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4-01 16:48:43.0中國新聞網
清明節臨近,上海老字號王家沙門南京西路總店前,前來購買青團的消費者排起長隊。 李姝徵 攝
中新網上海4月1日電 題:一隻青團引「瘋狂」滬老字號不爭「網紅」求「長紅」
作者 李姝徵
清明臨近,上海「青團大戰」進入白熱化。1日上午,老字號點心鋪王家沙總店前購買青團的顧客們排起長隊,近百人的隊伍沿著南京西路「拐彎」至石門一路,一眼望不到頭。
上海老字號王家沙門南京西路總店前,前來購買青團的消費者排起長隊。隊伍沿南京西路人行道「拐彎」延伸至石門一路。 李姝徵 攝
青團,又稱清明果,是中國南方部分地區清明節的時令小吃,因色澤青綠得名。每年臨近清明時節,申城各老字號點心鋪都會陸續推出青團供應市民。
去年,上海老字號杏花樓新創的鹹蛋黃肉鬆青團走紅滬上,排隊時長一度達8小時,「一隻青團引發的瘋狂」受到媒體關注。
今年的「青團大戰」熱度不減,申城青團也展露出「無所不包」的架勢,醃篤鮮、素蟹粉、薺菜、馬蘭頭、榴槤、梅乾菜、素什錦、雜糧等,鹹、甜、葷、素都被納入餡芯。除了去年爆紅的杏花樓,上海各老字號點心鋪如王家沙、光明邨前都排起了長隊。
上海王家沙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重亮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銷售高峰期,單是王家沙南京西路總店,一天就可賣出18萬個青團。據他介紹,總店裡有幾十個點心師傅分成白班、夜班,「24小時都有師傅在製作青團。」如此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中新網記者在王家沙的青團製作間看到,兩、三個師傅圍著一張桌子,桌上放著已經用艾草或麥青染好的糯米糰和餡料,點心師傅兩手翻飛,幾乎難以看清手上的動作。「我一小時能做560個,這段時間每天工作12小時,一天能做近7千隻青團。」有著36餘年「青團製作史」的黃姓師傅邊說邊包,一隻只圓潤可愛的青團隨之整齊地「坐」在不鏽鋼容器裡。
據劉重亮透露,近兩年王家沙總店的青團銷售一直呈兩位數增長,而今年(從2月10日上市至4月初下市)的青團銷售額,預計可達300萬元(人民幣,下同)。
喜愛「軋鬧忙」(滬語,湊熱鬧之意)的滬人,用排隊捧熱了一個個「網紅」美食,店家也因此賺個盆滿缽滿。和青團呈「三足鼎立」之勢的「網紅」美食「鮑師傅」、「喜茶」就因黃牛倒賣、超長排隊時間而遭詬病。「喜茶」甚至一度推出「實名制限購」,以遏制黃牛倒賣。
然而,上海的老字號對於「網紅」這一稱號很「淡定」。「『網紅』年年有、時時有,」劉重亮表示,「網紅」能不能成為「長紅」關鍵在產品質量。他表示,老字號應以匠心求品質,不爭朝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