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海陵島,必須得看一下「南海一號」博。物館像一所醫院,靜謐、肅穆。站在高處,可以看到「南海一號」巨大的身軀,如被射中的鯨魚,無奈地躺在蔚藍色的海水裡。它只能依靠記憶去懷想崢嶸的昨天了。
海陵島上的博物館 網絡圖片
佇立許久,腦子裡出現了1987年的字樣,也就是「南海一號」被發現的日子。那時候,我是青年,羽扇綸巾,朝氣蓬勃,而今已是雪染雙鬢,目澀力短了。我當然知道,「南海一號」從1987年被世人皆知,到2007年才打撈出水,其間所經歷的正是中國人改革開放的最好年景。
海陵島上的博物館 網絡圖片
20年前,資金、技術困擾我們,國家也像這艘沉船,需要一個甦醒和自強的過程。也許我們不願意讓這艘目睹中華民族輝煌的商船,讓這艘在海上絲綢之路自由航行的商船,有一絲一毫的失望,我們才等待,等待著一個民族恢復自信和應有活力的時候,隆重地接她回家,給她建一棟可以修補傷口的房子,讓她驕傲地回憶。
08南海I號」出水文物。 梁文棟 攝
眼前,耗資1.5億元人民幣的水晶宮,如一位慈祥的母親,擁抱著「南海一號」。「南海一號」是世界上年代最久遠、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對研究我國古代造船工藝、航海技術等都提供了典型的標本。其搭載的文物也有可能解開「海上絲綢之路」的秘密和難題。這艘距今有800多年歷史的沉船,像一個終於迷途歸來的遊子,沉醉地睡去了。
南海I號文物(江西景德鎮窯系青白釉劃花嬰戲石榴紋瓷碗)。梁文棟攝
在博物館的陳列室,我欣賞著「南海一號」搭載的文物。德化窯粉盒、青白釉鋪首執壺,還有景德鎮窯、龍泉窯等官窯燒制的瓷器,以及不同的金屬器皿,古樸、莊重,美輪美奐。有趣的是,其中的一些文物洋溢著阿拉伯的風情,顯然,這是根據外國商人的要求燒制的。
每年8月1日中午,伏季休漁結束,漁船從閘坡漁港啟航奔赴漁場。梁文棟攝
「南海一號」搭載了6萬至8萬件不等的精美文物,為了保護好這些文物,它們隨「南海一號」被整體請進水晶宮,在船艙裡依舊沉睡。眼前的文物是「南海一號」的生命密碼,據此,可以推導出「南海一號」的全部。不過,我沒有這個野心,還是願意靜靜看著歷經800多年的歲月突然現身的物件。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梁文棟 攝
三枚戒指引起了我的興趣,金質戒指有上好的工藝,紋路對稱,細膩柔和,每一枚的戒指的造型又不一樣,此刻,它們靜臥在託盤上,暗光如溪水一樣撲來,襯託出幾許華貴。思忖片刻,我問講解員:戒指是隨船的商品,還是乘船人的私物?
考古人員在「南海Ι號」發掘現場分頭清理文物。梁文棟攝
不算漂亮的講解員微笑起來,一副頗有教養的樣子,她反問道:你說呢?我說是私人物品,也許是船長的,也許是船員的,也許是隨船前行的貨主的,總之,它們屬於個人。講解員不笑了,只是輕輕點頭。戒指還在,主人已逝。走出博物館的時候,看遼闊的大海,心還在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