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洗碗,這是很低賤的事」:捨不得用孩子的父母,格局真小

2021-01-20 糖媽聊育兒

一位家長在知乎上發帖求助:

當14歲的孩子說出,「我不要洗碗,因為這是很低賤的事情」這種話時,我要如何回應?

這位家長可能只是臨時起意讓孩子洗一次碗,卻沒想到得到如此「讓人震驚」回答。

一個覺得「洗碗低賤」的「品學兼優」的孩子,平時應該沒做過家務吧!

可見家長平時有多捨不得「用」孩子。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除了學習,孩子的一切瑣事雜物都由父母代勞。

在家不用做掃地、洗碗、晾衣等家務,外出連書包都讓父母拎。

甚至有些孩子,連吃飯都要餵到嘴裡。

要啥給啥,無論孩子要什麼都想辦法滿足。

這樣從小嬌慣出來的孩子,長大後真的能做「天下事」嗎?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

「一個人不做家事,他今後怎麼做天下事,他今天連碗都不洗,他怎麼能知道爸媽的辛苦,所以孩子一定要在家裡做家務。」

有遠見、格局大的父母,都捨得「用」孩子

捨不得用孩子,

是父母給孩子最殘忍的禮物。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80歲老母親把48歲海歸博士兒子告上了法庭,原因竟是因為兒子不願意出去工作。

這位母親說,兒子從海外名校畢業回國後,一直不願意去找工作。

宅在家裡整整7年,白天睡覺,晚上玩電腦打遊戲,吃住全靠80歲的老母親。

學歷不低、有手有腳身體也健康,為什麼這位博士兒子就是不願工作呢?

因為太累了。

原來,從小到大這位博士兒子除了學習,母親啥家務也不讓他做。

從小就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享受生活的孩子,是很難接受吃苦的。

而他母親本來以為孩子學成歸來,自己有依靠後就可以安享晚年,沒成想兒子快50歲了,還要靠娘養活。

兒子打死都不去工作,自己有患有尿毒症,每月都要花一大筆錢買藥治病,眼看著日子快過不下去了,這位母親只能把兒子告上法庭。

她嘆氣說:「當初為了讓他好好學習,什麼都不讓他做,沒想到養成這個樣子,真是後悔啊!」

沒有獨立生存能力,即使孩子一路第一保送名校又怎樣呢?

真正為孩子好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經風雨」。

而捨不得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殘忍的禮物。

越捨不得用孩子,孩子越不中用

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說:

「如果我們要擬定一項育兒原則的話,那麼第一個原則就是必須讓孩子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神童」魏永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

13歲考上重點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20歲卻因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被中科院勸退。

神童的隕落讓人唏噓,但知道他的成長經歷後,這個結局似乎又不讓人意外。

從魏永康8歲起,他母親曾學梅就包辦了他的全部生活。

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曾學梅都不讓魏永康插手。

她給兒子洗衣服、做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魏永康讀高中時,她還親自給兒子餵飯。

「我心想,他將來長大離開我,人這麼聰明,很快就能學會的。」曾學梅說。

可正如小時候不曾學飛的老鷹,長大後要想再掌握飛翔技巧,要付出的代價要高太多了。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在一次採訪中講到:

「我的成功得益於母親從小的家務教育。我無法想像家務活都不會的人能懂做實驗。」

越捨不得用孩子,孩子越沒用。

害怕養廢孩子,父母就要捨得用孩子。

格局大的父母,都捨得用孩子

那父母應該怎樣「用」孩子才比較好呢?

可以從做家務開始。

綜藝《少年說》裡有這樣一段對話,值得父母思考。

節目裡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喊話媽媽:「你能不再逼迫我做家務了嗎?」

男孩說,自己每天寫完作業,要刷碗、擦地、摘菜、做飯……

這些工作以前都是媽媽一個人做的,現在全推給自己做。

自己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孩子,這些事不應該自己做。

媽媽的回答是:「不可以!

一口拒絕了兒子的要求,並解釋道:

「雖然你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學習不是你以後人生的主要任務。你以後人生的主要任務,是對你的家人、戀人承擔責任。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將來你既泡得了書房,又下得了廚房,能擔當負責任,那麼你的未來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一定會很幸福。」

這位媽媽說得太對了。

學習不是孩子以後人生的主任務,如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除學習外再無所長,長大後也無法很好地適應社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查發現:

相比不會做家務的孩子,會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27倍。

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從引導孩子做家務開始。

格局遠大的父母都是這麼做的。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教育孩子時,專門制定了關於做家務的家規:

比如:

一定要自己鋪床;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玩具房一定要保持乾淨;一定要幫父母分擔家務……

制定好的家務規則,孩子一定要嚴格執行,即使住在白宮也不例外。

《特別狠心特別愛》的作者說:

「孩子在社會上紮根難,不能全怪社會競爭殘酷。想一想,自己這雙推動搖籃的手,有沒有點燃孩子生命深處的技能與素質?」

別再用「學習好就行」妨礙孩子更好地成長了!

不過分寵溺孩子,安全範圍內,讓孩子多自己動手去做事,是為人父母最有格局的愛。

共勉!

· The End ·

今日互動話題:

你平時會讓孩子做家務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我是糖媽,家有1歲女寶的新手辣媽,愛學習、分享育兒知識和育兒有趣的事。歡迎您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為大家帶來育兒小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我不要洗碗,這是很低賤的事」,背後不只是價值觀的問題
    輪到一個小女孩,喝著喝著哭了起來:「我害怕」,「太苦了」;一個男孩挺身而出:「我幫她」,看得君君心裡是如沐春風般的暖洋洋。誰家不想有個「小棉襖」、「小暖男」?而這份感同身受的「貼心」,正是「同理心」使然。
  • 大年三十婆婆就讓我一個人洗碗,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婆婆可能也就是順口一說,最可怕的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人家樂呵著呢,你自己在那裡攢一肚子的氣,說也沒處說,說出來也不算啥事,可能你跟你親媽說了,你家嫂子也正在洗碗呢。就算她真的是故意針對你,大過年的給她個面子就行了,老人身處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決定了老人說話做事的格局,這是無法改變的,所以作為媳婦,不要太計較,保持安全距離就好,反正以後可能你也是你媳婦的婆婆。試想,你真的拒絕了婆婆洗個碗的要求,別人就會來洗啊,因為所有人眼裡不就是個洗碗的事情嗎?
  • 全家套路Jasper洗碗,應採兒感慨:父母越懶,小孩才會越勤快
    其實,孩子懶惰,什麼都不會,真不能怪他;有時候,是因為他沒有這方面的訓練和意識。 幼兒園布置手工作業,明明是孩子要獨立完成的,父母卻總是幹預、提各種意見,最後講多了,就直接自己動手幫孩子做手工作業…… 表面上看,這些行為都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注、指引和教育,是「為孩子好」的愛。 可仔細想想,孩子的事全部被父母幫著做完了,那他自己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 第一次去男方家要洗碗嗎?網友吵翻天,讓女方洗碗的家庭不能嫁?
    事後,她才聽說,當時準婆婆看到這一幕心裡就不舒服了,和親戚吐槽:一點眼力見都沒有,我兒子在那洗碗,她就幹看著,一點家教也沒有。懶成這個樣子,這以後還不得我兒子照顧她?閨蜜知道未來婆婆在背後這麼說自己,氣得要死:這是娶媳婦,還是找長工啊?我第一次上門,我是客人好嘛!指望客人幫忙做事的家庭,才更沒教養好嗎?
  • 洗碗不要用洗潔精了,家政阿姨教我這一妙招,去汙快又無害
    洗碗不要用洗潔精了,家政阿姨教我這一妙招,去汙快又無害!而且當我們在洗碗的時候是需要用手來進行清洗的,而且這些清潔劑當中呢,也有對我們皮膚有傷害的物質,所以我們用清潔劑來洗碗的話,長時間我們的手就會變得非常乾燥,甚至還會出現裂痕,所以現在很多人在洗碗的時候,都會選擇用這幾種方法來進行清洗,鄰居家政阿姨教我這一妙招,不進去去汙快,而且無害無殘留不傷手,真的很實用,下面就給大家分享說一下。
  • 「我捨不得」用英語怎麼說?
    中文裡面,我們可以用「捨不得」 來表達「不願意,不忍心」 那麼,今天的問題來了, 「我捨不得」 用英語怎麼說呢? 一起學習一下吧。
  • 改變孩子一生的,從來不是父母的經濟條件,而是媽媽的這些特點
    母親用自己的格局來給予孩子智慧格局比較小的母親一味的盯著孩子的成績,不讓孩子洗碗、拖地、打掃衛生,更在孩子有玩伴之後細細盤問,就怕孩子的玩伴成績不行,最後「帶壞」自己孩子。孩子總有要離開父母的那一天,但當他們有外出求學一個人住宿舍時,他們才會發現生活中很多東西自己生活都不知道,卻又不知道去哪裡學。做一位高素質母親,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 14歲黃多多瘋狂健身上熱搜: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成就
    有錢人家的孩子才有資格富養,普通人家不能比,只能「窮養」。先不說窮養和富養跟錢無關,單說運動健身這件事,這些家長捫心自問,你一個月跑幾次步?一個優秀的孩子,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優秀的,她的背後一定有更加優秀的父母。都說,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 海歸女學生街邊幫父母賣早點洗碗
    祝嘉雯麻利收拾起客人用過的碗筷,早餐店送走最後一位客人,她就要和父母準備第二天的食材了。   這裡是龍遊清波路,這段時間,街坊總看見一位年輕的姑娘,端著大盆在路邊洗碗。   洗碗的姑娘,正是祝嘉雯,是街上「張媽媽小吃店」家的女兒,今年大三,這段時間放寒假,在家幫忙。   「張媽媽小吃店」的店主是祝招苟夫婦。
  • 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多數媽媽不知深淺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孩子對於父母來說就是一顆小樹苗,然而父母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播種者,灌溉著孩子的言行舉止等,生活的大小事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 為什麼說女孩第一次去男方家不要洗碗?
    一個女孩分手後說自己最後悔的事情就是第一次去男方家的時候洗碗了。當時,吃完飯,女孩謹記媽媽的教誨,想著要表現得勤快點,爭著說要洗碗,結果竟然沒有人和她搶。女孩默默洗完了所有的碗,男孩一家三口在外面看電視。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遠見的父母會讓孩子這些事上吃苦
    文|好幼師育兒現如今在教育孩子時,大家更傾向民主,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力,希望他們的童年能更加快樂。但個人認為,孩子的思想並不成熟,在有些事上,還是不要對孩子放任自流的好。前幾天軒軒考試成績下來,差的一塌糊塗,趙嬸跟我訴苦:「我讓軒軒學習,他就說我逼他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可這都是為了他好。前幾年他小,我想著再大大就懂事了,可現在還這樣,這不是毀了麼。」
  • 父母給孩子取名,這4個字儘量不要用,雖然好聽可寓意卻不太好
    孩子的每件事在父母的眼裡都不是小事情,從準備迎接孩子出生到他們今後走的每一步,父母們總是跟在後面操心。就拿起名字這件事來說,從前的人們給孩子取名是看到什麼叫什麼,就算貓貓狗狗也不在乎。但現在的孩子們金貴了,時代也發生了變化,名字變得異常重要。
  • 小學生日記《洗碗》的「心酸經歷」,家長:果然最後一招才管用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教育特別重要,有時候免不了要扮演「兇惡」的角色。尤其是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難免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大吼一嗓子或者訓上一兩聲都是常有的事。大聲訓孩子管用嗎?那還真得看是什麼事。
  • 3個孩子都考上美國斯坦福,媽媽談教子心得,父母不要做的10件事
    孩子一入學,很多媽媽比孩子還著急,每天各種焦慮充斥著幸福感,孩子上課不專心,時間觀念不強,看到別人家孩子忍不住就想說自己孩子幾句等等。同時也有許多問題困擾著父母,放學後要不要先寫作業?要不要報興趣班?要不要給孩子制定時間......
  • 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90%的父母都誇錯了!
    自詡「育兒達人」的我今天被孩子上了一課,可能很多父母和我一樣,覺得誇孩子「你真棒」沒錯呀?乍一看,確實沒啥問題,可仔細想想,這種誇獎就是籠統空洞,還有些隨意敷衍。在孩子離開後,教授竟一臉嚴肅跟這位學者說:「你剛才的話傷害了我的女兒,請你向她道歉。」學者一臉疑惑,誇孩子,怎麼還做錯了?後來教授解釋說:「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誇獎她。但漂亮這件事,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於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上沒有關係。
  • 芝加哥南區的黑人姑娘逆襲成白宮女主人,米歇爾:父母教會我格局
    孩子們的「房間」中只能放下一張單人床和一張小書桌。到孩子們十幾歲的時候,基於「青春期的女孩需要隱私」,米歇爾的父母將臥室讓給女兒,自己睡客廳,又在廚房後邊為兒子修了一個隔間。米歇爾夫人 年輕時儘管家中並不富裕,米歇爾的父母依然讓孩子們出門的衣著總是整齊、得體的。
  •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孩子也會變得非常的自信開朗。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情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 洗碗不要用洗潔精了,保潔阿姨用這幾個妙招,保準不傷手去汙又快
    作者: 裝修超人洗碗不要用洗潔精了,保潔阿姨用這幾個妙招,保準不傷手去汙又快我們吃完飯以後,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洗碗了,洗碗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在洗碗的這個問題上,很多人都已經悟出了不少的妙招。現在年輕人生活節奏是非常快的,因此在洗碗的時候速度也是很快的,這樣可以更省時省力,不過如果用洗潔精洗碗的話,那就一定要衝洗乾淨,想衝洗乾淨就需要衝很多次,有些人只是衝下水就沒了,這樣洗潔精泡沫會殘留在碗盤上,碗盤用來放食物,那食物就會帶著泡沫進入人的體內,吃了對人身體健康是很不利的。洗碗不要用洗潔精了,保潔阿姨用這幾個妙招,易清潔又不傷手。
  • 「你只要把書讀好,家務不用你操心」,這句話毀了多少孩子
    女孩不知道拖地的時候,拖把怎麼樣拆卸下來弄乾,不會用洗衣機洗衣服,甚至不知道原來國外是用海綿洗碗,在家的時候也沒有怎麼見過清潔阿姨洗碗,所以不知道國內大家使用海綿還是毛巾。女孩在國外生活的這段時間裡,還好室友們都很樂於幫助她,一直都在照顧和教她做生活中的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