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烙煎餅,剛烙熟的煎餅,真是太好吃了,我每次都要吃10張

2020-12-24 小港的美食

小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奶奶都會跟鄰居家的大娘一起烙煎餅,烙煎餅是一個技術活,頭一天和好麵糊,第二天烙,一般一烙就是一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在旁邊打下手了,說是打下手,其實都用不到我,以前的煎餅鏊子都是燒柴的,燒火是一個很技術的活,都是爺爺在看著,我們稱爺爺是火頭軍,這個稱呼很貼切哈,想搭把手老人家不用咱,下面的火掌握不好上面就不好烙,同齡的小夥伴在院裡一人一個大煎餅,吃的可開心了,偶爾奶奶鍋邊刮下來麵疙瘩,小夥伴們都搶著要吃,別提多香了。

每個地方的煎餅做法都不一樣,要說好吃,還得數山東的煎餅,傳說煎餅是諸葛亮發明的,有一次諸葛亮的軍隊被圍在束河、沂河之間,鍋碗瓢盆行軍當中都丟棄了,將士們非常餓,孔明先生就讓廚房的廚師用水和麵粉和成麵漿,用石頭把銅鑼墊起來在銅鑼面上攤麵糊,做出香噴噴的麵餅,將士們吃完之後士氣大振,殺出敵人的包圍圈,從此煎餅在民間廣為流傳。

人很多都知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只有一少部分人會在家中做,大多數上班族寧願多睡十分鐘,也不願意炒個雞蛋,很多都選擇在上班的路上買點吃的,像我們這裡最常見的就是豆漿、包子、油條、胡辣湯等等,而最受大家歡迎的就是煎餅果子,特別是裡面的果子,吃起來脆脆的,還可以卷上辣條、青菜、培根肉、雞肉、等等,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煎餅卷一切」,剛好趕上大娘烙煎餅,平時大爺在外面幹活,吃不慣外面的飯,中午飯都是自己帶煎餅,卷個蔥沾個醬,或者帶點花生米,倍兒香。

人們在飲食方面開始講究健康飲食,那麼健康的飲食就是多吃粗糧,黃豆需要提前泡一晚上。

泡好的黃豆用豆漿機打成豆漿,連豆渣一起倒入一個盆中。

加入適量的小麥粉,白麵粉,酵母粉,雞蛋,調出麵糊。

加入幾個雞蛋,這樣營養更高。

加點白面口感會更好一些。

70年代的女子如果不會烙煎餅,都找不到婆婆家。麵糊這個調的比較稀薄,因為我們要用刮板刮,如果是用麵團抱著滾的方式,那個面要相對硬一點。

過去做煎餅都是燒秸稈或者果木枝,做菜煎餅的後來開始用煤球、液化氣,或者是電了,而且購買非常方便,這個是電鏊子,相隔一個月沒有用,所以要先試鍋,少用一點油擦乾淨,然後幾個煎餅測試一下,頭幾個烙的並不好。

麵糊用勺子要到鏊子上,用刮板快速的沿著外圈趕,別看大娘很容易就推了一圈,沒點技術還真走不出來,要麼麵糊趕到鏊子外面去,要麼就靠不到邊上,非常急人。

刮煎餅是烙煎餅中最技術的部分,一旦刮不好就容易出窟窿,也是最累的,一天下來往往手腕累得發酸,刮下來的麵糊,以前小孩子就愛吃這個,颳得滑溜溜滴,看著就好吃,刮板每用一次都要粘一下水。

這麼一盆麵糊熟練的話一下午就能烙出來,新鮮出爐的煎餅卷點鹹菜就很美味。

我自己也下手烙了一個試了一下,沒有大娘在旁指導和輔助,估計就烙糊了。

現在大部分的農村人也都是去煎餅店裡加工,不再自己烙了,嫌累。

剛出鍋的煎餅非常好吃,非常香,但是不好疊,最好是放一天之後再疊,或者撒一點水比較好疊。

在人們的印象中,山東人的標配就是煎餅卷大蔥,其實不是所有的山東人都愛吃,煎餅有很多種,吃法也非常多,你們家鄉都是怎麼做煎餅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記憶中那種鏊子烙出的煎餅
    記憶中那種鏊子烙出的煎餅記憶中的東西有好多,有些是被掩埋而不知覺,但它們一直潛藏著,其中之一就是母親用柴火在鏊子上烙煎餅。有朋友買了個小小的鐵鏊曬出來。我首先反映的是難道對方也會烙煎餅?也是山東人嗎?之後就是小學時候,每個周末,都要早起推磨,磨糊子。然後剩下的工作就是母親在鏊子窩裡,烙煎餅,跟奶奶的一樣,無論酷夏還是嚴寒。那時候,對推磨是很煩的,但即便是煩也必須幹,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因為你不幹,一周就沒得吃,先是一頓指責,搞不好就會皮肉懲罰。剛出來的煎餅是很香的。
  • 又到母親節,懷念當年娘烙的香酥大煎餅
    外出讀書那幾年,每次返校,同學們大都帶點家鄉特產,彼此分享,嘗個新鮮。福建的廣東的,坐車到校要三四天,帶的是乾果。
  •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一)――烙煎餅
    針線,說的是針線活;飯食,就是煎餅烙的孬好。老人說,那個年代,女孩子到了十二三歲,娘就手把手地教烙煎餅,生怕烙孬了,不好說婆家。烙煎餅,簡單又複雜。說簡單,指工具,石碾、石磨、鏊子、油搭拉、舀勺、煎餅齒子等,都些簡單用具。說複雜,指烙煎餅忙乎人。
  • 伴我成長的地瓜煎餅
    最早是用石磨,我沒有經歷過,只是聽父母講,說以前會被早早叫起來推石磨。父親兄弟姊妹多,家裡窮,早年經常吃不飽,有時候推一早上磨烙完煎餅後就都吃完了,一張也剩不下,只有明天早上繼續。父親講的時候神情總是很嚴肅,說現在生活好了,不會挨餓了;母親便教育我要好好讀書,長大了謀個好出路。我的記憶裡「磨糊子」已經是用機器了。到烙煎餅的時節,家家戶戶都要「磨糊子」,村裡的機器便忙不開,有時就要到別的村裡去磨。
  • 烙煎餅時,和面用開水還是冷水?用錯水,難怪煎餅不香不脆還發硬
    麵食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食物,而且麵食的做法也是非常的多種多樣,不管是做成包子、油條還是煎餅,都是非常好的吃法,像我從小最愛吃的就是煎餅,最好吃的是蔥花味道的,所以我媽媽也經常在家給我做煎餅吃,長大以後我自己做飯了之後才發現,要想做出好吃脆香的煎餅是非常需要技巧的,我剛開始的時候使用平底鍋來煎煎餅,後來發現煎的不好,我又特意在網上買了電餅鐺,煎的是比平底鍋煎的好了,但是還是沒有像外面買的煎餅那樣的香脆
  • 日照70後農婦烙煎餅烙出新天地 產品廣銷大城市
    她和丈夫劉相海開了一家煎餅房,憑著堅忍不拔的創業熱情,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致富路。夫妻倆把傳統的烙煎餅手藝不斷傳承和創新,將自動化烙煎餅方式與個性化煎餅品種相結合,為傳統煎餅賦予了新內涵。他們的特色煎餅被親切地成為「夫妻煎餅」,他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煎餅夫妻」。
  • 退役軍人發明烙煎餅神器,2萬多一臺,有人一次買了100臺
    張同金說,作為從小就吃煎餅長大的他來說,一提起煎餅,腦海中就會想起小時候母親烙煎餅的場景。圖為張同金在發貨前查看鏊子配貨情況 。張同金說,童年時,當母親把剛烙好的地瓜煎餅遞給他時,一股煎餅特有的香味撲面而來,裡面抹上花生油,放上幾個鹽粒,三下五除二的幾口就吃完了。圖為張同金(右)與工人一起研究線路配置。
  • 山東44歲農村大姐好手藝,把雜糧煎餅烙出名堂,敢和機器比質量
    她介紹說:「純手工烙煎餅,到今年已經6年了,現在很多城裡人,都在尋找純手工烙的煎餅,所以現在我們烙的煎餅供不應求。」 「我從小就是吃著媽媽烙的煎餅長大的,七八歲的時候我就學會了燒火,媽媽用鏊子烙煎餅,我就給燒火。」
  • 這才是正宗的山東大煎餅!當地老饕深度科普,煎餅才不只能卷大蔥
    爸爸每次出差都會讓媽媽準備幾天的煎餅,說是吃不慣外地的麵食,「沒有煎餅的三餐,就跟吃不飽似的,少了點滿足」。很多時候行程未完煎餅已盡,爸爸就早早收拾行李打道回府了。對他來說,步之所及總要有家的味道才好。
  • 山東煎餅最經典的吃法,當屬煎餅卷大蔥
    七月,沂蒙山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一大早64歲的張愛蓮就在自家院子裡忙活起來,在城裡工作的兒子打來電話,上次帶去的煎餅吃完了,張大娘正在為這次的探望之行做準備。在當地攤煎餅也叫烙餅,油擦快速擦過,舀上一勺麵糊,用葩子沿著鏊子攤一圈,麵糊所到之處快速脫水,迅速凝固,片刻之間一張香氣四溢的煎餅即可形成,這些簡單的動作,張愛蓮已經重複了幾十年。
  • 9種街頭煎餅,你吃過幾種?
    校門口的天津煎餅果子、山東雜糧煎餅、韭菜盒子……幾乎被我吃了個遍,以至於後來煎餅攤的大媽看到我,都會多加個蛋。久而久之,吃過的種類也就多了……攤好的煎餅,卷上餜子(油條)或餜箅(bì)兒(薄脆),配以面醬/蔥花/香菜/辣椒醬就可以吃了。
  • 二月二,煎餅香,你吃了嗎? ‖菅偉民
    看著自己的丈夫餓在牢房,巧珍吃不香、睡不甜,恍惚中,夢見蒙山娘娘向她走來,說:「巧珍,別犯難,我授你法子:你把小麥磨成糊子,在燒熱的石板上攤成餅,不就像紙?再把大蔥作筆,豆醬當墨,還愁您的夫君沒飯吃?」一覺醒來,巧珍照此去做,果然靈驗,她連忙帶著自己攤制的煎餅,卷上大蔥和豆醬給田壯送去,看大牢的見是「筆墨紙張」沒多過問,田壯飢不擇食,把它吃個精光。平安出獄後,田壯發憤苦讀,考上了狀元。
  • 這才是正宗的山東大煎餅!當地老饕深度科普,煎餅才不只能卷大蔥~
    爸爸每次出差都會讓媽媽準備幾天的煎餅,說是吃不慣外地的麵食,「沒有煎餅的三餐,就跟吃不飽似的,少了點滿足」。很多時候行程未完煎餅已盡,爸爸就早早收拾行李打道回府了。對他來說,步之所及總要有家的味道才好。
  • 大煎餅每天熱賣千餘張!看冰天雪地裡的「煙火」味兒
    「給我來三斤玉米面煎餅,要軟的」、「我要一斤小米煎餅,要脆的」、「我愛吃高粱米做的,給我稱三斤」……購買者很是踴躍。煎餅店老闆石聰,老家在帽兒山,三年前到哈爾濱創業。「剛到哈爾濱時,我兌的店在道裏區華聯商廈附近,生意一般。後來我看中央大街遊人多、人流量大,就在這邊琢磨了個地方,沒想到一下子就火起來。
  • 教你在家做滕州菜煎餅,柔韌勁道,滿口餡料,步驟技巧超詳細
    以前的夏天,總有那麼幾條街頭擁堵雜亂,擺滿了各種小吃攤位,有著大家愛吃的各種小吃,三步五步就有一輛做小吃的那種推車,除了涼皮,最多的就是滕州菜煎餅了。剛上班住單身宿舍那幾年,中午總喜歡到那條小吃街上去買午飯,吃得最多的就是這滕州煎餅了,百吃不厭。不論什麼時候去,每個滕州煎餅推車跟前都圍滿了人在排隊等待。
  • 煎餅就愛這種吃法,麵糊攪一攪,柔韌又勁道,卷什麼菜都好吃!
    煎餅就愛這種吃法,麵糊攪一攪,柔韌又勁道,卷什麼菜都好吃!嗨,大家好,我是娜娜,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煎餅是很多家庭常吃的一種食物,它的做法簡單,可以卷菜或者肉來吃,餅薄還有韌性,特別適合卷著吃,當作早餐很適合,家裡今天剛好沒有餅了,我就想著做些煎餅來吃,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個煎餅的做法呢,非常簡單,全程手不用沾面,餅攤得薄薄的,卷著菜特別好吃。煎餅就愛這種吃法,麵糊攪一攪,柔韌又勁道,卷什麼菜都好吃!
  • 【局長帶你遊嵐山】走近嵐山特產美食——嵐山煎餅!
    生火與攤制煎餅往往是兩個人合作。鏊子燒熱後,就可以攤制煎餅或滾制煎餅了。製作煎餅的方法可以分為「攤制」和「滾制」兩種。攤制」一般是用來製作質地比較好的煎餅,如小麥、小米等原料的煎餅。攤制之前,往往先用油擦在鏊子上面擦一遍油,既去掉了鏊子上的雜物,也使得烙熟的煎餅容易與鏊子分離。用舀勺將麵糊舀到鏊子上,用筢子沿著鏊子將麵糊攤一圈,如此將麵糊推開成薄餅。
  • 對不起,滕州菜煎餅不接受批評!
    全是菜還好吃嗎?怎麼全是小攤啊?這麼吃一點不優雅每次聽到這話都氣的我……想立馬吃上一卷菜煎餅給他看!喜歡它的人孜孜不倦地喜歡吃,不喜歡它的人還沒嘗試就已經被它的外觀和製作環境嚇跑。但是當你吃進去第一口時,你就會變成「王境澤」!滕州菜煎餅,是一個起源於山東滕州的名小吃,創始人為清代的王牛臯(外號王怪物)。
  • 煎餅卷大蔥
    因為煎餅很薄,很容易焦,這一操作要眼疾手快。待煎餅熟了,就可以揭起來再攤下一張。好的煎餅要薄如蟬翼,厚度均勻。剛剛從鏊子上揭下的煎餅很柔軟,可以將其捲成煎餅捲來吃,所以才有「煎餅卷大蔥」一說。剛剛冷卻的煎餅失去水分會很乾,但煎餅往往是疊在一起的,漸漸又會返潮而變得柔軟,蓋上布就會可以長期保持。待吃時,只要揭一張就成,非常方便。
  • 教你在家做煎餅,一次做2斤麵粉,半月早餐不早起,做法超簡單
    導讀:家裡有麵粉的,一定要試試此做法,上鍋一烙,暄軟勁道又好吃說起煎餅,相信大家都吃過吧,煎餅就是一種很薄的餅,吃起來暄軟又勁道,而且煎餅卷肉、卷菜、或者是卷大蔥,吃起來口感都是相當不錯的!最近是非常時期,我們都不能出門,幸虧家裡還有很多麵粉,於是我就取出了2斤麵粉,做了很多張煎餅,一次吃不完的話,可以放在冰箱裡儲存,到時候隨吃隨取,放在鍋裡加熱就可以了!其實煎餅還可以當成早餐,早餐只需要大家炒個家常菜,或者是吃小鹹菜,放在煎餅裡面捲起來,這樣早餐幾分鐘就搞定,比煮麵條、煎雞蛋還簡單!教你在家做煎餅,一次做2斤麵粉,半月早餐不早起,做法超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