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航空能否扛住高油價?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今年8月廉價航空酷航將開通天津至新加坡每周四班的直飛航線———

  中國航空市場的大容量和中國遊客需求的多樣性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在中國市場一試身手。昨天,亞洲最賺錢的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旗下的新面孔——酷航(Scoot)在北京亮相。酷航總裁康貝爾·威爾森在北京宣布,今年8月將開通天津至新加坡每周四班的直飛航線。

  ■酷航已開始接受航班預訂

  據酷航總裁康貝爾·威爾森透露,該公司計劃於今年6月開始首次商業飛行,從3月22日起酷航已開始接受航班預訂。與其他低成本航空實施短途航線策略不同的是,酷航將全部採用波音777-200飛機運營包括澳大利亞、中國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中長程航線。低成本航空公司能盈利嗎?酷航市場部經理許美芬表示,去年,新加坡樟宜機場選擇廉價航空公司出行的旅客從以前的8%猛增至25%,「我們是覺得這個(低成本航空)市場空間很大,旅客也有很強的需求。」酷航總裁康貝爾則表示,與傳統大型航空公司比,酷航的機票要便宜30%-40%,因此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據酷航市場部經理許美芬透露,去年該公司曾通過網上推321新幣從新加坡飛澳大利亞或黃金海岸的公務艙特價,反響很強烈。

  ■新計劃針對富裕階層

  低成本航空的快速上升正引來更多淘金資本。就在酷航宣布成立之前,東航和澳大利亞航空旗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捷星香港的名字在香港亮相,東航和澳航宣布成立捷星香港,將亞洲領先的低成本航空模式引入中國。

  記者了解到,捷星香港的總資本最高達1.98億美元,雙方以現金出資,每家先期出資5750萬美元,各自持有50%股權。合作方三年內各自最高投入為9900萬美元。根據監管審批情況,捷星香港將於2013年以三架A320客機開始運營,並於2015年前將機隊規模擴大至18架A320客機。東航董事長劉紹勇表示,很高興延續與澳航長達20年的合作關係,現正向香港民航處申請運營執照。

  而捷星香港總裁布坎南則表示,總部位於香港的捷星香港的機票較現時全服務航空公司低50%,而捷星的目標是讓數以百萬的亞洲旅客出行更實惠,這計劃亦針對中國正在日益增多的富裕階層。

  在國內,本土春秋航空通過多年低成本運營後,目前正謀求登陸資本市場。其他一些小航空公司或稱之為支線的航空公司儘管是以全時航空身份亮相,但長期的低折扣票價策略則很難與低成本航空公司完全撇清關係。

  ■高油價壓力不容忽視

  廉價航空以其票價低廉,各項服務明碼標價開闢了與傳統大型航空不同運營模式的市場空間。不過廉價航空的利潤率和對油價的抗壓能力到底有多強,一直受到市場人士質疑和關注。

  曾幾何時,香港的廉價航空——甘泉航空因扛不住高油價而宣布倒閉。值得關注的是,現時的廉價航空多半出自大型航空公司旗下,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航材共享,機隊維護和保養交由母公司打理,這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成本。同時,大規模網絡化售票也節省了到處設立機票代理的費用。旅客出遊的多樣性需求,對低成本航空搶灘市場起到決定性作用。

  不過,亞太區的低成本航空到底能走多遠,依然是各廉價航空需要長期摸索的方向。

(責任編輯:王飛)

相關焦點

  • 未來,低成本遠程航空公司究竟能否生存?
    (連結》冰島WOW航空宣布暫停運營 所有航班取消;民航早報:冰島WOW航空倒閉 取消所有航班;歐洲廉航市場遭遇寒冬 3年間至少12家廉航停業  )  WOW Air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它通過在冰島凱夫拉維克的樞紐,提供票價低廉的歐洲與北美之間的遠程航班服務。旅客能夠以極低的價格購買基礎機票。但是,這些機票只允許他們攜帶一件個人物品。
  • 芬蘭航空公司笑對高油價情況之下的航空運營
    全球25家航空公司因高油價陷入破產泥沼  過去的六個月,全球共有25家航空公司因高油價陷入破產泥沼,而美國西北航空公司(Northwest Airlines Corp.)和美國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 Inc.)也不得不採取抱團取暖的方式共同對抗高油價。
  • 歐洲低成本航空的興衰對我國民航業發展的啟示
    民航資源網2019年12月28日消息:歐洲低成本航空公司正在經歷一個全面洗牌的過程,多家航司陷入「破產漩渦」。其原因一方面是油價上漲、美元升值造成成本劇增;另一方面則是市場供需矛盾造成收入水平下降——歐洲經濟增速放緩,航空運輸需求疲軟和運力增長過快,供給過剩,同質化競爭嚴重之間的矛盾。
  • 智庫| 歐洲低成本航空的興衰對我國民航業發展的啟示
    歐洲低成本航空公司正在經歷一個全面洗牌的過程,多家航司陷入「破產漩渦」。其原因一方面是油價上漲、美元升值造成成本劇增;另一方面則是市場供需矛盾造成收入水平下降——歐洲經濟增速放緩,航空運輸需求疲軟和運力增長過快,供給過剩,同質化競爭嚴重之間的矛盾。
  • 中美低成本航空對比研究:為什麼顧客在遠離春秋航空?
    美國西南航空是低成本航空的鼻祖,歷經四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全球航空業巨擘。回顧西南航空的成長曆程對研究春秋航空未來發展趨勢 有極大的幫助,本報告「借美鑑中」,解讀當下春秋航空的投資機會。 以春秋航空當前座位數為衡量標準,對比春秋航空當前與西南航空相應歷史時期的運營指標,春秋航空效率指標優勢明顯,單位成本略高。
  • 歐洲廉價航空相繼停航,中國低成本航司會否步經營不善的後塵?
    去年10月,天津航空曾推出類似規定,取消經濟艙乘客的免費餐食,同時4折(不含)以下乘客不再享有免費行李託運配額。 事實上,海航系航司對低成本運營模式的探索由來已久:2014年,海航系以低成本運營模式為核心的福州航空成立;2016年3月海航旗下的祥鵬航空正式轉型低成本航空。
  • 高油價威脅民航生產 且看新加坡航空非常道
    民航資源網2008年6月19日消息:今年以來不斷攀升的油價使所有航空公司都勒緊了褲袋準備過苦日子。在高油價面前,一批廉價航空公司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油價的飆升成為廉價航空公司運營成本上升的硬傷。
  • 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維修管理
    導讀:低成本航空經營的核心理念是簡單高效,對飛機的具體要求是高利用率、高適應性和高靈活性,因此,低成本航空公司在維修方面的投入可能比傳統公司還要高
  • 春秋航空:鐵皮屋裡飛來的低成本民營航空公司
    航空市場百花齊放,這與民營資本的進入有很大關係。春秋航空儘量降低成本,為客人提供高性價比的服務,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不是一上來就問你「要雞肉飯還是牛肉麵」。降低運營成本,比如提供從幾塊到幾十塊的餐食,從選座到行李費、從接送服務到籤證服務,乘客都能有更多的選擇。「乘客只應該為他們需要的東西埋單。」王煜說。
  • 國有航空殺入低成本市場 票價比傳統航空低20%至40%
    原標題:國有航空首次殺入低成本市場   傳統航空業務的低迷逼迫三大航開始進軍低成本航空市場。昨天,東航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中聯航正式轉型為低成本航空公司,成為首家國有經濟體制下的廉價航空。據透露,中聯航很快會對票價體系進行調整,折扣水平將比傳統航空公司低20%至40%。
  • 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的區別在哪裡?
    能否借鑑「瑞安模式」取決於兩個問題的答案,瑞安航空是特例嗎?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是否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瑞安航空是獨一無二的嗎?低成本航空只能運營短途市場嗎?事實證明,瑞安航空不是特例,除了自1973年開始持續盈利43年的美國西南航之外,世界範圍內低成本航空創新層出不窮。  在歐洲,被稱為低成本航空的航空公司不在少數,易捷航空和威茲航空是兩個典型。
  • 中金公司:美西南航空半世紀踐行低成本航空模式
    來源:金融界網站美國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是全球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是僅次於達美航空、全球市值第二的上市航空公司(截止2019年底)。錯位競爭以及顯著高於行業水平的運行效率使得公司連續47年保持盈利。我們認為美西南航空的發展歷程證明了低成本航空模式長期的可行性。
  • 未來低成本遠程航空公司究竟能否生存?
    WOW Air不是近期停止運營的唯一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Primera Air、Germania以及Flybmi都已經在最近幾個月裡申請破產。對於低成本航空公司來說,市場很殘酷,對於低成本遠程航空公司來說,市場似乎甚至更加殘酷。低成本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運營利潤率通常很低。
  • 東南亞低成本航空研究:宿霧航空穩健發展
    宿霧太平洋航空20年:東南亞最成熟穩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宿霧太平洋航空(CebuPacific,簡稱宿霧太平洋航空)是菲律賓的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是菲律賓最大的亦是最具代表性的航空公司。
  • 日本低成本航空啟示錄
    □本報特約撰稿人 劉魯頌 範幸麗  自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西南航成立以來,以「單一機型、飛機利用率高、低票價、機上收費服務」為典型特徵的低成本航空運營模式不斷發展。  掀起低成本航空發展高潮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日本政府放鬆航空票價等市場管制,曾掀起了一輪低成本航空發展高潮。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日本並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低成本航空公司,Skymark、Airdo等「低成本」航空公司單位成本比真正意義上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要高很多,只是票價水平比傳統航空公司低一些,但運輸成本並沒有明顯優勢。
  • 應對高油價時代 泰國「廉價航空」調整營運策略
    中新社曼谷五月十九日電 (記者羅欽文)在高油價時代導致成本上漲的趨勢下青睞「廉價航空」的乘客或許已經發現「廉價航空」也在漲價。
  • 三大聯盟門檻高,低成本航空組團來襲
    在激烈的航空市場,很多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尋求拓展自身的業務,不斷尋求與非低成本航空進行合作。近日,低成本航空的越捷航空與寰宇一家聯盟成員日本航空籤署合作協議,在越日兩國國內航線以及越南和亞洲地區其他國家之間的航線上聯運。
  • 華航擬攜手復興組建廉價航空 應對國際競爭
    據臺灣《工商時報》訊 目前臺灣低成本航空市場佔有率僅為3%,發展空間很大,中華航空擬與復興航空組建臺灣本地廉航。  臺灣「民航局」的《低成本航空之現況與未來發展研究》將於近日內陳報臺灣「交通部」,加速堆動臺灣低成本航空(LCC)的設立,臺灣航空公司對此市場也開始積極布局。華航、復航更計劃攜手合資成立低成本航空公司。  華航董事長孫洪祥12日證實,公司已經成立專案小組,評估與復興航空合作,合資設立低成本航空進軍市場。
  • 春秋航空 低成本航空也有高品質服務
    2005年7月,作為國內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還只是業界一個「試水者」;如今,它已成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低成本航空的「領路人」。隨著「讓更多的普通大眾坐得起飛機」的春秋航空逐漸被廣大旅客所認識、所接受、所喜愛,人們發現,原來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有著高品質的航空服務。
  • 綜述:低成本航空成澳門機場新增長點
    顯示澳門機場近年來積極開拓低成本航空市場已取得明顯成效。  五家低成本航空公司落腳澳門  二00四年,澳門機場在珠三角地區首選引進低成本航空公司——馬來西亞亞洲航空開通澳門航線。如今亞洲航空每天有十一個航班從澳門飛往曼谷、吉隆坡等東南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