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不要洗碗,這是很低賤的事」,背後不只是價值觀的問題

2020-12-13 贏在起點早教學園

看過新周刊的一篇文章——《槓精正在毀掉中國人的同理心》,深以為然。人沒有同理心有多可怕,看看槓精們的所為就知道了。

而一個孩子缺乏同理心,即使品學兼優,也會逐漸變得光芒黯淡,讓人望而卻步。

前些天看紀錄片《小孩的秘密生活》,其中有一幕印象非常深刻。一群孩子面臨一個「喝苦瓜汁」的挑戰(作為大人的我,心裡滿是拒絕),孩子們表現各異。輪到一個小女孩,喝著喝著哭了起來:「我害怕」,「太苦了」;一個男孩挺身而出:「我幫她」,看得君君心裡是如沐春風般的暖洋洋。

誰家不想有個「小棉襖」、「小暖男」?而這份感同身受的「貼心」,正是「同理心」使然。

同理心帶給孩子的財富,可能遠遠大於任何一項實際的單項能力,它讓一顆心靈自帶光芒,彌足珍貴。生活中,大人們總是關注孩子們的社交能力、挫折教育等方面的培養,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1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同身受,並把這種理解,傳達給對方的一種能力。這其中包含了3個方面的能力,缺一不可:

對別人的情緒感同身受;

知曉情緒背後的原因;

能夠採取合適的行為去安撫別人的情緒;

說起來挺簡單,但真正理解起來並不太容易,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小短片來幫助理解。

想像一下,假如你是一隻小狐狸,傷心難過、情緒低落,就像陷入了一個黑洞,整個人在躲黑暗的角落瑟瑟發抖。

這時候,你是希望,有一個人也爬到井底,告訴你:「我明白你的感受了,我在這裡陪著你,你不是一個人了。」 還是希望,有一個人,站在高高的井口,對你喊:「天哪,你看起來好可憐啊!」一定是前者對不對?短片裡,那隻笨笨的大熊,就代表著同理心。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發現孩子會抗拒媽媽的安撫?因為當他陷入負面情緒時,等待的是你跟他心靈上的連接,需要的是一顆被理解的同理心;而我們,只是像那隻麋鹿一樣在高處站著,希望孩子能趕快平靜下來。

2

同理心對孩子有多重要?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家斯坦利格林斯潘指出:一個孩子感知到的共情越多,就越善於社交,未來也會越幸福,他們也更容易養育具有同理心的下一代。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缺乏同理心,就會在與人相處時受挫。在幼年時期的社交中,這些孩子也更容易被同齡人排斥在外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王昱堯就是一個同理心爆棚的小哥哥。節目中有一期杜程一諾被老師選定做班長,但其他幾個小男孩都不服氣,一諾被團團圍住。

這時,王昱堯挺身而出,用他獨有的「獅吼功」保護了小妹妹。儘管什麼頭銜都沒有,卻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得到大家的認可,是因為昱堯有著比同齡人更高的責任心和同理心,讓他更有人格魅力。

還有一個小女孩王美心,人如其名。在好朋友白曼可因為怕輸掉比賽表現出退怯時,美心選擇與她共進退;曼可傷心哭泣時,又是美心給予她最暖心的安慰。

試問這樣有同理心的孩子,有哪個小朋友不願意跟他們交朋友呢?

美國杜克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人員花了20年的時間,跟蹤並記錄了超過750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最終發現那些在幼兒時期就善於分享更有同理心的孩子,長大後很多都從好學校畢業,並獲得了不錯的工作

3

怎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不要小看一個孩子,其實他們在兩三歲時,就可以對難過、受傷的同伴表現出「同理心」;到了四歲,「同理心」更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對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建立友誼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我們要怎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1)理解感受他人的情緒

講故事,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一大法寶。故事的敘述,可以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思考別人在遭遇困難或不幸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比如:在繪本《菲菲生氣了》中,當姐姐搶走菲菲的玩具,菲菲表現出來了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哼!菲菲可氣急了!」、「踢打」、「尖叫」、「悲傷地哭了一會兒」,這些情緒性詞語的運用,可以讓孩子能更好地理解情緒,體會小主人公菲菲的感受。

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去觀察情緒的不同的表現,比如「眉頭緊皺」、「呼吸急促」、「攥緊拳頭」等等。日程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描述他人的情緒:「看,那個小妹妹生氣了,正在哇哇大哭」,「小弟弟很喜歡玩兒滑板車,一路咯咯咯不停地笑」……

當孩子習慣描述他人的情緒,會收穫較好的同理心。這是因為當孩子去關注對方的表情,嘗試描述情緒時,他們的大腦會出現與對方相似的情緒腦波(這是大腦的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繼而收穫對他人的同理心。

2)言傳身教,播撒善念

同理心是家庭環境認知發展相互作用的產物。父母的同理心,往往是孩子同理心最好的保護,孩子可以感受到大人身上的「對他人換位思考」的能力,並且去模仿。

兒童心理學家Anthony Wolf指出:在嬰兒時期,如果父母表現出對孩子體貼入微,孩子通過觀察父母及親身體驗而學到了同理心。

所以,當孩子傷心、憤怒時,有大人的安慰和疏導;生病不舒服,能及時得到關心和照顧……這樣的家庭,更容易養育出同理心滿滿的孩子。

3)參與家務勞動

上文王昱堯的媽媽說,在家裡爸爸、媽媽、姥姥各有分工。有一點是從小到大就深入到孩子骨髓裡的,那就是責任感。掃地、擦地、擇菜……這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王昱堯一直都在幫忙做。

讓孩子從小就參與到家務勞動中,會讓他意識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除了能增強孩子的責任心和成就感,也會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和不易。而這,也是一個培養同理心的好方法。

相信有了這樣的體驗和經歷,孩子們就能真的能夠讀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明白一餐一飯來之不易,而不是覺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認為「洗碗是很低賤的事情」。

-END-

*註:圖片來源:攝圖網。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贏在起點早教學園出品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我不要洗碗,這是很低賤的事」:捨不得用孩子的父母,格局真小
    一位家長在知乎上發帖求助:當14歲的孩子說出,「我不要洗碗,因為這是很低賤的事情」這種話時,我要如何回應?這位家長可能只是臨時起意讓孩子洗一次碗,卻沒想到得到如此「讓人震驚」回答。一個覺得「洗碗低賤」的「品學兼優」的孩子,平時應該沒做過家務吧!可見家長平時有多捨不得「用」孩子。
  • "故事爸爸"張大光:不要給孩子灌輸自己價值觀
    談到給孩子講故事中的誤區,他說:「我這幾年在很多地方跑,注意到很多家長很想給孩子講故事,但是卻擔心自己的肢體動作和聲音表情,這其實陷入一個誤區。現有很多『說故事訓練班』,這些課程背後的老師大多是來自兒童劇團的人,我不是說他們不好,而是他們用舞臺劇的觀念來教。事實上,兒童劇在臺上表演,不會有孩子打斷,而講故事的時候,孩子會隨時打斷你,問你問題。」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背後多半有這四種媽媽,希望你不在其中!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背後多半有這四種媽媽,希望你不在其中!一、自私愛佔小便宜的媽媽這種類型的媽媽,價值觀有問題,沒有同情心,鼠目寸光只看見眼前一點利益,只要和自己無關的事懶得理睬,凡事斤斤計較,只想著自己怎麼才能獲得更大利益。這樣的媽媽也會養出三觀不正的孩子,孩子也會變得自私、小氣,試問這樣的孩子能有大出息嗎?
  • 第一次去男方家要洗碗嗎?網友吵翻天,讓女方洗碗的家庭不能嫁?
    小兩口談婚論嫁了,女孩子第一次去男方家,到底要不要洗碗呢?原以為這個問題是屬於上一代人的「老古董」話題,已經過時了。沒想到最近閨蜜就遭遇了一場「洗碗」風波。她第一次去未來婆婆家吃飯,飯罷,男朋友主動擼起袖子洗碗。閨蜜於是在一旁站著陪男友聊天。
  • 父母「假精緻」生活背後:孩子愛慕虛榮好攀比,金錢觀價值觀堪憂
    兩口子都很本分,是好好過日子的人家,只是琳琳一直對現在的生活狀態不滿意,倒也不是對小李不滿意,只是覺得現在的生活水平不是他們該有的,應該過得更好。 尤其是隨著女兒嘉寶的出生,這種感覺更強烈了。
  • 你不愛我,你只是在利用我
    即使害怕,即使畏懼,即使大腦不受控制的想到不好的事,也要陪伴心愛的人,去做他想做的事。這表示姨丈愛研究,勝過愛妻子嗎?我想這兩者並不是敵對關係,而是相輔相成,使姨丈人生更圓滿的組合。有彼此相愛的妻子,有一個自己無後顧之憂的後盾,姨丈能更專注的去實現事業上的目標。而事業上的成就,又是促進伴侶愛意的閃光點。
  • 快手宿華:算法有沒有價值觀?這個問題我想了 30 年
    「這老鐵技術出身的吧,感覺好靦腆。」有剛進直播間的網友說。在極客公園 Rebuild2017「鵬友說」的舞臺上,宿華平緩得像一條沒有波紋的河流,但每次開口,都似乎是歷經「飽和思索」後沉澱的結果。比如,關於算法有沒有價值觀這件事,他說自己已經想了 30 年。「算法背後一定蘊含著團隊的價值觀,我們追求的是普惠。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籍,這是很相似的。」
  • 因為兒媳婦不洗碗,婆婆要把她趕出家門,妻子:洗碗不是我的職責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這還要取決於一個男人如何做。男人在婆媳關係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男人的言語行為和三觀都會直接影響婆媳之間的相處。1.劉宇追求賀樂的時候就說過樣一番話:「以後我娶了你,我一定要讓你成為最幸福的女人,家務活你不想做就不做」。
  • 洗碗不要用洗潔精了,保潔阿姨用這幾個妙招,保準不傷手去汙又快
    作者: 裝修超人洗碗不要用洗潔精了,保潔阿姨用這幾個妙招,保準不傷手去汙又快我們吃完飯以後,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洗碗了,洗碗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在洗碗的這個問題上,很多人都已經悟出了不少的妙招。現在年輕人生活節奏是非常快的,因此在洗碗的時候速度也是很快的,這樣可以更省時省力,不過如果用洗潔精洗碗的話,那就一定要衝洗乾淨,想衝洗乾淨就需要衝很多次,有些人只是衝下水就沒了,這樣洗潔精泡沫會殘留在碗盤上,碗盤用來放食物,那食物就會帶著泡沫進入人的體內,吃了對人身體健康是很不利的。洗碗不要用洗潔精了,保潔阿姨用這幾個妙招,易清潔又不傷手。
  • 小學生日記《洗碗》的「心酸經歷」,家長:果然最後一招才管用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教育特別重要,有時候免不了要扮演「兇惡」的角色。尤其是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難免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大吼一嗓子或者訓上一兩聲都是常有的事。大聲訓孩子管用嗎?那還真得看是什麼事。
  • 你會洗碗嗎?不用洗潔精的情況下如何刷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我也是在發達國家生活過的人,從沒聽說過刷碗不能用洗潔精,我想請問知乎上各位,刷碗用洗潔精真的對人體會產生危害嗎?危害有多大?如果一定要避免洗潔精,那什麼是合理的刷碗方法呢? 謝謝~我們再一起看看網友們的分享吧!02、網友無聲艾倫分享:這會暴露我洗碗不用洗潔精....但...有人試過去買稍貴一點、好一點的骨瓷嗎?
  • 「廚房洗碗手套」護手、護手,不要冷水傷到手
    洗碗的時候不戴手套,時間長了,手部就會變得粗糙乾裂,容易老化、衰老因為我們常用到的洗潔精含有一定的刺激成分,危害不算太大,但時間久了,手部的皮脂會有脫落的物質所以經常洗碗不戴手套,接觸洗潔精而又不用護手霜的話,不僅容易使手部變得乾燥粗糙,還容易導致手部出現龜裂,脫皮現象
  • 毛巾一抹,用水一衝,洗碗好輕鬆,不要問我為什麼,廠長是我表鍋
    你問我為什麼不帶橡膠手套?一旦手套裡的滑石粉用完了,手套就封印住了我的手!可是鍋碗瓢盆該洗還是要洗的,畢竟天天吃外賣,錢包受得住,身體也受不住 。於是一張不需要洗潔精就能清理油汙的洗碗巾就這麼應運而生了。
  • 大年三十婆婆就讓我一個人洗碗,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大年三十,全家人都到婆婆家吃飯,本來很開心的事情,可是吃完飯,婆婆就單讓我一個人洗碗,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去客廳坐著看電視了,這是不是對我有意見?」看到這個網友的疑問,我忍不住笑了。婆婆讓你年三十洗個碗,哪有那麼多的矯情呢。別把不是事兒的事兒搬出來當事兒就可以了,想法太多累不著別人的。
  • 你會給孩子買多貴的衣服?不同答案,成就不同價值觀的孩子
    網友們紛紛為孩子爸爸點讚,評論都說三觀太正了。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像那位媽媽一樣,自己不捨得吃好的,不捨得買貴衣服,卻在給孩子花錢的時候大手大腳,生怕讓孩子瘦一點委屈,怕孩子被別的孩子比下去。這種養育方式其實對孩子並無益處,只是大人的一種補償心理,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過的東西,就要補償到孩子身上。
  • 洗碗不要用洗潔精了,家政阿姨教我這一妙招,去汙快又無害
    洗碗不要用洗潔精了,家政阿姨教我這一妙招,去汙快又無害!想必大家都有洗碗的經歷吧,每當我們洗完的時候都是會用到一種清潔劑的,而這種清潔劑呢,雖然可以讓碗筷變得乾淨,但是當我們在洗碗筷的時候,如果沒有衝洗很多次的話,那麼盤子的表面就會有一些殘餘,而這些殘餘的物質呢,可能就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了。
  • 為什麼說女孩第一次去男方家不要洗碗?
    一個女孩分手後說自己最後悔的事情就是第一次去男方家的時候洗碗了。當時,吃完飯,女孩謹記媽媽的教誨,想著要表現得勤快點,爭著說要洗碗,結果竟然沒有人和她搶。女孩默默洗完了所有的碗,男孩一家三口在外面看電視。
  • 教育專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尹建莉:3件事不要做,2點著重培養
    北京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專家尹建莉,在這一方面則有著相當讓人信服的成績:她的女兒年僅16歲就通過連跳兩級的方式裸分進入清華大學,可以稱得上是的的確確的將自己的教育理論放入實踐當中並成功的典範,而她的教育方法也自然很值得家長的學習,談及自家女兒的成功,尹建莉她對女兒一直保持著3件事不做,兩件是重點培養的教育方案。
  • 我不排斥網紅,但請在這一點上,和孩子保持距離,李子柒也同樣
    不過,在這裡想說一句:雖然現在信息越來越發達,網絡和手機上都充實著「網紅」的字眼,如果孩子想要了解,確實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可為什麼偏偏要選在小學生的試卷裡,難道這不是一種價值傳導,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就不能給孩子提供一方淨土嗎?
  • 公司午後洗碗池邊趣事
    我們公司還是個很小很小的公司,所以食堂的配置也比較低,自己排隊打飯,完了還得自己洗碗,今天中午吃完飯後,大家都在水池邊洗碗,有位同事飯後給小編講起了一件事。小編說來給大家聽聽:他左手邊是位副總,但人家平日裡做人比較低調,但生活卻很精緻,因為他拿的碗是一個飯缸子,是那種不鏽鋼的,銀白色很顯眼,這種飯缸在公司的食堂裡有多人在用,沒有什麼特殊的,讓人多看一眼的是他的飯缸裡有一塊抹布,是專門用來洗碗用的,這個就精緻了,因為公司基本是和尚廟,基本全是男人,用這種洗碗布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