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端午節前後已經進入仲夏季節,多雨悶熱,放假了和幾個朋友一起到山裡「避暑休閒」,吃飯不用擔心,山裡的山民很多人都搞起了「農家樂」,我們中午吃飯這家「農家樂」,規模就不小,院子裡足足擺放了十多張桌子,到了飯點竟然差不多坐滿了人,點了七盤菜,最後結帳的時候四百多元,抱怨有點貴的時候,老闆笑著說:「山上運東西不容易,再說這都是好東西,不算貴了」。想了想味道還算不錯,欣然付帳。
純天然的花椒香氣,包裹在薄薄的澱粉裡,從裡到外焦香酥脆,吃的讓人停不下來,這是第一個光碟的菜。美中不足的是油大了點。
第二道菜:紅燒肉紅燒肉做的中規中矩,瘦肉有點柴,不過確實量不小,挺實誠的,5個人硬是沒吃完。
第一次吃這樣做的鵪鶉,價格倒也不貴,10元一隻,五個人一人一隻。做法應該是先炸後滷,還是挺入味的。
拿到手裡才感覺鵪鶉原來這麼小,也就一個巴掌大,不過還是有點肉的。
這是今天的主菜,據說都是山民們自己散養的雞,雞肉燉出來的湯味道確實特別的鮮香,雞肉也是粉紅色的,瘦而不柴,吃起來相當不錯,一大罐子都給吃完了,一鍋一百五,有點貴了。
嫩黃的外表看起來酷似日本豆腐,咬開一口才發現是蒸好的雞蛋,外面裹著一層澱粉炸制而成,真正的外焦裡嫩,配上香菇,盤底一層洋蔥,味道很有層次感。
韭菜花很鮮,土雞蛋從外觀和口感上也比普通雞蛋優質的多。只是這兩樣混搭起來,口味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驚豔。韭花的鮮辣被掩蓋了,還是醃韭花來的爽快!
滷鵝蛋10塊錢一個,不算便宜,但鵝蛋吃起來確實比雞蛋好吃,尤其是蛋白部分,筋道爽滑,半透明如同膠質,感覺特別的營養。
農家樂的點餐環境,各種食材和做好的成品菜都擺放在外面供人挑選,還是很方便的,閒聊中得知這家農家樂規模還是不小的,夏天生意好的時候,一天七八千元的營業額都可以達到,就是不知道利潤如何了,但大山裡不用花費什麼房子的租金,想必也不會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