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遷都」 傳言 30 年虛實

2020-12-11 百家號

在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編的《北京城市設計的演變與發展》一書中,有一部分的內容是乾脆建議中央「遷出中南海」,在這片區域興建新的辦公樓辦公。

總之,龐大的國家機器在北京日漸狹小的城市空間裡,也體會到了「北漂」的壓力。這也正是為什麼廟堂與江湖之間,30年來周期性出現「遷都」提議,而且成為一個常談常新的國家談資——

比如,即使完全不熟悉政治的人,每一次看到有關「遷都」的新聞時,也可能會意識到,「又到了兩會代表去北京開會的季節」;

陌生人之間只要觀察彼此談論「遷都」話題時的傾向,就可以清晰地劃分出各自的省份,或者具體城市。因為在河南信陽、湖南岳陽、湖北襄陽……都常年流傳著「遷都」到當地的說法,許多人會虔誠地想讓你相信「這不是謠言」。

【北京在理論上從來都不是最佳選擇】

無論如何,此次保定從「功能」上變成首都的一部分,在相當程度上也「粉碎」了在中國周期性出現的「遷都」學說。

換句話來講,就是以往的「遷都」學說從來絕少將保定納入觀察視野。因為他們認為,從每一個數值上來看,保定,包括北京都偏離了中國的重心。

比如一項由中山大學副教授鍾曉青參與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我國生態中心計算方法及定遷都生態安全損益分析》,從技術角度拆解分析了定都北京的利弊,以及未來遷都的可能性。

這裡稍微提一句,回顧定都北京的過程,當時的決策主要是考慮到新中國成立時的內政外交情況。

一方面,毛澤東認為「蔣介石的國都在南京,他的基礎是江浙資本家。我們要把國都建在北平,我們也要在北平找到我們的基礎,這就是工人階級和廣大的勞動群眾」。

另一方面,《北京檔案》雜誌刊載的《毛澤東與新中國定都北平的重要決策》披露,1949年建國前夕,毛澤東詢問王稼祥新中國定都何處,王稼祥答北京,「我認為北京離社會主義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近些,國界長而無戰爭之憂,南京太靠東南,西安似乎偏西了一點兒。」

而簡單來說,這項研究建立在假設中國的首都應該位於「重心」的位置—版圖的重心、人口分布的重心、經濟總量的重心等基礎上。

按照鍾曉青的計算,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為中國「遷都」可能產生以下七個備選地址,它們分別是——

陸地重心,甘肅定西,一個去年發生過6.6級地震的地方;

版圖重心,重慶石柱,革命老區;

人口重心,河南桐柏,一個1984年就被河南省省政府確認為老蘇區的縣城;

經濟重心,江西高安,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生態重心,湖北十堰,山溝裡的汽車城;

水資源重心,重慶涪陵,「中國榨菜之都」;

糧食重心,河南杞縣,以出產大蒜聞名。

北京與這些備選地址相比,都有從600公裡到近1500公裡不等的距離。研究認為,時下一些社會問題的產生,也與北京所處的位置有關。比如「偏離人口重心,不利於民族團結;偏離經濟重心不利於地區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導致地區差異,貧富懸殊;偏離生態、水資源及糧食重心,增大運輸費用,增加成本,加大了土地負擔……」

暨南大學主辦的《生態科學》2011年9月刊登的相關論文同時測算,如果首都完全遷移到一個新城,全部費用最多不過700億元,「僅僅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投資的三分之一」。也有專家估算,建設一個首都新城需要花費不少於3000億元。

【對「首都」頭銜最不感冒的城市】

如果要細緻圈定一個學術界所認為的「遷都」合適選址,比較主流的觀點是將這一系列的重心疊加起來,再尋找一塊基本都能圈住的地域。進入21世紀後,多位專家純粹從學術角度出發撰文稱,湖北與河南交界的南襄盆地是比較理想的選址,被稱為南襄盆地方案—附近的河南信陽、湖南岳陽、湖北襄陽三地有關「遷都」的傳聞流傳開來,似乎也與此有關。

也就是在今年3月保定傳出成為「政治副中心」之前兩個星期,又一份有關遷都的建議被遞交到全國政協秘書處。提案人系全國政協常委、廣東省僑聯副主席李崴。《江門日報》報導說他贊成的遷都方案,也是在網際網路上被網友不斷完善又變形的南襄盆地方案。

到目前為止,公開媒體報導過的「遷都」方案中,另外一些比較有市場的提議是首都遷往陝西西安。《南方周末》報導說,陝西師大一位副校長還曾撰文建議將首都遷到寶雞。陝西對遷都動議的熱情,也來自於一些本省籍的兩會代表的想法。2000年前後,他們希望通過遷都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結合,徹底打破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歷史。

唯一對遷都態度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上海。

還是今年兩會期間,有代表和委員因為「北京霧霾越發嚴重」,再次建議遷都。其中,有關上海成為備選城市的非官方消息,在新浪微博上被討論超過20萬次,天涯社區一則關於遷都上海的帖子,點擊量則一下超過四萬次。

人民網報導說,從網上觀點判斷,上海網民對首都的頭銜並不感冒。

(作者:胡佳恆)

相關焦點

  • 中國遷都傳言30年虛實:學者曾提7個備選地址
    這也正是為什麼廟堂與江湖之間,30年來周期性出現「遷都」提議,而且成為一個常談常新的國家談資——  比如,即使完全不熟悉政治的人,每一次看到有關「遷都」的新聞時,也可能會意識到,「又到了兩會代表去北京開會的季節」;  陌生人之間只要觀察彼此談論「遷都」話題時的傾向,就可以清晰地劃分出各自的省份,或者具體城市。
  • 60年遷都計劃終落地 印尼為何如此執著於遷都?
    印尼總統維多多宣布遷都決定/圖據BBC新聞據路透社報導,班邦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將印尼群島東部作為新首都的落腳點,整個遷都過程可能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彭博社預估,印尼政府將需要230億至33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以供遷都、建設新的基礎設施以及重新安置公務人員。
  • 如果中國要遷都,哪幾座城市最有希望?網友:看好它倆!
    大家也都知道,從明朝開始我們國家的首都就定在了北方的北京,一直到了現在,北京依然是我們國家的文化政治中心,但是從新中國剛成立到現在,北京很多方面的承載能力已經比較難了,那麼這個時候就有人想到了遷都,這樣的話會不會好一點呢?
  • 韓國提出遷都數十年了,為何一直沒能完成遷都?
    為了解決城市發展問題,韓國需要分散首爾的城市職能,遷都就成為分散首爾政治職能的首選。因此韓國早就有遷都的計劃,韓國國會還於2003年12月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為韓國遷都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出於首都安全考慮。
  • 委員建議遷都南陽襄陽盆地 專家:遷都純屬八卦
    純屬八卦  遷都,一場起源於學者、流傳於民間的口水仗,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延續到2014年全國兩會會場。  儘管這場「口水仗」從未得到官方回復,但是有關遷都地的構想,卻吸引多方關注。南陽、西安、成都、武漢,甚至南方的廣州、海口紛紛被裹挾其中。
  • 印尼宣布遷都,也來說說中國古代有哪些舉足輕重的遷都史
    2019年8月26日,印尼總統佐科宣布國家遷都計劃,新首都位於婆羅洲東加裡曼丹省,距離雅加達1400公裡。根據規劃,2024年政府機關陸續遷入新首都,遷都預計耗資2340億元。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有遷都的記載,背後存在著複雜的利益博弈和戰略轉移,其原因值得細細品味。
  • 中國備選遷都城市預覽
    中國備選遷都城市預覽 來源: 房天下整理髮布   2015-10-25 08:30 [摘要] 首都,是一個國家重要的門面。
  • 印尼遷都,這個計劃醞釀了60年
    視覺中國 資料圖。世界上遷過都的國家不少,但很少有印尼這樣執著的。 印尼國家發展計劃部長班邦周一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印尼總統佐科已經決定將首都遷出人口稠密的爪哇島。不過,政府尚未選擇新的地點。班邦同時表示,搬遷可能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他列舉了巴西、馬來西亞和哈薩克斯坦的例子。
  • 遷都襄陽?熱議之後的冷思考
    「遷都」一說,討論了30幾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李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南陽襄陽盆地可建都城。李崴介紹,該方案是在南襄盆地及漢水流域建立漢京都市圈。此地理位置正好處於全國東西南北的中點,而襄陽,正處在這一地理位置的中央。中國「遷都」的說法,始於1980年。
  • 學者湯愛民建議中國遷都首選湖北西部
    2012年12月20日的晚高峰,北京中心城區的擁堵指數曾經出現過9.9的高位,回家路上的北京市民其實都滯留在停車場。但是,非京籍人士還是記掛著北京戶口,因為這裡有最好的大學、最頂尖的人才、最知名的公司、最好的發展機會。這是一座不能久留的城市,同時也是一時難以離開的城市。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學者提出遷都的設想。1980年,首都經貿大學的教授汪平提出將首都遷出北京。
  • 揭秘:印尼泰國都要遷都?遷都背後的政治經濟學
    印尼正式決定遷都,泰國正在考慮遷都!遷都好像突然成為了國際上的一個熱點話題。其實不然。印尼遷都,其實不是新聞。早在印尼獨立之初,印尼開國總統蘇加諾就曾提出遷都。之後數十年間,遷都話題也經常見諸報端,可以說印尼人討論、思考遷都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放眼世界,全球遷都的頻率也不低。
  • 二戰時,日本曾妄圖遷都中國
    日本向中國投降儀式 二戰中期,日本對美發動著名的「珍珠港」偷襲,隨著美國海軍在尼米茲的指揮下,通過潛艇開始了初步反擊,大量的日本貨輪被擊沉,要知道,日本是個島國,
  • 大堵車引中國「遷都」爭論 多地掀民間「選都」熱
    遷都之說源於1980年,此後將近30年,每一次環境事件都會引發民間對於遷都的猜想。  但,這一切也僅限於民間。  大堵車再次引發「遷都」爭論  每一次環境事件都會引發民間對於遷都的猜想  此次「遷都」的導火索是9月17日北京的「驚天大堵」。
  • 北京不適合居住:中國遷都首先目的地曝光!
    摘要:「現代國家遷都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中國發展的盲點在西部,根本解決是遷都到中西部,而且成本還不高。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學者提出遷都的設想。1980年,首都經貿大學的教授汪平提出將首都遷出北京。四年後,中國社科院的黎鳴向中央遞交了遷都計劃書。這些民間意見都沒有下文。2000年,《經濟參考報》發表了方可的《北京城會被迫遷都嗎?》,這是遷都問題在官方媒體上少有的亮相。在那之後,梅育新、胡星鬥等學者在網絡上發表了關於遷都的研究成果。
  • 中國的幾座遷都備選城市,你想他們遷到哪裡?
    洛陽有著數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洛陽地處中原是中國南北東西的分界線,也是中國版圖中心如果定都洛陽能最大程度輻射全國有助於開發落後地區能起到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的作用從自然環境經濟文化軍事政治等五個方面介紹了遷都的必要性,用30年左右的時間遷都到中部南陽襄陽盆地,最為合適能夠建設一個幾近完美的首都。
  • 中國遷都備選城市曝光 要不要提早買房遷居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學者提出遷都的設想。1980年,首都經貿大學的教授汪平提出將首都遷出北京。四年後,中國社科院的黎鳴向遞交了遷都計劃書。這些民間意見都沒有下文。2000年,《經濟參考報》發表了方可的《北京城會被迫遷都嗎?》,這是遷都問題在官方媒體上少有的亮相。在那之後,梅育新、胡星鬥等學者在網絡上發表了關於遷都的研究成果。
  • 北魏為什麼要遷都?又為什麼遷都後40年便分裂而亡?
    北魏遷都是服務於戰略需求的,其舊都滿足不了南徵的需求,故在北方趨於穩定以後,進行了都城南遷,成為進攻南朝的前沿指揮所。有人認為北魏遷都是造成分裂的根源,其實遷都是獨立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這個決策並不等同於以漢化為中心的改革,所以北魏遷都被誤解了。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乘南齊武帝病逝的機會,率軍由首都平成(今天的山西大同)出發,開始南徵。
  • 二戰末期日本的瘋狂計劃,本土失敗就遷都中國
    2006年,美國軍方解密了一部分二戰時期的絕密文件,這個未能實施的計劃隨即被披露。1945年6月,美軍攻佔日本衝繩島後,日本軍部高層意識到「本土決戰」已迫在眉睫。在準備「本土決戰」的同時,日本軍方還制定了一份絕密的作戰計劃,即「遷都計劃」,一旦本土作戰失敗,就將日本政府和天皇秘密遷往日本在中國的佔領區。那麼,他們準備遷往中國哪裡呢?2006年,美國軍方解密了一部分二戰時期的絕密文件,這個未能實施的計劃隨即被披露。1945年6月,美軍攻佔日本衝繩島後,日本軍部高層意識到「本土決戰」已迫在眉睫。
  • 日本400年前的「7年計劃」:7年時間徵服中國並遷都北京!
    古代中國無論是在經濟還是軍事上幾乎都是領跑世界的,中國對於亞洲周邊國家影響尤其深遠。日本是中國的徒弟,一直向中國拜師學藝,也一直幻想著徵服中國。至少400年前的日本有著一個瘋狂、不自量力的計劃:用7年時間徵服中國,並且遷都北京。
  • 印尼遷都:盤點那些曾經遷都的國家
    遷都的原因顯而易見。雅加達每年平均下沉1至15釐米,城市幾乎一半的區域低於海平面。雅加達坐落在海岸邊的一片沼澤地帶上,一共有13條河流在這裡縱橫交錯。雅加達交通十分擁堵。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雅加達是世界上最擁堵的城市。政府部長們必須要警察護送才能準時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