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書法論,書法綜論,語言在書法創作中

2020-12-10 麗麗美妝課程

如果「」是書法中最基本的形體,「線」是由點運動而成的書體構成中的基本構件,「書體」,則是一個字完整的形象。在一個字中,點畫各以其形位、質、性為整體結構發揮效應:構成每一個字,並由眾多的字構成整體的書法形象。在整個書法形象構成中,章法可以設計,可以作事前的周密安排(如果需要的話),結字也可以事前構想(古人有作書之前先「默想字形」的說法),甚至點畫粗細、大小,落筆輕重,用墨枯潤、濃淡都可能作預先的構想,唯獨運筆所產生的筆性、筆情、筆韻是不可能設計的。即使我十分傾慕某人的筆情,筆性、筆韻之美,努力摹臨他,也難以變為我筆下的現實。因此作為語言來認識,點畫運筆。

書法

最有語言的真實性。書家見前人章法疏朗有致,可以立即效仿,見其結字緊結,也可以學習,唯獨別人運筆的意趣和整個書法形象所顯示出的神採,卻不是從形式學習中可以解決的。那麼,以這些為語言,能「」出些什麼呢?書法語言既不能說出什麼真實具象,也不能說出什麼思想含義,對於「可喜可愕」的情緒表露,也不過是化心理節律為運筆節律和結體、謀篇,這抽象的點線、結體、篇章,實在不能向讀者說明作者想要和表現出了什麼具體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語言在書法創造中有什麼意義,其功能又是什麼呢?

書法語言

書法語言的意義和效應,既在書法構成的整體,也在構成的所有環節和它們的相互聯繫中:點畫一出,有筆形、墨色,有形質、有節律,既表現技巧,又表現工力;既體現造型意識,也反映心理節律;既反映傳統修養,也反映求變心意;既帶著主體心性情緒,又帶著作書的審美要求。所有這些,都反映在筆墨紙張上,反映在運筆揮寫的時空中,互相支持也互相制約說出自己的「」。這些「語言」,集合為整體,就說出書家的工力、氣格、心性、修養等等了。它說了許多看得見的,更通過看得見的說了許多看不見卻又客觀存在的、讓人品味的東西。

審美要求

一個民族的語言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發展的。任何個人都只能承認這約定俗成的事實並繼承它。除了個別語彙,個人不能隨意創造語言。凡被共同使用的語言都有確定的語義。個別新語的創造,也只能在原詞意的基礎上生發。沒有這一點,就沒有語言的意義和效果。但書法卻沒有語義的明確性,誰也不能也不曾規定何種點畫結體-定是何種情意的符號,「」的這種點畫結體,就是表現我的某種情意。其次,口頭語言具有民族的特性。這個民族的語言另一個民族可能完全不可理解。但是書法語言,不僅對本民族而且可能對他民族具有文化素養的人都有可理解性,都能感知其語言的審美意義效應,並弓|起感情的共鳴,除非它不懂得書法語言的使用規律。

這首先由於書家創造語言的情、形、意、理等得之於人類共同生活的客觀世界,不同口語的民族,對這種情性的意、理有共同的感知。萬歲枯藤、坼壁路、屋漏痕以及其它種種艱澀而行的軌跡,乃至久經風霜而不摧折的挺松形象,都有力的涵蘊,與人在生存發展中所需要的物質力和精神力有意味上的同一性,通過有工力的揮寫,產生出的點畫,便成為工力的語言,這語言既是書家書力的反映,也是書家精神氣格的反映,他既為書家所追求,也為欣賞者所理解。人在激動時所作的點畫,振迅激蕩,人在心情平和時行筆的節律,舒緩有致。運筆的軌跡是心理的軌跡。人共此感,故這抽象的語言能為人共感其內涵。

書家精神

書法語言有不可修改性。繪畫創作可以修改,作曲可以修改,修改的目的在於使藝術語言儘可能準確、完善地表現所要表現的一切。為了創造鮮明的音樂形象,作曲家確實盡力錘鍊自己的音樂語言。但是書法創作的語言,只能一次性在時序中創造出來。千錘百鍊」,在文學,繪畫上是完全必要的書法也確實需要千錘百鍊的工力修養才能創造出生動有力的語言,但書法的這種錘鍊只能用在創作之前,而不容許在揮寫中用修改補充來創造書法的語言,因為文學作品的修改落實在文學語言的最後效果上,而書法卻是以一次性揮運將全部修養和工力示人,重改只能使語言失去真實,因而也失去它的審美效果、意義和價值。

書家平時所作的積累準備,很大程度上是對書法語言的理解,對語法(書法上稱之為「法度」)、語式(書法上稱之為「體勢")的掌握。就像詩人對於詩的格律、詩的語言規律的掌握、畫家對於表現能力的掌握一樣,都可以以基本技法弄出各自的形式外殼。但是沒有靈感、沒有激情,詩人不能產生感人肺腑的詩篇,畫家不能以準確生動的語言構成他的畫幅。書家沒有真情的驅動,無以構成具有真情的書法作品。書法語言的涵蘊性不是故意做出來的,而是修養決定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幽默感、重內在修養、講求內涵的民族。在藝術上以厚積而薄發為美,以內涵深厚、留有餘味為美。藝術上要求有豐富的創造,藝術家為接受者提供了檢視自己本質力量即修養水平的一切,而後讓接受者從那似又不是的形象上去品玩、去思索、去得到啟迪和享受。

中國書法為這種審美效果提供了最為理想的天地、最為適當的形式。書家把從宇宙間一切形質、一切意態、一切情韻、一切生機中所領略到的東西,借文字框架,以運筆揮寫化為點畫、結體、取意、成象的契機。形象是抽象的,意味卻是涵蘊感人的。它借運筆結體等,表述天地之情、之理和書家之心、之意。總的來說,這些語言,「說出」了人的精神境界、人的情性、人的感悟、人的審美理想。書法通過它特有的語言形式,向讀者展示一顆顆具有特定的修養和境界的心靈。書法語言,是用心進行的刻苦地積累,又是最自然的「說出」,使人分明「看」到它,感受到它,卻很不容易具體地把握它。而它的審美意味、美學價值也正在這裡。

參考資料《陳方既論書法 第一卷 書法綜論》

相關焦點

  • 藝術創作語境中的書法與公眾
    原因:文化環境的變遷與書法的多元化在具有超穩定結構的中國傳統社會中,這樣的問題幾乎是不用思慮的。在中國近現代化的過程中,西學東漸,廢科舉,引入近代化教育體系,書法的特定地位逐步被取消,觀念、書寫工作的革命使得書法的生存空間受到前所未有的擠壓。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社會的進步有目共睹。但事情的另一面是,民族文化的「世界意義」曾一度被嚴重忽視、低估。在傳統文化遭受質疑的同時,書法受到同樣的質疑。
  • 書法史|品行差的人可以寫書法嗎?中國書法理論為何十分注重人品
    書法史|中國書論的內涵與架構,看這些就知道古人多麼重視人品了中講述了書法人士的品行之於書法藝術的重要性以及歷來優秀書法人士對品行的注重一出便被歷來人們所重視,雖然揚子此言初始並非意指書法藝術,但經過後期書法理論人士的引述並借喻,「心畫」說逐漸成了中國書法理論的根基之一,和許慎的「象形」說一起構成了中國書法理論的兩大支柱。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時間展開序列欣賞
    抽象性欣賞的結果必須通過語言來陳述,這種陳述不僅僅是口頭或書面的傳達,而且包括我們在腦海中對欣賞結果的陳述。欣賞書法藝術中國傳統書法賞評採用的是一套極富詩性色彩的話語系統。書法作品的評品,往往詩情畫意洋溢其間,而閱讀古典書法品評文章,如同在詩情畫意中徜徉。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的形式論,書法的視覺藝術
    書法形象創造在實際的書寫活動中,老老實實地體現了這些「規律」的不一定是美的書藝;而有時候仿佛不受這些規律約束的書寫反而成為人們喜愛的藝術。書家美只有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以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的分析方法,從人的、從審美現象形成的歷史事實全面考察,才可以正確認識美與美感是怎麼一回事,才可以理解書法形式運用的根本原理
  • 山西省書法家協會舉辦備戰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創作培訓班
    山西省書法家協會舉辦備戰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創作培訓班12月3日上午,由山西省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備戰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創作培訓班在太原開班。培訓班邀請了當代四位書法名家劉聚森、李明、徐右冰、汪能江前來授課。來自全省各地的120餘名優秀書法作者參加了本次培訓。本次培訓班旨在為備戰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進一步儲備書法人才,提高我省書法隊伍的藝術水準和創作能力,也是推動我省書法藝術提水平、登臺階,促進我省書法事業的發展繁榮的一項具體舉措。省文聯黨組對於本次培訓工作十分重視,並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
  • 吳東民:再談新時代的書法創作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九、十屆委員、海南省政協委員、海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海南省書畫院名譽院長,海南省政協書畫藝術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瓊臺師範學院名譽教授,海南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多次擔任全國各大展覽評委主任、副主任。書法作品入選歷屆國展、中青展、書法蘭亭獎展,以及全國各類專項書法作品展。
  • 書法大家言恭達書法集評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副主席兼高等書法教育分會會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院長,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青銅器博物院顧問。
  • 書法筆法論
    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筆法領域的變化、進化或豐富化,正是支撐書法藝術歷史發展的脊梁。兼顧這三個方面,才有完整的筆法理論和筆法訓練。對於書法的學習與創作來說,三方面的兼顧訓練與探索,是一個緊密伴隨的內在過程,而且是一個永無休止永無頂點而且意趣無窮奧妙無窮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書法學習與創作的基本功,也是每個書法練習者在書法熟練與進步成長曆程中呈現不同階段與特點的基本原因。
  • 書法藝術創作與禪宗美學的關係,值得一看!
    由他所創立的南派禪宗逐步實現了佛教「中國化」並傳揚於全國。禪宗是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的產物,隋唐之後,人們常把禪宗作為中國佛教的代名詞,它吸收了儒、道、玄學的思想,它的教義和美學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特別是書法藝術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禪宗的美學思想是由禪宗思想而來的,中國的禪宗思想應用在文藝上,對文藝的審美觀念產生了重大影響,形成了所謂禪宗美學思想,禪宗美學思想使中國文藝開創出嶄新的境界。
  • 欣賞: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馮彬先生的12幅行草書書法創作
    聲明:本篇的圖文由馮彬藏墨獨家原創,書法作品版權歸馮彬藏墨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馮彬先生擅長行草書寫法,從學生時代就酷愛書法,早期臨習王羲之、米芾、文徵明等諸家行草書風格,對書法理論也頗有研究,寫了100多篇學習心得在各類書刊發表各種書法理論性文章300隨著不斷的磨練和寫法的創新,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創作特點,既保留了一定的古法元素,又突顯現代書家的創新風格。
  • 板橋體書法:對於板橋體書法,它是反映什麼的,研究有何成果?
    書法中的反諷手法諸如超越常法的醜書或極端的用筆技巧、怪誕的章法等等,如明代的徐渭破壞了筆法,他的字成了側鋒用筆的主要技法創作;董其昌破壞了墨法,大量使用淡墨;王鐸破壞了章法,一反魏晉橫平豎直的審美規範。鄭板橋自創的「六分半書」和「亂石鋪街」的章法就說明他的形式語言中有大量的形外之意,故其書風是反諷式的。
  • 轟動書法界的蘭亭論辯!
    由於郭沫若的身份和學術成就非常顯赫,因此造成的影響也十分重大,有些學者贊同他的觀點,也有的發表文章堅決反對,由此掀起了著名的「蘭亭論辯」。▲王興之夫婦墓誌王興之和謝鯤同為東晉時期的人物,王興之不僅是王羲之的同族兄弟,而且還曾在軍隊中共事,因此他們的墓誌中的書法應該與王羲之的書法具有同樣的時代風貌。
  • 中國傳統 文化,書法文化,上古書法甲骨文
    本文乃作者小哥哥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相信許多朋友對華夏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藝術並不陌生,或多或少了解到中國書法藝術在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可以說,書法是表現情感意象的藝術。書法的魅力為什麼如此誘人?這說明「天人合一」、「書為心畫」、「翰逸神飛」、「抒情暢神」哲理性的藝術境界,在愜意中揮灑。不過還得感謝它的書寫工具和書寫的對象一文字。文字又起源於何時?帶著這個顯豁的疑問,讓我們一同走進上古文明。
  • 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藝術及特殊符號就是書法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法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形象喻示方式及理想的欣賞者
    虞世南《筆髓論》傳統書法賞評的形象喻示方式是在特定的人文語境中產生的,語言和現象之間的連接是空泛的、鬆散的,除了具有豐富欣賞經驗或實踐經驗的專業欣賞者,別人很難從這種陳述方式中回溯到陳述者之所指這樣的賞評不利於交流,即使欣賞者本人,也很難從這種陳述方式中獲得對對象的進一步認識。同時,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尤其是當形容詞大量用於對欣賞的陳述時,很難與現代人的心理結構一對應起來,也很難表達現代人複雜的內心世界。因此,改變傳統的陳述方式和術語,建立起新的陳述系統,對書法欣賞中所觀察、感受、體悟到的結果進行有效陳述,是現代書法賞評不可或缺的能力。
  • 鄧以蟄《書法之欣賞》:論筆畫、結體、章法
    先生認為, 書法以指、腕和心揮運毛筆, 畫出線條, 這些筆跡中有骨, 有肉, 有筋, 有血, 有氣, 書家之「意」即已由此表現出來。尤其先生論到行草之筆畫的「血脈連貫」, 其使轉、引帶「此等法皆不易以形質如筆畫者方之, 而實已融於意境矣」。
  • 名師高徒各有千秋,歐陽中石書法比較傳統,解小青書法顯得創新
    名師高徒各有千秋,歐陽中石書法比較傳統,解小青書法顯得創新。書法這門藝術,講究師徒傳承。在當代書法圈,顯示出傳承關係的名師高徒也是有的,比如歐陽中石與弟子解小青,其書法技法的傳承可以說是很有次序感,前者歐陽中石的書法比較傳統,後者解小青的書法顯得創新風範十足。
  • 肖雲儒——中國書法的文化意義
    漢字書寫由具象的圖畫在漫長的歲月中逐級簡化、變異、提升為書法藝術抽象的符號,卻又草蛇灰線,留下了各種象形圖畫的印痕。中國書法在發生學領域的這一由形而神、由畫面而符號的過程,其實全息著、也發酵著中國文化特有的思維。形與神,在書法中既銜接、又變異,既隔離、又呼應。形與神互通,形與神暗寓,形與神在運動中融合,在融合中衝突。
  • 淺析傳統書法審美「自覺」的標準
    書法發展到魏晉,人們稱實現審美「自覺」 ,這種「自覺」就是指書家在肆意率真、自由自在狀態下,諳熟並高度掌握書法玄妙之技,出神入化般表達著自然之理、萬物之道。那麼,在書法藝術中,什麼樣標準才可稱之為實現審美「自覺」 ?具有個性的藝術語言符號書法是個性創作活動,伴隨書家獨思匠運、幽情別緒。共性多表現法則可控與因素調和,個性多表現秩序無定與局面差別。
  • 歐陽中石:書法教育體系的構建者
    2005年,擴建為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同時成立中國大學中第一個「書法文化博物館」。以歐陽先生為旗幟和帶頭人的首都師大書法學科持續發展壯大,成為教育部第一個書法類藝術師資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中國書法學科中唯一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第一個省部級重點學科等。 先生連續擔任五屆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