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起來。
如今,豬本身就成了風口。
普通消費者都感覺到這兩年豬肉價格只增不降,事實上從2018年便開始,豬價連續飆升不降,被稱為「史上最強豬周期」,並且目前價格卻仍在上漲。
這種情況下,養豬頭部企業業績喜人。根據牧原股份三季報計算,牧原每頭豬的利潤超過1700元,不少股民稱一頭豬=2瓶茅臺酒的利潤。
打亂「豬周期」的直接原因是非洲豬瘟及新冠疫情雙疫情,導致生豬等供應受到影響。頭部豬企紛紛表態要在2021年增加銷量計劃, 而其他行業也聞風口而來。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透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僅從房地產過來跨界養豬的企業就超過1000家」。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其中,6成以上的企業成立於近5年。
房地產龍頭其實早有布局,早在2014年,王健林就宣布斥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2016年,許家印也宣布要投資3億元建養豬基地。2018年5月,房地產龍頭碧桂園公開招聘養豬專家。今年,萬科也正式進軍養豬業。除此以外,中糧、華潤、綠城等一眾企業也紛紛加入養豬的隊伍。
如今,房地產商普遍面臨轉型壓力,養豬是多樣化經營降低風險的手段之一。並且養豬利潤高,養豬行業也進入升級階段,地產商還有渠道優勢。相比其他跨界,養豬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除了房地產,網際網路巨頭也在養豬,丁磊的「丁家豬」更是豪華養豬,蹲馬桶、睡公寓、不吃藥,不過價格也不菲,網易曾經公布的一頭黑豬肉,售價高達10萬。
有觀點認為,供應缺口到明年將依舊存在。不過養豬紅利期可能就剩1-2年。隨著前兩個月豬肉價格出現鬆動,已經有不少企業退出。農業需要長時間持續發展,想賺塊錢的未必能成功。比如,僅僅一年的時間不到,萬達的養豬場就慘澹收場。
豬肉產能恢復,對於消費者是好事,不過,那些房企又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