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前鑑不遠,上千家房企跨界養豬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2020年豬企大賺,超千家房企跨界養豬。

前有恆大造車,後有碧桂園造機器人,萬科也養起了豬,地產企業可謂跨界不斷。顯然,造車和造機器人不論在時間成本、資金成本都遠高於養豬,技術壁壘更是天差地別。加之疫情之後豬價高企,多家房企打起了養豬的主意。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且身兼「房地產」和「養豬」雙重角色的企業,大多實力雄厚。從註冊資本來看,5成以上的相關企業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另外,近九成的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且主要分布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31.27%)以及批發和零售業(25.41%)。

房企跨界養豬與主營業務無半點關係,看重的自然是背後的市場盈利點,但這其中有哪些風險需要注意?從我國肉蛋奶的需求量來看,不論是房企還是其他企業,跨界養豬在2021年又是否是門好生意?

超千家房企跨界養豬

房企跨界經營並不罕見,但是近年來跨界養豬的房企數量之多令人咋舌,且2020年跨界養豬的企業尤其多。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

其中,六成以上的企業成立於近5年。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相關企業數量位居第一,佔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44%。

在近期舉辦的中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首屆生豬產業峰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也透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僅從房地產過來跨界養豬的企業就超過1000家。

房企跨界養豬要從2014年說起,彼時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宣布斥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當時有人問王健林如何看待養豬業,王健林自信地答道:」養豬還是容易的嘛,總比蓋五星級酒店容易多了。「然而僅僅一年的時間不到,萬達的養豬場就已慘澹收場。

萬達雖養豬失敗,但卻引得更多的同業進入養豬行業。2016年,恆大宣布要投資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農牧基地。2018年5月,房地產龍頭碧桂園也開始公開招聘「養豬事業部負責人」,同年6月,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除此以外,中糧、華潤、綠城等一眾企業也紛紛加入養豬的隊伍。

2020年3月,萬科正式成立食品事業部,在業務開展初期,主要布局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三大領域,正式進軍養豬業。

2020年5月7日,萬科招聘小程序「萬招君」發布了一則招聘信息,公開招聘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開發報建專員(養豬場)、獸醫(豬場)和預結算專業經理(養豬場),應聘的學歷門檻均需本科以上。7月,萬科宣布收購利津華育養豬有限公司。

房企爭相奔向養豬行業是為何? 從房企和豬企的股價對比來看一目了然。

以牧原股份為例,疫情初期股價曾低至43.05元/股,此後一路上漲,7月股價曾一度飆升/股至99元。截至12月8日收盤,牧原股份報78.22元/股,年初至今股價漲幅高達50.44%,總市值達2932億元。

若將時間拉回至2019年1月初,會發現牧原股份的漲勢圖更為驚人,彼時股價僅為11.8元/股,兩年不到上漲6.62倍。

今年6月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牧原股份實控人秦英林家族以2416億元的財富值位列榜單第5名,遠超眾多房地產、網際網路大佬。

其它龍頭企業的股價上漲也十分明顯,今年2月新希望股價跌至15.6元/股,9月漲至42.2元/股,漲幅高達270%。後雖小幅回落至26.59元/股,但年初至今股價漲幅也保持在34%。浙江省畜禽屠宰龍頭企業華統股份亦是如此,股價從2月的7.58元/股漲至7月的14.64元/股,最高漲幅達到近2倍。

而反觀地產企業,Wind資訊數據顯示,所有A股上市房企中,68家企業的股價年初至今呈跌勢,佔比高達58.1%。其中萬科A股價年初至今下跌5.97%,綠地控股下跌4.14%,華夏幸福跌超30%,中糧地產下跌31.57%。

而港股上市房企中,更有195家年初至今股價呈跌勢,佔所有地產H股的68.4%。更有25家股價不漲不跌(漲跌幅0%),換言之,2020年「一文未漲」的H股房企高達77.2%。其中碧桂園(下跌15.63%),華潤置地(下跌16.96%),中國恆大(下跌19.41%),恒基地產(下跌14.15%)。

此外,人民法院公告網公布的信息顯示,2020年截至8月14日,全國已有380家房企發布破產公告,平均每天約2家房企被清算。與此同時,豬企卻不斷擴張。

數據顯示,2011~2020年這十年間,我國豬養殖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始終保持增長的態勢。其中,2016年年度企業註冊數量首次突破10萬家。而後2018-2019年相關企業年度註冊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在2020年重新迎來了一個快速增長點。

據天眼查數據,現有豬養殖相關企業總體情況可用三個「六成」來體現,分別為:超6成註冊資本在0~100萬,超六成新增於近5年,近六成為個體工商戶。截至12月7日,我國新增豬養殖相關企業量已接近15.7萬家,同比增長88%。

根據2018年在工商局登記註冊的開發商數量9.7萬家做粗略估計,若2020年的開發商數量到達10萬家,則1400多家帶有「豬」話題的房企佔比約為1.4%;我國目前有82.4萬家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豬養殖相關企業,1400多家帶有「豬」話題的房企佔比達 0.17%。

房企跨界路數多

2018年8月,我國首次發現非洲豬瘟疫情,經過兩年多防控實踐,現階段我國生豬養殖產能正處於逐步恢復的階段。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疫情後生豬生產正逐步恢復。三季度末,生豬存欄37039萬頭,同比增長20.7%;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3822萬頭,增長28.0%。

新希望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第三季度外銷仔豬約59萬頭,利潤約4.4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外銷仔豬約73萬頭,利潤約5.8億元。

10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在連續上漲19個月後首次出現明顯下跌,豬價雖有下滑,養豬企業早已賺得盆滿缽滿。然而, 「豬紅利」究竟能延續多久?

中信建投期貨在研報中寫道,豬肉價格具備明顯的季節性特徵,每年的11、12及1月份均是豬肉需求的高峰期,並且通常以西南地區的醃臘需求開始帶動,屠宰企業的屠宰量會顯著高於其他月份。

華泰證券也表示,2020年為全國生豬產能恢復的拐點,2020年6月和7月全國能繁母豬與生豬存欄分別同比轉正,豬多預期不斷增強。並且,本輪生豬周期的下行期或將達到3年(即21-23年)之久,因此2021年或成為後周期板塊邏輯兌現的一年。

豬板塊利好雖在持續,但非洲豬瘟暴發後,不同主體間養殖成本分化明顯,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但經驗的積累需要時間,較長時間維度內絕大多數產能都難以做到低成本養殖。加之房企跨界養豬失敗案例已然「前有古人」,如今蜂擁養豬風險幾何?

興業證券農業分析師毛一凡對記者表示,房企跨界養豬應當謹慎對待。首先,跨界本身有風險,養豬也有顯著的技術門檻,早先行業內企業自身都存在明顯的成本差異,直接導致經營效益天差地別。

「非洲豬瘟暴發後,在尚無有效疫苗的養殖環境下,生物安全防控要求更高,對經營者的養殖體系、人才配置、管理能力等均是考驗。」 毛一凡進一步表示,雖然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養殖利潤豐厚,但隨著存欄恢復,2021年之後豬價大概率震蕩下行,結合當前高飼料成本看,養殖環節利潤將逐步縮水,在周期高點貿然進入或許不是最優選。

中科院研究員也指出,上千家房企轉行養豬,如果只圖短期轉型,忽略了養豬行業的周期性和波動性,未必人人都能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除跨界養豬外,房企的觸角還延伸至多個層面,比如恆大在足球、糧油、汽車等領域都有涉獵;碧桂園選擇了科技多元化轉型道路;萬達在文化旅遊產業和醫療器械行業投資布局;保利衝入養老產業等。風口上的行業很多,房企跨界除了看重周期紅利是否有別的原因?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10月首次公開回應養豬事宜時稱,養豬業務是客戶配套的一部分,是萬科的一個小小嘗試,並不是因為豬肥房地產瘦,而是因為萬科物業平臺做得不錯,很多人想到這個平臺賣東西,比如米、面、油等。

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轉型不是"盲目跨界",而是構築"多元生態圈"。

也有觀點認為,房企跨界除了看重產業紅利,還有對於土地本身的盤算。

「房企跨界一直很多,不是這幾年才出現的,每家房企性質不一樣情況也不一樣。」某上市房企戰略投資部負責人對記者提醒道,有些地產商此前的核心能力是「買地能力」,「但是這種能力是有階段性的」。

「當在市場上拿不到地了,往往選擇主動轉型,尋求多元化發展。」上述負責人直言,住宅或商辦的經營性用地不能定向,但帶著產業用地就有可操作的空間。「地產公司資金相對多,若能既投風口產業又能順便圈地,這筆帳不虧。」

張苑柯

相關焦點

  • 千家房企「跨界」玩養豬
    1超千家房企跨界養豬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一次公開場合表示:「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超過1000家。」「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也火速登上熱搜,不禁讓人想問,現在到底是房子不好賣了,還是豬太賺錢了?
  • 上千家房企「跨界」養豬,給市場發出了什麼信號?
    而與此同時,身為國內房企標杆的萬科,雖然前三季度的營收達到了2415億元,但淨利潤卻只有199億元,利潤率僅為8.2%。 與之相比,在當前「房住不炒」的大環境下,受限價、限購等各類調控的影響,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空間和發展都已經明顯落後了。
  • 上千房企最後的倔強:不會養豬的房企不是好中介
    這不,前有疫情來襲,後有螞蟻退市,中間夾了一堆魔幻現實主義,臨到年底了,沒想到房企們還能再造出個大新聞。據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企業的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 」和「房地產」,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我給大家解釋解釋哈,這意思就是超過1400家的房企發展了和賣房八竿子打不著的養豬副業,聽起來夠魔幻吧?
  • 一頭豬利潤=兩瓶茅臺酒,上千家房企轉行養豬!肉價又開始漲了,概念...
    上千家房企轉行養豬豬企養殖利潤止跌回升自2018年6月第四輪豬周期開啟以來,豬肉價格一路走高。去年11月,生豬價格達到歷史高點40.98元/千克,並遠超前三輪周期高點,區間豬價漲幅高達262%。隨著價格走高,養豬企業效益直線走高,根據牧原股份三季報計算,牧原每頭豬的利潤超過1700元,不少股民稱一頭豬和兩瓶茅臺酒的利潤相當。
  • 1000多家房企抓養豬風口入局,恐怕重蹈王健林覆轍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起來。如今,豬本身就成了風口。普通消費者都感覺到這兩年豬肉價格只增不降,事實上從2018年便開始,豬價連續飆升不降,被稱為「史上最強豬周期」,並且目前價格卻仍在上漲。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透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僅從房地產過來跨界養豬的企業就超過1000家」。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其中,6成以上的企業成立於近5年。
  • 2020年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
    最近一則「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登頂熱搜,賣豬比賣房掙錢? 其實房地產企業涉足養豬行業早有先例,早在2014年,萬達就宣布要在貴州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用來幫助當地群眾脫貧,但是2016年宣布放棄,理由是養豬投資太大,但是利潤太低。
  • 人憑豬貴造千億豬倌,千家房企眼紅湧入,會有「豬吃不炒」嗎?
    在位時王石曾說出過這樣的狠話,不知道退下來他的看到萬科多元化伸向養豬領域時,會作何感想? 人憑豬貴,讓很多房地產商都坐不住了,碧桂園、恆大、萬達等房企早已進軍農畜業。 僅一年多,牧原股份股價上漲6倍之多。
  • 1000多家房企相繼跨界養豬,只因房價下降豬價上漲?別太天真
    剛過了2020年,房地產就顯得有點「不太好過」,去年的黑天鵝加三條紅線還沒搞明白咋回事,緊接著黑天鵝又重新上演,新兩條紅線也隨之而來!甚至,為了自保房地產們還做出了一些讓大家非常「吃驚」的舉動,面對嚴峻形勢,眾多房企不斷尋找新業務、開闢新通道,比如說這條消息:1000多家房企相繼跨界養豬!你沒聽錯,近段時間,房企圈傳出了一個令人非常吃驚的消息,全國超過1400家房企參與了養豬!那麼房地產養豬只是因為房價下降豬價上漲?別太天真!
  • 千家房企衝進豬圈,但行業大低谷正到來
    1000家房企跨界養豬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在1990年以前還是一片荒涼的農村,養豬場分散在浦東各處。有一名浦東說書作家,還寫了兩本說書話本,一本叫《養豬阿奶》,另一本續集叫《養豬阿太》。現在,陸家嘴金融城現在有50萬名從業人員中,容納了30萬名金融人才,2萬名金融高管。
  • 房企巨頭跨界養豬 萬億市場誘惑還是陷阱:散戶們快跑?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告訴時間財經,他不認為萬科養豬是想靠豬來賺錢,其本意應該還是從地產出發去考慮的,比如養豬要批地,養豬只是撬動土地資源的一個關鍵點。養豬風口商務部5月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5月5日豬肉批發價格每公斤42.86元,比3月底下降8.2%。
  • 房企轉戰養豬場,難道賣房不賺錢了?
    怪不得當年老師說不好好學習就回去養豬!原來早給我指了明路?以前是買不起房子,看來以後豬肉也要吃不起!連豬都能住上了開發商的「房子」,買不起房的我竟有點羨慕……」而更多的網友則是質疑:是房企日子不好混了?還是養豬太賺錢了?
  • 1000家房企轉型養豬,「10元時代」不遠了?
    養豬走向現代化 實際上外行入主農業的現象並不少見,在十幾年前的時候,曾經的網際網路三大門戶網站之一的網易老闆就曾經開啟養豬計劃,他認為因為瘦肉精和地溝油用的太多了,必須吃健康的豬肉,因此進行投資養豬,雖然第一次失敗了,但是後來逐漸開始順利。
  • 大廠齊養豬 網易味央運用RFID耳標技術實時監測豬狀況
    事實上,隨著房地產的政策趨向收緊,各大房地產公司業績受到增長壓力,開始紛紛開發新業態,基於國內養豬市場廣闊的整合發展空間和豐厚的利潤。近年來,盯上生豬養殖業的企業,在房地產領域和網際網路領域越來越多。業內人士表示,從數據上來看,真正「養豬」的並不多,整體尚未形成大趨勢,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再加上,還有來自傳統養豬巨頭,如新希望、牧園等都做得很好。
  • 這年頭,賣房不如養豬?房地產賺大錢的時代過去了……
    以前是買不起房子,看來以後豬肉也要吃不起!連豬都能住上了開發商的「房子」,買不起房的我竟有點羨慕……」而更多的網友則是質疑:是房企日子不好混了?還是養豬太賺錢了?真的是應了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02超1000家房企跨界養豬養豬能賺錢了!
  • 千家房產跨界養豬,紅利期還有多久?
    看得見的利潤,讓養豬行業站上風口。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21投資通  記   者丨朱萍、郭驍男、趙晨陽、葉映橙,張巡  編   輯丨李清宇、譚婷  近期,中南六省區生豬禁運政策實施後,南方生豬供應偏緊局面進一步加劇。據央視報導,近一段時間,豬肉價格變動頻繁,很多地方明顯反彈。
  • 利潤一頭豬等於2瓶茅臺酒 千家房產跨界資本豪賭養豬紅利期還有多久?
    看得見的利潤,讓養豬行業站上風口。 近期,中南六省區生豬禁運政策實施後,南方生豬供應偏緊局面進一步加劇。據央視報導,近一段時間,豬肉價格變動頻繁,很多地方明顯反彈。有觀點認為,豬周期或失靈了。
  • 1000家房地產企業開始養豬 怕把養豬業給毀了
    其實,房企大佬們早就開始了布局養豬業,2014年,王健林宣布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恆大2016年宣布投資3億建設110個養豬基地,而2018年碧桂羅在官方網站上招聘人才,就是養豬事業部負責人。而到了今年3月,萬科也宣布成立食品事業部,也加入了養豬的隊伍。
  • 1000多家房企轉行養豬?房地產的苦日子,終究還是慢慢來了
    但出乎萬科意料、也出乎大部分人意料的是,18年至19年,房地產這個行業還算挺滋潤的,銷售規模、房企業績連年破新高。 但到了今年3月,萬科宣布成立食品事業部,加入養豬隊伍。一份「養豬招募令」再次掀起房地產是否已經江河日下的討論。 而事實上,早在萬科之前,已有一批房企在行動。
  • 1000多家房企轉型養豬?房地產的苦日子,終究還是慢慢來了
    但出乎萬科意料、也出乎大部分人意料的是,18年至19年,房地產這個行業還算挺滋潤的,銷售規模、房企業績連年破新高。但到了今年3月,萬科宣布成立食品事業部,加入養豬隊伍。一份「養豬招募令」再次掀起房地產是否已經江河日下的討論。而事實上,早在萬科之前,已有一批房企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