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芳君說茶 | 第755期原創茶說
是日傍晚,大山深處,獨坐老家天台喝茶。
山裡的空氣到了傍晚已帶了絲絲涼意,白日的浮熱悄然褪去。遠處群山上,夏日餘暉灑落在群山之上,就像披上了一層金碧輝煌的外衣,令人陶醉。
正沉浸在美的視界中而浮想聯翩,義芳君的手機簡訊提示聲叮叮作響,打開一看,原來是一位茶友發來了一條信息,並留言「為啥我喝的這泡閩南烏龍茶茶湯這麼難看呢,紅紅的像紅茶??」
您還別說,仔細一看,這茶湯似乎真的長了一副紅茶臉,深紅深紅的。不過,我們知道,閩南烏龍茶是半發酵茶類,茶湯是不會出現紅茶般的「紅湯紅葉」,而是呈現橙黃、金黃,乃至深金黃,以至於看過去就像是紅色。
不過,有些閩南烏龍茶的確會出現類似紅茶的橙紅色,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這種色澤,那就意味著茶葉品質已經亮起了「紅燈」,我們喝到的很有可能是劣質茶!!!
話說回來,為什麼有些閩南烏龍茶茶湯會呈現出類似紅茶的湯色呢?以下這四個方面的原因不能不知道!
首先,我們應先分辨手中的閩南烏龍茶,究竟是清香型,還是濃香型;究竟是閩版,還是臺版。一般而言,清香型鐵觀音茶湯色澤呈橙綠、橙黃、清黃,而濃香型鐵觀音則是標誌性的金黃。臺版烏龍茶則多採用重發酵、深焙火工藝特點,茶湯滋味醇厚,色澤深黃似紅色,滋味上帶紅茶的甘潤感,最典型譬如臺灣木柵鐵觀音。所以,有可能喝到的湯色深黃似紅色的正是臺版烏龍茶。
其次,比較常見的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導致茶湯顏色的「紅變」,這跟閩南烏龍茶的採制工藝有關。
閩南烏龍茶的鮮葉採摘一般是中開面採,採摘兩三葉剛成熟的新梢茶葉,而並非嫩葉。這樣老嫩適中,如果太嫩採了,葉子內水分含量高,製作時不好把握,很有可能走水不暢,產生積水紅變。
另外,夏暑季溫度高,光照強烈,制茶師傅們製作經驗不足的話,往往容易因萎凋、殺青控制不好,導致部分茶葉走水不充分,而產生「紅變」。這類茶屬於加工中的「硬傷」,反應在葉底上就是有褐紅的葉底。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與我們的衝泡手法有很大關係。
閩南烏龍茶衝泡時,不管是首衝,還是隨後的幾衝,坐杯或悶杯時間不宜太久,久了,茶湯中析出的內含物質一下子增多,尤其是茶多酚多了,茶湯太濃,色澤加深,口感也變得苦澀。
再者,茶葉主泡茶器是否乾淨整潔,也會影響到茶湯滋味色澤。
有不少「懶茶人」,經年累月泡茶,卻沒有及時清理茶器,主泡器內壁上形成了厚厚的一層茶垢,茶湯出水後,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看過去茶湯色澤也就顯得不那麼清麗了。
此外,還有一點也是不容我們忽視的,尤其是在城市居民的日常衝泡中比較常見。那就是不少人泡茶時,直接使用自來水衝泡。
俗話說,水為茶之母,水質好壞也會影響到茶湯滋味、色澤的最終呈現。有些人用自來水衝泡,發現茶湯色澤明顯較深和用純淨水衝泡的不同,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現在的自來水一般都使用氯氣消毒,還有經過管道時可能會有一些雜質,容易造成茶湯色澤的不夠純淨。
本文由義芳君原創撰寫,每日分享茶文乾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有問必答!
了解更多精彩深度原創茶知識,快來關注義芳君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