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講《帶業與消業往生》,業是什麼意思?

2020-12-19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實際上「帶業往生 」與「消業往生 」這兩句話,都有道理,並不是那一邊對,那一邊不對。這兩句名言,是前輩善知識以及現代的善知識們,說法的方便話。一個有成就的人;教化別人,每每因時間的不同,地區的不同,對象的不同,在說法上,就有各種不同的方便,所謂「觀機設教」,便有因時制宜,園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作用。

我們知道,「帶業」與「消業」這兩方面的辯論,重點在一個「業」字。那麼,我們學佛的人,當然先要了解什麼是「業」。

業並不是絕對的壞事。我們知道,佛說的業,內插三種:善業、惡業,以及不屬善不屬惡的無記業,統稱之為業。既然如此,那麼,修行的人是否也在造業?答案是肯定的。修行人也在造業,諸佛菩薩也在造業,因為修行是在造業,造就至善純淨的善業,以至於菩提道業。既沒有無記業,更沒有惡業的雜染。

如果說,往生 西方,都要善業成就,那麼善業成就的人,在理論上,是否也是「帶業往生 」呢?答案很肯定,當然也是「帶業往生 」,是帶善業而生。如果說帶業不能往生 ,必須消業才能往生 ,會使人認為消了惡業、無記業還不夠,一定要修成一切善業如菩薩,才能往生 。只因「消業」兩字,在定義上,說得太倉促含混了,因此引發了爭論。

更進一步說,倘使必須消了一切的業才能往生 ,那麼極樂淨土,就不歡迎我們,不歡迎一切眾生,只歡迎成就菩提道果的大菩薩,甚之成佛的才能往生 了。沒有這個道理,也不是這個道理。且別說大菩薩們,只講一般修行的人,真正將善、惡、無記等一切的業都消盡了的,能有幾人?況且根據佛的聖教,只有轉業,而不能消業。「轉識成智」,轉識成佛。所謂「帶業往生 」,固然是古代善知識方便的說法,「消業往生 」,也是一時方便的說法,如果徹底窮究,便要試問:消掉了什麼業?

譬如小乘成就的阿羅漢們,甚至證得了有餘依涅磐的阿羅漢們,他的業還是存在,只是暫時內伏下去,因此也能成道。我們不要以為回羅漢們已經成道了,他的業就此能消滅了,只是暫時潛伏下去而已。甚至於「地」上菩薩,以及沒有到「地」的菩薩,還都是帶業的,只能說:「地」上菩薩的業,轉化、淨化到一個層次,或轉化、淨化到某個程度。

佛說:「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例如世尊釋迦牟尼佛,現生還得示現,接受往劫的果報。絕對不能說我已成就了,就可賴債不還報而消業得了。所以,如果一定堅持要捎了業才能往生 ,否則便不能往生 ,此說似乎太過固執了。如果認為非如此不可,則落在「見取見」和「所知障」中。主觀成見的「見取見」容易形成法執。例如世間成見說:此事非如此不可!但是,佛法沒有如此不圓融的。

相關焦點

  • 什麼消業方法最厲害?
    比除障法消業的速度還快,為什麼還要念除障法呢,只念《普賢行願品》不就OK了嗎?再說,講金剛薩垛除障法時,不也說它是最殊勝最有力量的消業方法嗎?其實若是你自己有接受的能力,都是一樣的。我給大家講過,都是一個意思,講的是一個道理,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 不要迷信南懷瑾的作品
    昨天,偶然看見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叫做《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作者是「一枕古書」。可以看出來,作者是對南懷瑾基本上持有贊同態度。他首先承認了一個事實,即「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作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爭議最大的一位作家,曾經有北大教授對其抨擊道: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 為人做法超度就能消業升天嗎?《伽彌尼經》有答案
    為人做法超度就能消業升天嗎?《中阿含業相應品伽彌尼經》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不能!《中阿含業相應品伽彌尼經》經文故事大概是這樣:阿私羅天子伽彌尼有一次這樣問佛陀,婆羅門等外道平時侍奉諸天神明,如果他們死了,他們就能自由自在地超度這些眾生去往極樂天界嗎?世尊您作為萬法之主,懇請您在眾生殞命之後超度他們去往極樂世界吧!
  • 阿彌陀佛能轉念佛人橫死定業嗎?
    阿彌陀佛能轉念佛人橫死定業嗎問:阿彌陀佛能轉專修念佛人橫死的定業嗎?答:這個問題的起因是因為有專修念佛的人信心也蠻好,大家都認為他往生是沒問題的,可是走的時候,或者是出車禍了,特別是有一位騎自行車摔到大溝裡,表象是很痛苦的,好像也算是一種橫死。像這種情況,作為凡夫,心裡都希望「阿彌陀佛保佑我最好不要這樣」,那不就更好、更圓滿了嗎?首先,答案是肯定的,阿彌陀佛當然能轉橫死的定業。
  • 淨空法師:卑賤的業因和尊貴地位果報的業因
    偷盜的手法很多,一定要懂得盜竊真正的意思,在佛法裡面講「不與取」,那都是叫盜竊,也是我們中國人常講的不義之財。你要是取不義之財,做你生活活計的,那就犯了這一條。你不應該得到的,你要把它佔有、取得,這也是卑賤的業因。第五「負債逃避不償」,欠債的不肯還債,這一生不肯還債,來世遇到了還要還,躲不過的。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
  • 人生因為酬業而來,你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知者常樂
    佛說人生酬業而來,就是說人身是隨善惡業力流轉來的,是為酬償業報,而來到這個人道上的。人因業而生、因業而活、因業而終,人就是一個業報身,一切都是業報的安排,要報的恩情要報,要還的債要償還,受了便了,受了便好。
  • 佛學智慧,佛家講的「深心」是什麼意思?
    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學智慧,佛家講的「深心」是什麼意思?它不僅在佛家看來重要,在我們生活中一樣的重要,為何說懂得落實在生活中,受益匪淺!維摩經第一品講的就是「心淨則國土淨」,佛家認為,宇宙的本質就是空,虛幻不實的。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只不過是人心的幻相。當下一念心起時,宇宙萬物與心俱起;當下心寂時,宇宙萬物與心同寂,心為萬物之本。把握了心,就把握了萬物的本質。
  • 若有業障,必經此水沐浴,在這裡就是一種修煉,業重者,一浸此水……(二九)遊西方極樂世界恭聽阿彌陀佛說法!
    依老衲看來並沒有什麼,「問心!問心!」而已,心如能「無愧」,我看接近佛不遠了。離心即無佛可尋,如一寺中空無一物,自不能稱為寺;人身中若無心,焉能成為人?所以願眾生是一個「有心人」。心可變化多端,一個製衣師傅可以製成千奇百怪的衣服,人心即「師父」可以將自己面貌身形變化不同,要變「佛」變「魔」都是隨心所欲,每一個人都是「魔術師」,你要要什麼花樣,走什麼腳步,變什麼把戲,任你變了。
  • 南懷瑾老師講得很透徹,南無阿彌陀佛
    無論是凡夫俗子,還是高僧大德,禮佛的時候都會拜佛念經,有人就會有疑問:「看見他們拜佛念經很辛苦,那拜佛念經的意義是什麼?應該怎樣拜佛念經呢?」拜佛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南懷瑾老師講,四個字,「因我禮汝」。「因我禮汝」四個字的意思是見佛如見我,起恭敬心而拜,其實就是拜自己。拜自己的什麼?自己的心,自己的誠敬。做人做事就是一個恭敬的敬,就是儒家所講的敬。一個人能夠敬己,然後才可以敬人;敬別人,恭敬別人,也就是可以敬自己。一念的誠敬,當下就可以證到佛的境界,所以這一段的道理,是叫我們正信。
  • 南懷瑾的告誡:這種能力不夠,想要消業開智慧,只是妄想
    修佛求的是什麼?求的是得大智慧,以此開悟解脫,獲得自在。達到佛和菩薩的境界,也是修佛的至高目標。學佛的人不可謂不多,但是成道自在的卻沒有幾個,大多數人修了一輩子,都是在做無用功,想要努力,卻不知道和覺悟之人的差距在哪裡,也不知道如何填補這個差距。
  • 業者稱「臺灣消保會」監督 消保處:勿輕信
    遍及臉書、入口網站或社群媒體的「一頁式廣告」,近起甚至截圖臺灣消費者保護協會的LOGO,置於其網頁,但臺灣消保協會已聲明,無替任何業者背書,希望消費者勿輕信不肖業者的詐騙技倆。(消保處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近幾年「一頁式廣告」遍及臉書、入口網站或社群媒體等,甚至還有業者截圖臺灣消費者保護協會的LOGO,置於其網頁底端,並打著接受該團體監督的口號,但臺灣消保協會已聲明,無替任何業者背書,希望消費者勿輕信不肖業者的詐騙技倆。
  • 臺當局消保處抽查全臺24家旅宿業 僅2家全部合格
    消保處已要求主管機關轉知各地方政府進行監督與改善。出門旅遊除了要玩得開心,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問題。消保處隨機抽查島內24家旅宿業者,針對建築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衛生管理、旅宿業經營附設兒童遊戲場管理、定型化契約等項目進行查核,發現僅有高雄富野度假酒店以及竹湖暐順麗致文旅全部合格,其餘22家皆有不合格項目。
  • 南懷瑾先生:學佛如果沒有發起這個心,一切免談!
    恆是常的意思,隨是追隨。現在要講的八句,表面文意比較容易,大家至誠恭敬地以讚嘆心來唱誦,也是一種寶貴的供養,合於贊佛功德的道理: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恆修普賢廣大行,父母也是眾生之一,你有沒有恆順父母的意思呀?父母許多合情合理的要求和教導,你們都遵行了嗎?(部分同學答:沒有)這豈非不孝;兄弟姊妹等等親人也是眾生,你也時常滿其所願嗎?——沒有。所以儘管大家天天念「往昔所造諸惡業,一切我今皆懺悔」,真懺悔了嗎?如此學佛又有何用?!所以我常說:「本欲度眾生」,結果「反被眾生度」,都是眾生來度我們,是不是?(同學們答:是)那麼我們還有資格學佛修菩薩行嗎?
  • 阿含經故事選069 複雜的業報
    我曾當面聽沙門瞿曇告訴我說: 『肢體和言語所造的業,那是不實在的,只有意念所造的業,才是真實的。又,有一種禪定,當進入那種禪定時,會完全無感覺。』」 「普達梨弗道友!世尊不曾這樣說,你不要這樣誹謗世尊,誹謗世尊是一件不好的事。道友!
  •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佛教中業障現前有哪些表現,如何消業障
    那什麼是業呢?小時候,老師為了讓我們鞏固學習的效果,會給我們布置作業,長大了我們會從事各種事業,例如,跟土地打交道的叫農業;貨通南北,利獲東西的是商業;生產各種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的事業,叫做工業;等等諸如此類,最後歸結起來,就是從事什麼事業。
  • 南懷瑾先生:《禪秘法要》第十七講
    如果兩個不配合,光修彌陀佛的修法,這個人很容易修成功,就想離開這個世界,馬上就走了,因此,要把他拉回來,再加上一個長壽佛的修法,那麼,也可以隨時往生,也可以隨時留在這個世間。實際上,這個修法的組織系統,就是釋迦牟尼佛親自所講的《禪秘要法》第三卷念佛法門的這個系統,是一個東西。
  • 阿含經故事選(六十九)| 複雜的業報
    我曾當面聽沙門瞿曇告訴我說: 『肢體和言語所造的業,那是不實在的,只有意念所造的業,才是真實的。又,有一種禪定,當進入那種禪定時,會完全無感覺。』」 「普達梨弗道友!世尊不曾這樣說,你不要這樣誹謗世尊,誹謗世尊是一件不好的事。道友!世尊一再教導我們: 『如果故意造業,而且也付諸行動達成了,那麼,業報是一定有的,若不是在當世,就是在以後的來世。
  • 你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嗎?請聽蕅益大師開示
    【耀如樂園略解】前面已經講過極樂世界的依報世界是多麼的美妙,使我們能發願往生,現在開始講述極樂世界的正報。阿彌陀主要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阿彌陀佛的無量光隨時照攝到每個念佛的眾生,四字六字佛號功德無量,念一句佛號可以消除我們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這是難信之法,這是難解之法,這是我們凡夫的心意識思慮不到之法,修成正果之人可以理解,轉識成智的聖人可以理解,修成念佛三昧的人可以理解,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可以理解,所以,勸不理解的人放下慢心、疑心,老實種因,老實念佛,他日必然得果。
  • 古德說「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怎麼理解,大安法師開示
    古德說「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怎麼理解,大安法師開示。其實「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這句話是蓮池大師說的,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否認修行人的開悟,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