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源源不絕的藝術源泉來自哪裡?這兩點原因很重要

2021-01-20 北晚新視覺網

二十多年前,我工作的老單位在南城的報國寺。那時,單位利用寬闊的場地開辦了一個文化市場,主要銷售舊書、錢幣、瓷器以及真真假假的古董。午飯時間,我端著飯盆,一邊吃飯,一邊在市場瀏覽;運氣好的時候,能買到幾本喜歡的舊書。一次,有個攤位擺出幾封名人書信,其中有葉聖陶、鄭振鐸等前輩的事務性信札,短短幾行,三言兩語,用鋼筆寫在公用信箋上。一位同事見到了稀缺的信函準備收下,正跟攤主討價還價,我卻發現豐子愷寫在宣紙上的一封信,請攤主打開,只掃一眼,便毫不猶豫地買下。攤主告訴我,委託的物主說還有和信配套的一幅畫,一時間找不到了。我拿著這封信札去榮寶齋裝裱,接活兒的店員抬頭望望我,說:「你這個是真的。」我得意地答:「我還能買假的嗎?」

我沒有沾染「收藏癖」,更沒有踏入用藝術品來投資的這條「大河」,我買回豐子愷的信札,是因為讀過他的散文隨筆和他翻譯的《源氏物語》;他和李叔同的師生關係,他對乃師出家的理解,他周圍那幾位有君子人格的朋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今天我還堅持認為,豐子愷那幾篇回憶李叔同的散文,對乃師品格、貢獻、出家原因的詮釋,是最權威的。買他的信札,裝裱後掛在客廳,如晤其人,如聆教音。

退之仁弟:

久未通信,得示甚慰。足下在京任教諸事順利,甚佳。夫人尚在東北,至今未調派來京,想下學期(須常常向當局申請)當可實現,大兒在京,想可得融洩之樂也。僕一切如舊,惟肺患至今未痊癒,氣管炎秋冬常發作,頗以為憾耳。元草(已結婚,去冬返上海一行,今後無暇南返也)仍在北京音樂出版社任職,一吟患肺病(吐血數升)甚劇,尚在家療養,想不久當可見愈。僕解放後尚未遊京師,今後有機會,頗思一遊,但未能預定耳。此問

教安

小兄豐子愷 具

五九年一月二日

作一小畫寄贈,但被香菸燒破兩孔,補綴之,聊當紀念。

這是朋友間的通信,談論的是自己清寂的心情和瑣碎的兒女情長。朋友間互通款曲、細數家事,是老輩人的生活習慣,也是中國的傳統。

仍是二十多年前,我讀了《緣緣堂隨筆集》,在一組讀散文記裡寫下我的讀書心得:

從《緣緣堂隨筆集》的編年看,豐子愷在二十八歲至三十六歲之間的散文作品,主要是對人生根本問題的探尋和思考:窮究無限時間和空間的《漸》《兩個?》;參悟個人經歷的《大帳簿》《憶兒時》;哀嘆人生無常的《秋》《伯豪之死》,都在這場內心大辯論中烙印作者思想發展和形成的軌跡。作者並不是以哲學家的身份純粹研究哲學,而是個人的存在這個問題苦惱著他,逼迫他來自己注釋自己。結論是哪樣呢?我初步的感受是,佛學形上的追求佔據、穩定了作者的心。自此以後,再也見不到作者專門思索人生根本問題的文章了;一切都範圍於「隨緣」,一切都在實證「緣」。寫於不同時期的《勞者自歌》,是隨筆中的隨筆,最能體現作者淡而永的風格。他對藝術形式的思索,對草木盛衰的感悟,對政局的關注……等「隨緣」而來的零碎感想,都記錄在經濟的文字裡,亦可看作是藝術家的日記。保有赤子之心,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是豐子愷源源不絕的藝術源泉。

一個確立了自己信仰的藝術家去寫文章,恆有安靜的力量。讀豐子愷的隨筆時,我感受到他那溫潤的筆觸,學習了他的生活態度,從他記敘、描寫的人倫日常中看到了歡樂、安定、和諧以及廣大無邊的慈悲。

為大眾所熟知的,當然是豐子愷的漫畫。我買過一函《護生畫集》,是豐子愷圍繞菩薩心腸畫的一批專題畫。其中有一幅畫是老饕正準備油炸一條美味的長魚,長魚弓背,離開沸騰的油鍋,畫題是「魚腹有子」。一條母魚在臨死之際,還知道保護自己肚子裡的孩子,其中的教育意義是不言自明的。我斷斷續續讀完《護生畫集》,之後將它送給一位生了重病、正在住院的朋友,希望他能一邊欣賞漫畫,一邊安心養病。朋友看著《護生畫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有豐子愷的漫畫在旁,他可能會減少一點痛苦吧。

有學者說,李叔同出家後,跳出界外,脫盡繁華,什麼都丟棄了,唯獨沒丟棄書法。他那些散布人間的書法,是悄無聲息的法鼓燈影。這是很有意味的認識。豐子愷好像也丟棄了不少筆業長技,但他緊步李叔同,用美術作品唱響和諧社會的雅樂。經過時間的考驗與洗禮,他的漫畫成為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作品,使後來者看到中國人曾有的精神風貌。這位謙虛、淡泊、善良的藝術家,絕對想不到他的美術作品會在新的時代復活,而且飛入尋常百姓家,展示於通衢大道。

今天,當你走在大街上,隨便看一眼路旁的宣傳欄,那些身穿短褂長袍的兒童、大人,或在放風箏,或在踢毽子,或在郊外踏青,或在向老師鞠躬,或在燈下夜讀……每幅畫都是文明國度的風景。

原標題:從豐子愷的一封信札談起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豐子愷藝術中心在鳳凰湖畔奠基!風雅桐鄉將添新地標
    近日,桐鄉市豐子愷藝術中心奠基儀式在鳳凰湖畔舉行,這是桐鄉市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歷程中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盛事。豐子愷嫡孫豐羽等豐子愷先生的親屬出席活動。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既來自她的歷史深處,也來自她的現代表達。」
  • 中國美術館展出「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與前兩站不同的是,在北京舉辦的「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展集合了中國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和豐子愷家族及個人藏家收藏的豐子愷150餘件套作品、手稿及實物,展示了豐子愷畫家、散文家、藝術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裝幀設計家和翻譯家的多元身份,全面還原豐子愷多樣的藝術人生。  浪漫主義的無聲之詩  豐子愷,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人。
  • 80餘幅豐子愷藝術作品在港展出
    原標題:80餘幅豐子愷藝術作品在港展出  今年適逢中國現代著名書畫家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北京保利在香港舉行「真·善·美——豐子愷愛在人間」藝術展。展覽展出豐子愷80餘幅不同題材的作品。  本次展覽分為「童心無價」「努力惜春華」「愛的教育」「人間冷暖」「萬物有情」「漫教人生」等多個專題,較為全面地展現了豐子愷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思想。  在展覽的一塊展板中,豐子愷女兒豐一吟寫道:「父親作畫的題材,從兒童相、學生相、民間相、都市相、戰時相、古詩新畫,一直到護生畫,無不具有人間情味。
  • 當豐子愷邂逅竹久夢二……
    據悉,此次共展出竹久夢二畫作40幅及豐子愷作品80幅,展品分別來自日本竹久夢二伊香保紀念館及豐子愷家族,其中竹久夢二的作品為首次走出日本展出。展覽共分為5個板塊,包括:大時代下的中國與日本,竹久夢二對豐子愷的觸動與豐子愷的學習,竹久夢二的藝術,豐子愷的繪畫,以及竹久夢二、豐子愷的繪畫之差異比較。
  • 桐鄉市豐子愷藝術中心鳳凰湖畔奠基
    黃金地段立起高顏值文化地標把最好的位置讓位公共文化設施,這是桐鄉打造人文名城的態度。這次奠基的豐子愷藝術中心,就地處人氣最旺、區位最優的地塊,總投資超過15億元,項目建築方案由大元建築工場創始人姚仁喜主持設計,烏鎮大劇院就是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 翻譯家、散文家、畫家 「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展示大師的多樣人生
    有評論稱:「在圖書裝幀史上,豐子愷先生雖不為家,但可謂先行者,他的裝幀設計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感染力。」上圖為此次展覽展出的豐子愷先生的書籍裝幀藝術作品。  豐子愷先生生動的父愛及濃濃的親情透出這本畫冊,引人入勝。  矜恤之愛《護生畫集》  「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慧悲心, 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豐子愷談《護生畫集》的宗旨  《護生畫集》共六冊,是浙江博物館的重要藏品,本次展覽遴選二十三開原作到北京,也是《護生畫集》首次進京展。
  • 豐子愷誕辰120周年 「子愷漫畫」即將在杭州展出
    在現代藝術大師中,豐子愷對杭州特別鍾情,在他結緣杭州的六十年歲月裡,杭州被他多次稱道。豐子愷曾說:「杭州山水秀美如昔。我走遍中國,覺得杭州住家最好。」在豐子愷誕辰120周年之際,西子湖畔再次展現豐子愷的漫畫世界,「子愷漫畫」將在浙江美術館展出。
  • 重溫豐子愷漫畫
    該系列畫集從豐子愷先生畢生的漫畫作品中精選出約1500幅漫畫,分為兒童卷(一、二、彩色卷),詩詞卷(一、二、彩色卷),學生卷(一、二),自然卷,世態卷,充分展現出大師作品的風採。這套書旨在為當今普遍讀卡通和看動畫片長大的青少年提供優秀的經典的讀物,使讀者從一幅幅歌頌童心、歌頌生活、歌頌大自然的畫面中領略真、善、美,感受大師筆下的童心、童真、童趣,從而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 「雖然豐子愷舊居現在不能開放,但大家還是想念日月樓」
    他只希望他的藝術變成像勞苦大眾的醫藥米麵一樣的食品,把藝術作為一種精神食糧給到大眾,這就是他的目的。1927年弘一法師在豐子愷上海寓所前攝澎湃新聞:那個階段豐子愷有哪張畫是你們記憶比較深刻的?有一張畫是《剪冬青聯想》好像蠻特別的?
  • 這位竹久夢二,讓豐子愷走上漫畫之路,很多人卻不知道他
    小編認為除了那些知名度特別高的書畫家和作品,小編還應該多給大家介紹一些很多朋友並不了解的相對小眾的畫家(對普通大眾而言的小眾),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位來自日本的藝術家竹久夢二便是如此。要是說起來自日本的畫家、藝術家,很多朋友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以葛飾北齋為代表的那些影響了西方美術發展的那些浮世繪畫家。很少有人會想到竹久夢二,甚至有不少朋友都不知道這位畫家,但是他對日本美術卻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彼時,當民國漫畫家豐子愷懷揣想要成為油畫家的夢想來到日本留學的時候,在東京的一個舊書攤上與竹久的作品集《夢二畫集·春之卷》相遇了。
  • 走進豐子愷故居「緣緣堂」,感受這裡的「溫度」……
    每隔一段時間,我一定會和馬永飛館長用微信聊聊天,聽聽來自緣緣堂的聲音,想想緣緣堂裡的四季,與此同時重溫豐子愷先生那些充滿童趣和智慧的畫作,感受緣緣堂的溫度。緣緣堂前的「後河」其實豐子愷先生描繪的畫面,在我們的生活裡無處不在,關鍵是心中裝著藝術。
  • 豐子愷|以悲憫仁愛之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
    他不知道,一代大家就在這天呱呱墜地——豐子愷,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  說起豐子愷,很多人都不陌生。上世紀30年代中國文壇正處於一個變化轉型的時期。許多先賢在文學、藝術乃至宗教等領域裡有開山之功,湧現出的一批璀璨生輝的大師。豐子愷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認識豐子愷,是從他的漫畫開始。
  • 豐子愷舊居暫停開放 因一樓居民反對
    93號門口「豐子愷舊居」銘牌顯得斑駁而滄桑,豐子愷先生1954-1975年居住於此,2005年該建築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舊居時,豐子愷舊居陳列室的指示牌已被巨大的白色紙板完全遮住,上面畫了兩隻眼睛的圖案,用黑色水筆寫下「注意,居民住宅謝絕參觀,諒解。」這12個大字。指示牌背後,一張白色A4紙上則列印了「本陳列室自即日起暫停開放,敬請諒解」的字樣。
  • 豐子愷畫作裡的愛與真
    這兩百餘幅,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結集成《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出版。這是市面上唯一一部豐子愷彩色漫畫集,彌足珍貴。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曾在1940年,將豐子愷散文《緣緣堂隨筆》譯介到日本。在前言中,他寫道:我覺得,著者豐子愷,是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這並不是因為他多才多藝,會彈鋼琴、作漫畫、寫隨筆的緣故,我所喜歡的,乃是他藝術家的真率,對於萬物的豐富的愛,和他的氣品、氣骨。
  • 紀錄片《豐子愷》青年影像節獲獎 記錄當代青年人「精神場」
    紀錄片《豐子愷》通過走訪豐老在上海、深圳、杭州、桐鄉的親友和研究會專家,以及大量珍貴史料,紀錄了豐子愷的「藝術人生化」之路,建構出中國人獨有的家國情節和人文關懷。  豐子愷故居 明月樓室內  豐子愷的藝術人生觀形成於中國內憂外患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由於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成長曆程,他的藝術人生觀有著不同於其他文人的顯著特點。
  • 竹久夢二之於豐子愷:春天在到來的路上
    其中一個鮮明特點是,除了日本、東方和少數古典美術作品外,還有大量自印象派和後印象派以來的象徵主義、新藝術運動、表現主義、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等現代藝術,以及同時代的通俗插圖,這為理解竹久夢二的藝術根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 豐子愷畫春柳,最是多情
    豐子愷曾大讚楊柳,他說:花木大都是向上發展的,紅杏能長到出牆,古木能長到參天,而千萬條陌頭細柳,條條不忘根本,常常俯首顧著下面,時時借了春風之力,向處在泥土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親吻,好像一群活潑的孩子環繞著他們的慈母而遊戲,但時時依傍在慈母的身邊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裡去,使人覺得非常可愛
  • 勞動創造奮鬥——青春勵志故事:豐子愷
    愛他畫的人說:「這是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不以為然的人說:「這些畫不中不西,難登大雅之堂。」然而不管怎樣,畫家畫出了他人生的率真、儒雅、恬靜和優美,也畫出了他的悲憫與仁愛,蘊含了他人生的辛苦和坎坷,也映出了他高尚的人格與深遠的思想。他就是中國現代著名畫家豐子愷,他的一生就像他的畫一般誠樸、簡約而不簡單。
  • 豐子愷的詩意漫畫
    原標題:豐子愷的詩意漫畫   作為我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豐子愷以其風格簡易、意境樸實、含蓄雋永的漫畫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中一枝獨秀。他的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兒童題材,被認為是溝通文學與繪畫的一座橋梁。
  • 「豐子愷遵義執教80周年紀念展」開展
    今天 小晚為大家推薦一個好去處 9月7日至11月2日 「柳待春回—— 豐子愷遵義執教80周年紀念展」 在遵義市美術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