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願無償捐獻器官的明星:陳奕迅是第一人,周星馳最讓人佩服

2020-12-11 環京津網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隨著細胞的逐漸衰老,人體機能會慢慢下降,終有一天,我們會與這個世界說再見,去往另一個世界,開啟不一樣的人生新篇章。雖然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夠長存於世,可生老病死卻讓我們無法對自己的生命做出規劃,唯有無償捐獻器官才能為這個世界做更多的貢獻,讓更多人感受到溫暖,看到人間真情。

在娛樂圈中,便有不少明星做出了表率,他們都積極參與了無償捐獻器官活動,其中便有張智霖,容祖兒,佘詩曼,伊能靜等人。陳奕迅是最早支持器官捐獻的明星,並且在成人時就籤下了捐贈器官卡。17歲那年,陳奕迅第1次了解了有關器官捐獻的知識,畢竟沒有人是不怕死的,可陳奕迅卻希望在自己離開人世之後,有用的器官能為更多人帶來幸福安康。

他在採訪中說道:「我這個人做人做事一向極端的很,捐就全部捐了,沒什麼好保留的。」並且為了給其他人帶來健康,他決定戒菸戒酒,努力保持身體健康,讓自己的各個器官都能正常運作,不會讓自己的臟器給他人帶來麻煩。無獨有偶,張智霖的做法與陳奕迅大同小異,2018年11月11日,張智霖在出席器官捐獻活動時,坦言自己早就籤下了捐獻器官卡,並且在天下捐贈卡之前已經與家人打好招呼了,不但如此,張智霖也在早年間參加過骨髓捐獻,絕對不肯放棄任何一個救人的機會,他還一度為沒有成功捐獻骨髓而倍感傷心。

其實在早年間,張智霖與同齡人一樣沒事就愛喝兩口,由於常常拍戲趕工到半夜,因此他為了提神醒腦也有了抽菸的習慣。可是在決定捐獻骨髓那一刻時,張智霖突然覺得自己這些年的做法都有些太任性,於是便在家人的督促下戒菸戒酒,還順便養成了良好的健身習慣,為的就是能夠在他人需要時挺身而出,能夠救人於水火之中,不至於因為自己的身體原因無法參與救人活動。

但是在我看來,周潤發是最值得大家敬佩的明星,眾所周知,周潤發在影視圈的影響力獨一無二,人贈外號「發哥」,演技精湛,氣場強大,對朋友重情重義,對愛人一心一意。雖然周潤發現在已經鮮少參與影視劇的拍攝了,選擇低調的度過餘生,但發哥雖然人不在江湖,傳說卻深入了每個人的心中。

在早年間,周潤發便已經立好了遺囑:他決定將自己所有的財產無償捐獻,動產和不動產都將捐獻給慈善機構,並且堅持透明化和制度化,讓自己畢生的積蓄化作溫暖之風,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人間善意。不但如此,周潤發也是第一批願意在去世之後無償捐獻器官的人,他早就背著妻子籤下了捐贈器官卡,希望以此種方式讓自己的生命在世間得以延續。

不得不說,周潤發才是真正的藝人,才是真正有影響力的大人物。周星馳則是以身作則的藝人之一,他之所以人到中年便白髮蒼蒼,不是因為不注意保養,而是因為他參與了骨髓捐獻,並且還是第一個自願將骨髓捐給陌生人的捐贈者,開闢了捐贈的先河,讓無數人為之敬佩。畢竟藝人的職業性質本來就特殊,他們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甘願無償捐獻骨髓,甘願無償捐獻器官,這不僅僅能夠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更能讓社會變得更加有愛和諧,是很有價值的。

相關焦點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組圖)
    從四川趕來的父母悲痛過後,決定把孩子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圖為家屬籤署捐獻相關協議書。 閆娟供圖 攝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 題: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作者 範麗芳「每天都會看到有人生、有人死,我的工作就是協助死者的家屬完成器官捐獻意願,同時讓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器官捐獻是社會各方力量的...
    近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期間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2010年,當時的衛生部和中國紅十字會正式聯合啟動了全國器官捐獻的試點,在天津、遼寧、上海等10個省、市啟動公民逝世後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由紅十字會來開展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救助激勵和緬懷紀念等工作。2015年1月1日起,公民自願無償捐獻成為唯一合法的來源。
  • 高臺:因病故去丈夫捐出器官3人獲新生 淚痕未乾妻子也籤器官捐獻...
    因病故去丈夫捐出器官3人獲新生淚痕未乾妻子也籤器官捐獻自願書一對小夫妻歷經8年戀愛,終結連理。一場疾病卻讓愛侶陰陽兩隔。數不清多少次流淚後,小許慢慢平復了情緒,冷靜下來的她想到丈夫有一次看到報導器官捐獻的新聞時,半開玩笑說:「我這個哮喘的毛病恐怕是好不了,萬一有那麼一天,我也想把器官捐獻出來救人。」在救治無望時,小許忍痛做出決定:將丈夫能用的器官捐獻出來,給其他患者重生的機會。於是,全家人毅然決定幫助小權實現「身後」的願望,捐獻能用的所有器官。「他就是英雄!
  • 器官捐獻常見的26個問題
    問 4、器官捐獻諮詢 答 首先聲明我們開展的是公民逝世後的器官捐獻,不開展活體器官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國家法律是不允許的。 問 5、人體哪些部分可以捐獻?
  • 金華網丨十年間全國有3萬餘人逝世後捐獻器官 挽救9萬餘人生命
    11月7日,中國紅十字會在浙江杭州舉辦「生命接力·救在身邊」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器官移植醫生、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志願者、器官移植受者等親歷者分別講述了「我與器官捐獻的十年」,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來自溫州醫科大學的學生表演詩朗誦《一個人的球隊》,述說器官捐獻者、17歲男孩葉沙的故事。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 闢謠:醫生從不獻血,叫病人捐獻器官沒醫德!他們用這些行動回應
    記得很長一段時間裡,每當醫生提到鼓勵人們去獻血,在場的人第一反應都是「醫生騙你去獻血,是為了賺你的錢,醫生自己從來不獻血」。這樣的論調普遍地存在,常常刺痛著醫務工作者的心,醫生是不是從來不獻血呢?恰恰相反,醫務工作者是獻血的排頭兵、主力軍。
  • 天津完成首例臺灣同胞器官捐獻
    新華社天津7月9日電(記者張建新、李鯤)記者從天津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了解到,8日,46歲的臺灣同胞林先生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離世,但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了延續——他捐出的器官幫助7位大陸患者或重獲新生、或重見光明。林先生是首位在天津實現器官捐獻的臺灣同胞。
  • 會昌縣一名80後村幹部攜父親妻子共同登記遺體器官捐獻
    中國江西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楊傑、記者歐豔芬報導:近日,贛州市會昌縣黃坊村一名80後村幹部李森林登記成為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而他的父親和妻子也受他的影響,一起加入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的行列。  「人死了,與其一把火燒成灰,還不如留下些有用之軀,繼續的發光發熱。我們也想通過自家的這一舉動,讓更多的人明白器官捐獻的價值和意義所在。」3月22日,李森林堅定地說道。李森林是黃坊村一名80後村幹部,也是會昌縣紅十字會的骨幹志願者。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工作六年來,他已成功協調310餘例器官捐獻,自己也已籤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今年是我國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但據統計,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缺口依然很大。這讓劉源對這份工作的信念更加堅定。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3000多人重獲新生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接受器官捐獻者向器官捐獻者親屬獻花。
  • 冰島通過一項法律,默認所有人死後自願捐獻器官
    這項法案的核心概念很簡單——所有冰島人將被自動登記為器官捐贈者,只有兩種情況下除外:要麼是逝者生前明確表態不希望器官被摘除,要麼是最親近家屬拒絕,即儘管默認人人都為捐贈者,但大家都有隨時退出的權利。冰島希望藉此縮短等候移植者的等候期、緩解器官短缺的情況。一項調查顯示,冰島的將死之人中約有 60% 願意捐贈。
  • 南平市今年實現7例器官捐獻 歷年來捐獻最多
    記者昨日從南平市紅十字會獲悉,2020年,南平市實現7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24名患者的生命,為8名患者帶去了光明。今年是南平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實現捐獻最多的一年。  器官移植是生命的接力,在每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體內,都蘊含著另一個生命的光輝和使命。近年來,南平市各級紅十字會廣泛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
  • 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11月7日在浙江杭州舉辦
    十年間,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他們捐獻的器官挽救了9萬餘人的生命,人體器官捐獻讓逝者的生命和夢想在受者的身上延續,實現生命接力,傳遞人性光輝。人體器官捐獻事業是挽救垂危生命、弘揚人間大愛、體現社會文明進步的高尚事業,對保護人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啟動—首場活動在成都清源社區舉辦
    為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在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之際,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於近日發起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活動,首場活動在四川成都清源社區順利舉辦。
  • 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
  • 「把美麗的青山留給後人」八旬「老民政」無償捐獻遺體
    還有就是捐獻出我的遺體,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東陽市民政局退休老幹部王加達生前常對家人說的話。2019年12月27日,86歲的王加達在醫院病房裡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遵照老人的遺願,家人將其遺體無償捐獻給浙大醫學院,溫州眼科醫院成功摘取老人的眼角膜,腦組織由國家腦幹組織研究機構收取,用於老年痴呆症的研究。
  • 本報報導13歲女孩捐獻器官引起關注 阿里公益獎勵果果家人5000元
    原標題:本報報導13歲女孩捐獻器官引起關注 阿里公益獎勵果果家人5000元本報訊 (記者 石亨)13歲少女果果因為突發的腦部疾病去世,她的父母選擇無償捐獻果果的器官,讓五位患者獲得了新的生命。19歲的小何在重慶大學讀大二,在看到重慶晨報的報導後,不僅把稿件轉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還第一時間撥打了重慶市紅十字會的電話諮詢成為器官捐贈志願者相關事宜,「果果一家人都好勇敢,我也希望如果以後我離開了,也能讓更多的人獲得新生。」而同樣身為母親的網友「天天開心的寶丫」則感嘆,「同為父母,才知道果果的爸爸媽媽有多麼偉大,他們的勇敢,我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
  • 東營患病女孩治癒渺茫 病危期間欲捐獻器官救他人
    東營患病女孩治癒渺茫 病危期間欲捐獻器官救他人 2014-08-19 07:32:00 導讀:張沙沙是東營市永安鎮中心村的村民,如今27歲的她又被查出身患神經性纖維瘤,得知自己身患重病,難以治癒的張沙沙,為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她決定把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救助更多的人。
  • 24歲的女教師去世捐獻器官救6人,這是天使留在人間的禮物
    24歲女教師去世捐獻器官救6人,這是天使留下的禮物。24歲的沈倩是重慶沙坪垻區蓮光小學的老師。十幾天前,她突然開始頭痛發燒,起初以為是感冒就在老家的醫院進行治療。她的父母在悲痛之餘,決定捐獻女兒有用的器官救人,讓女兒用另一種方式活著。10月1日,她的父親在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上替女兒沈倩籤下姓名,並鄭重摁下手印。10月3日凌晨,腦死亡的沈倩因搶救無效離世。在捐獻器官手術前,醫護人員佇立默哀,為沈倩舉行了莊嚴而肅穆的送別儀式。