺攤「油炸臭豆腐」製作的黑幕。臭豆腐作坊堆滿雜物,惡臭撲鼻,大缸中有毒滷水就是這樣炮製成的。內幕1;腐肉、大便「屎」化學劑、泡製有毒臭豆腐的製作過程相關連結:臭豆腐和大便哪個更髒(圖)守住六準則 吃對路邊攤(組圖)豆腐是兩面派 過量食用損健康
  • 中介自曝留學黑幕:偽造公私印章製造假成績單
    這起糾紛的背後,還牽扯出3年來該中心偽造公章、造假成績單的黑幕。  7日下午,申小姐向記者提供了16個偽造的紅印章,包括15個學校的公章和1個私人印章。申小姐稱,這些紅印章都是廣東僑誼深圳中心業務負責人王先生偽造的,用於為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製造假成績單。
  • 名廚教你鑑別真假海參 業內揭不良商販海參「增重」黑幕
    ▲真的遼參,角很硬  海參因為營養豐富口感佳,一直廣受食客青睞,又因其等級眾多,優質海參的價格向來居高不下,於是成為很多不法分子造假的目標。「純粹的假海參就是用澱粉和膠粉做的,還有用鹽反覆醃漬的摻重海參,假海參每一隻的造假成本最高20元。」今年3·15來臨之際,海參業內人士大黃也跳出來,揭露市場上不良商販海參造假的黑幕。海參最貴每斤15000元  在廈門新鮮海參比較少,絕大多數是幹海參。
  • 業內揭秘湘潭字畫造假產業鏈 齊白石是造假最愛
    玉器造假主要集中在河南南陽市鎮平縣和安徽蚌埠,其中鎮平縣是一個讓玉器收藏者聞之色變的地方。該鎮早在兩漢時期就開始製作玉雕,如今鎮上數萬人都靠玉器生意養家。鎮平縣政府官方網站上的材料也顯示,目前僅石佛寺鎮就擁有13個玉雕專業村、6大玉雕專業市場,全鎮從業人員達5萬餘人。  書畫造假重災區主要集中在天津、北京、南京等地。書畫界行內將仿製水平較低的假畫稱之為行貨。
  • 北京書畫市場賣假畫 150元假畫賣了萬餘元
    中國書畫作品網市場總編劉雲川熟悉史國良、馬海方的書畫風格,他根據經驗判斷,這兩幅畫假得太狠了,印章沒有金石味道,書法題款屬於初級水平,人物、神態、比例都不對,很可能是假畫。由於兩幅畫都附有鑑定證書,王先生堅持認為他買的不可能是假畫。  馬海方的書畫作品目前市場價每平尺在3萬塊錢左右,史國良的更是高達15萬元。
  • 大都會博物館價值9500萬美元的名作是假畫?
    甚至很多贗品本身就是已有百年歷史的文物……這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畫作,雖把不明真相的群眾玩弄於股掌之間,卻也增添了那麼一絲神秘氣息。大都會博物館價值9500萬美元的名作是假畫?除此之外,凡·高作畫的速度和創作量是驚人的,油畫作品往往幾天甚至一天就畫完了。凡·高在完成作品後會把畫布從畫框上拆下,然後捲起來郵寄給弟弟提奧。而他這些油畫很多顏料都還沒有幹透,在卷折的過程中會在油畫表面留下顏色層斷裂的痕跡。格魯姆德維格認為大都會的《麥田裡的柏樹》並沒有明顯的摺痕。最後,這幅《麥田裡的柏樹》來源也有很大的問題。
  • 常見郵票造假手法,大家收藏還是要擦亮雙眼!
    (2)造假水印。水印是世界各類重要紙質文件的防偽的重要手段。早期的郵票也大量使用水印紙印製。偽造者採用偷梁換柱的辦法,將無水印郵票揭薄,用帶水印的郵票紙從背面進行裱貼,成為假的水印郵票。 (3)假加蓋郵票。
  • 央視曝代購黑幕 廣州國大鞋城晝伏夜出大賣假名牌
    央視曝代購黑幕 廣州國大鞋城晝伏夜出大賣假名牌  12月3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曝光了一些奢飾品的網購黑幕,一些假冒生產者利用微信,淘寶等,售賣假冒的「海外代購」的奢侈品。商家透露這些鞋子都是當地生產的冒牌貨,白天不能賣是怕查牌。  商場外國內各快遞公司在裝貨,生意之所以紅火,除了大牌、廉價、新款之外,還有假亂真的包裝,在專賣店裡能提供的所有票據這裡都能提供,包裝的盒子票據也都是本地生產的。據了解,來這裡進貨的多是電商企業,在這裡「上淘寶,賣假鞋」是個熱門的培訓,此外,店主還教進貨商如何在微信上把假貨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