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花家山莊東坡亭,品讀名家讚頌之楹聯

2020-12-12 三葉草玩攝影

在金庸先生遊覽讚嘆過"青山滴翠湖水碧,絕幽山莊名花家"的山莊裡,有一座專門為蘇東坡古代石雕像出土而建造的亭子,這個亭子叫東坡亭,這個亭主是目前全國唯一發現的蘇東坡石雕像,並經國內知名文物考古專家學者鑑定,確認像主應是蘇軾。

東坡亭為四角形,高6.3米,亭蓋部分選用上好木材建造,亭梁、亭柱、地基則由鋼筋混凝土和大理石組成,造型古樸而雅致。像主蘇東坡石像高2.3米,穿長袍,戴官帽,雙手持笏,氣宇軒昂。亭的正面上方懸掛著九十二叟趙樸初先生所題的黑底金字匾額——東坡亭。

亭柱上刻著四副對聯,正面兩副,左右各一副,分別讚頌蘇東坡的政績、人品、詩文。正面前聯是集明朝楊慎的句子:「岷峨凌雲掞天藻,江漢流湯驅硯濤」。書寫者是周而復,曾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文化部副部長、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代表作有《上海的早晨》、《白求恩大夫》等,他還是老一輩書法家。

亭左一聯是:「問今古杭州太守,有幾人如公偉業;讀西湖萬首詩詞,竟何曲睥睨群雄。」撰聯人是西湖申遺專家組組長、原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陳文錦,他曾是西湖的管理者,也是一位與西湖有著深厚情感的研究者。

亭右一聯是:「雨奇晴好,形容到處追隨有西子;海闊天高,襟抱何人曠達似東坡」撰聯人是王冀奇,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西泠印社社員,浙江省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理事,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辭賦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楹聯「十傑之一」。

「東坡亭銘並序」,介紹了此亭的來龍去脈,撰寫人是鮑志成,現為浙江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文化傳承研究所所長。文中介紹了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的政績,才華以及為建蘇堤許願以身護法的崇高人品,讀來讓人肅然起敬。蘇東坡的形象正如史樹青先生所撰的楹聯:「垂老捨身依古寺,長留真相在西湖」。瞻仰了東坡亭,品讀了名家楹聯,蘇東坡的形象也愈加高大了。

相關焦點

  • 義烏舉辦近現代名家楹聯展 三十多位名家真跡亮相
    今天(4月10日)上午,由義烏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義烏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義烏商報社、義烏市廣播電視臺、中國義烏網協辦的「三春桃符——近現代名家楹聯展」在義烏春及草廬美術館正式展出。說起楹聯,每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誰家過年沒有貼過啊?
  • 遇見最美鄉村文化人,一道來品讀他的錦繡詩詞楹聯
    2018年11月鹹寧市詩詞楹聯學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大會上,被授予「鹹寧市詩詞楹聯界精英」 稱號,傳略已載入《中國當代楹聯藝術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詩詞藝術家大辭典》《當代楹聯家大觀》、《當代詩詞家風釆錄》、2017年《通城年鑑》「文化人物」等10多部典籍。2011年《南鄂晚報》以專版介紹,《徐龍保:大山裡的草根文人》。
  • 詩詞楹聯碑刻對關羽的描繪、讚頌
    幻出七寶須彌念,有為之跡無為功。永寧同泰虛爭雄,可憐南北民力盡;一炬贏得都城紅。  鼎湖龍髯久上天,妖魄再作修羅顛。快意一掃騎池穿,彼髯何為扼我咽。玄女再授軒皇權,七家鏟削沈青煙。寧惟吾人脂其口,度支歲歲饒金錢;一奠北滷三千年。  白衣豈至計,豎子偶成功。天將移漢祚,先忌絕倫雄。  有文無武不威如,有武無文不丈夫。
  • 以聯會友,楹聯愛好者雅聚東莞觀音山品聯論道
    在品析「觀音山上觀山水」之餘,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推出了有獎徵對句活動,廣東楹聯學會會長鄒繼海以「名山對對對名聯」為下聯出句徵上聯,自1月10日開始清晨便吸引了近千名「聯友」前來景區一展才情投稿。為讓廣大有意參與的楹聯愛好者、文學愛好者進一步參透這一上聯的絕妙之處, 觀音山特擺下品聯「龍門陣」,眾多楹聯名家應邀出席,與現場來自各地的「聯友」雅聚一堂,現場更有知名電視臺主播現場實時跟進直播,線上參與人數達數百萬,更有網友在線「踢館」,出句連連與各位楹聯專家探討,引起了社會各界極大的關注度、認可度、參與度。
  • 「品讀棲霞山 感同金陵史」2019棲霞山楹聯徵集活動圓滿結束
    值此美好時節,2019棲霞山楹聯徵集終評會於9月17日在南京棲霞古寺內的雲谷書畫院熱烈舉行。「品讀棲霞山 感同金陵史」2019棲霞山楹聯徵集活動得到了中國楹聯學會、江蘇省楹聯研究會的全程支持和專業指導。楹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和符號,更是一個景區、一個建築的點睛之筆。
  • 湖水環繞,波光瀲灩,垂柳成蔭,風景優美,廣西北海東坡亭
    東坡亭,位於廣西北海市合浦師範學校內,相傳蘇東坡於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在合浦時住清樂軒,雖只兩個月,卻寫了《雨夜宿淨行院》、《記合浦老人語》等詩文。後人為了紀念他,在清樂軒故址修建東坡亭。此亭歷代重建幾次,現亭為1944年重修。東坡亭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合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 走進永州古村落·新田龍家大院:文氣沛然 楹聯傳家
    人民網長沙7月30日電 夏日的清晨我們從湖南省新田縣城出發,往西行駛15公裡後,我們來到梘頭鎮黑砠嶺村的龍家大院。這裡是明清時期湘南古建築群的經典代表,48棟保存完好的古建築,128幅內容豐富的古楹聯,見證了龍家大院往昔的輝煌與文明。
  • 蔡氏古民居與古檗山莊
    或許是沿襲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習慣格式,凡屬建築規模較大的厝、堂、園林,房主人總會延請一些社會名流、書畫名家予以題詠,並將墨跡鐫刻其上,形式或楹聯,或匾額,或中堂鬥方,內容也多為「詩書傳家」、「積善餘慶」之類的詩詞名句、治家格言,故而詩書畫麇集一堂,蔚然大觀,一處建築也就成為一個可供觀摩鑑賞的書畫文化園廊。
  • 「回家過年·開門大吉」當代中國畫名家 楹聯書法作品展精彩登堂
    1月1日交響音樂會結束後藝術家趙先聞和尤德民贈與外國友人中國楹聯  策展人向西班牙哈恩城市交響樂團的外國友人詳細介紹中國楹聯的傳統文化並與之交流  東營雪蓮大劇院  2016年12月31日晚,辭舊迎新之際,「回家過年·開門大吉」——當代中國畫名家楹聯書法作品展在東營雪蓮大劇院精彩登堂。
  • 【2020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書畫名家題寫楹聯繪平涼
    為深入挖掘平涼歷史文化資源,充分展現平涼文化魅力,宣傳平涼景點深厚底蘊,推動平涼文化旅遊事業繁榮,在2020年「交響絲路·問道崆峒」文化旅遊節之際,我市邀請國內書法名家為各A級以上景區和文化單位題寫楹聯和匾額。
  • 北京楹聯——直擊大都市楹聯創作骨幹精品力作,今天看北京
    10.烏鎮老街水曲巷深,小鎮情牽尋夢路;睛耕雨讀,名家輩出集賢坊。8、2018年為北京房山樂佛寺天王殿撰聯佛祖在堂,誡語在胸,權財障眼輕如土;浮生有制,平心有秤,德品量身貴似金。10、2018年為浙江楹聯第一村夏溪村撰聯題夏溪胡氏農本儒承,忠良之訓;名門望族,閥閱之家。
  • 龍鳳山莊一夢香——英山最美山莊之龍鳳莊園
    地靈人傑之區,位居八景;椒衍瓜綿之嗣,系出雙峰。斯龍鳳莊園者,系饒氏先哲、黃小雲伉儷創建也。先哲君乃雙峰公系下第二十九世孫,素懷大志,歷展銷各地之艱辛;初展宏圖,建創業齊家之巨構。投資兩千萬元,用地二百餘畝。面向蓮花,花徑三三;背坐龍峰,峰巒九九。河流溪澗,時聞水調漁歌;橋接城鄉,遍越山坡雲岫。拔地維新,得天獨厚。種植有老梅蘭竹,異草奇花;養殖有孔雀豬猴,珍禽怪獸。
  • 中國楹聯學會命名運城市黃金水岸小區為「中國最佳楹聯文化社區」
    中國楹聯學會經研究同意命名運城市黃金水岸小區為「中國最佳楹聯文化社區」新年伊始,從北京傳來喜訊,中國楹聯學會經研究同意命名運城市黃金水岸小區為「中國最佳楹聯文化社區」。元月10日,在運城市楹聯學會「五代會」上,黃金水岸代表從中國楹聯學會顧問嶽民立手中接過熠熠閃光的獎牌……「最佳楹聯文化」的牌子能授予一個社區,這在全國尚屬首家,的確值得可喜可賀!這不僅是對黃金水岸楹聯文化建設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褒獎,更為中國楹聯文化強市——運城再添殊榮。
  • 走近火田鎮大坑村—品讀方家大厝
    因緬懷祖恩,對於雲霄大坑村,筆者一直帶著一顆崇敬瞻仰之心,懷著一種緬懷追憶之情。      但更多的是只知其名,知其宗,其他卻知之甚少。
  • 驚蟄節氣,品讀一首名家的詩作,一夜微雨,萬物復甦
    當一輪紅日終於從山崗上冉冉升起,絢爛的朝霞也驚豔了整個田野和村莊,讓宋代詩人陳允平也悠閒地賦詩,「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驚蟄是一年的第三個節氣,民諺有「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這兩句就形象地告訴人們,春忙季節就要開始。此時不僅杏花春雨、萬物生機,而且也是陽氣上升、令人振奮。
  • 《回家過年.紅梅迎春》中國畫名家楹聯作品展在東營光輝畫館開幕
    1月28日下午,由中共東營市委宣傳部、東營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東營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東營市美術家協會、東營市書法家協會、山東萬裡置業有限公司、瓊玉生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東營市光輝畫館承辦,東營區旅遊局、東營區文聯、黃氏酒坊、久雅居茶書院協辦的「回家過年·紅梅迎春」——當代中國畫名家楹聯作品展在東營文化藝術城光輝畫館開幕
  • 父為張之洞刻印,子8歲書雁峰山門楹聯,衡陽這對父子皆書畫名家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湖湘書畫名家輩出,而衡陽籍獨佔半壁江山,出現了曾熙、符翕、符鑄、蕭俊賢、馮臼等著名書畫大家,可謂人才濟濟,百花齊放。而符翕、符鑄父子,父曾為張之洞刻過印,兒子8歲便書刻了雁峰山門上的楹聯,兩人皆為書畫大家,算是其中最為傳奇的人物了。
  • 徽縣「尹家老宅」楹聯徵集活動獲獎作品出爐,快來看看都是誰!
    徽縣尹家老宅楹聯徵集工作於8月31日結束。本次徵集活動共收到應徵楹聯作品426幅,來自全國30餘省市(自治區)的240名楹聯作家和愛好者參與其中。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9月15日,徽縣政協邀請國家級、市級的楹聯專家和學者組成了評委會,採取匿名編號、推優投票和現場評議的方式,對應徵作品進行了初評、複評和終評。
  • 「水墨新境」——品讀西泠名家丨王佩智書法藝術
    平時喜歡讀書吟誦的他受此感染,乃個人性格使然也,由是便很自然的沿著這條書道正脈而心摩手追之,故而日日臨池不輟,勤奮耕耘,佳作迭出。王佩智在西泠印社工作20餘年,他利用印社得天獨厚的藝術氛圍,有緣經常向名家學習,並接受他們許多直接的點撥、提示和建議。「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些指導更加有益於他的書法品位之提升和藝術視野之提高。
  • 獨坐東坡亭丨走進嶺南人文地標
    若衝著時下又一處大興土木的人造旅遊景點而來,東坡亭,註定會讓你失望。一座磚木結構的單簷二進亭子,一圍簡單的迴廊,別亭、主亭加一起,也不過百餘平方米的面積,與它的聲名赫赫,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要不是主亭正門上方懸掛著的匾額上的據說出自上世紀40年代廣州大榕寺主持鐵禪和尚之手的「東坡亭」三字,還有亭正面壁上那幅陰紋石刻像,在提示著遊客此地的真實所在,難免令人心生猶疑,如此簡陋之處,會是東坡居士當年停駐之所?不過,1000年前的清樂軒和長春亭,作為廉州名士的讀書之處,應該是別有一番風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