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師的創始人是誰?左宗棠前往西北,沈葆楨臨危受命

2020-12-21 歷史鑑賞者

福建水師的真正創始人,應該是左宗棠。太平天國平定以後,左宗棠南下興辦南洋,李鴻章在北方興辦北洋。

兩個人勢均力敵,都希望在洋務運動中,建立一番功勳。那個時候的左宗棠還沒有老,依舊意氣風發,時任閩浙總督。

這一年左宗棠南下剿滅了太平軍的殘餘力量。同治五年,左宗棠上書建議在福建興辦輪船廠。此後大量購買機器、船槽。

同時左宗棠在福建創辦了船政學堂,專門培養造船人才和海軍人才。所以說是左宗棠一手操持起來的南洋海軍。

這個時候西北地區叛亂再起,左宗棠臨危受命,轉任陝甘總督前去西北平叛。可是他始終放心不下福州船政的工作,於是他找到了沈葆楨,希望沈葆楨能夠接替他完成這項創舉。

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女婿,也是福建水師建立者。

左宗棠本打算在福建地區大展拳腳,機器也弄回來了,學校也辦起來了,專業技術人員也花大價錢請來了。

可是這個檔口上,西北叛亂已經無法視而不見了。左宗棠作為晚清最能打仗的將領,他自然是被慈禧看中,肩負了平叛的重任。

六年,命為總理船政大臣。初,左宗棠創議福州馬尾山麓瀕江設船廠,未及興工,宗棠調陝甘,疏言非葆楨莫能任。葆楨釋服,始出任事。造船塢及機器諸廠,聘洋員日意格、德克碑為監督。月由海關撥經費五萬兩,期以五年告成。附設藝童學堂,預募水勇習練駕駛。---《清史稿》

但是福建水師才有了一個雛形,如果就此撒手,一定會錯過最好的時機。而且前往西北真不知道要打多久,能不能回來還不一定。

為此左宗棠必須要找一個靠得住的人,前來擔任船政大臣。這個時候左宗棠想到了沈葆楨,他是林則徐的女婿,此前也是江西巡撫,參與過平定太平天國的軍務。這個時候的沈葆楨母親去世,所以長期在老家福州丁憂。為了表示誠意,左宗棠連續兩次請沈葆楨出山,結果兩次都被拒絕,表面上的理由是重孝在身。左宗棠想到了沈葆楨的顧慮,所以就上書朝廷,希望船政大臣可以繞過閩浙總督,直接向朝廷負責,這樣一來第三次去請沈葆楨的時候,他便欣然答應了。沈葆楨擔任船政大臣以後,興建船塢和機器廠,同時設立了藝童學堂。打造了20艘戰船,真正組建了一支福建水師。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海軍部隊。

福建水師初戰告捷,沈葆楨卻主動將機會讓給了北洋水師。

很多人對福建水師不熟悉,因為北洋水師的名氣更大,所以南洋水師就顯得有些低調了。沈葆楨的事業如火如荼的時候,日本人覬覦上了臺灣的地盤,帶領部隊強行登島,與當地百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此後沈葆楨得知此事,立刻上書朝廷。朝廷命令沈葆楨帶領剛建立的福建水師和淮軍數千人前往作戰。

日兵已登岸結營,葆楨據理詰之。曉諭番族遵約束,修城築壘為戰備。提督唐定奎亦率淮軍至,日人如約撤兵。乃議善後事宜,疏陳福建巡撫宜移駐臺灣,吏治軍政方能整頓,詔如所請。---《清史稿》

結果日本人果然被沈葆楨給打走了,此後沈葆楨因功被封為兩江總督,兼任南洋大臣。地位和李鴻章有的一比。

這個時候朝廷也意識到了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的重要性,所以打算著手打造這兩支艦隊。北洋是李鴻章,南洋是沈葆楨。

可是朝廷沒錢啊,朝廷的經費打造一支北洋水師都是捉襟見肘的,更別說打造南洋水師了。結果沈葆楨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沈葆楨向朝廷上書,主動表示可以暫時擱置組建南洋水師的計劃,畢竟北洋水師負責保護京城,責任更加重大。沈葆楨主動將經費讓給了李鴻章,這贏得了天下人的讚嘆。當時誰都想憑藉自己手裡的這支軍隊向上爬,可是沈葆楨卻能夠做到以大局為重,實在是難能可貴。這也就是為什麼南洋水師沒有北洋水師出名的重要原因,此後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實在是辜負了沈葆楨的厚望。

左宗棠西北建功,卻也遺恨伊犁。

作為福建水師最早的奠基人,左宗棠不辱使命,在西北平定了捻軍叛亂。此後左宗棠並沒有時間回到福建繼續興辦水師。

因為他想起了多年前,他和沈葆楨的嶽父林則徐在船上的一席談話。那個時候林則徐就告訴左宗棠,新疆是中國最重要的領土,那裡水草豐茂,山川富饒,絕對是一顆塞外明珠。千萬不能把新疆給丟了。

左宗棠每每想起林則徐痛心疾首的警告,眼淚便控制不住地奪眶而出。清朝的腐敗無能,已經喪失了太多領土,如果連新疆也丟了,那麼關中之地乃至整個北方都將淪陷。

為此左宗棠主動上書請求收復新疆,當時阿古柏已經在新疆建立汗國,如果再不動手,那麼新疆的歸屬權真的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此後左宗棠抬棺出徵,一路追擊,就算是老婆兒子都在這期間去世,他也沒有離開戰場。最終左宗棠將阿古柏的軍隊給擊敗了。左宗棠如願收復了新疆,使得這片領土再次回到了中國人的手裡。

但是在伊犁談判的時候,左宗棠萬萬沒想到,清廷居然做出了妥協,將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的地盤割讓給了沙俄。左宗棠痛心疾首,萬萬沒想到,和談的結果如此不堪,當初還不如直接進軍,徹底擊敗沙俄。

總結:清朝的賠款足以建設10個福建水師了。

福建水師的建立之所以被擱置,主要就是因為經費的問題。李鴻章為了自己的利益,把經費都用在了北洋水師之上,北洋水師也就成了他安身立命的老本。

其實清朝賠款那麼多,如果早點拿出來建設屬於自己的福建水師,早就能夠在海上擊敗列強了。可憐清朝只知道賠款,後知後覺地建立了北洋水師,最終還是趕不上人家的步伐。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李鴻章主張放棄西北,左宗棠阻撓收復臺灣,兩人為何要互唱反調
    日本侵略臺灣時的「東」號鐵甲艦所以清廷一面立刻下令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率福建船政水師運送陸軍前往臺灣威懾日軍,早日解決事端,一面開始籌措加強海防,以防禦外敵從海上的進攻。1895年的時候,中亞浩罕汗國派阿克麥吉特伯克阿古柏入侵西北。沙俄也以防止阿古柏為由佔領了伊利地區,西北局勢緊張。晚清名臣左宗棠被任命為陝甘總督,正在籌備西徵事宜。收復臺灣、籌備海防和西徵兩件事看起來毫不相干,但是因為晚清時節清政府財政緊張,根本不可能在保證同時做這兩件事,必然有所取捨。
  • 曾國藩為何與沈葆楨和左宗棠斷交
    而且朝廷任命諭旨還溫言有加,說考慮沈葆楨照顧父母雙親的需要,特意安排他在毗鄰福建的江西出任巡撫,希望沈葆楨不要再推辭,「朕久聞沈葆楨德望冠時,才堪應變。以其家有老親,擇江西近省授以疆寄,便其迎養;且為曾經仕宦之區,將來樹建殊勳,光榮門戶,足承親歡。如此體恤,如此委任,諒不再以養親瀆請。」
  • 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 他們都是曾國藩一手推薦出來的
    曾國藩深知左宗棠帶兵打仗的本領比自己高,更了解他不是久居他人之下的人物,索性派他招募一支楚軍後,獨自領兵作戰。後來,又向朝廷推薦左宗棠擔任浙江巡撫。僅僅只有舉人身份的左宗棠,能夠在出道幾年就擔任封疆大吏,曾國藩實有舉薦之功。這一點,左宗棠心知肚明。
  • 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
    今天講講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三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1. 三人都是曾國藩的學生,也曾是其最為看重的學生之一;2.李鴻章的情商比左宗棠、沈葆楨高出好幾倍,主要體現在李更為顧全大局,知道感恩;2. 左宗棠、沈葆楨兩人先後與老師曾國藩撕破了臉,沈葆楨表現得有點忘恩負義,想建立自己的隊伍,壯大自己的實力。3.
  • 沈葆楨:「賢哉似舅」 永葆楨幹·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沈巖舉了三個人的說法,一是清代重臣、洋務運動代表人物左宗棠,說他「賢哉似舅」;一是與左宗棠齊名的清代重臣曾國藩,說他事業「不減其舅」;還有就是被稱為「一代帝師」陳寶琛的評價:「吾閩百年來,名臣最著者數侯官林文忠、沈文肅二公。」說的就是林則徐、沈葆楨舅甥二人。    沈葆楨理政32年,清正廉潔;愛民親民,凡事以百姓為主;辦事秉公,保持求實求精的作風。
  • 左宗棠找外國銀行借一千萬軍餉 沈葆楨:找朝廷要錢
    在晚清名臣中,左宗棠與沈葆楨的關係非常特殊。一方面,左宗棠是林則徐的忠實粉絲和忘年交,沈葆楨則是林則徐的外甥兼女婿。另一方面,左宗棠是沈葆楨的「伯樂」。1865年,沈葆楨因為母親去世,離官回鄉丁憂。1866年,閩浙總督左宗棠被朝廷調任陝甘總督。當時,左宗棠正在著手建設福州船政局,不願此項工程遭到夭折的命運,兩次親自來到沈葆楨家中,盛邀他出任福建船政大臣,主辦福州船政局。沈葆楨得以復出,後來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所以,曾國藩將左宗棠和沈葆楨視為「死黨」關係。不過,再「死」的關係,也有不對付的時候。
  • 沈葆楨:「賢哉似舅」 永葆楨幹
    沈巖舉了三個人的說法,一是清代重臣、洋務運動代表人物左宗棠,說他「賢哉似舅」;一是與左宗棠齊名的清代重臣曾國藩,說他事業「不減其舅」;還有就是被稱為「一代帝師」陳寶琛的評價:「吾閩百年來,名臣最著者數侯官林文忠、沈文肅二公。」說的就是林則徐、沈葆楨舅甥二人。  沈葆楨理政32年,清正廉潔;愛民親民,凡事以百姓為主;辦事秉公,保持求實求精的作風。他堅持權操諸我,維護主權,堅持民族氣節。
  • 朋友在關鍵時刻是用來「出賣」的,左宗棠好友沈葆楨的醜惡表演
    關鍵時刻好朋友也靠不住朝廷指派左宗棠的好友,時任兩江總督的沈葆楨具體辦理。沈葆楨字幼丹,福州人,比左宗棠小九歲。從私人關係上來講,二人屬於同一圈層。沈葆楨的親舅舅就是林則徐,他還娶了林則徐的二女兒。左宗棠的兒女親家陶澍是林則徐的頂頭上司,臨終向道光皇帝推薦的接班人。所以從私人關係來看,左宗棠與沈葆楨是一個圈層的。從政治上看。
  • 沈葆楨大膽反對左宗棠 為清廷省銀三百萬兩
    李曉巧  清代名臣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女婿,十分有才有血性,很多事跡可圈可點,譬如他曾經大膽地上了一道奏摺,讓朝廷避免了300萬兩白銀的損失。  光緒二年(1876年),左宗棠在掃除關外叛亂、收復伊犁的過程中,碰到了一個大麻煩:沒錢發軍餉買軍糧。左宗棠的軍隊已經取得了系列的勝利,士氣飽滿。
  • 福建水師覆滅的教訓,為何到了北洋水師會重演?
    在慈禧掌權的後滿清時代,朝堂上圍繞「疆防」和「海防」曾有過多次激烈爭吵,起初,「疆防」的聲音佔據了上風,這才有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壯舉。那後來為何又要「傾全國之力」打造北洋水師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東、西方近代海軍的首次正面碰撞——中法馬尾海戰。
  • 福建船政水師在馬尾海戰全軍覆沒,為何北洋水師見死不救
    清政府一面抽調兵力前往廣西準備作戰,一面要求丁汝昌立刻率北洋各艦南下廣東待命。然而李鴻章回復北洋水師只有「超勇」、「揚威」兩艘碰撞巡洋艦、「威遠」、「康濟」兩艘練船和六艘「鎮」字級蚊子船。蚊子船無法出遠海作戰,只能用於守衛海岸,僅憑兩艘碰撞巡洋艦、兩艘練船無法和法國的鐵甲艦抗衡。而且法國有三艘軍艦在煙臺,北洋需要留下各艦防衛旅順、大沽、北塘等地,不可輕易離開。
  • 沈葆楨受曾國藩舉薦卻不感恩,左宗棠與他絕交,一代名臣為何交惡
    作為林則徐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楨一直期待像林則徐那樣成為一代名臣。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沈葆楨出生在福建福州。父親沈廷楓是當地一名教書先生,母親林蕙芳則是林則徐的妹妹。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三個月後,林則徐被革職查辦發配新疆。臨行前,他主持了沈葆楨與女兒林普晴完婚。林普晴是典型的大家閨秀,嫁到沈家前,從沒有下過廚房。
  • 此人是林則徐的外甥,也是其女婿,左宗棠收復伊犁,多虧了他
    後來重新被啟用之後,在64歲途經湖南的時候,第一次見到了37歲還未做官的左宗棠。就在那次對話中,林則徐交給了左宗棠一件自己輕易不肯託付的東西,那就是自己在新疆期間花費心血考察繪製的資料地圖。就是靠著林則徐的信任和提供的資料,大約三十年後,左宗棠立下豐功偉績。頗有意味的是,就在林則徐去世多年後,左宗棠又大力推薦了一個人,此人就是林則徐的外甥沈葆楨。
  • 沈葆楨知府廣信顯德能
    沈葆楨(1820—1879年),字翰宇,號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他是中國近代洋務派的主要代表,曾任福州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兩江總督。被鹹豐皇帝稱譽為「德望冠時,才堪應變。」慈禧也稱讚他:「辦事素來認真,人亦公正廉明。」沈葆楨是中國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歷史人物。
  • 沈葆楨
    沈葆楨(1820-1879),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抵抗侵略的著名封疆大吏林則徐之婿。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升監察御史。1867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辦福州船政局。當時,正是舉辦洋務時期,左宗棠在福建福州馬尾創辦造船廠,尚未來得及開工,就被調往陝甘任陝甘總督。臨行前左宗棠上疏說:非沈葆楨不能任其職。所以沈葆楨一上任即建船塢及機器廠,並附設藝童學堂。造成船艦20艘,分布各海口。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臺灣,被高山族人民誤殺為藉口,發動侵臺戰爭。
  • 臺灣近代化的首倡者——沈葆楨
    沈葆楨(資料圖)  1874年,作為晚清洋務運動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福建船政創辦人沈葆楨,帶領艦隊以及福建船政水師官兵巡臺撫臺,並通過開禁、開府、開路、開礦等措施建設、開發臺灣,促進了臺灣近代化的進程,在臺灣的發展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
  • 戍臺名將沈葆楨
    生死關頭,林普晴作血書求助解危,沈葆楨冒死突圍出去搬兵。夫婦倆拼死抵抗,終於打退了太平軍的進攻,破了城下之圍。接著,沈葆楨又幫助曾國藩、左宗棠操辦軍務籌集糧草,協助曾、左率領的湘軍與太平軍作戰。  任職江西八年,沈葆楨帶兵與太平軍打了整整八年的仗,且每一場仗都打得十分漂亮,其行兵布陣運籌帷幄的軍事才能得到極大發揮,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的美譽不徑而走,連戎馬倥傯身經百戰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  第二次帶兵打仗,是在他就任船政大臣八年後的1874 年5 月。
  • 從沈葆楨李鴻章通信 透視中國近代海防
    今年是清代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誕辰200周年。由此,沈葆楨與李鴻章,成為清末海防建設活動在地方的重要主政者,極為珍貴的是,二人在主政海防建設期間的往來信函留存完整,時間跨度從1874年至沈葆楨去世的1879年,信件中包含了大量有關海防事務的討論、商議,內容涉及船政建設、1874年保衛臺灣的活動、第一次海防大籌議、船政人才北調、北洋水師籌建、左宗棠西徵、清末教案處理等重大歷史事件。
  • 北洋水師慘敗時,南洋水師在哪裡?在國家利益面前他們還在內鬥嗎
    晚清洋務運動時,清政府一共建設了四支近代海軍,分別是廣東水師、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既然擁有這麼多的水師,為什麼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只能看見北洋水師在海上孤身奮戰呢?當敵人來臨的時候不是應該團結在一起,一致對外嗎?
  • 沈葆楨信札散論
    同年5月受命督辦南洋海防事宜,創建南洋水師,是中國近代造船、航運、海軍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879年卒於任上,清廷贈太子太保,入祀賢良祠,諡文肅。帝師陳寶琛曾言:「吾閩百年來,名臣最著者數侯官林文忠、沈文肅二公。」沈文肅即沈葆楨。作為晚清政壇要員,沈葆楨與其他一些文人士大夫一樣,鍾情翰墨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