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家房企「跨界」養豬,給市場發出了什麼信號?

2020-12-12 騰訊網

近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中國畜牧業協會在浙江嘉興召開了中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發表的那則關於「全國範圍內已經有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的言論登上熱搜。

相信,大部分人看到這樣一個數據的時候都會感到相當震驚。

要知道,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房地產行業可是被譽為咱們國內最能賺錢的行業。甚至還吸引來了包括茅臺、五糧液、娃哈哈、海爾、海信、美的、海底撈、國美和蘇寧等大批知名企業不惜花費重金,也要跨界來分一杯羹的。

如今,這劇情怎麼就翻轉了?

開發商為什麼會扎堆養豬?

其實,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並不是什麼難事。

簡單來說,不過四個字——有利可圖。

那麼,養豬到底能掙多少錢呢?

網上有人算了一筆帳:以一頭300斤的豬為例,從最開始花大約1500元買一頭豬崽,到8個月後出欄賣出6000元左右,除開1500元的飼料成本後,基本上可以淨賺3000元左右。

而一瓶飛天茅臺「終端零售價格」大概是1300元左右,除開其營業成本和各種稅費後,利潤大概在900元左右。也就是說,1頭豬的利潤相當於3瓶飛天茅臺的利潤了。

也難怪,在2018年公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會出現31家的涉農企業(佔所有企業總數的1.4%,財富總額達5791億元)。且這中間,大部分都是中國企業,共計26家。

其中,養豬業、飼料行業中共有10家上榜。

除了名列前三的東方希望劉永行家族,牧原的秦英林、錢瑛夫婦(以450億元人民幣排名266名,為養豬企業第一名),新希望的劉永好家族外,還有通威劉漢元、管亞梅夫婦,正邦林印孫,大北農邵根火,溫氏溫鵬程家族,海大薛華,雛鷹農牧侯建芳家族,泰國正大集團謝大民。

不僅如此,在今年6月份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作為國內豬企龍頭的牧原集團秦英林家族又以2416億元的財富值位列榜單第5名,超過眾多房地產、網際網路大佬。

據悉,僅今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營收392億元,淨利潤210億元,利潤率高達53.6%。

而與此同時,身為國內房企標杆的萬科,雖然前三季度的營收達到了2415億元,但淨利潤卻只有199億元,利潤率僅為8.2%。

與之相比,在當前「房住不炒」的大環境下,受限價、限購等各類調控的影響,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空間和發展都已經明顯落後了。

據說,為了抑制今年以來的豬肉價格上漲,讓更多養殖戶養豬,國家還發布了一系列的補貼政策。比如對2020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豬場(戶),禁養區內規模養豬場(戶)異地重建等給予一次性補貼。

各種利好加持,難怪會有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大佬開始跨行入圈養豬了。

入局養豬的都有哪些房企?

事實上,早在2014年,萬達就曾宣布要在貴州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只不過當時它是準備以扶貧的方式切入。

隨後,恆大也在2016年宣布要投資 3 億元在貴州建立 110 多個養豬基地。

2018年5月,碧桂園則是直接發布了招聘「養豬事業部負責人」信息。不久後,其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而今年3月,萬科也是正式成立食品事業部。主要布局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三大領域。

根據萬科官網信息顯示,集團合伙人譚華傑將兼任食品事業部的首席合伙人。

緊跟著,5月7日晚間,萬科招聘小程序「萬招君」發布「招募令」,招聘包括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養豬場預結算專業經理、豬場開發報建專員、豬場獸醫在內的5個社招崗位,工作地點主要在深圳。

除此之外,還有包括中糧、華潤、綠城、越秀等一眾大牌房企也紛紛加入了養豬大軍的隊伍。

據天眼查專業版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企業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且身兼「房地產」和「養豬」雙重角色的企業。

從註冊資本來看,五成以上的相關企業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另外,近九成的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且主要分布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31.27%)以及批發和零售業(25.41%)。

其中,六成以上的企業成立於近5年。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相關企業數量位居第一,佔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44%。

給市場發出什麼信號?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大量房企轉型養豬,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傳統房地產業務的發展面臨很多壓力,尤其是限價等政策下,企業的盈利指標推進相對困難。」

以曾兩次高喊「活下去」的萬科為例。

其2019年的年報數據顯示,雖然全年銷售業績達到6308.4億元再創新高,但同比增速卻下滑至個位數,僅為3.94%。

除了銷售增速下降外,當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速也僅為15.10%,相比2018年33.44%的增速,下降了近一半。

與此同時,其收入增速(23.6%)相比碧桂園(28.2%)和融創(35.7%)也存在明顯差距。

而另一邊,從2019年開始的豬肉價格上漲趨勢,已然成為整個國內市場中一個新的盈利增長點。

從房企角度來看,關注此類業務背後的盈利機會和社會效益,不僅可以彌補當下市場人口紅利銳減,市場政策風向不定,以及模式單一化給企業發展造成的短板。還能從不斷擴大的豬肉消費需求和價格上漲趨勢中獲得較大收益。

所以,「後續估計還會有很多房企參與此類業務,進而形成更好的產業鏈,也有助於房企藉此積極進行轉型。」嚴躍進說。

但拋開現在養豬不僅是一件技術活,需要面對較高的養殖環保要求和成本門檻不說,想要養好豬還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瘟疫、經常面臨虧損的風險。

諸如許多養豬企業在2018年所過的日子——受當年的非洲豬瘟影響,2018年牧原股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20億元,同比下降78.01%;溫氏股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57億元,同比下降41.38%。

外加當年高調入市的萬達,最終也在2016年決定放棄這一計劃,改為其他的扶貧形式的前車之鑑。

可知,開發商想要養豬也不像想像中那麼簡單。

或者說,即便在某種程度上屬於客觀形勢造就,但更多估計也是是無可奈何之舉。

當然,如果這一大股來源於房地產市場的資本最終真正投入到這個市場領域,只希望在推動養豬行業的變革,提高生豬產能穩定性的同時,能真正實現咱老百姓期盼豬肉價格降低的願望,而不是重複上演「房地產市場中,只能當根任人收割韭菜」的劇情。

相關焦點

  • 萬達前鑑不遠,上千家房企跨界養豬
    來源:一財網2020年豬企大賺,超千家房企跨界養豬。 前有恆大造車,後有碧桂園造機器人,萬科也養起了豬,地產企業可謂跨界不斷。顯然,造車和造機器人不論在時間成本、資金成本都遠高於養豬,技術壁壘更是天差地別。加之疫情之後豬價高企,多家房企打起了養豬的主意。
  • 千家房企「跨界」玩養豬
    房企搶灘!賣豬比賣房掙錢?曾幾何時,北大畢業高材生賣豬肉成為了很多人想不通的事情,在當時的社會中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但如果這件事放到現在,爭議或許就沒那麼大,畢竟賣豬肉如今似乎也成為了一個大家都追趕的風口。養豬行業無疑成為了當下最賺錢的行業之一,房企跨界養豬行業也成為業內關注重點。
  • 上千房企最後的倔強:不會養豬的房企不是好中介
    這不,前有疫情來襲,後有螞蟻退市,中間夾了一堆魔幻現實主義,臨到年底了,沒想到房企們還能再造出個大新聞。據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企業的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 」和「房地產」,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我給大家解釋解釋哈,這意思就是超過1400家的房企發展了和賣房八竿子打不著的養豬副業,聽起來夠魔幻吧?
  • 一頭豬利潤=兩瓶茅臺酒,上千家房企轉行養豬!肉價又開始漲了,概念...
    上千家房企轉行養豬豬企養殖利潤止跌回升自2018年6月第四輪豬周期開啟以來,豬肉價格一路走高。去年11月,生豬價格達到歷史高點40.98元/千克,並遠超前三輪周期高點,區間豬價漲幅高達262%。隨著價格走高,養豬企業效益直線走高,根據牧原股份三季報計算,牧原每頭豬的利潤超過1700元,不少股民稱一頭豬和兩瓶茅臺酒的利潤相當。
  • 什麼?賣豬比賣房掙錢?2020年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
    最近一則「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登頂熱搜,賣豬比賣房掙錢? 我們國家肉蛋奶的需求量還是非常大,企業看到機會,想要進入這個市場,我覺得非常正常 房地產企業跨界養豬,是否是個好出路呢?在經歷兩年多的上漲周期後,9月以來,高企的豬肉價格開始出現鬆動,甚至有些地方開始重現十幾元的肉價,眾多剛剛跨行入局的企業是否又將面臨新的挑戰?
  • 1000多家房企相繼跨界養豬,只因房價下降豬價上漲?別太天真
    甚至,為了自保房地產們還做出了一些讓大家非常「吃驚」的舉動,面對嚴峻形勢,眾多房企不斷尋找新業務、開闢新通道,比如說這條消息:1000多家房企相繼跨界養豬!你沒聽錯,近段時間,房企圈傳出了一個令人非常吃驚的消息,全國超過1400家房企參與了養豬!那麼房地產養豬只是因為房價下降豬價上漲?別太天真!
  • 房企巨頭跨界養豬 萬億市場誘惑還是陷阱:散戶們快跑?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表示,多領域企業跨界養豬的核心在於國家有一些政策紅利,鼓勵有大資金的公司進場養豬,推動國內養豬領域朝品牌化、規範化的路徑發展,由此存欄量的管控、食品安全以及防疫等重要方面將更有保障。
  • 1000家房地產企業開始養豬 怕把養豬業給毀了
    這句話,也讓開發商認識到,似乎豬真的要飛起來了,於是紛紛投入養豬行業。  據報導,這幾年養豬在房地產圈流行了起來以後,到現在已經有超過1400家企業轉型養豬業。其實,房企大佬們早就開始了布局養豬業,2014年,王健林宣布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恆大2016年宣布投資3億建設110個養豬基地,而2018年碧桂羅在官方網站上招聘人才,就是養豬事業部負責人。
  • 1000多家房企抓養豬風口入局,恐怕重蹈王健林覆轍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起來。如今,豬本身就成了風口。普通消費者都感覺到這兩年豬肉價格只增不降,事實上從2018年便開始,豬價連續飆升不降,被稱為「史上最強豬周期」,並且目前價格卻仍在上漲。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透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僅從房地產過來跨界養豬的企業就超過1000家」。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其中,6成以上的企業成立於近5年。
  • 房企轉戰養豬場,難道賣房不賺錢了?
    真的是應了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02超1000家房企跨界養豬養豬能賺錢了!大批房地產企業開始紛紛轉型成為養豬戶就見怪不怪了。▲ 房企跨界養豬一覽表萬達從14年最先試水,恆大、碧桂園隨後進入「養豬賽道」,最後是今年有所動作的萬科......這些都是叫得上名頭的房企,還有很多不為人熟知的房企也在跨界經營。
  • 這年頭,賣房不如養豬?房地產賺大錢的時代過去了……
    豬肉價格居高不下,養豬的那可真是賺了不少錢。據說豬肉三國鼎立成員之一的牧原集團每頭豬的利潤高達1700元,僅僅一年時間,其股價竟上漲6倍之多,有股民戲稱一頭豬=2瓶茅臺酒的利潤。這上漲速度是房企看了都羨慕不已。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數以千計的投資者湧入!
  • 千家房企衝進豬圈,但行業大低谷正到來
    1000家房企跨界養豬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在1990年以前還是一片荒涼的農村,養豬場分散在浦東各處。有一名浦東說書作家,還寫了兩本說書話本,一本叫《養豬阿奶》,另一本續集叫《養豬阿太》。現在,陸家嘴金融城現在有50萬名從業人員中,容納了30萬名金融人才,2萬名金融高管。
  • 千家房產跨界養豬,紅利期還有多久?
    看得見的利潤,讓養豬行業站上風口。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21投資通  記   者丨朱萍、郭驍男、趙晨陽、葉映橙,張巡  編   輯丨李清宇、譚婷  近期,中南六省區生豬禁運政策實施後,南方生豬供應偏緊局面進一步加劇。據央視報導,近一段時間,豬肉價格變動頻繁,很多地方明顯反彈。
  • 大廠齊養豬 網易味央運用RFID耳標技術實時監測豬狀況
    事實上,隨著房地產的政策趨向收緊,各大房地產公司業績受到增長壓力,開始紛紛開發新業態,基於國內養豬市場廣闊的整合發展空間和豐厚的利潤。近年來,盯上生豬養殖業的企業,在房地產領域和網際網路領域越來越多。業內人士表示,從數據上來看,真正「養豬」的並不多,整體尚未形成大趨勢,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再加上,還有來自傳統養豬巨頭,如新希望、牧園等都做得很好。
  • 1000多家房企轉行養豬?房地產的苦日子,終究還是慢慢來了
    但出乎萬科意料、也出乎大部分人意料的是,18年至19年,房地產這個行業還算挺滋潤的,銷售規模、房企業績連年破新高。 但到了今年3月,萬科宣布成立食品事業部,加入養豬隊伍。一份「養豬招募令」再次掀起房地產是否已經江河日下的討論。 而事實上,早在萬科之前,已有一批房企在行動。
  • 1000多家房企轉型養豬?房地產的苦日子,終究還是慢慢來了
    但出乎萬科意料、也出乎大部分人意料的是,18年至19年,房地產這個行業還算挺滋潤的,銷售規模、房企業績連年破新高。但到了今年3月,萬科宣布成立食品事業部,加入養豬隊伍。一份「養豬招募令」再次掀起房地產是否已經江河日下的討論。而事實上,早在萬科之前,已有一批房企在行動。
  • 人憑豬貴造千億豬倌,千家房企眼紅湧入,會有「豬吃不炒」嗎?
    在位時王石曾說出過這樣的狠話,不知道退下來他的看到萬科多元化伸向養豬領域時,會作何感想? 人憑豬貴,讓很多房地產商都坐不住了,碧桂園、恆大、萬達等房企早已進軍農畜業。 僅一年多,牧原股份股價上漲6倍之多。
  • 利潤一頭豬等於2瓶茅臺酒 千家房產跨界資本豪賭養豬紅利期還有多久?
    看得見的利潤,讓養豬行業站上風口。 近期,中南六省區生豬禁運政策實施後,南方生豬供應偏緊局面進一步加劇。據央視報導,近一段時間,豬肉價格變動頻繁,很多地方明顯反彈。有觀點認為,豬周期或失靈了。
  • 房企搶灘!賣豬比賣房掙錢?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豬肉價格反彈 年末揚起「豬尾巴」10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在連續上漲19個月後首次出現明顯下跌,但似乎好景不長,最近各地的菜市場豬肉攤前,又開始上演搶肉風波。肉攤老闆:多稱一點,明天還要漲價,我和你說老實話。我騙你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